1.本技术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一种控制方法、一种控制装置和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2.大米在储存过程中会发生陈化,导致消费者不可避免地食用陈米制作的陈米饭。但是,现有的烹饪器具功能有限,只能把陈米煮成熟饭,制备出的陈米饭气味不佳,影响米饭的口感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
4.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方法。
5.本技术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装置。
6.本技术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烹饪主体,烹饪主体设有烹饪腔;气流发生装置,气流发生装置与烹饪腔配合,用于使烹饪腔换气。
8.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能够利用气流发生装置促使烹饪腔换气,使得烹饪腔内的异味物质(如陈米等食材释放的陈味物质)的至少一部分能够被烹饪腔外的新鲜空气所取代,由此达到去陈生香的效果,从而改善了陈米饭的口感品质,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9.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烹饪器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流发生装置具体用于使烹饪腔换气以提升烹饪香味。
11.气流发生装置促使烹饪腔换气时,使得烹饪腔向内的异味物质的至少一部分能够被烹饪腔外的新鲜空气所取代。换言之,气流发生装置能够用于降低烹饪腔内的异味物质的含量,从而提升食材的烹饪香味。具体地,异味物质包括陈味物质。由此,烹饪器具增加了去陈生香的功能,能够去除烹饪腔内的陈米等食材的陈味物质,由此达到去陈生香的效果。其中,有些陈味物质无论含量高低,散发出的都是难闻的异味,因此降低这些物质的含量,能够降低食材烹饪后的异味感,实现增香的效果。有些陈味物质在含量高时,散发出的是难闻的异味,而在含量低时,散发出的是让人愉悦的香味。比如:己醛在含量超过4.5μg/kg时,让人产生不适感;而在含量低于4.5μg/kg时,则让人产生愉悦感。因此降低这些物质的含量,不仅能够降低食材烹饪后的异味感,还能够增加食材烹饪后的香味,也实现了增香的效果。
12.经研究后发现,脱壳后的谷物,比如米表面会发生氧化,产生上述陈味物质。陈味物质的种类包括:己醛、1-戊醇、辛醛、癸醛、苯甲醛、2-丁酮、2-戊酮、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2,3-二氢苯并呋喃、吲哚、2-戊基呋喃、2-丁基-1-辛醇、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2,6-二叔
丁基-4-甲基苯酚、2,4-二叔丁基苯酚、对乙烯基愈创木酚、庚醛、壬醛、肉豆蔻酸异丙酯等物质,这些物质会导致做出的米饭产生陈味。以下以陈米为例进行说明,陈米指的是脱壳后表面被氧化的米。陈米在烹饪过程中,陈味物质会以气体的形式释放出来,故而可通过换气的方式降低其含量。
13.在一些实施例中,烹饪主体设有第一换气口和换气通道,第一换气口与烹饪腔连通,换气通道与烹饪腔及外界大气连通,第一换气口和换气通道用于为烹饪腔提供换气的路径;气流发生装置与第一换气口相配合,用于产生气流以通过第一换气口向烹饪腔注入气体或排出烹饪腔的气体,使得烹饪腔通过换气通道排气或吸气,以使烹饪腔实现换气。
14.烹饪主体设有烹饪腔,烹饪腔用于容纳大米和水等食材,在加热装置的加热下将食材做成熟饭。陈米等物质在加热的过程中会释放出陈味物质,这些陈味物质会影响米饭的口感品质。为此,本方案在烹饪主体上设置了第一换气口和换气通道,并相应设置了气流发生装置,气流发生装置与第一换气口相配合,能够抽出烹饪腔内的陈味物质或者向烹饪腔内注入新鲜空气。当气流发生装置用于抽出烹饪腔内的陈味物质时,会导致烹饪腔内压力降低,外界大气的新鲜空气会在压差的作用下从换气通道进入烹饪腔内,从而实现对烹饪腔换气的目的。当气流发生装置用于向烹饪腔内注入新鲜空气时,会导致烹饪腔内的压力升高,烹饪腔内的陈味物质会在压差的作用下从换气通道排出,从而实现对烹饪腔换气的目的。如此,烹饪腔内的陈味物质含量降低,新鲜空气含量升高,从而能够防止陈味物质对米饭口感的影响,达到去陈生香的效果,提高了陈米饭的口感品质,改善了陈米饭气味不佳的问题。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流发生装置包括:气流发生件,气流发生件与控制装置相连,气流发生件具有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其中,气流入口与第一换气口连通,气流出口与外界大气连通;或者气流出口与第一换气口连通,气流入口与外界大气连通。
16.气流发生装置包括气流发生件,气流发生件具有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气流发生件工作时,能够产生气流,且气流由气流入口进入气流发生件,经气流出口流出气流发生件。气流发生件产生气流,使得烹饪腔内的气体也发生流动,从而将烹饪腔内的至少部分陈味物质换成新鲜空气,达到去陈生香的效果。
17.当气流入口与第一换气口连通,气流出口与外界大气连通时,气流发生件工作,会使得烹饪腔内的陈味物质经第一换气口、气流入口进入气流发生件,然后经气流出口排出至外界大气中,而外界的新鲜空气会经换气通道进入烹饪腔内,实现对烹饪腔换气的目的。该方案中,气流发生装置为抽气装置,用于抽出烹饪腔内的陈味物质。
18.当气流出口与第一换气口连通,气流入口与外界大气连通时,气流发生件工作,会使得外界的新鲜空气经气流入口进入气流发生件,然后经气流出口、第一换气口进入烹饪腔内,而烹饪腔内的陈味物质会经换气通道排出至外界大气中,实现对烹饪腔换气的目的。该方案中,气流发生装置为吹气装置,用于吹出烹饪腔内的陈味物质。
19.在上述实施例中,气流发生装置还包括气流通道;对于气流入口与第一换气口连通且气流出口与外界大气连通的方案,烹饪主体还设有第二换气口,第二换气口与外界大气连通,气流通道设在气流出口与第二换气口之间;对于气流出口与第一换气口连通且气流入口与外界大气连通的方案,气流通道设在气流出口与第一换气口之间。
20.气流通道的设置,能够对气流起到良好的导流作用,既有利于提高气流发生装置
的工作效率,也有利于防止气流对烹饪主体的其他结构造成不利影响。
21.具体地,当气流发生装置为抽气装置时,气流入口与第一换气口连通,气流发生装置将烹饪腔内的陈味物质抽出并排至外界大气中。为防止气流发生装置排出的气体对烹饪主体的其他结构造成不利影响,在烹饪主体上相应开设第二换气口,并在气流出口与第二换气口之间增设气流通道,使得抽气装置抽出的陈味物质能够依次经气流通道、第二换气口排出至外界大气中,而不会泄露在烹饪主体的其他空间内,提高了抽气装置的工作效率。至于第一换气口与气流入口之间,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设置气流通道或者不设置气流通道。
22.当气流发生装置为吹气装置时,气流出口与第一换气口连通,吹气装置将外界大气中的新鲜空气注入烹饪腔内,使得烹饪腔内的陈味物质通过换气通道排出。为保证吹气装置吹出的气流能够准确进入烹饪腔内,在气流出口与第一换气口之间增设气流通道,从而防止气流泄露在烹饪主体的其他空间内,提高了吹气装置的工作效率。至于气流入口处,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设置气流通道或者不设置气流通道。该方案中,进入吹气装置的空气可以完全从外界大气吸收,也可以从烹饪主体的其他空间吸收,这有利于提高吹气装置吸收气体的范围,因而一般无需额外设置第二换气口。
23.在上述实施例中,气流发生件为风机,风机的进风口形成为气流入口,风机的出风口形成为气流出口,气流通道为风道;或者气流发生件为气泵,气泵的进气口形成为气流入口,气泵的出气口形成为气流出口,气流通道为气管。
24.风机是较为常用的气流发生件,能够快速促进气流产生,风量大,以满足烹饪腔的换气需求。相应地,气流通道采用风道,以提高风机产生的气流的利用率。当气流发生装置为抽气装置时,风机为抽风机;当气流发生装置为吹气装置时,风机为送风机。
25.气泵也是较为常用的气流发生件,能够快速促进气流产生,气流压力大,以满足烹饪腔的换气需求。相应地,气流通道采用气管,与气泵适配,能够有效提高气泵产生的气流的利用率。当气流发生装置为抽气装置时,气泵为抽气泵;当气流发生装置为吹气装置时,气泵为充气泵。
26.在上述实施例中,烹饪主体包括盖体和锅体,盖体与锅体盖合以形成烹饪腔,第一换气口设在盖体上;气流发生件设在盖体内或锅体内。
27.相较于将第一换气口设在锅体上的方案,将第一换气口设在盖体上,既便于加工成型,也便于第一换气口与烹饪腔的连通,且无需在锅体上打孔,有利于提高锅体的强度。进一步地,当烹饪主体设有第二换气口时,第二换气口也设在盖体上。
28.将气流发生件设在盖体内,有利于缩小气流发生件与第一换气口之间的距离,从而简化气流发生装置的结构。而将气流发生件设在锅体内,有利于减小盖体的厚度。
29.具体地,盖体包括安装盖、面盖和盖板,面盖与安装盖固定连接,盖板与安装盖活动连接。第一换气口设在盖板上。第二换气口设在安装盖或者面盖上。
30.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流发生装置包括:驱动机构;和气流扰动件,气流扰动件设在阀腔中,并与驱动机构相连,用于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转动,以使烹饪腔与外界大气进行气体交换。
