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给排水工程 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工程用基坑侧壁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建筑工程用基坑侧壁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建筑工程用基坑侧壁支护装置
1.本技术为分案申请,原案专利号为:202011397723.1,申请日2020年12月04日,发明名称为:一种工程规划用具有收纳支撑机构的基坑侧壁支护装置。
技术领域
2.本发明涉及基坑侧壁支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用基坑侧壁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3.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开挖不深可用放边坡的办法,使土坡稳定,其坡度大小按有关施工规定确定,开挖较深及邻近有建筑物者,可用基坑壁支护方法对基坑侧壁进行支撑,开挖前还应该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附近建筑物情况,决定开挖方案,并作好防水排水工作,并且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建筑物开始不断增多,而对于一些大型建筑物而言,需要保证其建筑质量,就必须将基坑挖的较深,因此对于较大较深的基坑而言,基坑侧壁支护的支护性能就需要大大的提高,还需要具备各种各样的功能,实现多元化,因此可知现有的工程规划用的基坑侧壁支护装置已经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4.现有的工程规划用的基坑侧壁支护装置普遍需要将支护装置设置在基坑内壁,并且这种支护结构是需要对其进行安装和拆卸的,因此在对其进行收纳时还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在面对不同的基坑对其进行支护时,还需要将其进行改造,这就会消耗大量的成本,并且在需要使用时还需要将其进行搬运,由于支护装置具有一定的重量和体积,操作人员在对其进行搬运时又会浪费大量的时间,降低工作效率,从而使得工期被拖延,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的建筑工程用基坑侧壁支护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基坑侧壁支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基坑侧壁支护装置不便于对其进收纳和搬运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用基坑侧壁支护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支护主体,且支护主体上表面前后两方皆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两组所述连接块之间皆插设有第一转动杆,且第一转动杆外表面皆固定连接有支护板,所述支护主体左侧贴合有墙体,所述支护主体内壁设置有调节机构,且调节机构包括第一齿轮,所述第一转动杆前后两端皆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且第一齿轮底端外表面皆啮合有齿块,两组所述齿块内部皆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支护主体前后两侧内壁皆开设有第一开槽,且第一螺纹杆皆通过轴承连接在第一开槽内壁,两组所述齿块底端皆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且第一开槽底端内壁皆开设有第三滑槽,两组所述第三滑槽内部皆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块,且第三滑块顶端皆固定连接在连接杆底端,所述支护主体底端内壁设置有收纳机构,且收纳机构包括第二齿轮,两组所述第一螺纹杆右方皆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
且第二齿轮外表面啮合有皮带轮,所述皮带轮底端内壁前后两侧皆啮合有另一第二齿轮,且另一第二齿轮左端皆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两组所述第二转动杆左端皆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且第一锥形齿轮底端外表面皆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两组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底端皆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且支护主体底端内壁开设有第二开槽,两组所述第二螺纹杆底端皆通过轴承连接在第二开槽底端内壁,且第二螺纹杆外表面皆通过螺纹连接有移动块,两组所述第二开槽右侧内壁皆开设有第四滑槽,且第四滑槽内部皆滑动连接有第四滑块,两组所述第四滑块左端皆固定连接在移动块右端,两组所述移动块左端皆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且连接板底端两侧皆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第二开槽底端内壁两侧皆开设有万向轮相互配合的通孔,且万向轮活动连接在第二开槽内部。
