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页岩气水平井套管,具体涉及一种折返式臭氧接触池。
背景技术:2.臭氧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其氧化还原电位为2.07v,而氯和二氧化氯分别为1.36v、1.78v,可见臭氧是氧化性相对较强的一种处理污水的消毒剂。目前,臭氧灭菌是有效的废水深度处理手段之一,能够快速方便的去除水中的细菌与蓝藻等微生物。且臭氧在反应后转化为氧气,排放于水中不含毒性副产物也不生成化学污泥,能够有效脱去存在颜色的污水,提高难降解物质可生化性。
3.但是,臭氧在经过氧化反应后,剩余尾气中仍然含有大量未反应的臭氧。常用的臭氧破坏方式有活性炭吸附分解法、加热分解法和触媒分解法,目前污水处理厂常采用两套臭氧尾气破坏器处理。在尾气的处理中存在着以下的缺陷:其一,在处理臭氧尾气时可能存在由于尾气中带有水汽,从而影响尾气的处理效率,提高尾气的处理成本。其二,含有高浓度臭氧的尾气经臭氧破坏器处理后直接排入大气,造成了大量臭氧资源的浪费,而且增加了臭氧的生产和破坏所耗费资源,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返式臭氧接触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臭氧利用效率低,增加了污水的臭氧处理成本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折返式臭氧接触池,包括池体、配气管和回气管;
7.所述池体的对立两侧分别设有进水槽与出水槽,所述池体的顶部设有多根上端隔板,所述池体的底部设有多根下端隔板;
8.所述配气管包括连接于臭氧制备装置上的配气主管,所述配气主管上还连接有多根配气分管,所述配气分管远离配气主管的出气端位于水中;
9.所述回气管包括连接于抽气装置上的回气主管,所述回气主管上还连接有多根回气分管,所述回气分管远离回气主管的出气端位于水中。
10.可选或优选地,相邻所述上端隔板间设有一根下端隔板。
11.可选或优选地,所述配气分管与回气分管的出气端均设有曝气装置。
12.可选或优选地,所述曝气装置为微孔曝气管或微孔曝气器。
13.可选或优选地,所述上端隔板的数量为2-5根。
14.可选或优选地,所述配气分管远离配气主管的出气端位于池体底部,所述回气分管远离回气主管的出气端位于池体底部。
15.可选或优选地,所述抽气装置为空气泵。
16.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折返式臭氧接触池,由上端隔板与下端隔板将池体拆分成
一连串的径流室,待处理的污水由进水槽流入,并经过一连串的径流室,与臭氧充分接触,再流入出水槽中,保证了处理污水的清洁度;同时与臭氧制备装置连接的配气管将臭氧由配气主管分送至配气分管,最后进入水中,保证了臭氧与不同径流室的待处理污水的充分接触;此外,回气管配合抽气装置抽取池体内含有较多臭氧的尾气,尾气由回气主管运输至回气分管中,进而重新冲入待处理污水中,完成尾气的重新回收利用提高臭氧的使用率,减少处理污水用臭氧的处理成本,降低尾气中臭氧的破坏成本。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池体;2、进水槽;3、出水槽;4、上端隔板;5、下端隔板;6、臭氧制备装置;7、抽气装置;8、配气管;801、配气主管;802、配气分管;9、回气管;901、回气主管;902、回气分管;10、曝气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21.实施例1
2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返式臭氧接触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1、配气管8和回气管9;
23.所述池体1的对立两侧分别设有进水槽2与出水槽3,所述池体1的顶部设有多根上端隔板4,所述池体1的底部设有多根下端隔板5;
24.所述配气管8包括连接于臭氧制备装置6上的配气主管801,所述配气主管801上还连接有多根配气分管802,所述配气分管802远离配气主管801的出气端位于水中;
25.所述回气管9包括连接于抽气装置7上的回气主管901,所述回气主管901上还连接有多根回气分管902,所述回气分管902远离回气主管901的出气端位于水中。
26.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相邻所述上端隔板4间设有一根下端隔板5。
27.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配气分管802与回气分管902的出气端均设有曝气装置10。
28.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曝气装置10为微孔曝气器。
29.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端隔板4的数量为2根。
30.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配气分管802远离配气主管801的出气端位于池体1底部。
31.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回气分管902远离回气主管901的出气端位于池体1底部。
32.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抽气装置7为空气泵。
33.实施例2
3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返式臭氧接触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1、配气管8和回
气管9;
35.所述池体1的对立两侧分别设有进水槽2与出水槽3,所述池体1的顶部设有多根上端隔板4,所述池体1的底部设有多根下端隔板5;