31.气流发生装置包括驱动机构和气流扰动件,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气流扰动件转动,在气流扰动件的扰动下,烹饪腔内的气体会发生流动,使得烹饪腔与外界大气之间产生压差,从而促使烹饪腔与外界大气进行气体交换,实现换气的目的。
32.在一些实施例中,烹饪主体设有蒸汽阀和蒸汽入口,蒸汽阀具有阀腔,蒸汽入口与阀腔连通并形成为第一换气口;气流扰动件设在阀腔中。
33.在蒸汽阀的阀腔中设置气流扰动件,当驱动机构驱动气流扰动件转动时,会导致阀腔处产生负压,在压差的作用下,烹饪腔内的陈味物质会通过蒸汽阀的内部通道排出。当气流扰动件停止转动时,烹饪腔内的压力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的新鲜空气可以通过蒸汽阀的内部通道进入烹饪腔内,从而实现换气的目的,此时蒸汽阀的内部通道形成为换气通道。或者,也可以在盖体上额外设置换气通道,烹饪腔内的陈味物质通过蒸汽阀的内部通道排出,而外界大气中的新鲜空气通过换气通道进入烹饪腔内。本方案的气流发生装置体积较小,占用的安装空间也较小,有利于减小产品的体积。
34.在上述实施例中,驱动机构为磁力驱动机构。
35.驱动机构采用磁力驱动机构,便于实现非接触式驱动,一方面有利于防止蒸汽对驱动机构产生负面影响,有利于提高驱动机构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可靠性;另一方面便于根据需要合理选择驱动机构的具体部件的种类以及合理布置驱动机构的具体部件的位置,以优化烹饪器具的结构和性能。
36.在上述实施例中,磁力驱动机构包括:驱动件,驱动件设在阀腔外;第一磁性件,第一磁性件设在阀腔外,并与驱动件固定连接,在驱动件的驱动下转动;第二磁性件,第二磁性件设在阀腔内,第二磁性件与气流扰动件连接,或被构造成气流扰动件的一部分,第二磁性件用于在第一磁性件的磁力作用下转动以带动气流扰动件转动。
37.磁力驱动机构包括驱动件、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气流扰动件与第二磁性件同步转动。驱动件作为动力源,用于提供转动驱动力。第一磁性件与驱动件相连,在驱动件的带动下转动,产生转动磁场,进而作用于第二磁性件,使得第二磁性件转动以带动气流扰动件同步转动。驱动件和第一磁性件设在阀腔外,能够对驱动件和第一磁性件起到保护作用,防止蒸汽对其造成不利影响;第二磁性件设在阀腔内,保证其与气流扰动件同步转动。其中,第二磁性件与气流扰动件可以是两个部件,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二磁性件与气流扰动件也可以是同一部件,第二磁性件是气流扰动件的一部分,比如将气流扰动件的若干个叶片选用导磁材料制成,作为第二磁性件与第一磁性件相互作用。
38.在上述实施例中,驱动件为电机,电机与蒸汽阀的蒸汽出口错开设置,第一磁性件为永磁体,第二磁性件为导磁件,永磁体与导磁件对应设置;气流扰动件为叶轮;阀腔内设有限位轴,导磁件套设在限位轴上,以带动叶轮绕限位轴旋转。
39.驱动件采用电机,第一磁性件采用永磁体,第二磁性件采用导磁件,气流扰动件采用叶轮,结构和原理较为简单。电机与蒸汽阀的蒸汽出口错开设置,以防止蒸汽阀排出的蒸汽对电机造成损坏。在阀腔内设置限位轴,并将导磁件套设在限位轴上,能够防止导磁件在旋转过程中发生倾斜或移位,从而提高导磁件与永磁体的配合可靠性。
40.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流发生装置为蒸汽发生装置,蒸汽发生装置与第一换气口连通,用于通过第一换气口向烹饪腔输送蒸汽,使烹饪腔内的气体通过换气通道排出。
41.气流发生装置采用蒸汽发生装置,蒸汽发生装置能够通过第一换气口向烹饪腔输送蒸汽,使得烹饪腔内气压升高,则烹饪腔内的陈味物质会通过换气通道排出,从而实现对烹饪腔换气的目的。其中,换气通道可以为盖体上的蒸汽通道,也可以为区别于蒸汽通道额外设置的换气通道。
42.在上述实施例中,蒸汽发生装置包括:蒸汽发生器;蒸汽管,蒸汽管的一端与蒸汽发生器的出口连通,蒸汽管的另一端与第一换气口连通。
43.蒸汽发生装置包括蒸汽发生器、蒸汽管。蒸汽发生器用于产生蒸汽。蒸汽管用于将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输送至烹饪腔内,便于根据需要合理布置蒸汽发生器的位置,以优化产品结构。
44.在上述实施例中,蒸汽发生装置还包括:蒸汽喷头,蒸汽喷头设在第一换气口处,并与蒸汽管的另一端连通,用于向烹饪腔喷射蒸汽。
45.蒸汽喷头用于将蒸汽喷入烹饪腔中,有利于提高蒸汽的喷射力,这样还能够对烹饪腔内的食材起到搅拌作用,有利于烹饪腔内的食材受热均匀,也有利于促进陈味物质的析出和释放。
46.在上述实施例中,蒸汽发生装置还包括:水箱,水箱与蒸汽发生器相连,用于为蒸汽发生器供水。
47.水箱的设置,能够为蒸汽发生器供水,有利于延长蒸汽发生器的使用时间,避免频繁加水,从而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48.在上述实施例中,烹饪主体包括锅体和盖体,水箱和蒸汽发生器设在锅体内,第一换气口和换气通道设在盖体上。
49.将水箱和蒸汽发生器设在锅体内,有利于降低烹饪器具的重心,从而提高烹饪器具的稳定性。将第一换气口和换气通道设在盖体上,有利于简化产品的结构,也便于气体的排出和进入。
50.在上述实施例中,烹饪主体包括盖体和锅体,第一换气口和换气通道设在盖体上,且第一换气口延伸形成供蒸汽进入烹饪腔的进气通道,换气通道形成供蒸汽排出烹饪腔的出气通道。
51.进气通道的设置,保证了蒸汽能够通入烹饪腔,从而实现蒸汽加热。出气通道的设置,能够防止烹饪腔内压力过高,保证烹饪安全性。将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设在盖体上,既有利于简化产品结构,也便于蒸汽的进入和排出。
52.在上述中,盖体包括盖本体,盖本体开设有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或者盖体包括盖本体和蒸汽阀,蒸汽阀与盖本体可拆卸连接,蒸汽阀开设有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
53.将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开设在盖本体上,使得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可于盖本体一体成型,从而简化了盖体的结构。
54.或者,将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设在蒸汽阀上,在盖本体结构发生改变时,或者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发生改变时,只需改变盖本体和蒸汽阀中发生变化的那个,而无需改变另一个,这降低了研发成本,并增加了蒸汽阀的通用性。同时,在烹饪过程中,食物可能少量黏在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上,在清洗过程中,蒸汽阀能够被拆卸下而单独进行清洗,解决了难清洗的问题。
55.在上述实施例中,锅体包括内锅和保温外锅,内锅与保温外锅之间具有间隙,间隙与内锅的内部空间连通。
56.当内锅与保温外锅之间的间隙与内锅连通时,使得烹饪腔内的蒸汽会溢出内锅而通入到该间隙中,在该间隙内也充满蒸汽,使内锅侧壁也被加热,从而提高加热效果。同时,具有保温性能的外锅可防止热量向外散发,提高了蒸汽热量的利用率,同时还保证了内锅
侧向的温度不流失,提高了烹饪效果。
57.在上述实施例中,盖体盖合于保温外锅,内锅与盖体之间形成连通间隙与内锅的内部空间的连通通道。
58.利用盖体与内锅之间的空间来形成连通通道,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用户使用和清洗时也方便。
59.在上述实施例中,进气通道连通烹饪腔的端口为蒸汽进入口,蒸汽进入口的中心轴线与烹饪腔的中心轴线共线。
60.当蒸汽进入口的中心轴线与烹饪腔的中心轴线共线时,由蒸汽进入口喷射入的蒸汽与烹饪腔周边的距离一致,有利于烹饪腔周向各处的蒸汽量趋于一致,避免局部温度过高,提高加热均匀性。
61.在上述实施例中,出气通道连通烹饪腔的端口为蒸汽排出口,蒸汽排出口环绕蒸汽进入口布置。
62.当蒸汽排出口环绕蒸汽进入口布置时,从蒸汽进入口喷射入的蒸汽先向下接触食物,后向四周扩散,再向上扩散,然后从蒸汽排出口排出,使得蒸汽在烹饪腔内形成对流,提高烹饪效果,实现仅借助蒸汽即可直接加热食物进行烹饪。另外,蒸汽在向蒸汽排出口移动的过程中,部分蒸汽由于惯性,加之喷人蒸汽的气流扰动,部分蒸汽将绕过蒸汽排出口而移动向蒸汽进入口,最终随进入的蒸汽一起参与再对流循环,提高了热效率。
63.在上述实施例中,进气通道连接蒸汽发生装置的端口与蒸汽进入口同轴布置;出气通道连通外界大气的端口与蒸汽排出口同轴布置;或者,出气通道连通外界大气的端口与蒸汽排出口错开布置。
64.当进气通道连接蒸汽发生装置的端口与蒸汽进入口同轴布置时,相当于进气通道直接设在烹饪腔的中心轴线上,进气通道沿竖直方向延伸,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成型,也有利于缩短进气通道的长度,降低蒸汽的热量损失,提高蒸汽的热量利用率。
65.当出气通道连通外界大气的端口与蒸汽排出口同轴布置时,相当于出气通道沿直线方向延伸,结构也较为简单,可以直接采用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形式,便于加工成型。
