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垃圾填埋场原位生态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2.垃圾处理方式一般可以分为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几种方式,垃圾填埋场是采用卫生填埋方式下的垃圾集中堆放场地,垃圾卫生填埋场因为成本低、卫生程度好在国内被广泛应用,国内最大的垃圾填埋场是广州兴丰垃圾填埋场,日处理生活垃圾约7000吨左右,垃圾填埋场一般采用分层覆土填埋的方式对垃圾进行处理,堆积一层垃圾后再覆盖一层黄土,这样很容易降低垃圾的污染,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包括选址、设计与施工、填埋废物入场条件、运行、封场、后期维护与管理和污染物控制和监测等方面的程序,环境保护部于2008年颁布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 gb 16889-2008),对垃圾填埋场建设的污染标准进行了详细的规范,该标准在修订过程中,对生活垃圾填埋场从场址的选择、建设、运行与封场后的全过程中的污染控制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标准补充了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基本设施的设计与施工要求,增加了可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共处置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活污水处理污泥等入场要求,并提出了经过一定处理、符合标准要求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等废物可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对促进我国的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建设也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该标准对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提出了新要求,标准规定现有和新建生活垃圾填埋场都应建有较完备的污水处理设施,渗滤液需经过处理后达到标准规定的排放限值才能直接排放,对于现有生活垃圾填埋场标准实施后3年内无法满足规定的排放浓度限值要求的,应满足生活垃圾渗滤应经过预处理,均匀注入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并不超过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额定的污水处理能力等要求才可将生活垃圾渗滤液送往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该标准还对生活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恶臭气体提出了严格的监控措施,规定甲烷气体应综合利用和处置,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节能减排和建设循环型社会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3.生活垃圾中有75-80%是有机物,主要有果皮、菜叶菜梗、剩饭/菜、家禽、动物及鱼类的皮、毛、内脏、脂肪、粪便、下脚料/血水、树叶、废纸、花草和动物的机体等和一定的水,传统的垃圾填埋场原位生态恢复速度较慢,不便于垃圾填埋场的生态恢复。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垃圾填埋场原位生态修复装置。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垃圾填埋场原位生态修复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固定有燃料箱,所述燃料箱的底端安装有履带,所述燃料箱的内部设置有输油管,所述输油管的输出端安装有喷火枪,所述装置主体的内壁固定有导向坡,所述装置主体的内壁设置有滤板,所述装置主体的底端连接有排渣管,所述装置主体的顶端安装有提取机构,所述提取机构的外壁设置有料筒,所述装置主体的一
端固定有翻转门。
6.优选地,所述提取机构包括有与装置主体相连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壁固定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外壁设置有搅拌叶片,所述转动杆的外壁位于转动盘的下方安装有绞龙。
7.优选地,所述燃料箱的数量为两组,所述喷火枪的数量为八组,八组所述喷火枪等距均匀分布于装置主体的内壁两侧,所述输油管的数量为八组,八组所述输油管的底端与燃料箱的内壁底端间隔十厘米。
