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节能 专利正文
一种污水处理池浮泥渣集边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污水处理池浮泥渣集边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污水处理池浮泥渣集边收集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浮泥渣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池浮泥渣集边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2.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工艺。污水一级处理应用物理方法,如筛滤、沉淀等去除污水中不溶解的悬浮固体和漂浮物质。污水二级处理主要是应用生物处理方法,即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进行物质转化的过程,将污水中的各种复杂的有机物氧化降解为简单的物质。生物处理对污水水质、水温、水中的溶氧量、ph值等有一定的要求。
3.现有的污水处理池浮泥渣集边去除多为人工清捞,也有采用刮吸泥机去除,但当处理污水大时,会出现浮泥和漂浮物不能及时清除的现象,此时仍需要人工辅助清捞,由此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极为不便,满足不了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池浮泥渣集边收集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污水处理池浮泥渣集边去除多为人工清捞,也有采用刮吸泥机去除,但当处理污水大时,会出现浮泥和漂浮物不能及时清除的现象,此时仍需要人工辅助清捞,由此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极为不便,满足不了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需求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池浮泥渣集边收集装置,包括污水处理池本体,所述污水处理池本体的顶端固定套接有凹形卡环,所述污水处理池本体内部设置有浮泥渣收集机构,所述浮泥渣收集机构包括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污水处理池本体内中间位置,所述转轴的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刮板,所述刮板的一侧与污水处理池本体的内壁贴合设置,所述刮板的一侧通过锁紧螺栓螺纹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浮泥渣收集斗,所述刮板的一侧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浮泥渣收集斗之间相通,通过转轴带动刮板沿着污水处理池本体的内壁转动,使得水体表面的浮泥被刮板刮动,向一侧导向聚集,同时,通过刮板的进料口,使得浮泥渣被浮泥渣收集斗收集,可以进行反复多次打捞,速度快且节省了大量时间,从而提高了整体收集的工作效率,不影响后续的污水处理工,能够通过机械代替人力,极大的节省了人力和时间。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刮板的顶部设置有稳定机构,所述稳定机构包括空心柱,所述空心柱固定安装于刮板的顶部。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空心柱内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滑动连接于空心柱内壁。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贯穿于空心柱并且固定连接有u型座。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u型座内部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能够在凹形
卡环的底部循环滚动,在转轴带动刮板沿着污水处理池本体的内壁转动时,在弹簧压缩的作用下,滚轮在凹形卡环的底部循环滚动,也将支撑杆向下挤压,使得刮板的顶端通过滚轮紧紧顶在凹形卡环的底部,便于刮板向一侧推动浮泥渣时更加稳定,使推动聚集浮泥渣更全面。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污水处理池本体的底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转轴的底端贯穿于污水处理池本体的底部,并且转轴的底端与电机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通过启动电机,电机能够带动转轴转动。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污水处理池本体的底部环形等距分布有四组支撑柱,所述污水处理池本体的底部一侧固定连通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固定连接有阀门。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浮泥渣收集斗的截面设置为圆形结构,所述浮泥渣收集斗的直径大于进料口的直径,更加方便收集浮泥渣。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一种污水处理池浮泥渣集边收集装置,通过转轴带动刮板转动,使得水体表面的浮泥被刮板刮动,向一侧导向聚集,同时,通过刮板的进料口,使得浮泥渣被浮泥渣收集斗收集,可以进行反复多次打捞,速度快且节省了大量时间,从而提高了整体收集的工作效率,不影响后续的污水处理工,能够通过机械代替人力,极大的节省了人力和时间;
