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abr生物反应池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abr生物反应池。
背景技术:2.abr(advanced biological reactor)高效生物反应器是一种用于去除污水中极难降解的有机物的好氧生物反应器,适用于工业污水的深度处理。abr高效生物反应器为在反应池1底部设置有支撑板15,支撑板上由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石头过滤层2和载体过滤层3。石头过滤层中穿设有曝气管5,在石头过滤层中曝气能增加污水中的含氧量。支撑板下端面与反应池的池底之间保留一定的间隙16,该间隙处的反应池池壁上设置有进水管11、反冲管和排泥管。
3.在反应池日常污水处理时产生的污泥会沉降在池底,反应池在进行反冲洗时产生的污泥也会沉降在池底,排泥管用于将上述两个步骤中产生的污泥排出反应池外,排泥包括两个过程,一个是在反冲洗之前将污水排出时会带走一部分污泥,另一个是在反冲洗之后将反冲洗水排出时会带走一部分污泥。在实际使用中发现,由于池底的表面是平面,排泥管设置在池底的一侧,只能将靠近排泥管的污泥排出,远离排泥管的污泥不能被全部排出,清理效率低,且剩余的污泥容易随水流进入石头过滤层和载体过滤层中,降低污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abr生物反应池。
5.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abr生物反应池,反应池内设置有支撑板、进水管、排泥管和过滤层,其中,反应池池底设置有排泥槽,所述排泥槽一侧或两侧的池底为倾斜面,排泥槽一端的反应池的池壁上设置有排泥管。
7.其中,由排泥槽一侧至同侧的池壁的池底为向上倾斜的斜面。
8.其中,每一侧由排泥槽每一侧至同侧的池壁的池底均为向上倾斜的斜面。
9.其中,所述排泥槽任意一侧或全部两侧的槽壁为向排泥槽外侧倾斜的斜面。
10.其中,所述排泥槽一端至另一端的底面为向上倾斜的斜面。
11.其中,所述支撑板包括多个滤砖,该多个滤砖上端面设置所述过滤层,多个滤砖设置在反应池底部间隔设置的多个横梁上。
12.其中,纵向排列的多个滤砖底面的凹槽相互连通并形成通道,多个通道内设置有曝气管。
13.其中,奇数列或偶数列的通道中设置有曝气管。
14.其中,每个滤砖上端面设置有多个与其底面凹槽连通的通孔。
15.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6.本实用新型中,在反应池池底设置有排泥槽,排泥槽两侧的池底均为向上倾斜的
斜面,使反应池中的污泥能随倾斜面流入排泥槽中,排泥槽两侧的槽壁均为向上倾斜的斜面,使排泥槽中的污泥容易聚集,排泥槽一端设置的排泥管能将反应池中的污泥排出,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在反应池底部间隔设置有多个横梁,滤砖密集排列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横梁上,由多排密集排列的滤砖构成反应池的支撑板代替原有的支撑板,并将支撑横梁的竖梁高度降低,使支撑板和池底之间的间隙大大减少,减少了反冲洗水的使用量,节约了处理反冲洗水的水处理资源,反应池的结构更加简单,安装和维护的成本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图1的滤砖排列示意图;
19.图3是图1的反应池池底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图2的i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下述实施例是说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下述实施例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2.一种abr生物反应池,如图1、2、3、4所示,反应池1底部设置有用于支撑过滤层的支撑板,反应池池底7和支撑板之间的间隙16设置有进水管11和排泥管8,进水管位于反应池外的部分设置有污水进水阀门12和反冲洗进水阀门13,本实用新型的创新在于:反应池池底设置有排泥槽9,排泥槽一侧或两侧的池底为倾斜面,排泥槽一端的反应池池壁上设置有排泥管8。