36.所述配气管8包括连接于臭氧制备装置6上的配气主管801,所述配气主管801上还连接有多根配气分管802,所述配气分管802远离配气主管801的出气端位于水中;
37.所述回气管9包括连接于抽气装置7上的回气主管901,所述回气主管901上还连接有多根回气分管902,所述回气分管902远离回气主管901的出气端位于水中。
38.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相邻所述上端隔板4间设有一根下端隔板5。
39.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配气分管802与回气分管902的出气端均设有曝气装置10。
40.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曝气装置10为微孔曝气管。
41.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端隔板4的数量为5根。
42.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配气分管802远离配气主管801的出气端位于池体1底部。
43.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回气分管902远离回气主管901的出气端位于池体1底部。
44.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抽气装置7为空气泵。
45.实施例3
46.如图1所示:
4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返式臭氧接触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1、配气管8和回气管9;
48.所述池体1的对立两侧分别设有进水槽2与出水槽3,所述池体1的顶部设有多根上端隔板4,所述池体1的底部设有多根下端隔板5;
49.所述配气管8包括连接于臭氧制备装置6上的配气主管801,所述配气主管801上还连接有多根配气分管802,所述配气分管802远离配气主管801的出气端位于水中;
50.所述回气管9包括连接于抽气装置7上的回气主管901,所述回气主管901上还连接有多根回气分管902,所述回气分管902远离回气主管901的出气端位于水中。
5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中,由上端隔板4与下端隔板5将池体1拆分成一连串的径流室,待处理的污水由进水槽2流入,并经过一连串设有回气管9和配气管8的径流室,再流入出水槽3中;与臭氧制备装置6连接的配气管8将臭氧由配气主管801分送至配气分管802,最后进入水中;回气管9配合抽气装置7抽取池体1内含有较多臭氧的尾气,尾气由回气主管901运输至回气分管902中,进而重新冲入待处理污水中,完成尾气的重新回收利用。
52.本实用新型池体1的折返式设计,使待处理污水与臭氧充分接触,杀灭需要去除的蓝藻与细菌,脱去污水中的颜色,保证了处理后污水的清洁度;同时,与臭氧制备装置6连接的配气管8将臭氧由配气主管801分送至配气分管802,最后进入水中,保证了臭氧与不同径流室的待处理污水的充分接触;回气管9配合抽气装置7能够将池体1内含有较多臭氧的尾气重新冲入待处理污水中,提高臭氧的使用率,减少处理污水用臭氧的处理成本,降低尾气中臭氧的破坏成本,从总体上提高臭氧的使用效率,降低臭氧的破坏成本。
53.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相邻所述上端隔板4间设有一根下端隔板5。
54.间隔设置的上端隔板4和下端隔板5将池体1分割成径流方向具有差异的腔室,能够在耗费上端隔板4与下端隔板5数量最少的情况下,增加有效的污水折返路径,从而提高污水的处理路径,增加污水与臭氧接触的时间,提高臭氧的利用率,降低污水处理成本。
55.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配气分管802与回气分管902的出气端均设有曝气装置10。
56.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曝气装置10为微孔曝气管。
57.配气分管802与回气分管902的出气端安装的曝气装置10能够将产出的臭氧分散为细小的气泡,提高臭氧与待处理污水的接触面积,增加臭氧用于处理污水的利用率,从而达到减少处理污水所花费的成本。若采用的曝气装置10为微孔曝气管能够增加臭氧与污水的接触面积。
58.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端隔板4的数量为3根。
59.臭氧用于污水处理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限度,对污水处理效率的变化随着隔板的数量增加而逐渐减弱,过多的隔板不仅无法明显的提高污水的处理效果,同时存在过多的隔板造成污水处理的路径过长,增加污水的处理时间,修建冗余的池体1、上端隔板4和下端隔板5的花费增加,从而从整体上增加了污水处理成本。
60.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配气分管802远离配气主管801的出气端位于池体1底部。
61.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回气分管902远离回气主管901的出气端位于池体1底部。
62.将配气分管802与回气分管902的出气端设置在池体1底部,使臭氧由待处理污水的底部向上浮动,有效的增加臭氧与污水的处理深度,提高臭氧的使用效率。
63.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抽气装置7为空气泵。
64.帮助将带有臭氧尾气的空气抽取进入回气管9,重新将其用于污水处理,减少资源的浪费。
6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