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节能 专利正文
一种除污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除污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除污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2.污水,通常是指受到一定污染的、来自生活和生产排出的废水,污水处理,是指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当前污水处理设备净化效率较低,或是未净化彻底就排出,导致环境被污染。
3.目前的污水处理装置在除污的过程中,由于污水中有大量的污泥等固体杂质,这类固体杂质会阻碍水流的推送,且处理中杂质也不易清理干净,影响了除污设备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污污水处理设备,具备隔离过滤的优点,解决了目前的污水处理装置在除污的过程中,由于污水中有大量的污泥等固体杂质,这类固体杂质会阻碍水流的推送,且处理中杂质也不易清理干净,影响了除污设备的工作效率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除污污水处理设备,包括过滤框架、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收集框架,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有第一输出管,且第一输出管远离第一水泵出水口的一端与过滤框架的内腔连通,所述过滤框架内腔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过滤支架,所述过滤支架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过滤网,所述过滤框架的一侧连通有第二输出管,所述第二输出管远离过滤框架的一端与第二水泵的入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水泵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消毒框架,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有第三输出管,且第三输出管远离第二水泵的一端与消毒框架的内腔连通,所述消毒框架的表面连通有第四输出管,所述第四输出管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阀门。
6.优选的,所述过滤框架的前侧开设有过滤槽,所述过滤槽的前侧通过铰链铰接有过滤仓门。
7.优选的,所述过滤框架底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部与收集框架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过滤框架的底部连通有第五传输管,且第五传输管远离过滤框架的一端与收集框架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五传输管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阀门。
9.优选的,所述过滤框架内腔的底部设置有导流板。
10.优选的,所述收集框架的前侧开设有收集槽,所述收集槽的前侧通过铰链铰接有收集仓门。
11.优选的,所述过滤槽与收集槽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密封条。
12.优选的,所述消毒框架内腔的两侧均设置有紫外线消毒装置。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输出管,配合第一水泵将需要除污处理的污水输出至过滤框架的内腔,通过设置过滤支架与过滤网,对流入过滤框架内腔的污水进行过滤,使污水中存在的固体污泥被拦截,达到对污水进行除污的效果,同时避免了污水中的污泥在过滤的过程中堵塞过滤网,提高了除污设备的除污效率,通过设置第二输出管与第三输出管,配合第二水泵将过滤后的污水输出至消毒框架的内腔,并通过第四输出管,将进行除污后的污水流入下一程序,同时通过设置第一阀门,便于对于第四输出管进行操作,提高设备的功能性,以此解决了目前的污水处理装置在除污的过程中,由于污水中有大量的污泥等固体杂质,这类固体杂质会阻碍水流的推送,且处理中杂质也不易清理干净,影响了除污设备的工作效率的问题。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过滤框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消毒框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收集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过滤框架;2、第一水泵;3、第二水泵;4、第一输出管;5、过滤支架;6、过滤网;7、第二输出管;8、第三输出管;9、消毒框架;10、第四输出管;11、第一阀门;12、过滤槽;13、过滤仓门;14、密封条;15、导流板;16、第五传输管;17、第二阀门;18、支撑柱;19、收集框架;20、收集槽;21、收集仓门;22、紫外线消毒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本实用新型的过滤框架1、第一水泵2、第二水泵3、第一输出管4、过滤支架5、过滤网6、第二输出管7、第三输出管8、消毒框架9、第四输出管10、第一阀门11、过滤槽12、过滤仓门13、密封条14、导流板15、第五传输管16、第二阀门17、支撑柱18、收集框架19、收集槽20、收集仓门21和紫外线消毒装置22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22.