23.排泥槽可以设置在池底的一侧,排泥槽另一侧至同侧的池壁的池底为向上倾斜的斜面,本实施例选择了更优选的方案,本实施例中,排泥槽位于反应池池底的中间,排泥槽两侧的池底7均为由排泥槽每一侧至同侧的池壁向上倾斜的斜面,排泥槽两侧槽壁10的上端分别与同侧池底的斜面下端连接。
24.排泥槽两侧池底的斜面构成一个中间低两端高的形状,排泥槽设置在池底的最低处,反应池日常处理污水时和进行反冲洗时产生的污泥沉降在池底,由于池底的形状污泥会向池底中间的排泥槽中滑落。
25.排泥槽设置在池底另一侧时,排泥槽一侧的槽壁10为向排泥槽外侧倾斜的斜面,本实施例中,排泥槽设置在池底中部,排泥槽全部两侧的槽壁为向排泥槽外侧倾斜的斜面。由于排泥槽两侧槽壁的倾斜度,滑落至排泥槽中的污泥比较容易聚拢,在反应池反冲洗前排空池内的污水时和反冲洗后排空池内的反冲洗水时,排泥槽中的污泥能从排泥管中较为干净的排出。
26.为了使排泥槽中的污泥能尽可能的排净,排泥槽一端至另一端的底面为向上倾斜的斜面,排泥管设置在排泥槽的一端,排泥管紧靠排泥槽底面设置。该结构使排泥槽中的污泥能向排泥管所在的一端滑落,有利于排净排泥槽中的污泥。
27.另一种实施方式为:排泥槽设置在反应池池底的一侧,排泥槽另一侧的池底为向上倾斜的斜面。这种实施方式仍然可以满足反应池排污泥的需求,但是污泥沉降在池底并滑落至排泥槽中的过程较长,不利于提高反应池排污的效率,因此排泥槽设置在池底中部
的实施方式为优选实施方式。
28.反应池底部的支撑板由多个滤砖4构成,多个滤砖构成的支撑板设置在反应池底部间隔设置的多个横梁15上。所有横梁均由设置在池底上的多个竖梁14支撑,每排横向排列的竖梁上端均设置有一根横梁,使多个横梁间隔设置。每两个相邻的横梁上均设置有多个滤砖,多个滤砖在相邻的两个横梁上紧密排列,每个滤砖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横梁上。相邻的每两个横梁上均设置有一行滤砖,多行滤砖之间紧密排列,由多行紧密排列的滤砖构成反应池的支撑板,支撑板上端面由下至上依次设置上述石头过滤层2和载体过滤层3,滤砖构成的支撑板和池底之间保留间隙16。上述横梁和竖梁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也可以采用强度较高的金属材料制成,横梁和竖梁对滤砖构成的支撑板起到支撑作用。
29.横梁上水平设置有多个曝气管5,曝气管与横梁相互垂直,纵向排列的多个滤砖底面的凹槽6相互连通,形成多个凹陷的通道,曝气管设置在通道中。可以在每列滤砖组成的通道中均设置一个曝气管,本实施例中的曝气管间隔设置,在奇数列或偶数列的通道中设置有曝气管,即每两个曝气管间隔的一个上述通道设置。每个滤砖上端面间隔设置有多个与滤砖底面凹槽6连通的通孔17,曝气管曝出的气体能从该通孔中通过。滤砖构成的支撑板上端面由下至上设置有石头过滤层2和载体过滤层3。上述通孔可以是圆孔,直径为0.5-1毫米,每个滤砖上具有10
×
20个;该通孔可以是细长的缝隙,缝隙的宽度为0.5-1毫米;无论是圆孔或缝隙,其数量均需要满足所处反应池的曝气量工艺要求。
30.现有的滤砖通过其下端设置的多个较小凹槽中将曝气管曝出的气体向外排出,在滤砖中填充的混凝土上开设通孔使曝气管曝出的气体不仅能从滤砖下端排出,也能通过滤砖的上端排出,可以增加曝气量,能更好的向污水中增氧。
31.现有反应池支撑板和池底的间隙较大,普遍为1.5米左右,反应池进行反冲洗后的反冲洗污水需要排至其他水池中再次进行处理,因此较高的间隙会产生较多的反冲洗水,再次处理反冲洗水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处理资源。本实施例中将竖梁的高度降低,支撑板和池底之间最近处的距离约为0.5米,大大减少了支撑板和池底之间的间隙,使反应池反冲洗时产生的反冲洗水大大减少,节约了大量处理反冲洗水的水处理资源。
32.本实用新型中,在反应池池底设置有排泥槽,排泥槽两侧的池底均为向上倾斜的斜面,使反应池中的污泥能随倾斜面流入排泥槽中,排泥槽两侧的槽壁均为向上倾斜的斜面,使排泥槽中的污泥容易聚集,排泥槽一端设置的排泥管能将反应池中的污泥排出,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在反应池底部间隔设置有多个横梁,滤砖密集排列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横梁上,由多排密集排列的滤砖构成反应池的支撑板代替原有的支撑板,并将支撑横梁的竖梁高度降低,使支撑板和池底之间的间隙大大减少,减少了反冲洗水的使用量,节约了处理反冲洗水的水处理资源,反应池的结构更加简单,安装和维护的成本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