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节能 专利正文
一种应用于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应用于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城市中产生的污水产量也在连年增长,而这些城市污水中含有大量污泥。污水厂的污泥处理是对污泥进行浓缩脱水、去除杂质等减量化、无害化的加工过程,而经过处理后的污泥通常会被弃置于自然环境中填埋,能够达到长期稳定并对生态环境无不良影响的最终消纳方式。据估计,城市污水处理厂中,大约每一万吨污水能处理出5~8吨污泥,这些处理出来的污泥含水率在80%以上。
3.现有的污泥处理方式为重力浓缩,进而脱水,最终处理的污泥进行外运填埋,由于污泥含水率较高,填埋的污泥体积较大,因而填埋占地大,投资高,而且,现有的污泥处理系统处理得到的污泥含水率高,对后续污泥的弃置或再利用产生了严重的问题。随着污泥量逐年递增,如何降低污泥中的含水率,又不会大幅增加污泥处理的成本,成为了目前最核心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应用于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系统。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系统,包括接触池、脱水处理系统、加药系统和中转料仓,所述接触池、所述脱水处理系统和所述中转料仓依次连接,所述接触池连通有用于给接触池输送臭氧的输气管道,所述脱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沉降池和脱水机,所述加药系统与所述脱水机连接,所述脱水机用于将沉降处理后的污泥进行离心处理,从而将污泥中的水与污泥进行分离,所述加药系统用于给所述脱水机内添加絮凝剂。
6.优选地,所述输气管道的接入口位于所述接触池的顶部,所述接触池内设置有用于进行辅助搅拌的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位于所述接触池的底部,从而增加所述接触池内的污泥与臭氧的接触面积。
7.优选地,所述加药系统包括药剂仓和加料管道,所述加料管道与所述脱水机连接,所述药剂仓用于储存絮凝剂。
8.优选地,所述脱水机连接有冲洗系统,所述冲洗系统包括蓄水箱、冲洗泵和输水管道,所述蓄水箱通过所述输水管道与所述脱水机连接,所述输水管道与所述冲洗泵连接。
9.优选地,所述沉降池与所述脱水机之间设置有第一输送泵,所述脱水机与所述中转料仓之间设置有第二输送泵,所述沉降池内的污泥通过第一输送泵通入所述脱水机内,所述脱水机内的污泥通过第二输送泵通入所述中转料仓内。
10.优选地,所述第一输送泵和所述第二输送泵均为螺杆泵,所述脱水机为离心脱水机。
11.优选地,所述污泥处理系统还包括电气控制装置,所述冲洗泵与所述脱水机之间、所述第二输送泵与中转料仓之间均设置有电动阀门,所述脱水机、所述冲洗泵和所述电动阀门均与所述电气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12.优选地,所述脱水机连接有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的接水端位于所述脱水机的底部。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系统在接触池中加入臭氧进行污泥破壁、在脱水时利用加药系统辅助投加絮凝剂、并利用脱水机进一步脱水减少含水率,三者相结合极大的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且最终处理得到的污泥的含水率下降,对于规模日益扩大的城市污水厂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14.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更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的主旨。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污泥处理系统的结构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污泥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17.图中:接触池1;沉降池2;脱水机3;加药系统4;药剂仓40;加料管道 41;中转料仓5;输气管道6;蓄水箱71;冲洗泵72;输水管道73;第一输送泵8;第二输送泵9;电动阀门10;排水管道11;切割机12。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进行更全面的描述。
19.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安装”、“一端”、“另一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1.参考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系统,包括接触池1、脱水处理系统、加药系统4和中转料仓5,所述接触池1、所述脱水处理系统和所述中转料仓5依次连接,所述接触池1连通有用于给接触池1输送臭氧的输气管道6,所述脱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沉降池2和脱水机3,所述加药系统4与所述脱水机3连接,所述脱水机3用于将沉降处理后的污泥进行离心处理,从而将污泥中的水与污泥进行分离,所述加药系统4用于给所述脱水机3内添加药剂。污水在接触池1中与臭氧充分接触,臭氧使得污水中的污泥破壁,破坏污泥的蓄水能力,方便后续脱水效率提升;破壁后的泥水混合物在沉降池2内经过8-12小时的的沉降进行初步脱水,进而节省后续脱水机的能耗及处理效率,污泥浓缩于沉降池2的底部,待上层的水流出后,沉降池2 池底的大块污泥经由切割机12搅碎;沉降池2初步浓缩后得到的污泥进一步经脱水机3脱水,获得含水率较低的污泥。
22.参考图1,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输气管道6的接入口位于所述接触池1的顶部,所述接触池1内设置有用于进行辅助搅拌的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位于所述接触池1的底部,从而增加所述接触池1内的污泥与臭氧的接触面积。
23.参考图1,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加药系统4包括药剂仓40和加料管道41,所述加料管道41与所述脱水机3连接,所述药剂仓40用于储存絮凝剂,所述絮凝剂为pac和pam的混合物。
24.参考图1,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脱水机3连接有冲洗系统,所述冲洗系统包括蓄水箱71、冲洗泵72和输水管道73,所述蓄水箱71通过所述输水管道73 与所述脱水机3连接,所述输水管道73与所述冲洗泵72连接。
25.参考图1,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沉降池2与所述脱水机3之间设置有第一输送泵8,所述脱水机3与所述中转料仓5之间设置有第二输送泵9,所述沉降池2内的污泥通过第一输送泵8通入所述脱水机3内,所述脱水机3内的污泥通过第二输送泵9通入所述中转料仓5内。
26.参考图1,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送泵8和所述第二输送泵9均为螺杆泵。螺杆泵将污泥进行移动。
27.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污泥处理系统还包括主机和电气控制装置,所述冲洗泵72与所述脱水机3之间、所述第二输送泵9与中转料仓5之间均设置有电动阀门10,所述脱水机3、所述冲洗泵72和所述电动阀门10均通过所述电气控制装置与所述主机电性连接。
28.参考图1,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脱水机3连接有排水管道11,所述排水管道11的接水端位于所述脱水机3的底部。泥水分离后的污水由排水管道11 排出。
29.系统工作流程:将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储存至接触池1,通过向接触池1内投加臭氧及辅助搅拌,使污泥内的污物与臭氧充分接触后降解破壁,进而进入沉降池2,污泥在沉降池2内经过8-12小时的的沉降浓缩,待上层的水流出后,沉降池2池底的大块污泥经由切割机12搅碎,进而由螺杆泵输送至脱水机3,污泥通过脱水机3的进一步脱水后,由螺杆泵输送至中转料仓5储存,待污泥车准备就绪后通过螺杆泵输送外运。其中,在离心脱水机进行污泥脱水的同时,由加药系统辅助投加絮凝剂pac、pam进行污泥絮凝,此步骤可使污泥成团,进而可缩减污泥脱水后含水率;在离心脱水机停机后,由冲洗系统对离心机进行冷却及冲洗,将设备内的残余污泥冲刷干净。
3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优选实施例”、“再一实施例”、“其他实施例”或“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32.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