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水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搭接紧固的防水卷材。
背景技术:2.防水卷材主要是用于建筑墙体、屋面、隧道、公路以及垃圾填埋场等处,起到抵御外界雨水、地下水渗漏的一种可卷曲成卷状的柔性建材产品,作为工程基础与建筑物之间无渗漏连接,是整个工程防水的第一道屏障,对整个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目前,在防水卷材的铺设时,需要把相邻的防水卷材进行搭接,传统的搭接方式为热熔连接或者搭接缝焊,存在操作繁琐、防渗效果差等问题。大部分防水卷材便是通过设置的加热层,使得两个防水卷材之间热熔连接,但这种搭接方式不仅存在操作繁琐、且搭接位置处的稳定性较差易松动。
技术实现要素:4.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搭接紧固的防水卷材,用以解决防水卷材间搭接处的稳定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搭接紧固的防水卷材,包括:
6.第一防水卷材,其侧壁上延伸有间隔设置且具有弹性的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呈t型,且所述第一凸块的顶部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凸块呈折弯状,且所述第二凸块的顶部设有第二连接孔;
7.第二防水卷材,其侧壁等间隔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凸块可活动式嵌入卡接,所述第二凹槽与第二凸块可活动式配合弹性插接,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与所述第二凹槽相连通的安装孔;
8.连接物,可依次与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安装孔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孔相连接,以供所述第一防水卷材与所述第二防水卷材固定连接。
9.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防水卷材与所述第二防水卷材配合搭接后,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安装孔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孔同轴连通。
10.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物为防水密封胶,所述防水密封胶依次经由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安装孔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孔注入,以使得所述第一凸块和和所述第二凸块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胶接。
11.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物为螺栓,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安装孔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内壁均设有内螺纹,所述螺栓依次与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安装孔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孔螺纹连接。
12.根据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定位齿板,其表面呈锯齿状,与所述第二防水卷材的底壁转动连接,以转动扣入所述第二凹槽内以锁定所述第二凸块。
13.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定位齿板上设有多个均匀布置的锯齿。
14.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凸块的底壁和所述第二凸块外表面均涂覆粘结层。
15.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粘结层为防水密封胶。
16.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粘结层的外表面设有离型纸。
17.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凹槽的槽深与所述第一凸块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二凹槽的槽深与所述第二凸块的长度相等。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9.两块防水卷材需要搭接时,第一凸块可在力的作用下向上弹性形变,优先使得呈折弯状的第二凸块与第二凹槽之间对准配合弹性插接,紧接着松开施加于第一凸块上的力,使得呈t型的第一凸块与第一凹槽配合嵌入咬合,使得第一防水卷材和第二防水卷材之间在多重连接结构的作用下初步完成紧固搭接。紧接着连接物依次与第一连接孔、安装孔以及第二连接孔相连接,以使得第一防水卷材与第二防水卷材之间连接更为紧固而不易松动。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搭接紧固的防水卷材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搭接紧固的防水卷材的搭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搭接紧固的防水卷材的一种实施例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第一防水卷材100、第一凸块110、第一连接孔111、第二凸块120、第二连接孔121、第二防水卷材200;第一凹槽210、安装孔211、第二凹槽220、定位齿板300。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6.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搭接紧固的防水卷材,该防水卷材包括第一防水卷材100和第二防水卷材200,第一防水卷材100和第二防水卷材200之间配合搭接,且通过连接物进行固定,从而有效的使得两块防水卷材间搭接的更紧固,其具体方案如下。
