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筑材料 专利正文
一种可拆卸装配式挡风墙柱间门式系杆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可拆卸装配式挡风墙柱间门式系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挡风墙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可拆卸装配式挡风墙柱间门式系杆。


背景技术:

2.挡风墙,是一种治理露天料场扬尘污染治理的环保工程,广泛用于散料港口、火电厂的燃料堆场、钢铁企业的原料燃料堆场、化工企业的原料燃料堆场、煤矿的出煤存储场等等。目前,现有的部分可拆卸装配式挡风墙在安装使用时,需要使用大量的系杆,同时需要通过机械设备对安装部件进行吊装,安装时间较长、效率较低、花费较高,不能很好的满足使用者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技术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4.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可拆卸装配式挡风墙柱间门式系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5.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如何解决现有的部分可拆卸装配式挡风墙在安装使用时,需要使用大量的系杆,同时需要通过机械设备对安装部件进行吊装,安装时间较长、效率较低、花费较高,不能很好的满足使用者要求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拆卸装配式挡风墙柱间门式系杆,其包括基底组件,包括混凝土基底,以及设置于所述混凝土基底内部且与其滑动配合的底块;固定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块顶部的钢柱、分别设置于所述钢柱一侧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以及设置于所述钢柱一侧的第三连接件;以及,滑道组件,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钢柱两侧的安装板、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一侧的连接板,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板正表面的挡风墙单元。
7.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可拆卸装配式挡风墙柱间门式系杆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混凝土基底包括设置于内部的调节件,以及设置于内部的空腔。
8.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可拆卸装配式挡风墙柱间门式系杆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调节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混凝土基底内部且与其转动连接有的转动杆、设置于所述转动杆外侧的第一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一齿轮外侧且与其啮合的第二齿轮,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齿轮内部的螺纹杆。
9.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可拆卸装配式挡风墙柱间门式系杆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调节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螺纹杆外侧且与其螺纹配合的螺纹块,以及设置于所述螺纹块一侧的移动杆。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可拆卸装配式挡风墙柱间门式系杆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底块包括设置于内部且与移动杆滑动配合的空槽。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可拆卸装配式挡风墙柱间门式系杆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钢柱包括设置于内部的插孔。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可拆卸装配式挡风墙柱间门式系杆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设置于所述钢柱两侧的侧块、设置于所述侧块前表面的第一门系杆、设置于所述侧块内部且与其螺纹配合的第一螺栓、设置于所述第一门系杆底部的底块、设置于所述底块前表面的连接杆、设置于所述底块内部且与其螺纹连接的第二螺栓,以及设置于所述钢柱一侧的连接块。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可拆卸装配式挡风墙柱间门式系杆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设置于所述钢柱一侧的固定块、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块内部且与其螺纹配合的连接栓,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块前表面的第二门系杆。
14.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可拆卸装配式挡风墙柱间门式系杆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设置所述钢柱一侧的第一放置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放置块前表面的第三门系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放置块内部且与其螺纹配合的第一固定栓、设置于所述第三门系杆顶部的顶块、设置于所述顶块前表面的支撑杆、设置于所述顶块内部且与其螺纹配合的第二固定栓,以及设置于所述钢柱一侧的支撑块。
