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筑材料 专利正文
一种集成式钢混结构井道基层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集成式钢混结构井道基层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梯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集成式钢混结构井道基层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2.旧房改造的另一种叫法为旧房翻新。泛指房子因居住时间相对长,或装修不适应当前的生活需求而对房屋的装修风格、水电结构、厨卫部局等重新设计加以改造装修,现在,电梯已经普及了,然而,二三十年前,由于条件有限,电梯技术落后,很多社区没有安装电梯,只能走楼梯,非常不方便。因此加装电梯是旧房改造的重要步骤。
3.目前在电梯加装过程中钢混井道与基坑内基台一般采用螺栓进行固定,存在着安装强度较低的问题,因此急需进行加固。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改善目前在电梯加装过程中钢混井道与基坑内基台安装强度较低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集成式钢混结构井道基层加固结构。
5.本技术提供一种集成式钢混结构井道基层加固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集成式钢混结构井道基层加固结构,包括基坑,所述基坑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基台,所述基台的顶部设有钢混井道,所述钢混井道的底部四周均匀固定安装有预埋插管,相对两组所述预埋插管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钢混井道的内部四角均设有内包角板,相邻两组所述内包角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内连接板,所述内连接板的顶部均匀开设有与所述连接杆相对应的凹槽,各组所述内连接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压条,所述固定压条的底部均匀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凹槽相适配的固定压块,所述固定压块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连接杆外壁相适配的固定压槽,所述钢混井道的外侧四角均设有相适配的外包角板,所述外包角板与所述基台固定连接,相邻两组所述外包角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外连接板,所述外包角板与所述钢混井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7.可选的,各组所述预埋插管的内部均套设有相适配的预埋插杆,所述预埋插杆与所述基台固定连接。
8.可选的,所述预埋插杆和所述预埋插管的外壁均匀固定连接有咬合片。
9.可选的,所述钢混井道的外侧套设有中空矩形板,所述中空矩形板的底部均匀固定连接有预埋杆,所述预埋杆与所述基台固定连接,所述中空矩形板的顶部均匀固定连接有三角连接板,各组所述三角连接板与所述外连接板固定连接。
10.可选的,各组所述预埋杆的外侧均匀固定连接有咬合环,所述咬合环与所述基台固定连接。
11.可选的,纵向各组所述连接杆与横向各组所述连接杆呈上下错位设置。
12.可选的,所述基台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预埋螺杆,所述预埋螺杆贯穿相邻两组所述连接杆之间,所述连接杆的顶部设有限位盖板,所述预埋螺杆贯穿所述限位盖板,所述
预埋螺杆的外侧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所述限位螺母位于所述限位盖板的上侧。
13.可选的,所述预埋螺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咬合盘,所述咬合盘的四周均匀固定连接有咬合块,所述咬合盘和所述咬合块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台的内部。
14.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5.本技术通过外包角板、中空矩形板和连接杆的设置,使得在钢混井道与基台固定时过程中内包角板和外包角板的相互配合可以对钢混井道的内外四角进行限位,连接杆可以卡入内连接板上的凹槽内部,同时固定压条上的固定压块可以卡入凹槽的内部对连接杆进行限位,进而实现对钢混井道的限位固定,从而有效对钢混井道和基台连接的加固,提高钢混井道与基台安装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基台结构俯视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连接板结构主视图。