66.当出气通道连通外界大气的端口与蒸汽排出口错开布置时,相当于出气通道并非沿直线方向延伸,便于根据具体需要合理布置出气通道的位置,以优化产品结构。
67.在上述实施例中,蒸汽排出口设于靠近盖体的边缘的位置处,以使蒸汽排出口远离蒸汽进入口布置。
68.将蒸汽排出口设置在靠近盖体的边缘的位置,使得蒸汽排出口远离蒸汽进入口,会使得蒸汽排出口处的气压小于其他位置,便于烹饪腔内的蒸汽向烹饪腔的边缘位置流动,因而有利于提高蒸汽进入速度,避免由于蒸汽进入速度过慢而导致部分蒸汽直接从蒸汽排出口被排出的问题,增加了热效率。
69.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烹饪器具还包括:控制阀,控制阀设在第一换气口处,用于控制气流发生装置与烹饪腔之间的通断;其中,控制阀为电磁阀或机械阀。
70.在第一换气口处设置控制阀,能够根据需要控制烹饪腔与气流发生装置连通或隔断,这样,当不需要换气时,可以利用控制阀隔断烹饪腔与气流发生装置,从而防止烹饪腔内的蒸汽进入气流发生装置导致气流发生装置故障或损坏。
71.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于气流发生装置包括气流发生件,且气流发生件的气流入口
与第一换气口连通而气流发生件的气流出口与外界大气连通的方案,控制阀包括:固定件,固定件设有压接部和流通孔,流通孔与第一换气口连通;阀芯,阀芯设在流通孔处,适于在重力的作用下封堵流通孔;密封圈,密封圈套设在流通孔的外侧,并适于与压接部相抵靠,以密封第一换气口与控制阀之间的间隙。
72.本方案中,阀芯在重力作用下能够自动封堵流通孔,形成重力式防蒸汽控制阀。相较于电磁阀而言,该控制阀无需借助电便能实现对控制阀开闭的控制,且能有效避免因高温高湿的环境而造成损坏,有助于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降低产品的维修成本,提高用户使用的体验度。
73.具体地,控制阀包括固定件、阀芯和密封圈。其中,固定件设有压接部和流通孔;阀芯设置在流通孔处,且阀芯能够在重力作用下封堵流通孔,以防止蒸汽从流通孔处流入气流发生装置内,当阀芯在流体压力或者其他外力作用下脱离流通孔,即可使气流得以流通;密封圈套设在流通孔的外侧,并通过与压接部抵靠以起到密封作用,进一步防止蒸汽经控制阀流入气流发生装置内,无需额外设置其他限制密封圈的部件或结构。该控制阀部件数量少,结构简单,便于装配,有助于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且使用寿命较长,降低了产品的维修成本。
74.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气流发生装置还包括:减震垫,减震垫设在气流发生件与烹饪主体之间。
75.在气流发生件与烹饪主体之间设置减震垫,能够缓冲气流发生件运行时产生的振动,从而起到减震降噪的作用。具体地,当气流发生件为风机,减震垫与风机、固定件固定在一起,具体可以通过扣合的方式固定在一起,也可以通过打螺钉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76.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换气通道为蒸汽通道。
77.由于烹饪器具一般都设有排放蒸汽的蒸汽通道,因而换气通道直接采用蒸汽通道,无需在烹饪主体上额外设置换气通道,有利于简化烹饪主体的结构,降低生产成本。
78.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烹饪器具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气流发生装置相连,用于控制气流发生装置运行,使烹饪腔换气。
79.利用控制装置来控制气流发生装置工作,便于实现自动化操作,降低用户的操作难度,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提高产品的档次。
80.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适用于如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烹饪器具,控制方法包括:在烹饪过程中,控制烹饪器具的气流发生装置运行,使烹饪腔换气。
81.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能够利用气流发生装置促使烹饪腔换气,使得烹饪腔内的异味物质(如陈米等食材释放的陈味物质)的至少一部分能够被烹饪腔外的新鲜空气所取代,由此达到去陈生香的效果,从而改善了陈米饭的口感品质,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82.在上述实施例中,烹饪过程包括吸水阶段和加热沸腾阶段;控制气流发生装置运行,使烹饪腔换气的步骤,具体包括:控制气流发生装置至少在吸水阶段运行。
83.经过大量研究后发现,陈米等食材在吸水阶段释放出的陈味物质较多,因而控制气流发生装置在吸水阶段工作,能够获得较好的去陈生香效果。同时,本方案也有利于防止加热沸腾阶段产生的大量蒸汽进入气流发生装置对气流发生装置产生损坏。
84.在上述实施例中,吸水阶段包括升温阶段和保温阶段;控制气流发生装置至少在吸水阶段工作的步骤,具体包括:控制气流发生装置至少在保温阶段运行。
85.经过大量研究后发现,相较于吸水阶段的升温阶段,陈米等食材在吸水阶段的保温阶段中释放出的陈味物质较多,因而控制气流发生装置在保温阶段工作,能够获得较好的去陈生香效果。至于升温阶段,气流发生装置可以工作,此时气流发生装置相当于从吸水阶段初期就开始工作;气流发生装置也可以不工作,此时气流发生装置相当于从吸水阶段进行一段时间后才开始工作。
86.在上述实施例中,保温阶段对应的烹饪腔的温度为第一温度,控制方法还包括:当检测到烹饪腔的温度升高至第二温度,控制气流发生装置停止运行;其中,第二温度大于第一温度。
87.经过大量研究后发现,在吸水阶段后,当烹饪腔内的温度升高至第二温度时,烹饪腔内的陈味物质已经去除完毕或基本去除完毕,因此控制气流发生装置停止运行,以节约电能。
88.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温度在40℃至80℃的范围内,第二温度在80℃至100℃的范围内。
89.经过大量研究后发现,陈米等食材在40℃至80℃的范围内大量吸水,且释放大量陈味物质,而当烹饪腔内温度上升至80℃至100℃时,烹饪腔内的液体趋于沸腾或将要沸腾的状态。因此,将第一温度限定在40℃至80℃的范围内,将第二温度限定在80℃至100℃的范围内,较为合理。
90.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控制方法还包括:当气流发生装置累计运行设定时长,控制气流发生装置停止运行。
91.经过大量研究后发现,当气流发生装置的累计运行时长达到设定时长时,烹饪腔内的陈味物质已经去除完毕或基本去除完毕,因此控制气流发生装置停止运行,以节约电能。其中,设定时长在15min至25min的范围内。
92.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控制烹饪器具的气流发生装置运行,使烹饪腔换气的步骤,具体包括:控制气流发生装置间歇式运行;或者控制气流发生装置持续式运行。
93.气流发生装置间歇式运行,便于利用气流发生装置停止工作的间隙使陈味物质充分释放,从而提高气流发生装置每次运行时去除的陈味物质的量,进而有利于提高气流发生装置的工作效率。
94.气流发生装置持续式运行,便于持续性地排出烹饪腔内的陈味物质,有利于提高去陈效果。
95.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适用于烹饪器具,包括:存储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和处理器,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二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控制方法的步骤,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
96.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9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98.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99.图1示意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结构图;
100.图2示意了图1所示烹饪器具合盖后的局部结构图;
101.图3示意了图1所示烹饪器具的局部分解结构图;
102.图4示意了图1所示烹饪器具的局部俯视结构图;
103.图5示意了图1所示烹饪器具合盖后的剖视结构图;
104.图6示意了图4中a-a向的剖视结构图;
105.图7示意了图6中b部的放大结构图;
106.图8示意了图1所示烹饪器具的局部分解结构图;
107.图9示意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局部俯视结构图;
108.图10示意了图9所示结构的分解图;
109.图11示意了图9所示结构的剖视图;
110.图12示意了图9所示结构的立体图;
111.图13示意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局部俯视结构图;
