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解组件,具备用于对水进行电解的多个电解槽单元。
背景技术:2.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具备多个电解槽单元的电解组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3.专利文献1:jp特开2018-11444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4.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电解组件中,各电解槽单元独立设置,在各电解槽单元之间,安装有供给管、排出管。
5.然而,基于上述电解槽单元的布局,电解组件宽大,难以实现电解水生成装置的小型化。
6.本发明鉴于以上那样的实情而提出,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解组件,能够容易实现电解水生成装置的小型化。(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7.本发明是一种电解组件,具备用于对水进行电解的多个电解槽单元,各所述电解槽单元包含:壳体,其用于在内部划分电解室;以及隔膜,其用于将所述电解室划分为阳极侧的阳极室和阴极侧的阴极室,所述多个电解槽单元是使所述隔膜的朝向彼此一致且在所述隔膜的法线方向上进行重叠而成的层叠体。
8.关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所述电解组件,优选地,所述多个电解槽单元的所述壳体彼此抵接。
9.关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所述电解组件,优选地,各所述电解槽单元通过在所述法线方向上贯通各所述电解槽单元的螺栓而一体紧固。
10.关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所述电解组件,优选地,所述壳体包含:用于划分所述阳极室的第一壳体片、以及用于划分所述阴极室的第二壳体片,所述法线方向上相邻的一个所述电解槽单元的所述第一壳体片与另一个所述电解槽单元的所述第二壳体片相紧固。
11.关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所述电解组件,优选地,在各第一壳体片,形成有第一供给口和第一排出口,所述第一供给口用于向所述阳极室供给用于电解的水,所述第一排出口用于从所述阳极室取出电解后的水,各第一供给口沿所述法线方向配置在一直线上,各第一排出口沿所述法线方向配置在一直线上。
12.关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所述电解组件,优选地,所述各第一供给口通过沿所述法线方向延伸的第一供给管而彼此连通,所述第一供给管是通过将按所述各第一壳体片的每一个而设置且与所述各第一供给口连通的多个第一管片沿所述法线方向进行连结而构成的。
13.关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所述电解组件,优选地,所述各第一排出口通过沿所述法线方向延伸的第一排出管而彼此连通,所述第一排出管是通过将按所述各第一壳体片的每一个而设置且与所述各第一排出口连通的多个第二管片沿所述法线方向进行连结而构成的。
14.关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所述电解组件,优选地,在各第二壳体片,形成有第二供给口和第二排出口,所述第二供给口用于向所述阴极室供给用于电解的水,所述第二排出口用于从所述阴极室取出电解后的水,各第二供给口沿所述法线方向配置在一直线上,各第二排出口沿所述法线方向配置在一直线上。
15.关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所述电解组件,优选地,所述各第二供给口通过沿所述法线方向延伸的第二供给管而彼此连通,所述第二供给管是通过将按所述各第二壳体片的每一个而设置且与所述各第二供给口连通的多个第三管片沿所述法线方向进行连结而构成的。
16.关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所述电解组件,优选地,所述各第二排出口通过沿所述法线方向延伸的第二排出管而彼此连通,所述第二排出管是通过将按所述各第二壳体片的每一个而设置且与所述各第二排出口连通的多个第四管片沿所述法线方向进行连结而构成的。
