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建筑施工止水钢板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2.在箱型基础或地下室,底板和外墙板的混凝土是分开浇捣的,下次再浇捣墙板混凝土时,就有一条施工冷缝,当这条缝的位置在地下水位线以下时,就容易产生渗水,止水钢板又叫钢板止水带,其作用是可改变水的渗透路径,延长水的渗透路线。
3.现有止水钢板的固定大多是通过细铁丝将止水钢板固定在钢筋网上,而细铁丝在固定止水钢板时,需要在止水钢板上打孔,因此容易造成止水钢板漏水,导致装置失效,因此,针对以上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建筑施工止水钢板固定装置,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止水钢板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建筑施工止水钢板固定装置,包括:
7.壳体;
8.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设于所述壳体两侧,用于固定位于所述壳体外侧的止水钢板;以及
9.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设于所述壳体内侧,与所述连接机构相连,用于配合所述连接结构实现对止水钢板的定位;
10.其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
11.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侧;
12.吸附组件,所述吸附组件设于所述控制组件外侧,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用于配合所述控制组件实现对位于所述壳体外侧止水钢板的吸附固定;
13.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设于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定位机构之间,用于配合所述控制组件驱动所述定位机构移动实现对吸附组件位置的调节。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装置在运行时,控制组件可以驱动所述吸附组件对位于所述壳体外侧的止水钢板进行吸附固定,吸附组件在完成对止水钢板的吸附的同时,控制组件还可以驱动所述传动组件实现定位机构的移动,定位机构在移动时会带动所述吸附组件进行相反方向的运动,进而通过吸附组件和定位机构可以对止水钢板实现固定和限位,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需要在止水钢板上打孔以实现对止水钢板的固定,通过设置连接机构和定位机构,利用控制组件对吸附组件和定位机构进行驱动,并将吸附组件与定位机构结合,可以对位于所述壳体外侧的止水钢板实现固定和限位,进而保证止水钢板在焊接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建筑施工止水钢板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建筑施工止水钢板固定装置中吸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建筑施工止水钢板固定装置中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壳体,2-止水钢板,3-控制箱,4-驱动件,5-驱动杆,6-风扇,7-导气管,8-滑板,9-固定管,10-吸附管,11-吸盘,12-连接管,13-传动杆,14-传动齿轮,15-定位块,16-螺纹杆,17-固定板,18-从动杆,19-进气口,20-出气口,21-传动齿条,22-连接板,23-滑杆,24-连接杆,25-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1.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22.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建筑施工止水钢板固定装置,包括:壳体1;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设于所述壳体1两侧,用于固定位于所述壳体1外侧的止水钢板2;以及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设于所述壳体1内侧,与所述连接机构相连,用于配合所述连接结构实现对止水钢板的定位;其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设于所述壳体1内侧;吸附组件,所述吸附组件设于所述控制组件外侧,与所述壳体1滑动连接,用于配合所述控制组件实现对位于所述壳体1外侧止水钢板2的吸附固定;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设于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定位机构之间,用于配合所述控制组件驱动所述定位机构移动实现对吸附组件位置的调节。
23.本实施例中,装置在运行时,控制组件可以驱动所述吸附组件对位于所述壳体1外侧的止水钢板2进行吸附固定,吸附组件在完成对止水钢板2的吸附的同时,控制组件还可以驱动所述传动组件实现定位机构的移动,定位机构在移动时会带动所述吸附组件进行相反方向的运动,进而通过吸附组件和定位机构可以对止水钢板2实现固定和限位,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需要在止水钢板上打孔以实现对止水钢板2的固定,通过设置连接机构和定位机构,利用控制组件对吸附组件和定位机构进行驱动,并将吸附组件与定位机构结合,可以对位于所述壳体1外侧的止水钢板2实现固定和限位,进而保证止水钢板2在焊接时的稳定性。