112.图14示意了图13所示结构的剖视图;
113.图15示意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局部俯视结构图;
114.图16示意了图15所示结构的剖视图;
115.图17示意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局部俯视结构图;
116.图18示意了图17所示结构的剖视图;
117.图19示意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剖视结构图;
118.图20示意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剖视结构图;
119.图21示意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工作原理图;
120.图22示意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121.图23示意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122.图24示意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123.图25示意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结构框图;
124.图26示意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结构图。
125.其中,图1至图20和图24、图25、图26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26.1烹饪主体,11盖体,111煲盖总成,1111安装盖,1112面盖,1113安装孔,112盖板,1121蒸汽入口,113第一换气口,114换气通道,115第二换气口,116阀腔,1161蒸汽出口,1162限位轴,117进气通道,1171蒸汽进入口,118出气通道,1181蒸汽排出口,119盖本体,12锅体,121煲体总成,1211保温外锅,122内锅,123间隙,124连通通道,13烹饪腔;
127.2气流发生装置,20气流发生件,201气流入口,202气流出口,203气流通道,204驱动机构,205蒸汽阀,206蒸汽发生装置,21风机,211风道,212进风口,213出风口,22气泵,221气管,222进气口,223出气口,23控制阀,231固定件,2311压接部,2312流通孔,232阀芯,233密封圈,24减震垫,25驱动件,26第一磁性件,27第二磁性件,28气流扰动件,29蒸汽发生器,291蒸汽管,292蒸汽喷头,293水箱;
128.3控制装置,302处理器,304存储器,306电源;
129.4加热装置;
130.5控温装置;
131.100烹饪器具。
具体实施方式
132.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133.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134.下面参照图1至图26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100、控制方法、控制装置3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135.实施例一
136.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烹饪主体1(如图1所示)和气流发生装置2。
137.烹饪主体1设有烹饪腔13。
138.气流发生装置2与烹饪腔13配合,用于使烹饪腔13换气。
139.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100,能够利用气流发生装置2促使烹饪腔13换气,使得烹饪腔13内的异味物质(如陈米等食材释放的陈味物质)的至少一部分能够被烹饪腔13外的新鲜空气所取代,由此达到去陈生香的效果,从而改善了陈米饭的口感品质,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140.进一步地,气流发生装置2具体用于使烹饪腔13换气以提升烹饪香味。
141.气流发生装置2促使烹饪腔13换气时,使得烹饪腔13内的异味物质的至少一部分能够被烹饪腔13外的新鲜空气所取代。换言之,气流发生装置2能够用于降低烹饪腔内的异味物质的含量,提升食材的从而烹饪香味。
142.具体地,异味物质包括陈味物质。由此,烹饪器具增加了去陈生香的功能,能够去除烹饪腔内的陈米等食材的陈味物质,由此达到去陈生香的效果。其中,有些陈味物质无论含量高低,散发出的都是难闻的异味,因此降低这些物质的含量,能够降低食材烹饪后的异味感,实现增香的效果。有些陈味物质在含量高时,散发出的是难闻的异味,而在含量低时,散发出的是让人愉悦的香味。比如:己醛在含量超过4.5μg/kg时,让人产生不适感,而在含量低于4.5μg/kg时,则让人产生愉悦感。因此降低这些物质的含量,不仅能够降低食材烹饪后的异味感,还能够增加食材烹饪后的香味,也实现了增香的效果。
143.经研究后发现,脱壳后的谷物,比如米表面会发生氧化,产生上述陈味物质。陈味物质的种类包括:己醛、1-戊醇、辛醛、癸醛、苯甲醛、2-丁酮、2-戊酮、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2,3-二氢苯并呋喃、吲哚、2-戊基呋喃、2-丁基-1-辛醇、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2,4-二叔丁基苯酚、对乙烯基愈创木酚、庚醛、壬醛、肉豆蔻酸异丙酯等物质,这些物质会导致做出的米饭产生陈味。以下以陈米为例进行说明,陈米指的是脱壳后
表面被氧化的米。陈米在烹饪过程中,陈味物质会以气体的形式释放出来,故而可通过换气的方式降低其含量。
144.当然,本技术的烹饪器具100不只能够用于去除陈米释放的陈味物质,也可以用于除去其他食材散发的异味,达到除异味的效果。
145.具体地,烹饪主体1设有第一换气口113(如图1所示)和换气通道114(如图5所示)。第一换气口113与烹饪腔13连通,换气通道114与烹饪腔13及外界大气连通。第一换气口113和换气通道114用于为烹饪腔13提供换气的路径。
146.气流发生装置2与所述第一换气口113相配合,用于产生气流以通过所述第一换气口113向所述烹饪腔13注入气体或排出所述烹饪腔13的气体,使得烹饪腔13通过所述换气通道114排气或吸气,以使烹饪腔13实现换气。
147.具体而言,烹饪主体1设有烹饪腔13,烹饪腔13用于容纳大米和水等食材,在加热装置4的加热下将食材做成熟饭。陈米等物质在加热的过程中会释放出陈味物质,这些陈味物质会影响米饭的口感品质。为此,本方案在烹饪主体1上设置了第一换气口113和换气通道114,并相应设置了气流发生装置2,气流发生装置2与第一换气口113相配合,能够抽出烹饪腔13内的陈味物质或者向烹饪腔13内注入新鲜空气。
148.当气流发生装置2用于抽出烹饪腔13内的陈味物质时,会导致烹饪腔13内压力降低,外界大气的新鲜空气会在压差的作用下从换气通道114进入烹饪腔13内,如图5和图16所示,从而实现对烹饪腔13换气的目的。
149.当气流发生装置2用于向烹饪腔13内注入新鲜空气时,会导致烹饪腔13内的压力升高,烹饪腔13内的陈味物质会在压差的作用下从换气通道114排出,如图14所示,从而实现对烹饪腔13换气的目的。
150.如此,烹饪腔13内的至少部分陈味物质被新鲜空气取代,使得陈味物质含量降低,新鲜空气含量升高,从而能够防止陈味物质对米饭口感的影响,达到去陈生香的效果,提高了陈米饭的口感品质,改善了陈米饭气味不佳的问题。
151.当然,本技术的烹饪器具100不只能够用于去除陈米释放的陈味物质,也可以用于除去其他食材散发的异味,达到除异味的效果。
152.具体地,气流发生装置2包括:气流发生件20。气流发生件20与控制装置3相连,气流发生件20具有气流入口201和气流出口202。
153.气流发生装置2包括气流发生件20,气流发生件20具有气流入口201和气流出口202,气流发生件20工作时,能够产生气流,且气流由气流入口201进入气流发生件20,经气流出口202流出气流发生件20。气流发生件20产生气流,使得烹饪腔13内的气体也发生流动,从而将烹饪腔13内的至少部分陈味物质换成新鲜空气,达到去陈生香的效果。
154.其中,气流入口201与第一换气口113连通,气流出口202与外界大气连通。
155.当气流入口201与第一换气口113连通,气流出口202与外界大气连通时,气流发生件20工作,会使得烹饪腔13内的陈味物质经第一换气口113、气流入口201进入气流发生件20,然后经气流出口202排出至外界大气中,而外界的新鲜空气会经换气通道114进入烹饪腔13内,实现对烹饪腔13换气的目的。该方案中,气流发生装置2为抽气装置,用于抽出烹饪腔13内的陈味物质。
156.进一步地,气流发生装置2还包括气流通道203,烹饪主体1还设有第二换气口115,
如图1所示。第二换气口115与外界大气连通,气流通道203设在气流出口202与第二换气口115之间。
157.气流通道203的设置,能够对气流起到良好的导流作用,既有利于提高气流发生装置2的工作效率,也有利于防止气流对烹饪主体1的其他结构造成不利影响。
158.具体地,如图5所示,当气流发生装置2为抽气装置时,气流入口201与第一换气口113连通,气流发生装置2将烹饪腔13内的陈味物质抽出并排至外界大气中。为防止气流发生装置2排出的气体对烹饪主体1的其他结构造成不利影响,在烹饪主体1上相应开设第二换气口115,并在气流出口202与第二换气口115之间增设气流通道203,使得抽气装置抽出的陈味物质能够依次经气流通道203、第二换气口115排出至外界大气中,而不会泄露在烹饪主体1的其他空间内,提高了抽气装置的工作效率。至于第一换气口113与气流入口201之间,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设置气流通道203或者不设置气流通道203。