17.关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所述电解组件,优选地,在所述法线方向的一端侧的所述第一壳体片的外端面以及所述法线方向的另一端侧的所述第二壳体片的外端面,安装加强构件。
18.关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所述电解组件,优选地,所述电解组件还包含第一固定构件,所述第一固定构件沿所述法线方向延伸,将各第一管片以及各第二管片按压固定至所述各第一壳体片。
19.关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所述电解组件,优选地,所述电解组件还包含第二固定构件,所述第二固定构件沿所述法线方向延伸,将各第三管片以及各第四管片按压固定至所述各第二壳体片。(发明效果)
20.在本发明的所述电解组件中,所述多个电解槽单元是使所述隔膜的朝向彼此一致且在所述隔膜的所述法线方向上进行重叠而成的所述层叠体。由此,各电解槽单元的间隔缩短,所述电解组件的所述法线方向的长度得以抑制。因此,能够容易实现电解水生成装置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21.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电解组件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图2是上述电解组件的分解图。图3是构成上述电解组件的电解槽单元的分解图。图4是上述电解槽单元的剖视图。图5是上述电解组件的第一供给管以及第二供给管的分解图。图6是上述电解组件的第一排出管以及第二排出管的分解图。图7是将第一壳体片、第二壳体片以及第二管片、第四管片的一部分断裂后的电解组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的一形态。图1以及图2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电解组件1的构成。电解组件1具备用于对水进行电解的多个电解槽单元2。这样的电解组件1能够在短时间内生成大量的电解水,适合人数多的电解水透析治疗、农业领域等中的电解水的利用。而且,可以通过多个电解组件1等来构成一个电解水生成装置。
23.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6个电解槽单元2等来构成了电解组件1。电解槽单元2的个数若为2个以上,就不特别限定。因此,电解槽单元2的个数根据单位时间所需的电解水的量进行调整。
24.图3以及图4示出了电解槽单元2的构成。各电解槽单元2包含用于在内部划分电解室20的壳体23、以及用于将电解室20划分为阳极侧的阳极室21与阴极侧的阴极室22的隔膜24。
25.如图1、2所示,多个电解槽单元2配置为使各隔膜24的朝向彼此一致,即,各隔膜24的法线方向d一致。而且,电解槽单元2在隔膜24的法线方向d上堆叠。因此,通过多个电解槽单元2来构成层叠体5。由此,各电解槽单元2的间隔缩短,电解组件1的法线方向d的长度得以抑制,能够容易地实现电解水生成装置的小型化。
26.在本电解组件1中,优选地,在隔膜24的法线方向d上相邻的多个电解槽单元2的壳体23彼此抵接。由此,各电解槽单元2无间隙地紧贴,因此能进一步缩短各电解槽单元2的间隔。另外,相邻的电解槽单元2间的法线方向d的水压相互抵消,因此能将壳体23的厚度设定得较薄,能够容易地实现电解组件1的小型化。此外,各电解槽单元2可以经由衬套、间隔件等进行堆叠。
27.在本电解组件1中,各电解槽单元2通过螺栓51而一体紧固。螺栓51在法线方向d上贯通各电解槽单元2。由此,电解组件1的组装以及分解变得容易,电解槽单元2的维护变得容易。例如,能够容易地卸取发生了不良状况的电解槽单元2并替换成新的电解槽单元2。
28.如图3、4所示,壳体23包含用于划分阳极室21的第一壳体片3以及用于划分阴极室22的第二壳体片4。第一壳体片3以及第二壳体片4例如由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pps(聚苯硫醚)等树脂形成。
29.第一壳体片3以及第二壳体片4从法线方向d观察,形成为矩形形状。在第一壳体片3以及第二壳体片4,设置有用于供螺栓51插通的贯通孔31以及41。贯通孔31相隔适当的间隔形成于第一壳体片3的外周部。另一方面,贯通孔41相隔适当的间隔形成于第二壳体片4的外周部。
