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车顶帐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充气车顶帐篷。
背景技术:2.车顶帐篷,又称为车顶上的“家”,随着汽车制造业而发展起来的周边产业,已经有五、六十年的历史。国内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上升,自驾旅游渐渐升温,车顶帐篷便是户外自驾游的可选装备之一。
3.随着车顶帐篷这几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产品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从外观的流线到重量的减轻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有效增加了出行的方便性。
4.现在的车顶帐篷都是采用单层布艺来组成,防护效果差,而且在有风的天气会作响,很影响休息,防护效果不够,因此需要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充气车顶帐篷,包括连接座、矩形板、上壳以及下壳,所述矩形板设置在所述连接座上,所述下壳固定在所述矩形板上,所述上壳与所述矩形板之间设置有防护结构;
6.所述防护结构,包括:充气层、充气嘴、入口部以及加强部;
7.所述充气层设置在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之间,所述充气嘴设置在所述下壳侧表面,所述入口部设置在所述充气层上,所述加强部设置在所述矩形板与所述上壳之间。
8.优选的,所述入口部,包括:矩形口、魔术粘以及封口布;
9.所述矩形口开在所述充气层表面,所述魔术粘设置在所述充气层内表面,所述封口布设置在所述充气层内。
10.优选的,所述加强部,包括:侧腔、正腔、滑槽、加强板、滑块、豁口、圆杆、套管、弹簧、长孔、凹槽以及限位杆;
11.所述侧腔开在所述矩形板相对两端面,所述正腔开在所述矩形板侧表面,所述滑槽开在所述侧腔以及所述正腔内相对两端面,所述加强板活动套装在所述侧腔与所述正腔内,所述滑块设置在所述加强板相对两端且活动套装在所述滑槽内,所述豁口开在所述侧腔与所述正腔上表面,所述圆杆设置在所述上壳侧表面,所述套管活动套装在所述圆杆上,所述弹簧连接在所述套管与所述圆杆之间,所述长孔开在所述加强板侧表面,所述凹槽开在所述加强板侧表面且与所述长孔相连通,所述限位杆设置在所述套管一端且位于所述凹槽内。
12.优选的,所述限位杆与所述套管整体为t形结构。
13.优选的,所述封口布尺寸大于矩形口。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较比现在的车顶帐篷,采用充气的方式来形成遮挡结构,并且可以对外部进行加强防护,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充气车顶帐篷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充气车顶帐篷的滑槽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18.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充气车顶帐篷的弹簧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19.以上各图中,1、连接座;2、矩形板;3、上壳;4、下壳;5、充气层;6、充气嘴;7、矩形口;8、魔术粘;9、封口布;10、侧腔;11、正腔;12、滑槽;13、加强板;14、滑块;15、豁口;16、圆杆;17、套管;18、弹簧;19、长孔;20、凹槽;21、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1.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2.实施例,由说明书附图1-3可知,本方案包括连接座1、矩形板2、上壳3以及下壳4,所述矩形板2设置在所述连接座1上,所述下壳4固定在所述矩形板2上,所述上壳3与所述矩形板2之间设置有防护结构;
23.所述防护结构,包括:充气层5、充气嘴6、入口部以及加强部;
24.所述充气层5设置在所述上壳3与所述下壳4之间,所述充气嘴6设置在所述下壳4侧表面,所述入口部设置在所述充气层5上,所述加强部设置在所述矩形板2与所述上壳3之间;
25.所述入口部,包括:矩形口7、魔术粘8以及封口布9;
26.所述矩形口7开在所述充气层5表面,所述魔术粘8设置在所述充气层5内表面,所述封口布9设置在所述充气层5内;
27.所述加强部,包括:侧腔10、正腔11、滑槽12、加强板13、滑块14、豁口15、圆杆16、套管17、弹簧18、长孔19、凹槽20以及限位杆21;
28.所述侧腔10开在所述矩形板2相对两端面,所述正腔11开在所述矩形板2侧表面,所述滑槽12开在所述侧腔10以及所述正腔11内相对两端面,所述加强板13活动套装在所述侧腔10与所述正腔11内,所述滑块14设置在所述加强板13相对两端且活动套装在所述滑槽12内,所述豁口15开在所述侧腔10与所述正腔11上表面,所述圆杆16设置在所述上壳3侧表面,所述套管17活动套装在所述圆杆16上,所述弹簧18连接在所述套管17与所述圆杆16之间,所述长孔19开在所述加强板13侧表面,所述凹槽20开在所述加强板13侧表面且与所述