159.具体地,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气流发生件20为风机21,风机21的进风口212形成为气流入口201,风机21的出风口213形成为气流出口202,气流通道203为风道211。
160.风机21是较为常用的气流发生件20,能够快速促进气流产生,风量大,以满足烹饪腔13的换气需求。相应地,气流通道203采用风道211,以提高风机21产生的气流的利用率。当气流发生装置2为抽气装置时,风机21为抽风机。
161.实施例二
162.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气流发生装置2为吹气装置,风机21为送风机,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气流出口202与第一换气口113连通,气流入口201与外界大气连通。
163.当气流出口202与第一换气口113连通,气流入口201与外界大气连通时,气流发生件20工作,会使得外界的新鲜空气经气流入口201进入气流发生件20,然后经气流出口202、第一换气口113进入烹饪腔13内,而烹饪腔13内的陈味物质会经换气通道114排出至外界大气中,实现对烹饪腔13换气的目的。该方案中,气流发生装置2为吹气装置,用于吹出烹饪腔13内的陈味物质。
164.进一步地,气流出口202与第一换气口113之间设有气流通道203。
165.当气流发生装置2为吹气装置时,气流出口202与第一换气口113连通,吹气装置将外界大气中的新鲜空气注入烹饪腔13内,使得烹饪腔13内的陈味物质通过换气通道114排出。为保证吹气装置吹出的气流能够准确进入烹饪腔13内,在气流出口202与第一换气口113之间增设气流通道203,从而防止气流泄露在烹饪主体1的其他空间内,提高了吹气装置的工作效率。至于气流入口201处,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设置气流通道203或者不设置气流通道203。该方案中,进入吹气装置的空气可以完全从外界大气吸收,也可以从烹饪主体1的其他空间吸收,这有利于提高吹气装置吸收气体的范围,因而一般无需额外设置第二换气口115。
166.实施例三
167.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气流发生件20为气泵22,如图15和图16所示。气泵22的进气口222形成为气流入口201,气泵22的出气口223形成为气流出口202,气流通道203为气管221。
168.实施例四
169.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气流发生件20为气泵22,如图13和图14所示。气泵22的进
气口222形成为气流入口201,气泵22的出气口223形成为气流出口202,气流通道203为气管221。
170.在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中,气泵22也是较为常用的气流发生件20,能够快速促进气流产生,气流压力大,以满足烹饪腔13的换气需求。相应地,气流通道203采用气管221,与气泵22适配,能够有效提高气泵22产生的气流的利用率。当气流发生装置2为抽气装置时,气泵22为抽气泵;当气流发生装置2为吹气装置时,气泵22为充气泵。
171.进一步地,当气泵22为抽气泵时,气流入口201与第一换气口113之间和气流出口202与第二排气管之间都设有气管221,如图15所示。
172.当气泵22为充气泵时,气流出口202与第一换气口113之间设有气管221,如图13所示。
173.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中,进一步地,烹饪主体1包括盖体11和锅体12,如图1所示。盖体11与锅体12盖合以形成烹饪腔13,第一换气口113设在盖体11上。气流发生件20设在盖体11内(如图3和图12所示)或锅体12内(如图20所示)。
174.相较于将第一换气口113设在锅体12上的方案,将第一换气口113设在盖体11上,既便于加工成型,也便于第一换气口113与烹饪腔13的连通,且无需在锅体12上打孔,有利于提高锅体12的强度。进一步地,当烹饪主体1设有第二换气口115时,第二换气口115也设在盖体11上。
175.将气流发生件20设在盖体11内,有利于缩小气流发生件20与第一换气口113之间的距离,从而简化气流发生装置2的结构。而将气流发生件20设在锅体12内,如图20所示,有利于减小盖体11的厚度。
176.具体地,盖体11包括安装盖1111、面盖1112和盖板112,如图1和图3所示。面盖1112与安装盖1111固定连接,盖板112与安装盖1111活动连接,第一换气口113设在盖板112上,如图1所示。第二换气口115设在安装盖1111(如图1所示)或者面盖1112上。
177.进一步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控制阀23,如图8所示。控制阀23设在第一换气口113处,用于控制气流发生装置2与烹饪腔13之间的通断。其中,控制阀23为电磁阀或机械阀。
178.在第一换气口113处设置控制阀23,能够根据需要控制烹饪腔13与气流发生装置2连通或隔断,这样,当不需要换气时,可以利用控制阀23隔断烹饪腔13与气流发生装置2,从而防止烹饪腔13内的蒸汽进入气流发生装置2导致气流发生装置2故障或损坏。
179.具体地,对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三,控制阀23包括:固定件231、阀芯232和密封圈233,如图7和图8所示。其中,固定件231设有压接部2311和流通孔2312,流通孔2312与第一换气口113连通。阀芯232设在流通孔2312处,适于在重力的作用下封堵流通孔2312。密封圈233套设在流通孔2312的外侧,并适于与压接部2311相抵靠,以密封第一换气口113与控制阀23之间的间隙。
180.本方案中,阀芯232在重力作用下能够自动封堵流通孔2312,形成重力式防蒸汽控制阀23。相较于电磁阀而言,该控制阀23无需借助电便能实现对控制阀23开闭的控制,且能有效避免因高温高湿的环境而造成损坏,有助于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降低产品的维修成本,提高用户使用的体验度。
181.具体地,控制阀23包括固定件231、阀芯232和密封圈233。其中,固定件231设有压
接部2311和流通孔2312;阀芯232设置在流通孔2312处,且阀芯232能够在重力作用下封堵流通孔2312,以防止蒸汽从流通孔2312处流入气流发生装置2内,当阀芯232在流体压力或者其他外力作用下脱离流通孔2312,即可使气流得以流通;密封圈233套设在流通孔2312的外侧,并通过与压接部2311抵靠以起到密封作用,进一步防止蒸汽经控制阀23流入气流发生装置2内,无需额外设置其他限制密封圈233的部件或结构。该控制阀23部件数量少,结构简单,便于装配,有助于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且使用寿命较长,降低了产品的维修成本。
182.具体地,阀芯232放置在流通孔2312处,阀芯232适于在流体压力的作用下脱离流通孔2312以打开流通孔2312。
183.直接将阀芯232放置在流通孔2312处,则阀芯232可以在重力和流体压力的综合作用下进行上下运动。当重力大于流体压力时,阀芯232封堵流通孔2312;当重力小于流体压力时,阀芯232脱离流通孔2312而打开流通孔2312。如此,控制阀23只能供气流逆着重力的方向向上流动,形成防蒸汽的单向阀,而不能供气流反向流动。这样的结构较为简单,有利于降低成本,且能够满足气流发生装置被配置为气流发生装置2的产品的使用需求。
184.进一步地,气流发生装置2还包括:减震垫24,如图7和图8所示。减震垫24设在气流发生件20与烹饪主体1之间。
185.在气流发生件20与烹饪主体1之间设置减震垫24,能够缓冲气流发生件20运行时产生的振动,从而起到减震降噪的作用。具体地,当气流发生件20为风机21,减震垫24与风机21、固定件231固定在一起,具体可以通过扣合的方式固定在一起,也可以通过打螺钉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186.进一步地,换气通道114为蒸汽通道,如图5所示。
187.由于烹饪器具100一般都设有排放蒸汽的蒸汽通道,因而换气通道114直接采用蒸汽通道,无需在烹饪主体1上额外设置换气通道114,有利于简化烹饪主体1的结构,降低生产成本。
188.其中,蒸汽通道可以是简单的孔类结构。
189.或者,蒸汽通道也可以为蒸汽阀205的内部通道。
190.或者,蒸汽通道包括蒸汽阀205的内部通道以及烹饪主体1上与蒸汽阀205的内部通道相连通的通道。
191.蒸汽通道的流通路径可以是简单的直线,也可以是复杂的形状,如具有转弯的形状。蒸汽通道具有蒸汽入口1121和蒸汽出口1161,如图5所示。蒸汽入口1121与烹饪腔13连通供蒸汽流入;蒸汽出口1161与外界大气连通,供蒸汽流出。蒸汽口和蒸汽出口1161在上下方向上可以错开设置,如图5所示。
192.实施例五
193.气流发生装置2包括:驱动机构204和气流扰动件28,如图18所示。具体地,气流扰动件28设在阀腔中,并与驱动机构204相连,用于在驱动机构204的驱动下转动,以使烹饪腔13与外界大气进行气体交换。