3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法线方向d上相邻的一个电解槽单元2的第一壳体片3与另一个电解槽单元2的第二壳体片4背靠背地配置且进行紧固。背靠背地配置是指,第一壳体片3的背面(法线方向d上未形成阳极室21的端面)与第二壳体片4的背面(法线方向d上未形成阴极室22的端面)相对配置。由此,阳极室21与阴极室22在法线方向d上交替配置。
31.在电解室20,配置隔膜24、阳极供电体25和阴极供电体26。隔膜24、阳极供电体25以及阴极供电体26分别形成为矩形形状。阳极供电体25配置于阳极室21,阴极供电体26配置于阴极室22。
32.隔膜24配置于阳极供电体25与阴极供电体26之间。即,分别地,在隔膜24的一侧配
置阳极供电体25,在另一侧配置阴极供电体26。用于施加直流电压的供电端子(未图示)与阳极供电体25以及阴极供电体26连接。阳极侧以及阴极侧的供电端子,其一部分向壳体23的外部突出,与电源电路等连接。通过向电解室20的阳极室21以及阴极室22的两者供给水,并对阳极供电体25以及阴极供电体26施加直流电压,从而在电解室20内产生水的电解。
33.隔膜24形成为与第一壳体片3以及第二壳体片4大致相似的矩形形状。隔膜24使通过电解而产生的离子通过,阳极供电体25与阴极供电体26经由隔膜24进行电连接。隔膜24例如采用了由具有磺酸基的氟系的树脂材料构成的固体高分子材料。
34.在具有采用了固体高分子材料的隔膜24的电解槽单元2中生成中性的电解氢水以及电解氧水。通过在电解室20内对水进行电解,在阴极室22中,得到溶入有氢气的电解氢水,在阳极室21中得到溶入有氧气的电解氧水。在阴极室22生成的电解氢水适合去除在血液透析治疗时产生的活性氧,减轻患者的氧化应激,因此受到关注。另外,在农业领域中,能够期待每单位面积的产量增加、营养价值高的高功能作物的栽培,因此受到关注。
35.阳极供电体25以及阴极供电体26分别构成为能使水在其板厚方向上来去。阳极供电体25以及阴极供电体26例如能应用金属网等网状的金属。这样的网状的阳极供电体25以及阴极供电体26能够在夹持隔膜24的同时,使水到达隔膜24的表面,促进电解室20内的电解。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阳极供电体25以及阴极供电体26,例如,应用了在钛制的金属网的表面形成有铂的镀层的供电体。铂的镀层防止钛的氧化。
36.在阳极供电体25以及阴极供电体26的外周缘的外侧,设置有密封构件27,密封构件27用于防止从第一壳体片3与第二壳体片4的对合面发生漏水。密封构件27配置于隔膜24的两侧。隔膜24的外周部由密封构件27进行夹持。
37.在各第一壳体片3,形成有用于向阳极室21供给用于电解的水的第一供给口32、以及用于从阳极室21取出电解后的水的第一排出口33。第一供给口32形成于沿第一壳体片3的短边方向延伸的一个侧壁,与阳极室21连通。第一排出口33形成于沿第一壳体片3的短边方向延伸的另一个侧壁,与阳极室21连通。
38.在各第二壳体片4,形成有用于向阴极室22供给用于电解的水的第二供给口42、以及用于从阴极室22取出电解后的水的第二排出口43。第二供给口42形成于沿第二壳体片4的短边方向延伸的一个侧壁,与阴极室22连通。第二排出口43形成于沿第二壳体片4的短边方向延伸的另一个侧壁,与阴极室22连通。
39.从图2以及3能够理解,在各电解槽单元2沿法线方向d进行堆叠时,各第一供给口32沿隔膜24的法线方向d配置在一直线上。同样,各第一排出口33沿隔膜24的法线方向d配置在一直线上。由此,各第一供给口32以及各第一排出口33有序地配置。
40.另外,在各电解槽单元2沿法线方向d进行堆叠时,各第二供给口42沿隔膜24的法线方向d配置在一直线上。同样,各第二排出口43沿隔膜24的法线方向d配置在一直线上。由此,各第二供给口42以及各第二排出口43有序地配置。
41.图5示出了配置于电解组件1的下部的第一供给管6以及第二供给管8的构成。在同图中,示出了3个电解槽单元2堆叠的形态。
42.如图2、5所示,各电解槽单元2的第一供给口32通过沿隔膜24的法线方向d延伸的第一供给管6而彼此连通。第一供给管6通过将多个第一管片61沿法线方向d进行连结而构成。