请参阅图1-4,一种除污污水处理设备,包括过滤框架1、第一水泵2和第二水泵3,第一水泵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收集框架19,第一水泵2的出水口连通有第一输出管4,且第一输出管4远离第一水泵2出水口的一端与过滤框架1的内腔连通,过滤框架1内腔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过滤支架5,过滤支架5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过滤网6,过滤框架1的一侧连通有第二输出管7,第二输出管7远离过滤框架1的一端与第二水泵3的入水口连通,第二水泵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消毒框架9,第二水泵3的出水口连通有第三输出管8,且第三输出管8远离第二水泵3的一端与消毒框架9的内腔连通,消毒框架9的表面连通有第四输出管10,第四输出管
10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阀门11,通过设置第一输出管4,配合第一水泵2将需要除污处理的污水输出至过滤框架1的内腔,通过设置过滤支架5与过滤网6,对流入过滤框架1内腔的污水进行过滤,使污水中存在的固体污泥被拦截,达到对污水进行除污的效果,同时避免了污水中的污泥在过滤的过程中堵塞过滤网6,提高了除污设备的除污效率,通过设置第二输出管7与第三输出管8,配合第二水泵3将过滤后的污水输出至消毒框架9的内腔,并通过第四输出管10,将进行除污后的污水流入下一程序,同时通过设置第一阀门11,便于对于第四输出管10进行操作,提高设备的功能性,以此解决了目前的污水处理装置在除污的过程中,由于污水中有大量的污泥等固体杂质,这类固体杂质会阻碍水流的推送,且处理中杂质也不易清理干净,影响了除污设备的工作效率的问题。
23.本实施例中,具体的,过滤框架1的前侧开设有过滤槽12,过滤槽12的前侧通过铰链铰接有过滤仓门13,通过设置过滤槽12,配合过滤支架5与过滤网6,使得工作人员便于对过滤网6进行更换与维护,避免污水中被拦截的污泥不断堆积从而降低过滤网6的过滤效率。
24.本实施例中,具体的,过滤框架1底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8,支撑柱18的底部与收集框架19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支撑柱18,加固过滤框架1与收集框架19之间的连接关系,提高设备的稳定性。
25.本实施例中,具体的,过滤框架1的底部连通有第五传输管16,且第五传输管16远离过滤框架1的一端与收集框架19的内腔连通,第五传输管16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阀门17,通过设置第五传输管16与第二阀门17,使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控制第一阀门11将过滤框架1内腔中被拦截的污泥,输出至收集框架19的内腔,便于对过滤后的污泥进行集中处理。
26.本实施例中,具体的,过滤框架1内腔的底部设置有导流板15,通过设置导流板15,便于将过滤框架1内腔的污泥导流出第五传输管16的内腔。
27.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收集框架19的前侧开设有收集槽20,收集槽20的前侧通过铰链铰接有收集仓门21,通过设置收集槽20与收集仓门21,便于工作人员对收集框架19内腔的中的污泥进行清除。
28.本实施例中,具体的,过滤槽12与收集槽20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密封条14,通过设置密封条14,增加过滤槽12与收集槽20的密封性,避免过滤装置中的污水泄露。
29.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消毒框架9内腔的两侧均设置有紫外线消毒装置22,通过设置紫外线消毒装置22,使设备可以对过滤后的污水进行消毒处理,增加设备的功能性。
30.使用时,首先,启动第一水泵2,将待处理的污水通过第一输出管4输出至过滤框架1的内腔,污水在过滤框架1内腔不断堆积的同时,被过滤网6进行过滤,将污水中的污泥拦截,以此避免了污水中的污泥在过滤的过程中堵塞过滤网6,同时过滤网6可以通过过滤槽12取出,便于对过滤网6进行清理或更换,提高了除污设备的除污效率,接着启动第二水泵3,配合第二输出管7与第三输出管8将过滤后的污水输出至消毒框架9的内腔,此时启动紫外线消毒装置22,开始对过滤后的污水进行杀菌消毒,接着控制第一阀门11将处理后的污水通过第四输出管10输出至下一工序,最后,控制第二阀门17将过滤框架1内腔中被拦截的污泥通过第五传输管16流入收集框架19的内腔,便于对污泥进行集中处理,以此解决了目前的污水处理装置在除污的过程中,由于污水中有大量的污泥等固体杂质,这类固体杂质会阻碍水流的推送,且处理中杂质也不易清理干净,影响了除污设备的工作效率的问题。
31.本技术文件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而且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技术文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技术文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3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