194.本实施例中,气流发生装置2包括驱动机构204和气流扰动件28,驱动机构204能够驱动气流扰动件28转动,在气流扰动件28的扰动下,烹饪腔13内的气体会发生流动,使得烹饪腔13与外界大气之间产生压差,从而促使烹饪腔13与外界大气进行气体交换,实现换气的目的。
195.烹饪主体1设有蒸汽阀205,蒸汽阀205具有阀腔116和蒸汽入口1121,如图18所示。蒸汽入口1121与阀腔116连通,并形成为第一换气口113。气流扰动件28设在阀腔中。
196.在蒸汽阀205的阀腔116中设置气流扰动件28,当驱动机构204驱动气流扰动件28转动时,会导致阀腔116处产生负压,在压差的作用下,烹饪腔13内的陈味物质会通过蒸汽阀205的内部通道排出。当气流扰动件28停止转动时,烹饪腔13内的压力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的新鲜空气可以通过蒸汽阀205的内部通道进入烹饪腔13内,从而实现换气的目的,此时蒸汽阀205的内部通道形成为换气通道114。
197.或者,也可以在盖体11上额外设置换气通道114,烹饪腔13内的陈味物质通过蒸汽阀205的内部通道排出,而外界大气中的新鲜空气通过换气通道114进入烹饪腔13内。本方案的气流发生装置2体积较小,占用的安装空间也较小,有利于减小产品的体积。
198.当然,气流扰动件28也可以设在烹饪腔13内。
199.进一步地,驱动机构204为磁力驱动机构。
200.驱动机构204采用磁力驱动机构,便于实现非接触式驱动,一方面有利于防止蒸汽对驱动机构204产生负面影响,有利于提高驱动机构204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可靠性;另一方面便于根据需要合理选择驱动机构204的具体部件的种类以及合理布置驱动机构204的具体部件的位置,以优化烹饪器具100的结构和性能。
201.具体地,磁力驱动机构包括:驱动件25、第一磁性件26和第二磁性件27。
202.具体地,驱动件25设在阀腔116外,并与驱动件25固定连接,在驱动件25的驱动下转动。
203.第一磁性件26设在阀腔外,并与驱动件25固定连接,在驱动件25的驱动下转动。
204.第二磁性件27设在阀腔内。
205.其中,第二磁性件27与气流扰动件28连接,如图18所示。
206.或者,第二磁性件27被构造成气流扰动件28的一部分,第二磁性件27用于在第一磁性件26的磁力作用下转动以带动气流扰动件28转动。
207.磁力驱动机构204包括驱动件25、第一磁性件26和第二磁性件27,气流扰动件28与第二磁性件27同步转动。驱动件25作为动力源,用于提供转动驱动力。第一磁性件与驱动件25相连,在驱动件25的带动下转动,产生转动磁场,进而作用于第二磁性件27,使得第二磁性件27转动以带动气流扰动件28同步转动。驱动件25和第一磁性件设在阀腔116外,能够对驱动件25和第一磁性件起到保护作用,防止蒸汽对其造成不利影响;第二磁性件27设在阀腔116内,保证其与气流扰动件28同步转动。
208.其中,第二磁性件27与气流扰动件28可以是两个部件,如图18所示,固定连接在一起。
209.或者,第二磁性件27与气流扰动件28也可以是同一部件,第二磁性件27是气流扰动件28的一部分,比如将气流扰动件28的若干个叶片选用导磁材料制成,作为第二磁性件27与第一磁性件26相互作用。
210.具体地,驱动件25为电机,电机与蒸汽阀205的蒸汽出口1161错开设置,如图17所示。第一磁性件26为永磁体,永磁体与导磁件对应设置。阀腔116内设有限位轴1162,如图18所示。导磁件套设在限位轴1162上,以带动叶轮绕限位轴1162旋转。
211.驱动件25为电机,第一磁性件26为永磁体,第二磁性件27采用导磁件,气流扰动件
28采用叶轮,结构和原理较为简单。电机与蒸汽阀205的蒸汽出口1161错开设置,以防止蒸汽阀205排出的蒸汽对电机造成损坏。在阀腔116内设置限位轴1162,并将导磁件套设在限位轴1162上,能够防止导磁件在旋转过程中发生倾斜或移位,从而提高导磁件与永磁体的配合可靠性。
212.当然,第一磁性件26也可以为电磁体,驱动件25可以用于驱动电磁体的电流发生变化,以使电磁体形成旋转磁场,也可以用于驱动电磁体发生转动,以使电磁体形成旋转磁场。气流扰动件28也可以采用风扇,第二磁性件27也可以采用永磁体。
213.实施例六
214.气流发生装置2为蒸汽发生装置206,蒸汽发生装置206与第一换气口113连通,用于通过第一换气口113向烹饪腔13输送蒸汽,使烹饪腔13内的气体通过换气通道114排出。
215.气流发生装置2采用蒸汽发生装置206,蒸汽发生装置206能够通过第一换气口113向烹饪腔13输送蒸汽,使得烹饪腔13内气压升高,则烹饪腔13内的陈味物质会通过换气通道114排出,从而实现对烹饪腔13换气的目的。其中,换气通道114可以为盖体11上的蒸汽通道,也可以为区别于蒸汽通道额外设置的换气通道114。
216.具体地,蒸汽发生装置206包括:蒸汽发生器29、蒸汽管291和蒸汽喷头292,如图19所示。其中,蒸汽发生器29与控制装置3相连。蒸汽管291的一端与蒸汽发生器29的出口连通。蒸汽喷头292设在第一换气口113处,并与蒸汽管291的另一端连通,用于向烹饪腔13输送蒸汽。
217.蒸汽发生装置206包括蒸汽发生器29、蒸汽管291和蒸汽喷头292。蒸汽发生器29用于产生蒸汽。蒸汽管291用于将蒸汽发生器29产生的蒸汽输送至蒸汽喷头292处,便于根据需要合理布置蒸汽发生器29的位置,以优化产品结构。蒸汽喷头292用于将蒸汽喷入烹饪腔13中,有利于提高蒸汽的喷射力,这样还能够对烹饪腔13内的食材起到搅拌作用,有利于烹饪腔13内的食材受热均匀,也有利于促进陈味物质的析出和释放。
218.进一步地,蒸汽发生装置206还包括:水箱293,如图19所示。水箱293与蒸汽发生器29相连,用于为蒸汽发生器29供水。
219.水箱293的设置,能够为蒸汽发生器29供水,有利于延长蒸汽发生器29的使用时间,避免频繁加水,从而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220.具体地,烹饪主体1包括锅体12和盖体11。水箱293和蒸汽发生器29设在锅体12内,如图19所示,第一换气口113和换气通道114设在盖体11上。
221.将水箱293和蒸汽发生器29设在锅体12内,有利于降低烹饪器具100的重心,从而提高烹饪器具100的稳定性。将第一换气口113和换气通道114设在盖体11上,有利于简化产品的结构,也便于气体的排出和进入。
222.在上述实施例中,烹饪主体1包括盖体11和锅体12,第一换气口113和换气通道114设在盖体11上,且第一换气口113延伸形成供蒸汽进入烹饪腔13的进气通道117,换气通道114形成供蒸汽排出烹饪腔13的出气通道118。
223.进气通道117的设置,保证了蒸汽能够通入烹饪腔13,从而实现蒸汽加热。出气通道118的设置,能够防止烹饪腔13内压力过高,保证烹饪安全性。将进气通道117和出气通道118设在盖体11上,既有利于简化产品结构,也便于蒸汽的进入和排出。
224.在上述实施例中,盖体11包括盖本体119,盖本体119开设有进气通道117和出气通
道118。
225.将进气通道117和出气通道118开设在盖本体119上,使得进气通道117和出气通道118可于盖本体119一体成型,从而简化了盖体11的结构。
226.进一步地,锅体12包括内锅122和保温外锅1211,如图26所示。内锅122与保温外锅1211之间具有间隙123,间隙123与内锅122的内部空间连通;盖体11盖合于外锅,内锅122与盖体11之间形成连通间隙123与内锅122的内部空间的连通通道124。
227.当内锅122与保温外锅1211之间的间隙123与内锅122连通时,使得烹饪腔13内的蒸汽会溢出内锅122而通入到该间隙123中,在该间隙123内也充满蒸汽,使内锅122侧壁也被加热,从而提高加热效果。同时,具有保温性能的外锅可防止热量向外散发,提高了蒸汽热量的利用率,同时还保证了内锅122侧向的温度不流失,提高了烹饪效果。进一步地,利用盖体11与内锅122之间的空间来形成连通通道124,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用户使用和清洗时也方便。
228.具体地,进气通道117连通烹饪腔13的端口为蒸汽进入口1171,出气通道118连通烹饪腔13的端口为蒸汽排出口1181,如图26所示。蒸汽进入口1171的中心轴线与烹饪腔13的中心轴线共线,蒸汽排出口1181环绕蒸汽进入口1171布置。
229.当蒸汽进入口1171的中心轴线与烹饪腔13的中心轴线共线时,由蒸汽进入口1171喷射入的蒸汽与烹饪腔13周边的距离一致,有利于烹饪腔13周向各处的蒸汽量趋于一致,避免局部温度过高,提高加热均匀性。
230.进一步地,当蒸汽排出口1181环绕蒸汽进入口1171布置时,从蒸汽进入口1171喷射入的蒸汽先向下接触食物,后向四周扩散,再向上扩散,然后从蒸汽排出口1181排出,使得蒸汽在烹饪腔13内形成对流,提高烹饪效果,实现仅借助蒸汽即可直接加热食物进行烹饪。
231.另外,蒸汽在向蒸汽排出口1181移动的过程中,部分蒸汽由于惯性,加之喷人蒸汽的气流扰动,部分蒸汽将绕过蒸汽排出口1181而移动向蒸汽进入口1171,最终随进入的蒸汽一起参与再对流循环,提高了热效率。
232.进一步地,进气通道117连接蒸汽发生装置206的端口与蒸汽进入口1171同轴布置;出气通道118连通外界大气的端口与蒸汽排出口1181同轴布置。
233.当进气通道117连接蒸汽发生装置206的端口与蒸汽进入口1171同轴布置时,相当于进气通道117直接设在烹饪腔13的中心轴线上,进气通道117沿竖直方向延伸,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成型,也有利于缩短进气通道117的长度,降低蒸汽的热量损失,提高蒸汽的热量利用率。
234.当出气通道118连通外界大气的端口与蒸汽排出口1181同轴布置时,相当于出气通道118沿直线方向延伸,结构也较为简单,可以直接采用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形式,便于加工成型。