43.各第一管片61具有沿隔膜24的法线方向d延伸的主体部62、以及与隔膜24的面内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分支部63。主体部62的内部以及分支部63的内部形成为管状,彼此连通。主体部62的长度根据电解槽单元2的厚度进行设定。将多个第一管片61沿法线方向d进行连结,从而各主体部62的内部在法线方向d上连通。在主体部62的法线方向d的两端,形成向主体部62的外侧突出的凸缘64,通过将相邻的第一管片61的凸缘64彼此抵接,从而对第一管片61进行连结,构成第一供给管6。
44.第一供给管6以各第一管片61的各分支部63与各第一供给口32连通的方式安装于各第一壳体片3。由此,各第一供给口32与第一供给管6的主体部62经由分支部63进行连通。
45.在第一供给管6的一端,安装用于将第一供给管6的一端封闭的盖构件11。在盖构件11的第一管片61侧的端缘,形成有凸缘12。通过将盖构件11的凸缘12与第一供给管6的一端侧的第一管片61的凸缘64进行抵接,从而盖构件11安装于第一供给管6,通过卡夹13而被固定于第一管片61。卡夹13将凸缘12以及凸缘64保持为一体。
46.在第一供给管6的另一端,安装用于将第一供给管6与从水的供给源延伸的管进行连接的接合构件14。在接合构件14的第一管片61侧的端缘,形成有凸缘15。通过将接合构件14的凸缘15与第一供给管6的另一端侧的第一管片61的凸缘64进行抵接,从而接合构件14安装于第一供给管6,通过卡夹13而被固定于第一管片61。卡夹13将凸缘15以及凸缘64保持为一体。此外,在各第一管片61间、以及第一管片61与盖构件11及接合构件14之间,例如安装o型环等密封构件16。
47.图6示出了配置于电解组件1的上部的第一排出管7以及第二排出管9的构成。在同图中,示出了3个电解槽单元2堆叠的形态。
48.如图2、6所示,各电解槽单元2的第一排出口33通过沿隔膜24的法线方向d延伸的第一排出管7而彼此连通。第一排出管7通过将多个第二管片71沿法线方向d进行连结而构成。
49.第二管片71的构成与第一管片61同样。即,第二管片71具有主体部72和分支部73。在主体部72的法线方向d的两端,形成凸缘74,通过将相邻的第二管片71的凸缘74彼此抵接,从而对第二管片71进行连结,构成第一排出管7。第一排出管7以各分支部73的内部与各第一排出口33连通的方式安装于各第一壳体片3。
50.在第一排出管7的一端安装盖构件11,通过卡夹13而被固定于第二管片71。在第一排出管7的另一端安装用于将第一排出管7与到达电解水的供给目的地的管进行连接的接合构件14,通过卡夹13而被固定于第二管片71。
51.如图2、5所示,各电解槽单元2的第二供给口42通过沿隔膜24的法线方向d延伸的第二供给管8而彼此连通。第二供给管8通过将多个第三管片81沿法线方向d进行连结而构成。
52.第三管片81的构成与第一管片61同样。即,第三管片81具有主体部82和分支部83。在主体部82的法线方向d的两端,形成凸缘84,通过将相邻的第三管片81的凸缘84彼此抵接,从而对第三管片81进行连结,构成第二供给管8。第二供给管8以各分支部83的内部与各第二供给口42连通的方式安装于各第二壳体片4。
53.在第二供给管8的一端安装盖构件11,通过卡夹13而被固定于第三管片81。在第二供给管8的另一端安装用于将第二供给管8与从水的供给源延伸的管进行连接的接合构件
14,通过卡夹13而被固定于第三管片81。
54.如图2、6所示,各电解槽单元2的第二排出口43通过沿隔膜24的法线方向d延伸的第二排出管9而彼此连通。第二排出管9是通过将多个第四管片91沿法线方向d进行连结而构成的。
55.第四管片91的构成与第二管片71同样。即,第四管片91具有主体部92和分支部93。在主体部92的法线方向d的两端,形成凸缘94,通过将相邻的第四管片91的凸缘94彼此抵接,从而对第四管片91进行连结,构成第二排出管9。第二排出管9以各分支部93的内部与各第二排出口43连通的方式安装于各第二壳体片4。
56.通过第一供给管6将一个电解组件1中的各阳极室21并联地连接,通过第一排出管7将一个电解组件1中的各阴极室22并联地连接。由此,能够在短时间内生成大量的电解水。
57.按各第一壳体片3的每一个而设置有各第一管片61以及各第二管片71。按各第二壳体片4的每一个而设置有各第三管片81以及各第四管片91。由此,通过根据构成电解组件1的电解槽单元2的个数来增减第一管片61,从而能自由地调整第一供给管6的长度,容易且廉价地构成第一供给管6。
58.第一管片61、第二管片71、第三管片81以及第四管片91例如通过合成树脂材料而成形为同一形状。由此,第一供给管6、第一排出管7、第二供给管8以及第二排出管9能够廉价地制造。
59.通过在各电解槽单元2中对水进行电解,从而在各阴极室22中产生氢气,在各阳极室21中产生氧气,各阴极室22以及各阳极室21的内压升高,对第一壳体片3的背面以及第二壳体片4的背面施加大的水压。
