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水沟,尤其涉及一种树脂细石混凝土排水沟。
背景技术:2.排水沟指的是将边沟、截水沟和路基附近、庄稼地里、住宅附近低洼处汇集的水引向路基、庄稼地、住宅地以外的水沟。
3.现有的排水沟存在着一些问题。预制的沟体放入挖好的沟内,两侧在进行浇筑时,一方面施工难度较大,另一方面容易引起沟体位移,影响排水沟的质量。
4.针对上述问题,人们需要一种树脂细石混凝土排水沟来满足实际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树脂细石混凝土排水沟,安装时,沟体位置不会偏移。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7.一种树脂细石混凝土排水沟,包括沟体,所述沟体为u形结构,所述沟体顶部的两侧均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固定杆,所述沟体外侧底部设置有若干组支撑板;还包括框体,所述框体为直角u形结构,所述框体内腔底面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支撑棱台,所述沟体通过所述支撑板放置在所述支撑棱台顶面,所述沟体与所述框体之间留有填充缝隙,所述填充缝隙用以填充细石混凝土,所述沟体两侧与所述框体之间设置有若干定位杆,以固定所述沟体与所述框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所述固定杆一端设置有连接轴,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开设有与所述连接轴形状大小相适配的连接孔,通过所述连接轴与所述连接孔,将所述沟体依次连接起来。
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设置有5组。
9.进一步地,一组所述支撑板内支撑板的数量为两个。
10.进一步地,所述框体侧壁上贯穿的开设有第一螺孔,所述定位杆上贯穿的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螺孔相适配的第二螺孔,所述沟体外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螺孔相适配的第三螺孔,所述第一螺孔、所述第二螺孔、所述第二螺孔内螺接有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依次旋入所述第一螺孔、所述第二螺孔、所述第三螺孔,将所述框体、所述定位杆、所述沟体连接在一起。
1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轴为阶梯轴,从内向外直径依次减小。
12.进一步地,所述沟体一侧的所述支撑板外侧设置有定位轴,所述沟体另一侧的所述支撑板外侧贯穿的开设有与所述定位轴形状大小相适配的定位孔。
13.本实用新型的优势:
14.1.预制的沟体与框体,便于安装,提高了排水沟整体的施工速度,还确保排水沟质量。
15.2.连接螺栓依次旋入第一螺孔、第二螺孔、第三螺孔,将框体、定位杆、沟体连接在
一起,避免了框体与沟体之间的填充缝隙在浇筑细石混凝土时发生位置,影响排水沟的整体质量;另一方面有效的减小了施工难度。
附图说明
16.图1为一种树脂细石混凝土排水沟结构示意图一。
17.图2为一种树脂细石混凝土排水沟结构示意图二。
18.图3为一种树脂细石混凝土排水沟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沟体、2.固定杆、3.支撑板、4.框体、5.支撑棱台、6.填充缝隙、7.定位杆、8.第一螺孔、9.第二螺孔、10.第三螺孔、11.连接螺栓、12.连接轴、13.连接孔、14.定位轴、15.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树脂细石混凝土排水沟。
22.实施例1,如图1-3所示。
23.一种树脂细石混凝土排水沟,包括沟体1,所述沟体1为u形结构。所述沟体1顶部的两侧均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固定杆2,所述沟体1外侧底部设置有若干组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设置有5组。一组所述支撑板3内支撑板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沟体1的材料为树脂材料,能够节省经济成本,增强城市美观性,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同时还有着高强度、耐腐蚀等优势。
24.还包括框体4,所述框体4为直角u形结构。所述框体4内腔底面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支撑棱台5,所述沟体1通过所述支撑板3放置在所述支撑棱台5顶面,使得所述沟体1底面与所述框体4底面之间留有一定距离,便于填充。
25.所述沟体1与所述框体4之间留有填充缝隙6,所述填充缝隙6用以填充细石混凝土,增强排水沟整体性能,构成树脂细石混凝土排水沟。所述沟体1两侧与所述框体4之间设置有若干定位杆7,以固定所述沟体1与所述框体4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所述框体4侧壁上贯穿的开设有第一螺孔8,所述定位杆7上贯穿的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螺孔8相适配的第二螺孔9,所述沟体1外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螺孔9相适配的第三螺孔10,所述第一螺孔8、所述第二螺孔9、所述第三螺孔10内螺接有连接螺栓11,所述连接螺栓11依次旋入所述第一螺孔8、所述第二螺孔9、所述第三螺孔10,将所述框体4、所述定位杆7、所述沟体1连接在一起。
26.所述固定杆2一端设置有连接轴12,所述连接轴12为阶梯轴,从内向外直径依次减小。所述固定杆2的另一端开设有与所述连接轴12形状大小相适配的连接孔13。通过所述连接轴12与所述连接孔13,将所述沟体1依次连接起来。连接时,将后一所述沟体1上的所述固定杆2前端的所述连接轴12插入前一所述沟体1上的所述固定杆2后端的所述连接孔13中即可。
27.所述沟体1一侧的所述支撑板3外侧设置有定位轴14,所述沟体1另一侧的所述支撑板3外侧贯穿的开设有与所述定位轴14形状大小相适配的定位孔15。连接时,将后一所述定位轴14插入前一所述定位孔15中,进行定位。确保两个相邻所述沟体1连接时内壁的平整。
28.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
29.将若干所述沟体、所述框体运至施工现场进行组装。将所述连接螺栓依次旋入所述第一螺孔、所述第二螺孔、所述第三螺孔,进而所述框体、所述定位杆、所述沟体连接在一起。然后将后一所述定位轴插入前一所述定位孔中,同时将后一所述连接轴插入前一所述连接孔中。将两个相邻所述沟体连接在一起,完成拼装。
30.拼装完成后,将细石混凝土浇筑在所述填充缝隙中,完成安装。
3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2.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申请后,将容易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技术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技术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技术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技术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技术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