15.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可拆卸装配式挡风墙柱间门式系杆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安装板包括设置于一侧且与其转动配合的旋转杆、设置于所述旋转杆外侧且与其螺纹配合的移动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移动板一侧的插杆,所述插杆与插孔滑动配合。
16.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基底组件,便于工作人员对其他部件进行安装和固定,通过设置固定组件,便于工作人员对挡风墙本体进行固定,通过设置滑道组件,便于工作人员对挡风墙进行安装。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18.图1为可拆卸装配式挡风墙柱间门式系杆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可拆卸装配式挡风墙柱间门式系杆中图1所示a处的结构放大图。
20.图3为可拆卸装配式挡风墙柱间门式系杆底块和混凝土基底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可拆卸装配式挡风墙柱间门式系杆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可拆卸装配式挡风墙柱间门式系杆钢柱和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24.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
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5.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26.再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27.实施例1
28.参照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拆卸装配式挡风墙柱间门式系杆,可拆卸装配式挡风墙柱间门式系杆包括基底组件100、固定组件200,以及滑道组件300。通过设置基底组件100,可以使得本装置在安装完毕可以保持稳定,防止装置安装完毕后意外倒塌,通过设置固定组件200,便于工作人员对本装置进行安装和拆卸,提高本装置的安装效率,通过设置滑道组件300,便于使用者对本装置进行组装,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在对本装置进行组装时,效率较高,节省时间。
29.具体的,基底组件100,包括混凝土基底101,以及设置于混凝土基底101内部且与其滑动配合的底块102。便于对本装置进行支撑,同时对本装置进行固定。
30.优选的,固定组件200,包括设置于底块102顶部的钢柱201、分别设置于钢柱201一侧的第一连接件202和第二连接件203,以及设置于钢柱201一侧的第三连接件204。便于工作人员对钢柱201、第一连接件202、第二连接件203和第三连接件204进行拆装,同时可以提高安装效率,节省安装时间。
31.较佳的,滑道组件300,包括分别设置于钢柱201两侧的安装板301、设置于安装板301一侧的连接板302,以及设置于连接板302正表面的挡风墙单元303。便于工作人员对安装板301进行安装,同时便于工作人员对挡风墙单元303进行安装,提高工作效率。
32.操作过程:首先将钢钢柱201与第一连接件202、第二连接件203和第三连接件204进行组装,组装完毕后对安装板301与钢柱201组装,在对连接板302与安装板301进行安装,安装完毕后,将挡风墙单元303放置在连接板302的一侧,然后工作人员将组装完毕的本装置进行吊装,使得底块102进入混凝土基底101内部,进而对本装置完成组装,组装完毕后,对本装置进行吊装,进而便于工作人员对挡风墙单元303进行组装。
33.实施例2
34.参照图1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混凝土基底101包括设置于内部的调节件101a,以及设置于内部的空腔101b;调节件101a包括设置于混凝土基底101内部且与其转动连接有的转动杆101a-1、设置于转动杆101a-1外侧的第一齿轮101a-2、设置于第一齿轮101a-2外侧且与其啮合的第二齿轮101a-3,以及设置于第二齿轮101a-3内部的螺纹杆101a-4;调节件101a还包括设置于螺纹杆101a-4外侧且与其螺纹配合的螺纹块101a-5,以及设置于螺纹块101a-5一侧的移动杆101a-6;底块102包括设置于内部且与移动杆101a-6滑动配合的空槽102a,其余结构都与实施例1相同。
35.具体的,混凝土基底101包括设置于内部的调节件101a,以及设置于内部的空腔
101b。调节件101a设置在空腔101b的内部,进而便于工作人员对调节件101a进行操作。
36.优选的,调节件101a包括设置于混凝土基底101内部且与其转动连接有的转动杆101a-1、设置于转动杆101a-1外侧的第一齿轮101a-2、设置于第一齿轮101a-2外侧且与其啮合配合的第二齿轮101a-3,以及设置于第二齿轮101a-3内部的螺纹杆101a-4。转动转动杆101a-1,转动杆101a-1带动第一齿轮101a-2转动,第一齿轮101a-2带动第二齿轮101a-3转动,进而第二齿轮101a-3可以带动螺纹杆101a-4转动。
37.优选的,调节件101a还包括设置于螺纹杆101a-4外侧且与其螺纹配合的螺纹块101a-5,以及设置于螺纹块101a-5一侧的移动杆101a-6。工作人员对移动杆101a-6的位置进行调节时,使得移动杆101a-6进入空槽102a内部,使得移动杆101a-6与空槽102a紧密连接,进而对底块102进行固定,防止本装置在使用时晃动。
38.较佳的,底块102包括设置于内部且与移动杆101a-6滑动配合的空槽102a。移动杆101a-6在转动杆101a-1的作用下可以在空槽102a内部运动。
39.操作过程:在对本装置进行安装时,首先将钢柱201与第一连接件202、第二连接件203和第三连接件204进行组装,组装完毕后对安装板301与固定板201组装,再对连接板302与安装板301进行安装,安装完毕后,将挡风墙单元303放置在连接板302的一侧,然后工作人员将组装完毕的挡风墙单元303进行放入预设位置后,对本装置进行吊装,然后使得底块102进入混凝土基底101内部,然后转动转动杆101a-1,转动杆101a-1带动第一齿轮101a-2转动,第一齿轮101a-2带动第二齿轮101a-3转动,第二齿轮101a-3带动螺纹杆101a-4转动,进而螺纹杆101a-4可以带动螺纹块101a-5运动,螺纹块101a-5带动移动杆101a-6运动,使得移动杆01a-5进入空槽102a内部,使得底块102与混凝土基底101紧密连接,进而使得本装置在使用时可以保持稳定。