60.如图2所示,优选地,在法线方向d的一端侧(图中左手前侧)的第一壳体片3的背面(外端面)以及法线方向d的另一端侧的第二壳体片4的背面(外端面),安装第一加强构件52。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加强构件52例如通过对不锈钢等金属进行钣金加工,从而形成为板状。第一加强构件52与隔膜24平行地配置,通过螺栓51而与第一壳体片3以及第二壳体片4相紧固。通过第一加强构件52,上述一端侧的第一壳体片3以及上述另一端侧的第二壳体片4得以强化,水压所致的第一壳体片3以及第二壳体片4的膨胀得以抑制。
61.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地,在第一加强构件52的外侧,配置有沿第一壳体片3以及第二壳体片4的短边方向延伸的第二加强构件53。第二加强构件53例如由比第一加强构件52厚的金属形成。在第二加强构件53,可以形成有与螺栓51对应的内螺纹。通过第二加强构件53,水压所致的第一壳体片3以及第二壳体片4的膨胀进一步得以抑制。
6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法线方向d上相邻的电解槽单元2间彼此背靠背地配置的第一壳体片3与第二壳体片4之间,省略了第一加强构件52以及第二加强构件53。其理由在于,施加至第一壳体片3的外端面的水压与施加至第二壳体片4的外端面的水压彼此抵消。
63.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地,第一供给管6以及第一排出管7通过第一固定构件55而被固定于第一壳体片3。第一固定构件55将各第一管片61以及各第二管片71按压固定至各第一壳体片3。作为第一固定构件55,例如应用沿法线方向d延伸且截面为l字状的金属制的角材。通过这样的第一固定构件55,能以简单的构成将多个第一管片61以及第二管片71牢固地固定于第一壳体片3,且能对抗阳极室21等的水压而压贴至第一壳体片3。
64.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固定构件55通过法线方向d的两端部而被固定于第一加强构件
52。即,第一固定构件55通过螺栓57(参照图1)等的紧固而被固定于第一加强构件52。由此,能以简单的构成将第一供给管6以及第一排出管7牢固地固定于第一壳体片3。
65.另外,优选地,第二供给管8以及第二排出管9通过第二固定构件56而被固定于第二壳体片4。第二固定构件56的细节与上述第一固定构件55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66.在第一管片61的分支部63的前端,形成有向分支部63的外侧突出的凸缘65。同样,分别地,在第二管片71的分支部73的前端形成有凸缘75,在第三管片81的分支部83的前端形成有凸缘85,在第四管片91的分支部93的前端形成有凸缘95。
67.图7是将第一壳体片3、第二壳体片4以及第二管片71、第四管片91的一部分断裂后的电解组件1的立体图。以下,参照图7,主要针对第二管片71以及第四管片91的安装构造进行说明,但针对第一管片61以及第三管片81的安装构造,也与第二管片71等同样。
68.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壳体片3,形成有从与第一排出管7对置的侧壁(沿短边方向延伸的侧壁)起向第一排出管7侧突出的突出部35。第一排出口33设置于突出部35的前端,在第一壳体片3,形成有从阳极室21贯通突出部35而到达第一排出口33的排出管36。
69.第二管片71以分支部73的前端与第一壳体片3的突出部35抵接的方式进行安装,凸缘75通过第一固定构件55而被按压固定至第一壳体片3的突出部35。此外,在突出部35与第二管片71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漏水的密封构件28。
70.在突出部35的两侧,形成有从第一壳体片3的侧壁突出的凸起37。在电解槽单元2被堆叠时,各侧的凸起37以与第一固定构件55对置的方式沿法线方向d进行排列。
71.在第一固定构件55安装于第一加强构件52时,凸起37与第一固定构件55的下表面抵接。在电解室20等中充满水时,第二管片71基于来自阳极室21以及排出管36等的水压而在从第一壳体片3远离的方向(在图7中为上方向)上受力,在第一固定构件55产生力矩。在本实施方式中,凸起37与第一固定构件55抵接,因此第一固定构件55的变形得以抑制,突出部35与第二管片71之间的漏水有效地得以抑制。