8.优选地,所述燃料箱与履带通过液压推杆连接,以使得燃料箱与装置主体做升降移动。
9.优选地,所述搅拌叶片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搅拌叶片的内壁与导向坡的外壁相贴合,两组所述搅拌叶片的底端与装置主体的内壁底端相贴合,所述滤板的顶端与装置主体的内壁顶端位于同一横向水平线。
10.优选地,所述转动杆与装置主体相接处位置处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转动杆的底端设置有破土刀刃。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装置主体、燃料箱、履带、输油管、喷火枪、导向坡、滤板、排渣管、提取机构、料筒、翻转门,使用者通过履带将装置主体移动至指定位置处后,通过液压推杆使得装置主体向下移动,然后通过履带缓慢移动装置主体,工作人员启动电机的电源开关,电机的输出端带动转动杆转动,从而带动绞龙转动,绞龙转动带动指定位置处的垃圾移动至料筒的内部,随着电机的持续工作,使得绞龙带着垃圾通过料筒后进入装置主体的内部,进入装置主体内部的垃圾通过导向坡滑入装置主体内壁底端,在转动杆带动绞龙转动的同时,转动杆带动转动盘转动,转动盘转动带动搅拌叶片转动,搅拌叶片转动对装置主体内部的垃圾进行搅拌,于此同时,启动喷火枪的开关,使得喷火枪对装置主体内部的垃圾进行焚烧,垃圾焚烧后的灰烬通过滤板进入排渣管内部,通过排渣管将焚烧后的垃圾灰烬排放至提取机构所提取垃圾后的位置处,由于生活垃圾中大部分会被焚烧为肥料灰,而肥料灰被洒在提取机构所提取垃圾后的位置处,会使得肥料灰吸收提取机构所提取垃圾后的位置处的渗滤液,对提取机构所提取垃圾后的位置处进行消毒,且对提取机构所提取垃圾后的位置处提供肥料,便于使用者通过装置主体加快对垃圾填埋场的原位生态修复。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装置主体;2、燃料箱;3、履带;4、输油管;5、喷火枪;6、导向坡;7、滤板;8、排渣管;9、提取机构;901、电机;902、转动杆;903、转动盘;904、搅拌叶片;905、绞龙;10、料筒;11、翻转门。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19.请参阅图1-3,一种垃圾填埋场原位生态修复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的一侧固定有燃料箱2,燃料箱2的底端安装有履带3,燃料箱2的内部设置有输油管4,输油管4的输出端安装有喷火枪5,装置主体1的内壁固定有导向坡6,装置主体1的内壁设置有滤板7,装置主体1的底端连接有排渣管8,装置主体1的顶端安装有提取机构9,提取机构9的外壁设置有料筒10,装置主体1的一端固定有翻转门11。
20.请着重参阅图1与图3,提取机构9包括有与装置主体1相连的电机901,电机901的输出端安装有转动杆902,转动杆902的外壁固定有转动盘903,转动盘903的外壁设置有搅拌叶片904,转动杆902的外壁位于转动盘903的下方安装有绞龙905,便于提取机构9将垃圾提取至装置主体1内部。
21.请着重参阅图1与图2,燃料箱2的数量为两组,喷火枪5的数量为八组,八组喷火枪5等距均匀分布于装置主体1的内壁两侧,输油管4的数量为八组,八组输油管4的底端与燃料箱2的内壁底端间隔十厘米,便于输油管4对喷火枪5进行供油。
22.请着重参阅图1与图2,燃料箱2与履带3通过液压推杆连接,以使得燃料箱2与装置主体1做升降移动,便于装置主体1的移动与工作。
23.请着重参阅图1,搅拌叶片904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搅拌叶片904的内壁与导向坡6的外壁相贴合,两组搅拌叶片904的底端与装置主体1的内壁底端相贴合,滤板7的顶端与装置主体1的内壁顶端位于同一横向水平线,便于搅拌叶片904对装置主体1内部的垃圾进行搅拌。
24.请着重参阅图1与图3,转动杆902与装置主体1相接处位置处设置有轴承座,转动杆902的底端设置有破土刀刃,减少转动杆902与装置主体1之间的摩擦力。
25.工作原理:首先,使用者通过履带3将装置主体1移动至指定位置处后,通过液压推杆使得装置主体1向下移动,然后通过履带3缓慢移动装置主体1,工作人员启动电机901的电源开关,电机901的输出端带动转动杆902转动,从而带动绞龙905转动,绞龙905转动带动指定位置处的垃圾移动至料筒10的内部,随着电机901的持续工作,使得绞龙905带着垃圾通过料筒10后进入装置主体1的内部,进入装置主体1内部的垃圾通过导向坡6滑入装置主体1内壁底端,在转动杆902带动绞龙905转动的同时,转动杆902带动转动盘903转动,转动
盘903转动带动搅拌叶片904转动,搅拌叶片904转动对装置主体1内部的垃圾进行搅拌,于此同时,启动喷火枪5的开关,使得喷火枪5对装置主体1内部的垃圾进行焚烧,垃圾焚烧后的灰烬通过滤板7进入排渣管8内部,通过排渣管8将焚烧后的垃圾灰烬排放至提取机构9所提取垃圾后的位置处,便于使用者通过装置主体1加快对垃圾填埋场的原位生态修复。
26.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