235.进一步地,蒸汽排出口1181设于靠近盖体11的边缘的位置处,以使蒸汽排出口1181远离蒸汽进入口1171布置。
236.将蒸汽排出口1181设置在靠近盖体11的边缘的位置,使得蒸汽排出口1181远离蒸汽进入口1171,会使得蒸汽排出口1181处的气压小于其他位置,便于烹饪腔13内的蒸汽向烹饪腔13的边缘位置流动,因而有利于提高蒸汽进入速度,避免由于蒸汽进入速度过慢而
导致部分蒸汽直接从蒸汽排出口1181被排出的问题,增加了热效率。
237.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出气通道118连通外界大气的端口与蒸汽排出口1181错开布置。这相当于出气通道118并非沿直线方向延伸,便于根据具体需要合理布置出气通道118的位置,以优化产品结构。
238.比如:蒸汽排出口1181与进气通道117之间的间距相对较大,而出气通道118连通外界大气的端口与进气通道117之间的距离则相对较近,这样便于将进气通道117和出气通道118的一部分集成在蒸汽阀205上,而将出气通道118的另一部分开设在盖本体119上,从而减少盖本体119外观的开孔数量,提高盖本体119的强度和美观性。
239.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盖体11包括盖本体119和蒸汽阀205,蒸汽阀205与盖本体119可拆卸连接,蒸汽阀205开设有进气通道117和出气通道118。
240.将进气通道117和出气通道118设在蒸汽阀205上,在盖本体119结构发生改变时,或者进气通道117和出气通道118发生改变时,只需改变盖本体119和蒸汽阀205中发生变化的那个,而无需改变另一个,这降低了研发成本,并增加了蒸汽阀205的通用性。同时,在烹饪过程中,食物可能少量黏在进气通道117和出气通道118上,在清洗过程中,蒸汽阀205能够被拆卸下而单独进行清洗,解决了难清洗的问题。
24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100包括控制装置3,如图5和图24所示。控制装置3与气流发生装置2相连,用于控制气流发生装置2,运行,使烹饪腔换气。
242.利用控制装置3来控制气流发生装置2工作,便于实现自动化操作,降低用户的操作难度,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提高产品的档次。
243.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如图23所示,适用于如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烹饪器具100,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44.步骤s202:在烹饪过程中,控制烹饪器具100的气流发生装置2运行,使烹饪腔13换气。
245.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能够利用气流发生装置2促使烹饪腔13换气,使得烹饪腔13内的异味物质(如陈米等食材释放的陈味物质)的至少一部分能够被烹饪腔13外的新鲜空气所取代,由此达到去陈生香的效果,从而改善了陈米饭的口感品质,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246.在一个实施例中,烹饪过程包括吸水阶段和加热沸腾阶段,如图21所示。步骤s202,具体包括:控制气流发生装置2至少在吸水阶段运行。
247.经过大量研究后发现,陈米等食材在吸水阶段释放出的陈味物质较多,因而控制气流发生装置2在吸水阶段工作,能够获得较好的去陈生香效果。同时,本方案也有利于防止加热沸腾阶段产生的大量蒸汽进入气流发生装置2对气流发生装置2产生损坏。
248.当然,烹饪过程也可以包括其他阶段,如焖饭阶段;也可以根据需要控制气流发生装置2在加热沸腾阶段或者在烹饪过程的其他阶段工作。
249.进一步地,吸水阶段包括升温阶段和保温阶段,如图21所示。控制气流发生装置2至少在吸水阶段工作的步骤,具体包括:控制气流发生装置2至少在保温阶段运行。
250.经过大量研究后发现,相较于吸水阶段的升温阶段,陈米等食材在吸水阶段的保温阶段中释放出的陈味物质较多,因而控制气流发生装置2在保温阶段工作,能够获得较好的去陈生香效果。至于升温阶段,气流发生装置2可以工作,此时气流发生装置2相当于从吸
水阶段初期就开始工作;气流发生装置2也可以不工作,此时气流发生装置2相当于从吸水阶段进行一段时间后才开始工作。
251.进一步地,保温阶段对应的烹饪腔13的温度为第一温度,控制方法还包括:当检测到烹饪腔13的温度升高至第二温度,控制气流发生装置2停止运行;其中,第二温度大于第一温度。
252.经过大量研究后发现,在吸水阶段后,当烹饪腔13内的温度升高至第二温度时,烹饪腔13内的陈味物质已经去除完毕或基本去除完毕,因此控制气流发生装置2停止运行,以节约电能。
253.其中,第一温度在40℃至80℃的范围内,第二温度在80℃至100℃的范围内。
254.经过大量研究后发现,陈米等食材在40℃至80℃的范围内大量吸水,且释放大量陈味物质,而当烹饪腔13内温度上升至80℃至100℃时,烹饪腔13内的液体趋于沸腾或将要沸腾的状态。因此,将第一温度限定在40℃至80℃的范围内,将第二温度限定在80℃至100℃的范围内,较为合理。
255.当然,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并不局限于上述范围,可以根据需要调整。
256.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控制方法还包括:当气流发生装置2累计运行设定时长,控制气流发生装置2停止运行。
257.经过大量研究后发现,当气流发生装置2的累计运行时长达到设定时长时,烹饪腔13内的陈味物质已经去除完毕或基本去除完毕,因此控制气流发生装置2停止运行,以节约电能。
258.其中,设定时长在15min至25min的范围内。当然,设定时长不局限于上述范围,可以根据食材的种类、食材量、气流发生装置2的功率等因素进行调整。
259.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步骤s202,具体包括:控制气流发生装置2间歇式运行;或者控制气流发生装置2持续式运行。
260.气流发生装置2间歇式运行,便于利用气流发生装置2停止工作的间隙使陈味物质充分释放,从而提高气流发生装置2每次运行时去除的陈味物质的量,进而有利于提高气流发生装置2的工作效率。
261.气流发生装置2持续式运行,便于持续性地排出烹饪腔13内的陈味物质,有利于提高去陈效果。
262.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2所示,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63.步骤s402:烹饪器具进入吸水阶段;
264.步骤s404:控制加热装置工作;
265.步骤s406:控制抽气装置工作;
266.步骤s408:判断温度是否小于等于t1,若是,执行步骤s410,若否,执行步骤s412;
267.步骤s410:控制加热装置继续持续工作,然后返回执行步骤s408;
268.步骤s412:控制加热装置间歇式工作;
269.步骤s414:判断温度是否大于等于t2,若是,执行步骤s416,若否,返回执行步骤s414;
270.步骤s416:控制抽气装置关闭;
271.步骤s418:控制加热装置继续工作,直至烹饪器具进入沸腾阶段。
272.控制装置3存储有除味程序,当除味程序开始后,程序先进入吸水阶段,控制装置3控制加热装置4和抽气装置工作,使烹饪腔13内的米水混合物等食材温度升高,直至温度升高至第一温度(记为t1)。然后控温装置5检测锅内温度并控制加热装置4间歇式工作,使锅内温度维持在t1附近。当锅内温度小于等于t1时,加热装置4继续工作,当锅内温度大于t1,加热装置4不工作,并判断锅内温度是否大于等于第二温度(记为t2)。一段时间后,当锅内温度升高至大于t2时,抽气装置停止运行,加热装置4继续工作,程序进入沸腾阶段,沸腾一段时间后,程序结束。
273.如图24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装置3,适用于烹饪器具100,包括:存储器304和处理器302。
274.存储器304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302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二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控制方法的步骤,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
275.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控制方法的步骤,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276.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的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277.本发明的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278.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279.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280.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00可以为但不局限于电饭煲、电压力锅、电蒸锅、电煮锅等。