16.2、通过刮板的一侧通过锁紧螺栓螺纹连接有固定环,固定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浮泥渣收集斗,通过浮泥渣收集斗可以方便的收集浮泥渣,另一方面也方便人们对浮泥渣收集斗内的浮泥渣进行清理,提高了生产效率,满足了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池浮泥渣集边收集装置的立体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池浮泥渣集边收集装置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池浮泥渣集边收集装置局部凹形卡环俯视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池浮泥渣集边收集装置局部稳定机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01、污水处理池本体;102、凹形卡环;103、电机;104、支撑柱;105、排污管;106、阀门;200、浮泥渣收集机构;201、转轴;202、刮板;203、固定环;204、浮泥渣收集斗;205、锁紧螺栓;206、进料口;300、稳定机构;301、空心柱;302、弹簧;303、限位板;304、支撑杆;305、u型座;306、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24.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处理池浮泥渣集边收集装置,包括污水处理池本体101,污水处理池本体101的顶端固定套接有凹形卡环102,污水处理池本体101内部设置有浮泥渣收集机构200,浮泥渣收集机构200包括转轴201,转轴201转动连接于污水处理池本体101内中间位置,转轴201的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刮板202,刮板202的一侧与污水处理池本体101的内壁贴合设置,刮板202的一侧通过锁紧螺栓205螺纹连接有固定环203,固定环20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浮泥渣收集斗204,刮板202的一侧开设有进料口206,进料口206与浮泥渣收集斗204之间相通,通过转轴201带动刮板202沿着污水处理池本体101的内壁转动,使得水体表面的浮泥被刮板202刮动,向一侧导向聚集,同时,通过刮板202的进料口206,使得浮泥渣被浮泥渣收集斗204收集,可以进行反复多次打捞,速度快且节省了大量时间,从而提高了整体收集的工作效率,不影响后续的污水处理工,能够通过机械代替人力,极大的节省了人力和时间。
25.刮板202的顶部设置有稳定机构300,稳定机构300包括空心柱301,空心柱301固定安装于刮板202的顶部,空心柱301内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302,弹簧30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303,限位板303滑动连接于空心柱301内壁,限位板30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304,支撑杆304的顶端贯穿于空心柱301并且固定连接有u型座305。
26.u型座305内部连接有滚轮306,滚轮306能够在凹形卡环102的底部循环滚动,在转轴201带动刮板202沿着污水处理池本体101的内壁转动时,在弹簧302压缩的作用下,滚轮306在凹形卡环102的底部循环滚动,也将支撑杆304向下挤压,使得刮板202的顶端通过滚轮306紧紧顶在凹形卡环102的底部,便于刮板202向一侧推动浮泥渣时更加稳定,使推动聚集浮泥渣更全面。
27.污水处理池本体101的底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电机103,转轴201的底端贯穿于污水处理池本体101的底部,并且转轴201的底端与电机103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通过启动电机103,电机103能够带动转轴201转动。
28.污水处理池本体101的底部环形等距分布有四组支撑柱104,污水处理池本体101的底部一侧固定连通有排污管105,排污管105上固定连接有阀门106,浮泥渣收集斗204的截面设置为圆形结构,浮泥渣收集斗204的直径大于进料口206的直径,更加方便收集浮泥渣。
29.具体的,该一种污水处理池浮泥渣集边收集装置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工作时,启动电机103,电机103能够带动转轴201转动,转轴201带动刮板202沿着污水处理池本体101的内壁转动,使得水体表面的浮泥被刮板202刮动,向一侧导向聚集,同时,通过刮板202的进料口206,使得浮泥渣被浮泥渣收集斗204收集,可以进行反复多次打捞,速度快且节省了
大量时间,从而提高了整体收集的工作效率,不影响后续的污水处理工,能够通过机械代替人力,极大的节省了人力和时间;
30.同时,在弹簧302压缩的作用下,滚轮306在凹形卡环102的底部循环滚动,也将支撑杆304向下挤压,使得刮板202的顶端通过滚轮306紧紧顶在凹形卡环102的底部,便于刮板202向一侧推动浮泥渣时更加稳定,使推动聚集浮泥渣更全面;
31.当浮泥渣收集斗204内浮泥渣堆积过多时,转动锁紧螺栓205,使得固定环203与锁紧螺栓205之间脱离,将固定环203从刮板202一侧取下,清理浮泥渣收集斗204内的浮泥渣更加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满足了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需求。
32.需要说明的是,电机103具体的型号规格需根据该装置的实际规格等进行选型确定,具体选型计算方法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述。
33.电机103的供电及其原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在此不予详细说明。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