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节能 专利正文
无机吸附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无机吸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废物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无机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2.实用新型人发现,工业生产中的有机废物的排放需要达到指定要求,以满足减少环境污染的社会需求。但是,大多数企业在在废液处理环节中并没有对有机废物进行相应处理,达不到排放要求。
3.针对相关技术中大多数企业在在废液处理环节中并没有对有机废物进行相应处理,达不到排放要求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机吸附装置,以解决大多数企业在在废液处理环节中并没有对有机废物进行相应处理,达不到排放要求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机吸附装置。
6.根据本技术的无机吸附装置包括:溶解组件,水加热组件,与所述溶解组件相连通,动力组件,与所述溶解组件相连通;控制系统,与所述溶解组件、所述水加热组件、所述动力组件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动力组件将反应所需化学物,及所述水加热组件加热后的水输送到所述溶解组件中,并通过所述溶解组件完成有机废物的溶解及化学氧化。
7.进一步的,所述溶解组件包括:用于进行有机废物的溶解及化学氧化化学溶解罐,以及用于提供反应所需热量的第一加热器,所述化学溶解罐内设置所述第一加热器。
8.进一步的,所述化学溶解罐上设置用于添加所述有机废物的添料口,用于杂物清扫的预留孔,用于排出反应后混合液的排液口,以及用于排出反应后气体的排气口。
9.进一步的,所述水较热组件包括:用于储水的水罐,以及用于给水加热提供热量的第二加热器。
10.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用于泵取催化剂的第一泵、用于泵取氧化剂的第二泵,以及用于泵取加热后水的第三泵,所述第一泵、第二泵与所述溶解组件连通,所述第三泵与所述溶解组件、所述水加热组件连通。
11.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泵取反应后混合液的第四泵,所述第四泵与所述排液口相连通。
12.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将混合液中大于50μm的反射性颗粒排除的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设置在所述排液口和所述第四泵之间。
13.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冷却混合液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与所述第四泵相连通。
14.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将混合液中大于10μm的反射性颗粒排除的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二过滤器与所述第四泵相连通。
15.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将混合液中大于0.5μm的反射性颗粒排除的两个第三过滤器,所述第三过滤器与所述第二过滤器相连通。
1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有机溶解的方式,通过溶解组件,水加热组件,与所述溶解组件相连通,动力组件,与所述溶解组件相连通;控制系统,与所述溶解组件、所述水加热组件、所述动力组件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动力组件将反应所需化学物,及所述水加热组件加热后的水输送到所述溶解组件中,并通过所述溶解组件完成有机废物的溶解及化学氧化;达到了在在废液处理环节中对有机废物进行溶解处理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减少污染物以接近排放要求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由于大多数企业在在废液处理环节中并没有对有机废物进行相应处理造成的达不到排放要求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17.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8.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无机吸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无机吸附装置的电连接示意图。
20.附图标记
21.1、无机吸附装置;11、溶解组件;12、水加热组件;13、动力组件;14、第四泵;15、第一过滤器;16、换热器;17、第二过滤器;18、第三过滤器;111、化学溶解罐;112、第一加热器;121、水罐;122、第二加热器;131、第一泵;132、第二泵;133、第三泵;100、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4.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25.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8.如图1-2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无机吸附装置1,该装置包括:溶解组件11,水加热组件12,与所述溶解组件11相连通,动力组件13,与所述溶解组件11相连通;控制系统100,与所述溶解组件11、所述水加热组件12、所述动力组件13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动力组件13将反应所需化学物,及所述水加热组件12加热后的水输送到所述溶解组件11中,并通过所述溶解组件11完成有机废物的溶解及化学氧化。