40.实施例3
41.参照图2和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钢柱201包括设置于内部的插孔201a;第一连接件202包括设置于钢柱201两侧的侧块202a、设置于侧块202a前表面的第一门系杆202b、设置于侧块202a内部且与其螺纹配合的第一螺栓202c、设置于第一门系杆202b底部的底块202d、设置于底块202d前表面的连接杆202e、设置于底块202d内部且与其螺纹连接的第二螺栓202f,以及设置于钢柱201一侧的连接块202g;第二连接件203包括设置于钢柱201一侧的固定块203a、以及设置于固定块203a内部且与其螺纹配合的连接栓203b,以及设置于固定块203a前表面的第二门系杆203c;第三连接件204包括设置钢柱201一侧的第一放置块204a、设置于第一放置块204a前表面的第三门系杆204b、设置于第一放置块204a内部且与其螺纹配合的第一固定栓204c、设置于第三门系杆204b顶部的顶块204d、设置于顶块204d前表面的支撑杆204f、设置于顶块204d内部且与其螺纹配合的第二固定栓204e,以及设置于钢柱201一侧的支撑块204g;安装板301包括设置于一侧且与其转动配合的旋转杆301a、设置于旋转杆301a外侧且与其螺纹配合的移动板301b,以及设置于移动板301b一侧的插杆301c,插杆301c与插孔201a滑动配合,其余结构都与实施例2相同。
42.具体的,第一连接件202包括设置于钢柱201两侧的侧块202a、设置于侧块202a前表面的第一门系杆202b、设置于侧块202a内部且与其螺纹配合的第一螺栓202c、设置于第一门系杆202b底部的底块202d、设置于底块202d前表面的连接杆202e、设置于底块202d内部且与其螺纹连接的第二螺栓202f,以及设置于钢柱201一侧的连接块202g。将第一门系杆
202b放置在侧块202a前表面转动第一螺栓202c,使得第一螺栓202c进入侧块202a和第一门系杆202b内部,然后将连接杆202e放置在底块202d的前表面,转动第二螺栓202f,使得第二螺栓202f进入底块202d和连接杆202e的内部,进而使得连接杆202e与底块202d可以连接紧密,同时在连接杆202e和第一门系杆202b的共同作用下,使得本装置更加稳固。
43.优选的,第二连接件203包括设置于钢柱201一侧的固定块203a、以及设置于固定块203a内部且与其螺纹配合的连接栓203b,以及设置于固定块203a前表面的第二门系杆203c。将第二门系杆203c放置在固定块203a的前表面,然后转动连接栓203b,使得连接栓203b进入第二门系杆203c和固定块203a的内部,进而使得固定块203a与第二门系杆203c可以连接紧密。
44.优选的,第三连接件204包括设置钢柱201一侧的第一放置块204a、设置于第一放置块204a前表面的第三门系杆204b、设置于第一放置块204a内部且与其螺纹配合的第一固定栓204c、设置于第三门系杆204b顶部的顶块204d、设置于顶块204d前表面的支撑杆204f、设置于顶块204d内部且与其螺纹配合的第二固定栓204e,以及设置于钢柱201一侧的支撑块204g。首先将第三门系杆204b放置在第一放置块204a前表面,然后转动第一固定栓204c,使得第一固定栓204c进入第一放置块204a和第三门系杆204b的内部,然后将支撑杆204f放置在顶块204d的前表面,转动第二固定栓204c,使得第二固定扇204c进入支撑杆204f和顶块204d的内部,进而使得顶块204d和支撑杆204f连接紧密。
45.优选的,安装板301包括设置于一侧且与其转动配合的旋转杆301a、设置于旋转杆301a外侧且与其螺纹配合的移动板301b,以及设置于移动板301b一侧的插杆301c,插杆301c与插孔201a滑动配合。转动选转杆301a,旋转杆301a带动移动板301b运动,进而移动板301b可以带动插杆301c运动。
46.较佳的,安装板301还包括设置于移动板301b一侧的插杆301c,插杆301c与插孔201a滑动配合。转动旋转杆301a,使得移动板301b运动,进而移动板301b可以带动插杆301c运动,使得插杆301c进入插孔201a的内部,使得移动板301b与钢柱201紧密连接。
47.操作过程:在对本装置进行安装时,对钢柱201与第一连接件202、第二连接件203和第三连接件204进行组装,首先将第一门系杆202b放置在侧块202a前表面转动第一螺栓202c,使得第一螺栓202c进入侧块202a和第一门系杆202b内部,然后将连接杆202e放置在底块202d的前表面,转动第二螺栓202f,使得第二螺栓202f进入底块202d和连接杆202e的内部,进而使得连接杆202e与底块202d可以连接紧密,然后将第二门系杆203c放置在固定块203a的前表面,然后转动连接栓203b,使得连接栓203b进入第二门系杆203c和固定块203a的内部,进而使得固定块203a与第二门系杆203c可以连接紧密,最后将第三门系杆204b放置在第一放置块204a前表面,然后转动第一固定栓204c,使得第一固定栓204c进入第一放置块204a和第三门系杆204b的内部,然后将支撑杆204f放置在顶块204d的前表面,转动第二固定栓204c,使得第二固定扇204c进入支撑杆204f和顶块204d的内部,进而使得顶块204d和支撑杆204f连接紧密,组装完毕后对安装板301与钢柱201组装,转动旋转杆301a,旋转杆301a带动移动板301b运动,进而使得移动板301b带动插杆301c运动,使得插杆301进入插孔201a内部,进而使得安装板301与钢柱201连接,安装完毕后,将挡风墙单元303放置在两块连接板302组成的滑道内部,然后工作人员将组装完毕的本装置进行吊装,使得底块102进入混凝土基底101内部,然后转动转动杆101a-1,转动杆101a-1带动第一齿轮
101a-2转动,第一齿轮101a-2带动第二齿轮101a-3转动,第二齿轮101a-3带动螺纹杆101a-4转动,进而螺纹杆101a-4可以带动螺纹块101a-5运动,螺纹块101a-5带动移动杆101a-6运动,使得移动杆101a-6进入空槽102a内部,使得底块102与混凝土基底101紧密连接,进而使得本装置在使用时可以保持稳定,同时过程较为简便,便于工作人员对本装置进行组合安装,节省时间,提高安装效率。
48.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技术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49.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实用新型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50.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51.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