长孔19相连通,所述限位杆21设置在所述套管17一端且位于所述凹槽20内;
29.所述限位杆21与所述套管17整体为t形结构,所述封口布9尺寸大于矩形口7。
30.具体使用时:将上壳3向上拉起,然后将车载充气泵与充气嘴6连接并进行快速充气,等帐篷撑起后,将加强板13在侧腔10以及正腔11内抽出,然后向上翻转至垂直,同时拉出限位杆21,使限位杆21穿过长孔19,然后横向旋转卡入到凹槽20内进行限位即可,防护住两侧和背部,通过矩形口7进出,封口布9与魔术粘8连接固定。
3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1.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充气车顶帐篷,包括连接座(1)、矩形板(2)、上壳(3)以及下壳(4),所述矩形板(2)设置在所述连接座(1)上,所述下壳(4)固定在所述矩形板(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3)与所述矩形板(2)之间设置有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包括:充气层(5)、充气嘴(6)、入口部以及加强部;所述充气层(5)设置在所述上壳(3)与所述下壳(4)之间,所述充气嘴(6)设置在所述下壳(4)侧表面,所述入口部设置在所述充气层(5)上,所述加强部设置在所述矩形板(2)与所述上壳(3)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充气车顶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部,包括:矩形口(7)、魔术粘(8)以及封口布(9);所述矩形口(7)开在所述充气层(5)表面,所述魔术粘(8)设置在所述充气层(5)内表面,所述封口布(9)设置在所述充气层(5)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充气车顶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包括:侧腔(10)、正腔(11)、滑槽(12)、加强板(13)、滑块(14)、豁口(15)、圆杆(16)、套管(17)、弹簧(18)、长孔(19)、凹槽(20)以及限位杆(21);所述侧腔(10)开在所述矩形板(2)相对两端面,所述正腔(11)开在所述矩形板(2)侧表面,所述滑槽(12)开在所述侧腔(10)以及所述正腔(11)内相对两端面,所述加强板(13)活动套装在所述侧腔(10)与所述正腔(11)内,所述滑块(14)设置在所述加强板(13)相对两端且活动套装在所述滑槽(12)内,所述豁口(15)开在所述侧腔(10)与所述正腔(11)上表面,所述圆杆(16)设置在所述上壳(3)侧表面,所述套管(17)活动套装在所述圆杆(16)上,所述弹簧(18)连接在所述套管(17)与所述圆杆(16)之间,所述长孔(19)开在所述加强板(13)侧表面,所述凹槽(20)开在所述加强板(13)侧表面且与所述长孔(19)相连通,所述限位杆(21)设置在所述套管(17)一端且位于所述凹槽(20)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充气车顶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21)与所述套管(17)整体为t形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充气车顶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布(9)尺寸大于矩形口(7)。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充气车顶帐篷,包括连接座、矩形板、上壳以及下壳,所述矩形板设置在所述连接座上,所述下壳固定在所述矩形板上,所述上壳与所述矩形板之间设置有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包括:充气层、充气嘴、入口部以及加强部,所述充气层设置在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之间,所述充气嘴设置在所述下壳侧表面,所述入口部设置在所述充气层上,所述加强部设置在所述矩形板与所述上壳之间,本实用新型较比现在的车顶帐篷,采用充气的方式来形成遮挡结构,并且可以对外部进行加强防护,提高安全性。提高安全性。提高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映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柏拉途(天津)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21
技术公布日:202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