281.图25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的结构框图,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烹饪器具100包括但不限于:气流发生装置2、存储器304、处理器302、加热装置4、控温装置5以及电源306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25中示出的烹饪器具100结构
并不构成对烹饪器具100的限定,烹饪器具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00包括但不限于电饭煲、电压力锅、电煮锅等。
282.应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加热装置4可以采用加热管、加热丝、加热膜等电加热装置4。
283.气流发生装置2的具体结构参见前述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284.烹饪器具100还包括控温装置5,用于检测锅内温度,使处理器302根据锅内温度控制加热装置4的启停。
285.存储器304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304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烹饪功能、除味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移动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自定义菜单等)等。此外,存储器304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304,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304,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304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304件。
286.处理器302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04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304内的数据,执行烹饪器具1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烹饪器具100进行整体监控。处理器302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302可集成应用处理器302和调制解调处理器302,其中,应用处理器302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302主要处理无线通信。
287.烹饪器具1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306,优选的,电源306可以通过电源306管理系统与处理器302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306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288.下面介绍一些具体示例。
289.具体示例1(如图1至图8所示)
290.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饭煲,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锅体12、盖体11和气流发生装置2。锅体12包括煲体总成121和设在煲体总成121内的内锅122。盖体11包括煲盖总成111和盖板112。气流发生装置2为抽气装置。
291.煲盖总成111包括面盖1112和安装盖1111,如图3所示。安装盖1111位于烹饪器具100的内侧,因而也叫内盖。盖板112上设有第一换气口113和蒸汽入口1121,如图1所示。内盖上设有第二换气口115(如图1所示)和与第一换气口113对应连通的安装孔1113(如图7所示)。第一换气口113为抽气口,第二换气口115为排气口。气流发生装置2安装在面盖1112和内盖之间。煲盖总成111还设有蒸汽阀和蒸汽通道,蒸汽通道包括蒸汽阀的内部通道。蒸汽通道为换气通道114。抽气口包括多个通孔,如图1所示。排气口包括多个通孔,如图1所示。
292.气流发生装置2包括抽风机和风道211,如图3、图4和图6所示。电饭煲还包括减震垫24和控制阀23,如图8所示。风机21具有相通的进风口212和出风口213。进风口212和盖板112上的抽气口相通,出风口213连接风道211,如图3所示。风道211的另一端与内盖上的排气口相通。排气口通过盖体11与锅体12之间的间隙与外界大气连通。如此,烹饪腔13与外界大气相通。
293.抽气装置的进风口212与盖板112的抽气口之间设有控制阀23,如图3所示。控制阀23固定在安装孔1113处,用于控制抽气口的打开和关闭,进而控制风机21与烹饪腔13之间
的通断。控制阀23包括固定件231、阀芯232和密封圈233,如图7和图8所示。固定件231为压块,阀芯232为小球。压块具有贯通的腔体,腔体的一端与风机21的进风口212相通,另一端与盖板112的抽气口相通。小球置于该腔体中,起到密封作用,如图7所示。
294.换气原理:在加热沸腾阶段之前,控制抽气装置工作,实现锅内和锅外气体交换,锅内气体通过抽气装置排出,锅外空气通过蒸汽通道进入锅内,如图5所示。
295.具体示例2
296.与具体示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9、图10、图11和图12所示,气流发生装置2为吹气装置,风机21为送风机,第一换气口113为进气孔,第二换气口115被取消。风道211的一端与风机21的出风口213相通,风道211的另一端与盖板112的进气孔相通。
297.换气原理:在加热沸腾阶段之前,气流发生装置2将锅外的空气吹往锅内,锅内的陈味物质通过蒸汽通道排出,实现把锅内的陈味物质吹出锅外达到气体交换的目的。
298.具体示例3
299.与具体示例2的区别在于:如图13和图14所示,气流发生装置2包括充气泵、气管221和控制阀23。控制阀23为单向阀。充气泵的进气口222与外界大气连通。充气泵的出气口223与气管221的一端相连,气管221的另一端与盖板112的进气孔相通。单向阀设在进气孔处,用于控制气管221向进气孔单向导通。
300.换气原理:在加热沸腾阶段之前,气流发生装置2将锅外的空气吹往锅内,锅内的陈味物质通过蒸汽通道排出,实现把锅内的陈味物质吹出锅外达到气体交换的目的。
301.具体示例4
302.与具体示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15和图16所示,气流发生装置2包括抽气泵、两个气管221和控制阀23。控制阀23为单向阀。一个气管221为进气管,另一个气管221为排气管。抽气泵的进气口222与进气管的一端相通,进气管的另一端与抽气孔相通。抽气泵的出气口223与排气管的一端相通,排气管的另一端与排气口相通。单向阀设在进气管与抽气口之间,用于控制抽气口向进气管单向导通。
303.换气原理:在加热沸腾阶段之前,控制抽气装置工作,实现锅内和锅外气体交换,锅内气体通过抽气装置排出,锅外空气通过蒸汽通道进入锅内。
304.具体示例5
305.与具体示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17和图18所示,盖体11设有蒸汽阀,第一换气口113为蒸汽通道的蒸汽入口1121,蒸汽通道为换气通道114。第二换气口115被取消。
306.气流发生装置2包括驱动件25(具体为电机)、第一磁性件26(具体为永磁体)、气流扰动件28(具体为叶轮)和第二磁性件27(具体为导磁件)。电机设在内盖上,叶轮和导磁件设在蒸汽阀的阀腔116内。叶轮与导磁件固定连接。
307.换气原理:在加热沸腾阶段之前,控制电机工作,在磁力的作用下,导磁件带动叶轮转动,锅内气体通过蒸汽阀排出。叶轮停止转动后,锅外空气通过蒸汽阀进入锅内。
308.具体示例6
309.与具体示例5的区别在于:如图19所示,气流发生装置2包括蒸汽发生器29、蒸汽管291、蒸汽喷头292和水箱293。水箱293和蒸汽发生器29设在煲体总成121内,蒸汽喷头设在内盖上,并与第一换气口113连通。第一换气口113为蒸汽喷口,设在盖板112上。
310.换气原理:在加热沸腾阶段之前,控制蒸汽发生器29工作,蒸汽发生器29产生一定
温度的蒸汽,通过蒸汽管291和蒸汽喷头292往锅内送气,锅内的陈味物质通过蒸汽通道排出,实现把锅内的陈味物质吹出锅外达到气体交换的目的。
311.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312.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限制。
313.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1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