27.第一防水卷材100的一侧壁上延伸有间隔设置且具有弹性的第一凸块110和第二凸块120,第一凸块110呈t型,且第一凸块110的顶部设有第一连接孔111,第二凸块120可弹性形变且呈折弯状,且第二凸块120的顶部设有第二连接孔121。
28.第二防水卷材200的一侧壁上等间隔设有第一凹槽210和第二凹槽220,第一凹槽210与第一凸块110可活动式嵌入卡接,第二凹槽220与第二凸块120可活动式弹性配合插接,以使得第一防水卷材100与第二防水卷材200之间配合搭接,且第一凹槽210内设有与第二凹槽220相连通的安装孔211。
29.连接物可依次与第一连接孔111、安装孔211以及第二连接孔121相连接,以供第一
防水卷材100与第二防水卷材200之间固定连接。
30.在上述方案中,两块防水卷材需要搭接时,第一凸块110可在力的作用下向上弹性形变,优先使得呈折弯状的第二凸块120与第二凹槽220之间对准配合弹性插接,紧接着松开施加于第一凸块110上的力,使得呈t型的第一凸块110与第一凹槽210配合嵌入咬合,使得第一防水卷材100和第二防水卷材200之间在多重连接结构的作用下初步完成紧固搭接。紧接着连接物依次与第一连接孔111、安装孔211以及第二连接孔121相连接,以使得第一防水卷材100与第二防水卷材200之间连接更为紧固而不易松动。
31.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防水卷材100与第二防水卷材200配合搭接后,第一连接孔111、安装孔211以及第二连接孔121之间可以是错位连通,也可以是同轴连通。
32.当连接物为防水密封胶时,防水密封胶依次经由第一连接孔111、安装孔211以及第二连接孔121注入,以使得第一凸块110和和第二凸块120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凹槽210和第二凹槽220胶接,待防水密封胶起到黏连和防水作用后,第一防水卷材100与第二防水卷材200之间搭接后更为紧固。
33.当连接物为螺栓时,第一连接孔111、安装孔211以及第二连接孔121之间同轴连通,且第一连接孔111、安装孔211以及第二连接孔121的内壁均设有内螺纹,螺栓依次与第一连接孔111、安装孔211以及第二连接孔121螺纹连接,以实现第一防水卷材100与第二防水卷材200之间紧固搭接。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螺栓连接的实施例,即第二连接孔121的内壁设有内螺纹,螺栓的螺杆经由第一连接孔111和安装孔211,与第二连接孔121螺纹连接,螺栓的螺栓头与第一凸块110顶壁之间抵接卡紧,而实现第一防水卷材100与第二防水卷材200之间紧固搭接。
34.如图3所示,为了使得第一防水卷材100与第二防水卷材200之间更不易松动,该防水卷材还包括定位齿板300,其定位齿板300上设有多个均匀布置定位齿板300上的锯齿,定位齿板300与第二防水卷材200的底壁转动连接,以使得锯齿转动扣入第二凹槽220内以锁定第二凸块120,起到更好的定位效果,使得第二凸块120和第二凹槽220连接更紧密,进而第一防水卷材100与第二防水卷材200之间也得以更为紧固。
35.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凸块110的底壁和第二凸块120外表面均涂覆粘结层,其中粘结层为防水密封胶,使得第一凸块110与第二凹槽220配合嵌入连接,第二凸块120插接于第二凹槽220内时,通过粘结层分别使得第一凸块110与第二凹槽220,第二凸块120与第二凹槽220之间均紧密粘结。其中防水密封胶与第二凸块120外表面可以是胶接,也可以是热熔连接。
36.另外,粘结层的外表面设有离型纸,以对粘结层进行保护,以防止粘结层的表面粘附由灰尘。当第一凸块110与第二凹槽220配合嵌入连接,第二凸块120插接于第二凹槽220内时,将离型纸撕开,使得第二凸块120插接于第二凹槽220内,使得第二凸块120的表面与第二凹槽220的内壁黏连,第一凸块110的底壁与第二凹槽220的底壁黏连。
37.根据一些实施例,由于第一防水卷材100和第二防水卷材200的连接处相对脆弱易折损,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210和第二凹槽220的槽深分别与第一凸块110和第二凸块120的长度相等,使得第一凸块110和第二凸块120的前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凹槽210和第二凹槽220朝槽口内部方向的壁面相抵接而固定。
38.工作原理:两块防水卷材需要搭接时,第一凸块110可在力的作用下向上弹性形
变,优先使得呈折弯状的第二凸块120与第二凹槽220之间对准配合弹性插接,紧接着松开施加于第一凸块110上的力,使得呈t型的第一凸块110与第一凹槽210配合嵌入咬合,使得第一防水卷材100和第二防水卷材200之间在多重连接结构的作用下初步完成紧固搭接。紧接着连接物依次与第一连接孔111、安装孔211以及第二连接孔121相连接,以使得第一防水卷材100与第二防水卷材200之间连接更为紧固。进一步地,定位齿板300沿第二防水卷材200的底壁转动,以使得锯齿转动扣入第二凹槽220内以锁定第二凸块120,起到更好的固定效果,使得第二凸块120和第二凹槽220连接更紧密,进而第一防水卷材100与第二防水卷材200之间也得以更为紧固而不易松动。
39.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