72.同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壳体片4,形成有突出部45、排出管46以及凸起47。第四管片91以分支部93的前端与第二壳体片4的突出部45抵接的方式进行安装,凸缘75通过第一固定构件55而被按压固定于第二壳体片4。在第二固定构件56安装于第一加强构件52时,凸起47与第二固定构件56抵接。因此,电解室20等的水压所致的第二固定构件56的变形得以抑制,突出部45与第四管片91之间的漏水能有效地得以抑制。
73.如图5所示,突出部35从第一壳体片3的与第一供给管6对置的侧壁向第一供给管6侧突出地形成。第一供给口32设置于突出部35的前端。在该突出部35的两侧,形成有从第一壳体片3的侧壁突出的凸起37。在第一固定构件55安装于第一加强构件52时,凸起37与第一固定构件55抵接,第一固定构件55的变形得以抑制,突出部35与第一管片61之间的漏水有效地得以抑制。
74.同样,突出部45从第二壳体片4的与第二供给管8对置的侧壁向第二供给管8侧突出地形成。第二供给口42设置于突出部45的前端。在该突出部45的两侧,形成有从第二壳体片4的侧壁突出的凸起47。在第二固定构件56安装于第一加强构件52时,凸起47与第二固定构件56抵接,第二固定构件56的变形得以抑制,突出部45与第三管片81之间的漏水有效地得以抑制。
75.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片3的凸起37与第二壳体片4的凸起47在法线方向d上
配置于相邻的位置。由此,第一固定构件55的变形进一步得以抑制,突出部35与第一管片61以及第二管片71之间的漏水进一步得以抑制。另外,第二壳体片4的凸起47与第一壳体片3的凸起37在法线方向d上配置于相邻的位置。由此,第二固定构件56的变形进一步得以抑制,突出部45与第三管片81以及第四管片91之间的漏水进一步得以抑制。
76.可以在各第一壳体片3以及各第二壳体片4的侧壁设置有凸起38以及48。凸起38例如在第一壳体片3处形成于未设置第一供给口32以及第一排出口33的侧壁(沿长边方向延伸的侧壁),凸起48在第二壳体片4处形成于未设置第二供给口42以及第二排出口43的侧壁。设置于这样的位置的凸起38以及48不会妨碍电解槽单元2的堆叠。
77.在第一壳体片3与第二壳体片4相对配置时,凸起38以及48彼此相邻,且配置于对置的位置。凸起38以及48用于电解槽单元2的临时组装时。例如,通过卡夹(未图示)等来抓持对置的凸起38以及48,从而第二壳体片4相对于第一壳体片3的位置偏离等得以抑制。在将临时组装了的电解槽单元2进行堆叠,且通过螺栓51进行紧固后,可以将安装于凸起38以及48的上述卡夹进行卸取。
78.尽管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电解组件1,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而能变更为各种形态进行实施。即,本发明的电解组件1至少构成为如下即可:具备用于对水进行电解的多个电解槽单元2,各个电解槽单元2包含用于在内部划分电解室20的壳体23、以及用于将电解室20划分为阳极侧的阳极室21与阴极侧的阴极室22的隔膜24,多个电解槽单元2是使隔膜24的朝向彼此一致且在隔膜24的法线方向d上重叠而成的层叠体5。
79.例如,隔膜24不限于由上述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构成的形态,能根据电解水生成装置的用途进行变更。更具体而言,在电解水生成装置用于农业领域中的电解水的播撒或灌水的情况下,隔膜24可以应用聚四氟乙烯(ptfe)亲水膜。随之,第一壳体片3以及第二壳体片4的形状、阳极供电体25以及阴极供电体26的配置等可以适当变更。
80.另外,第一供给管6、第一排出管7、第二供给管8以及第二排出管9不限于上述构成,能够适当变更。(标号说明)
81.1 电解组件2 电解槽单元3 第一壳体片4 第二壳体片5 层叠体6 第一供给管7 第一排出管8 第二供给管9 第二排出管20 电解室21 阳极室22 阴极室23 壳体24 隔膜
32 第一供给口33 第一排出口42 第二供给口43 第二排出口51 螺栓52 第一加强构件55 第一固定构件56 第二固定构件61 第一管片71 第二管片81 第三管片91 第四管片d 法线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