19.附图标记说明:1、基坑;2、基台;3、内包角板;4、内连接板;5、预埋插管;6、连接杆;7、固定压条;8、固定压块;9、固定压槽;10、钢混井道;11、外包角板;12、外连接板;13、中空矩形板;14、三角连接板;15、预埋杆;16、咬合环;17、预埋插杆;18、咬合片;19、凹槽;20、预埋螺杆;21、限位盖板;22、限位螺母;23、咬合盘;24、咬合块。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1.请参照图1,一种集成式钢混结构井道基层加固结构,包括基坑1,基坑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基台2,基台2的顶部设有用于供电梯轿厢移动的钢混井道10,钢混井道10的底部四周均匀固定安装有预埋插管5,各组预埋插管5的内部均套设有相适配的预埋插杆17,预埋插杆17与基台2固定连接, 使得在预埋插杆17插入预埋插管5的内部后,可以对的钢混井道10进行限位,以提高钢混井道10安装的稳定性,预埋插杆17和预埋插管5的外壁均匀固定连接有咬合片18,咬合片18的设置可以增加预埋插杆17与基台2以及预埋插管5与钢混井道10的咬合力,使预埋插杆17和预埋插管5安装更加稳定。
22.请参照图1-2,相对两组预埋插管5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6,连接杆6的设置将相对两组预埋插管5连接固定,纵向各组连接杆6与横向各组连接杆6呈上下错位设置,钢混井道10的外侧四角均设有相适配的用于对的钢混井道10的外侧四角进行限位的外包角板11,外包角板11与基台2固定连接,相邻两组外包角板11之间固定连接有用于对钢混井道10的外侧四面进行限位的外连接板12,外包角板11与钢混井道1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对钢混井道10与基台2的连接固定。
23.请参照图1,钢混井道10的外侧套设有中空矩形板13,中空矩形板13的底部均匀固定连接有预埋杆15,预埋杆15与基台2固定连接,中空矩形板13的顶部均匀固定连接有三角连接板14,各组三角连接板14与外连接板12固定连接,通过三角连接板14和中空矩形板13的限位,从而使外连接板12和外包角板11更加稳定,进而实现对钢混井道10与基台2的连接得到进一步加强,各组预埋杆15的外侧均匀固定连接有咬合环16,咬合环16与基台2固定连
接,咬合环16的设置有效提高预埋杆15与基台2的咬合力,进而使预埋杆15与基台2的连接更加稳定。
24.请参照图1和图3,钢混井道10的内部四角均设有用于对钢混井道10的内部进行限位的内包角板3,相邻两组内包角板3之间固定连接有用于对钢混井道10的四面进行加强限位的内连接板4,内连接板4的顶部均匀开设有与连接杆6相对应的用于对各组连接杆6进行限位的凹槽19,从而实现对钢混井道10进一步限位,各组内连接板4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压条7,固定压条7的底部均匀固定连接有与凹槽19相适配的固定压块8,固定压块8的底部开设有与连接杆6外壁相适配的固定压槽9,在固定压块8卡入凹槽19内部时可以对连接杆6进行固定,进而实现对钢混井道10的加强固定,以提高钢混井道10安装的稳定性。
25.请参照图1,基台2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预埋螺杆20,预埋螺杆20贯穿相邻两组连接杆6之间,连接杆6的顶部设有限位盖板21,预埋螺杆20贯穿限位盖板21,预埋螺杆20的外侧螺纹连接有用于对限位盖板21进行限位的限位螺母22,限位螺母22位于限位盖板21的上侧,在预埋螺杆20贯穿限位盖板21后可以将限位螺母22螺至与限位盖板21相接触,从而实现对连接杆6和钢混井道10的限位固定,从而进一步对钢混井道10与基台2的连接加固,提高钢混井道10与基台2连接的稳定性,预埋螺杆2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咬合盘23,咬合盘23的四周均匀固定连接有咬合块24,咬合盘23和咬合块24均固定连接于基台2的内部,通过将咬合盘23和咬合块24预埋在基台2的内部,有效增加了预埋螺杆20与基台2的连接稳定性。
26.本技术的实施原理为:
27.在安装时将钢混井道10吊装置基台2的上方,并将各组预埋插杆17插入对应的各组预埋插管5的内部,同时将钢混井道10的底部四角分别置于四组内包角板3和四组外包角板11之间,并且使各组连接杆6分别置于各组凹槽19的内部,然后将固定压条7底部的固定压块8卡入对应的固定压槽9内部,然后利用螺栓将外包角板11与钢混井道10螺接固定,接着利用螺栓将固定压条7与内连接板4固定,从而对各组连接杆6进行限位,进而实现对钢混井道10的限位固定,接着将限位盖板21置于钢混井道10的内部,并将预埋螺杆20贯穿限位盖板21置于连接杆6的顶部,然后将限位螺母22螺入限位盖板21的外侧,直至与限位螺母22接触,从而进一步对连接杆6限位固定。
2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