7.两组所述第一开槽右侧内壁皆固定连接有套筒,且套筒左端内壁皆插设有插杆,两组所述插杆右侧皆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且限位块上下两端皆通过滑动机构连接在套筒内部。
8.进一步的,前端所述第一螺纹杆右端固定连接有把手,且把手的形状为波浪形设计。
9.进一步的,两组所述第一开槽内壁皆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且第一螺纹杆皆通过螺纹连接在支撑板内部。
10.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第二滑槽和第二滑块,且套筒上下两侧内壁皆开设有第二滑槽,两组所述第二滑槽内部皆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且第二滑块皆固定连接在第二滑槽上下两端。
11.进一步的,所述支护主体前后两方左侧内壁皆开设有第一滑槽,且第一滑槽内部皆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两组所述第一滑块右端皆固定连接在连接板左端。
12.进一步的,所述支护板右侧设置有支撑机构,且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护板前后两侧皆通过转轴连接有支撑杆,且支撑杆右端皆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支护主体顶端右侧皆开设有第三开槽,且定位块皆放置在第三开槽内部,两组所述定位块内部皆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栓。
13.进一步的,两组所述支撑杆右端固定连接有直杆,且直杆外表面套设有防护套。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建筑工程用基坑侧壁支护装置设置有调节机构,当需要对支护主体整体进行收纳时,通过转动把手,使得第一螺纹杆转动,从而使得齿块在第一螺纹杆外表面左右移动,当齿块移动时,第一齿轮便会开始转动,从而使得支护板跟随第一转动杆一起转动,对支护板进行折叠,使得支护板在不需要使用时,可以被折叠在支护主体上表面,操作简单且便捷,并且通过此装置有效的解决了传统的支护板进行收纳时需要将其进行拆卸的问题,通过转动把手便可以使得支护板快速的被收纳,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15.并且在支护主体底端设置有收纳机构,当转动把手时,通过第二齿轮的传送下,使得四组皮带轮一起转动,从而使得两组第二转动杆同时转动,在第一锥形齿轮和第二锥形齿轮的相互作用下,使得第二螺纹杆带动移动块上下移动,从而使得连接板带动万向轮一起移动,当支护板收纳时,万向轮会跟随第二转动杆的转动露出支护主体底端,此时通过转动螺栓,使得支撑杆和直杆一起移动,形成一个推把,此时便可以便捷的推动支护主体,通过此装置使得支护板在被收纳时,万向轮可以露出支护主体底端,当需要将支护板打开时,
万向轮会被收纳进第二开槽内部,此时支护板对墙体进行一个支护,并且将支撑杆和定位块固定在第三开槽内部,从而对支护板进行再一次的支撑,综上所述,通过以上结构配合一起使得装置联系紧密,提高了装置整体的便捷性和防护性,并且有效的解决了支护板不便于收纳和使用时需要对其整体进行搬运的问题。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正视使用状态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的图2中支护板处结构俯视剖面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的图1中支护主体处结构右视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2.图6为本发明的图1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3.图7为本发明的图2中c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4.图8为本发明的图2中d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5.图中:110、支护主体;111、第一滑槽;112、第一滑块;120、连接块;130、第一转动杆;140、支护板;150、墙体;210、第一齿轮;220、齿块;230、第一螺纹杆;231、把手;240、第一开槽;241、支撑板;250、连接杆;251、套筒;252、插杆;253、限位块;254、第二滑槽;255、第二滑块;260、第三滑槽;270、第三滑块;310、第二齿轮;320、皮带轮;330、第二转动杆;340、第一锥形齿轮;350、第二锥形齿轮;360、第二螺纹杆;370、第二开槽;371、第四滑槽;372、第四滑块;380、移动块;390、连接板;391、万向轮;410、支撑杆;420、定位块;430、第三开槽;440、螺栓;450、直杆;460、防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7.请参阅图1-8,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建筑工程用基坑侧壁支护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包括支护主体110,且支护主体110上表面前后两方皆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20,两组连接块120之间皆插设有第一转动杆130,且第一转动杆130外表面皆固定连接有支护板140,支护主体110左侧贴合有墙体150,支护主体110内壁设置有调节机构,且调节机构包括第一齿轮210,第一转动杆130前后两端皆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210,且第一齿轮210底端外表面皆啮合有齿块220,两组齿块220内部皆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230,支护主体110前后两侧内壁皆开设有第一开槽240,且第一螺纹杆230皆通过轴承连接在第一开槽240内壁,两组齿块220底端皆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50,且第一开槽240底端内壁皆开设