29.具体的,溶解组件11具有有机废物的溶解和化学反应的作用;水加热组件12具有给水加热的作用;动力组件13具有给有机废物、水以及反应所需化学物的流动提供动力的作用;控制系统100具有获取控制信号,并据其控制溶解组件11、水加热组件12、动力组件13动作的作用。在使用本实施例中的无机吸附装置1时,人员先通过控制系统100中的触摸显示屏或操作面板输入操作指令,控制系统100中的芯片根据该操作指令调取相应的控制信号,通过该控制信号可以先控制水加热组件12动作,加热其中的水至一定温度后再控制动力组件13动作,将加热后的水输送至溶解组件11中,同时将溶解、反应所需的化学物也输送至溶解组件11中,然后控制溶解组件11动作,通过热水可以溶解有机废物,通过化学物可以和溶解后的有机废物相互混合进行化学反应,最终生成混合液;实现了废液处理环节中的有机废物的溶解和反应,能够更接近排放要求。
30.该装置中的溶解组件11包括:用于进行有机废物的溶解及化学氧化化学溶解罐111,以及用于提供反应所需热量的第一加热器112,所述化学溶解罐111内设置所述第一加热器112。化学溶解罐111为有机废物的溶解、反应提供容纳空间,第一加热器112能够提供反应、溶解所需的热量;本实施例中,第一加热器112根据控制信号在水、反应所需化学物进入化学溶解罐111后开始加热,从而能够实现使有机废物进行溶解和反应。
31.优选的,所述化学溶解罐111上设置用于添加所述有机废物的添料口,用于杂物清扫的预留孔,用于排出反应后混合液的排液口,以及用于排出反应后气体的排气口。通过添料口可以实现有机废物的添加,预留孔便于扫除残留在罐体内的杂物,排液口具有排出反应后混合液的作用,排气口具有排出反应后生成的其他的作用。
32.该装置中的水加热组件12包括:用于储水的水罐121,以及用于给水加热提供热量的第二加热器122。水罐121与外部水源相连通,水源优选为来自厂区的除盐水,经由管道输送至水罐121内,此时,控制系统100控制第二加热器122动作,对罐中的水进行加热,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控制动力组件13将其中的水输送至溶解组件11中。
33.优选的,在水罐121内设置液位传感器,检测水罐121内水的高度,并将检测的高度反馈给控制系统100,控制系统100能够判断在达到一定高度后控制动力组件13动作,将水输送至化学溶解罐111中。提升了智能化程度,无需人为判断是否达到指定高度,减小了人员的操作复杂度。
34.优选的,还在水罐121内中设置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温度,并将检测的温度反馈
给控制系统100,控制系统100能够判断在达到一定温度后控制动力组件13的动作;能够使整个过程更为智能化,无需人为判断是否达到指定温度,减小了人员的操作复杂度。
35.该装置中的动力组件13包括:用于泵取催化剂的第一泵131、用于泵取氧化剂的第二泵132,以及用于泵取加热后水的第三泵133,所述第一泵131、第二泵132与所述溶解组件11连通,所述第三泵133与所述溶解组件11、所述水加热组件12连通。反应所需的化学物有催化剂和氧化剂(双氧水),溶解所需的为热水;为了实现这两种化学物以及水的自动获取,采用了控制系统100控制第一泵131和第二泵132分别泵取催化剂和氧化剂至化学溶解罐111中;与此同时,还控制第三泵133泵取水罐121中的热水至花絮溶解罐中;实现了水、化学物的自动获取,提升了智能化程度。
36.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技术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3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有机溶解的方式,通过溶解组件11,水加热组件12,与所述溶解组件11相连通,动力组件13,与所述溶解组件11相连通;控制系统100,与所述溶解组件11、所述水加热组件12、所述动力组件13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动力组件13将反应所需化学物,及所述水加热组件12加热后的水输送到所述溶解组件11中,并通过所述溶解组件11完成有机废物的溶解及化学氧化;达到了在在废液处理环节中对有机废物进行溶解处理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减少污染物以接近排放要求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由于大多数企业在在废液处理环节中并没有对有机废物进行相应处理造成的达不到排放要求的技术问题。
38.作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还包括:用于泵取反应后混合液的第四泵14,所述第四泵14与所述排液口相连通。溶解、反应结束后会得到混合液,通过第四泵14可以将化学溶解罐111中的混合液从其中的排液口输送至下一个环节,实现了混合液的自动化输送。
39.作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还包括:用于将混合液中大于50μm的反射性颗粒排除的第一过滤器15,所述第一过滤器15设置在所述排液口和所述第四泵14之间。采用第一过滤器15过滤掉混合液中大于50μm的反射性颗粒,在第四泵14泵取混合液时,会先经过第一过滤器15进行过滤,然后再输送至下一个环节的暂存罐中。滤除污染严重的反射性颗粒,能够进一步接近排放要求。
40.作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还包括:用于冷却混合液的换热器16,所述换热器16与所述第四泵14相连通。由于热水以及反应中加热,会导致混合液温度较高,因此,需要采用换热器16进行降温。具体而言,换热器16设置在第一过滤器15之后,对进行了初步过滤的混合液进行降温,保证下一环节的正常进行。
41.作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还包括:用于将混合液中大于10μm的反射性颗粒排除的第二过滤器17,所述第二过滤器17与所述第四泵14相连通。降温后的混合液输送至第二过滤器17中进行过滤,第二过滤器17可以过滤掉10μm的反射性颗粒,能够进一步接近排放要求。
42.作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还包括:用于将混合液中大于0.5μm的反射性颗粒排除的两个第三过滤器18,所述第三过滤器18与所述第二过滤器17相连通。经过第二过滤器17的混合液进入第三过滤器18中,可以过滤掉5μm的反射性颗粒,能够进一步接近排放要求;由于颗粒小,因此,在这里设置两个第三过滤器18,保证过滤干净。
4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
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