2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箱3,所述控制箱3与所述壳体1相连;驱动件4,所述驱动件4固定连接设于所述控制箱3内侧,所述驱动件4输出端与驱动杆5相连;以及风扇6,所述风扇6设于所述控制箱3内侧,与所述驱动杆5固定连接,用于配合所述驱动件4实现对吸附组件的驱动完成对止水钢板2的吸附固定。
25.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箱3固定连接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侧,所述控制箱3内侧固定连接设置有驱动件4,所述驱动件4为驱动电机或驱动马达,所述驱动件4输出端与设置在所述控制箱3内侧的驱动杆5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杆5外侧固定连接设置有风扇6,驱动件4通过驱动杆5不仅可以对传动组件进行驱动,而且还可以驱动所述风扇6旋转,风扇6旋转时会使吸附组件产生吸附力,进而实现对止水钢板2的吸附固定,另外的,所述控制箱3靠近所述风
扇6一端箱壁上设置有若干进气口19,所述控制箱3另一端箱壁上设置有若干出气口20,所述进气口19和出气口20内侧均固定连接设置有阀门。
26.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吸附组件包括:滑板8,所述滑板8与所述壳体1滑动连接;吸附件,所述吸附件与所述滑板8转动连接;导气管道,所述导气管道设于所述吸附件与所述控制箱3之间,用于配合所述控制组件实现对吸附件的驱动;以及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于所述吸附件外侧,与所述滑板8转动连接,用于配合所述滑板8实现对所述吸附件的支撑定位。
27.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气管道为固定连接设置在所述滑板8内侧的固定管9,所述固定管9一端通过连接管12与所述吸附件相连,所述固定管9另一端内侧滑动连接设置有导气管7,所述导气管7另一端与所述控制箱3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吸附件为吸附管10,所述吸附管10与所述滑板8转动连接,且一端与所述连接管12固定连接,所述吸附管10另一端固定连接设置有吸盘11,控制组件运行时吸盘11内的空气沿导气管道进入控制箱3内,吸盘11被固定在所述止水钢板2上,进而实现装置与止水钢板2的连接,通过设置两个吸附组件,可以对止水钢板2从两侧进行固定,进而保证了固定的稳定性。
28.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连接杆24,所述连接杆24与所述滑板8转动连接;连接板22,所述连接板22与所述吸附件固定连接;滑杆23,所述滑杆23一端与所述连接板22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24滑动连接;以及弹性件25,所述弹性件25设于所述连接杆24与所述滑杆23之间。
29.本实施例中,支撑组件可以对吸附件进行支撑和导向,使得位于所述吸附管10上的吸盘11能准确与止水钢板2接触,进而保证固定的有效性,其中,所述弹性件25为弹簧。
30.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固定板17,所述固定板17与所述控制箱3固定连接;螺纹杆16,所述螺纹杆16与所述固定板17转动连接,且转动连接设于所述定位机构内侧;以及从动杆18,所述从动杆18设于所述螺纹杆16与所述驱动杆5之间,与所述控制箱3转动连接,用于配合所述控制组件驱动所述定位机构沿所述壳体1壳壁移动。
31.本实施例中,驱动件4驱动所述驱动杆5转动时,驱动杆5通过锥齿轮驱动转动连接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的从动杆18转动,从动杆18通过锥齿轮驱动螺纹杆16转动,螺纹杆16与固定连接设置在所述控制箱3外侧的固定板17转动连接,且与所述定位机构螺纹连接,螺纹杆16的旋转可以实现所述定位机构的移动,定位机构会驱动所述吸附组件进行与其运动方向相反的运动,进而实现对止水钢板2的定位。
32.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块15,所述定位块15与所述壳体1滑动连接,且与所述传动组件相连;传动杆13,所述传动杆13设于所述定位块15与所述吸附组件之间,与所述壳体1转动连接;以及传动齿轮14,所述传动齿轮14固定连接设于所述传动杆13外侧,用于连接所述吸附组件与所述定位块15实现两者的联动。
33.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块15螺纹连接设于所述螺纹杆16外侧,且与所述壳体1滑动连接,所述定位块15靠近所述止水钢板2一侧固定连接设置有橡胶垫,所述定位块15与所述滑板8之间设置有与所述壳体1转动连接的传动杆13,所述传动杆13外侧固定连接设置有传动齿轮14,所述传动齿轮14两侧分别与设置在所述定位块15和滑板8外侧的传动齿条21啮合连接,定位块15在传动组件和控制组件的驱动下进移动时,通过传动杆13和传动齿轮14可以对滑板8实现驱动,进而在吸附组件和定位块15的配合下实现对止水钢板2的稳定支撑
和固定。
34.该建筑施工止水钢板固定装置,通过设置连接机构和定位机构,利用控制组件对吸附组件和定位机构进行驱动,并将吸附组件与定位机构结合,可以对位于所述壳体1外侧的止水钢板2实现固定和限位,进而保证止水钢板2在焊接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两个吸附组件,可以对止水钢板2从两侧进行固定,进而保证了固定的稳定性,支撑组件可以对吸附件进行支撑和导向,使得位于所述吸附管10上的吸盘11能准确与止水钢板2接触,进而保证固定的有效性。
35.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