有第三滑槽260,两组第三滑槽260内部皆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块270,且第三滑块270顶端皆固定连接在连接杆250底端,支护主体110底端内壁设置有收纳机构,且收纳机构包括第二齿轮310,两组第一螺纹杆230右方皆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310,且第二齿轮310外表面啮合有皮带轮320,皮带轮320底端内壁前后两侧皆啮合有另一第二齿轮310,且另一第二齿轮310左端皆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330,两组第二转动杆330左端皆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340,且第一锥形齿轮340底端外表面皆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350,两组第二锥形齿轮350底端皆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360,且支护主体110底端内壁开设有第二开槽370,两组第二螺纹杆360底端皆通过轴承连接在第二开槽370底端内壁,且第二螺纹杆360外表面皆通过螺纹连接有移动块380,两组第二开槽370右侧内壁皆开设有第四滑槽371,且第四滑槽371内部皆滑动连接有第四滑块372,两组第四滑块372左端皆固定连接在移动块380右端,两组移动块380左端皆固定连接有连接板390,且连接板390底端两侧皆固定连接有万向轮391,第二开槽370底端内壁两侧皆开设有万向轮391相互配合的通孔,且万向轮391活动连接在第二开槽370内部。
28.前端第一螺纹杆230右端固定连接有把手231,且把手231的形状为波浪形设计,其作用在于,通过将把手231设置成波浪设计,使得转动第一螺纹杆230时,对操作人员的手部进行一个防护。
29.两组第一开槽240内壁皆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41,且第一螺纹杆230皆通过螺纹连接在支撑板241内部,其作用在于,通过设置有支撑板241,使得第一螺纹杆230在转动时提高其稳定性。
30.两组第一开槽240右侧内壁皆固定连接有套筒251,且套筒251左端内壁皆插设有插杆252,两组插杆252右侧皆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53,且限位块253上下两端皆通过滑动机构连接在套筒251内部,其作用在于,通过设置有限位块253,使得插杆252在套筒251内部移动时,不会脱离套筒251内部。
31.滑动机构包括第二滑槽254和第二滑块255,且套筒251上下两侧内壁皆开设有第二滑槽254,两组第二滑槽254内部皆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255,且第二滑块255皆固定连接在第二滑槽254上下两端,其作用在于,通过设置有第二滑槽254和第二滑块255使得插杆252在套筒251内部移动时,提高其便捷性。
32.支护主体110前后两方左侧内壁皆开设有第一滑槽111,且第一滑槽111内部皆滑动1连接有第一滑块112,两组第一滑块112右端皆固定连接在连接板390左端,其作用在于,通过设置有第一滑槽111和第一滑块112,使得连接板390在移动时更加便捷。
33.支护板140右侧设置有支撑机构,且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杆410,支护板140前后两侧皆通过转轴连接有支撑杆410,且支撑杆410右端皆固定连接有定位块420,支护主体110顶端右侧皆开设有第三开槽430,且定位块420皆放置在第三开槽430内部,两组定位块420内部皆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栓440,其作用在于,通过设置有支撑杆410和定位块420,使得支护板140在对墙体150进行支护时,通过螺栓440对定位块420进行固定,使得支撑杆410对支护板140进行支撑。
34.两组支撑杆410右端固定连接有直杆450,且直杆450外表面套设有防护套460,其作用在于,通过设置有直杆450和防护套460,使得支护板140在收纳时,通过直杆450可以形成一个推把,使得支护主体110整体在移动时对其进行推动。
35.工作原理:当需要对支护主体110整体进行收纳时,通过转动把手231,此时第一螺纹杆230转动,从而使得齿块220在第一螺纹杆230外表面左右移动,当齿块220移动时,此时第一齿轮210便会开始转动,从而使得支护板140跟随第一转动杆130一起转动,对支护板140进行折叠;
36.当转动把手231时,通过第二齿轮310的传送下,使得四组皮带轮320一起转动,此时两组第二转动杆330同时转动,在第一锥形齿轮340和第二锥形齿轮350的相互作用下,使得第二螺纹杆360带动移动块380上下移动,此时连接板390带动万向轮391一起移动,当支护板140收纳时,万向轮391会跟随第二转动杆330的转动露出支护主体110底端,此时通过转动螺栓440,使得支撑杆410和直杆450一起移动,形成一个推把,到此操作结束。
37.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