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给排水工程 专利正文
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河道淤泥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河道淤泥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工程河道清理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河道淤泥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2.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其中天然的河流中经常会发生冲刷和淤积的现象,容易发生水害,妨碍水利发展,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对河道进行整治。
3.河道治理当中,会清理河底沉积的淤泥,使河道疏通,一般通过人工清理配合机械运卸的施工方式,而人工的清理方式效率过低,现目前会用到一种河道淤泥清理装置对河底进行大面积抽淤泥来提高淤泥的清理效率。
4.如申请号为cn202020569583.0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建设用河道淤泥清理装置,包括船体,抽泥泵,分离箱,排料管,吸泥管,螺杆,控制板,转动杆,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翻搅板,连接杆,蜗杆,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等,通过电机使得第一转动轮带动控制板移动,控制板带动吸泥管移动的同时,抽泥泵将吸泥管处的淤泥进行抽取,在抽取过程中翻搅拌对淤泥进行翻搅。
5.基于上述专利的检索,以及结合现有技术中的设备发现,盖淤泥清理装置无法调节翻搅板以及吸泥管的高度,从而无法对不同深度的河道进行淤泥清理,且河道底部凹凸不平,无法对河道底部的淤泥进行有效聚集,导致抽取淤泥的效率不足。
6.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河道淤泥清理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河道淤泥清理装置,以解决无法对不同深度的河道进行淤泥清理,且河道底部凹凸不平,无法对河道底部的淤泥进行有效聚集,导致抽取淤泥的效率不足的问题。
8.本实用新型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河道淤泥清理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9.一种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河道淤泥清理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分别设置有集淤箱与两组支撑杆,两组所述支撑杆一端均设置有安装板,两组所述安装板通过横板连接,所述横板上套设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与调节机构连接,所述调节板底端通过升降组件与安装块连接,所述安装块通过活动机构与清淤斗连接,所述清淤斗与所述集淤箱通过清淤组件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丝杆,所述丝杆穿设在两组所述安装板之间,其中一组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电机,所述丝杆一端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丝杆穿设在所述调节板内。
11.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滑板,所述滑板设置在所述调节板底端,所述安装块上设置有卡条,所述卡条卡设在所述滑板上,所述安装块与所述调节板之间设置有液压杆。
12.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机构包括两组伸缩杆,两组所述伸缩杆均设置在所述清淤斗顶端,所述安装块底端开设有两组活动槽,两组所述伸缩杆分别穿设在两组所述活动槽内,所述伸缩杆与所述活动槽之间设置有压力弹簧。
13.进一步的,所述清淤组件包括淤泥泵,所述淤泥泵设置在所述集淤箱上,所述清淤斗上设置有收集口,所述淤泥泵的进口通过淤泥管与所述收集口连接,所述集淤箱顶端设置有进泥口,所述淤泥泵的出口与所述进泥口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集淤箱内设置有过滤板,所述集淤箱一侧开设有排水口,所述集淤箱底端设置有引导板。
15.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底端设置有四组滚轮,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两组牵引环。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1、通过升降组件的设置,液压杆带动安装块下降,使得清淤斗紧贴河道底部,再通过牵引环拉动本新型使得河底的淤泥聚集在清淤斗内,在本新型移动的过程中,淤泥泵通过淤泥管将聚集在清淤斗内的淤泥抽取到集淤箱内,集淤箱内淤泥与水通过过滤板分离,水则经过引导板从排水口流回河道内,清淤斗不同高度的调节可对不同深度的河道进行淤泥清理,提高了本新型的实用性。
18.2、清淤斗上设置有活动机构,压力弹簧可使得清淤斗紧贴河底,在本新型移动过程中能够对河底的淤泥有效的收集在清淤斗内被淤泥泵抽取,遇到凹凸不平的河底时,清淤斗能够通过伸缩杆在安装块内上下移动,不影响清淤斗对河底淤泥的汇集,增加了清淤效率。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清淤斗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安装块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集淤箱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集淤箱的剖视图。
25.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26.1、底座;2、清淤斗;3、安装块;4、牵引环;5、支撑杆;6、调节板;7、安装板;8、滚轮;9、淤泥管;10、伸缩杆;11、压力弹簧;12、液压杆;13、滑板;14、横板;15、丝杆;16、淤泥泵;17、电机;18、过滤板;19、集淤箱;20、刮板;21、收集口;22、卡条;23、活动槽;24、门板;25、排水口; 26、引导板;27、进泥口。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实施例:
31.如附图1至附图6所示:
3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河道淤泥清理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分别设置有集淤箱19与两组支撑杆5,集淤箱19边缘与底座1边缘持平,两组支撑杆5一端均设置有安装板7,两组安装板7通过横板14连接,横板14 上套设有调节板6,调节板6与横板14滑动连接,调节板6可以在横板14上移动,且横板14限制了调节板6移动的位置,避免调节板6移动时自转倾斜。
33.其中,调节板6与调节机构连接,调节机构包括丝杆15,丝杆15穿设在两组安装板7之间,其中一组安装板7上设置有电机17,丝杆15一端与电机17 连接,丝杆15穿设在调节板6内;电机17可带动丝杆15旋转,丝杆15与调节板6内部相啮合,丝杆15转动的同时即可带动调节板6在横板14上移动。
34.其中,调节板6底端通过升降组件与安装块3连接,升降组件包括滑板13,滑板13设置在调节板6底端,调节板6在横板14上移动时可带动滑板13移动,安装块3上设置有卡条22,卡条22卡设在滑板13上,卡条22与滑板13滑动连接,安装块3与调节板6之间设置有液压杆12,通过液压杆12的伸缩即可带动安装块3进行升降。
35.其中,安装块3通过活动机构与清淤斗2连接,活动机构包括两组伸缩杆 10,两组伸缩杆10均固定设置在清淤斗2顶端,安装块3底端开设有两组活动槽23,两组伸缩杆10分别穿设在两组活动槽23内,伸缩杆10可在活动槽23 内上下移动,伸缩杆10与活动槽23之间设置有压力弹簧11,压力弹簧11会推动伸缩杆10,使得清淤斗2能够紧贴河底,河底凹凸不平时,清淤斗2能够通过伸缩杆10在安装块3内上下移动,使得清淤斗2紧贴河底而不会卡死。
36.其中,清淤斗2与集淤箱19通过清淤组件连接,清淤组件包括淤泥泵16,淤泥泵16设置在集淤箱19上,清淤斗2上设置有收集口21,淤泥泵16的进口通过淤泥管9与收集口21连接,集淤箱19顶端设置有进泥口27,淤泥泵16的出口与进泥口27连接;淤泥泵16可通过淤泥管9将清淤斗2内汇集到的淤泥抽出,带入到集淤箱19内,淤泥管9为软管,长度略长于清淤斗2最低下降高度后与淤泥泵16高度的差值,清淤斗2深入河底进行清理时,淤泥管9过长部分悬吊在河道中。
37.其中,集淤箱19内设置有过滤板18,集淤箱19一侧开设有排水口25,集淤箱19底端设置有引导板26,引导板26一端与排水口25连通;淤泥泵16将抽取的淤泥通过进泥口27排入到集淤箱19内后,通过过滤板18将淤泥与水分离,水则向下渗透并通过引导板26引导至
排水口25排出,排出后的水重新落入河道内,河道的淤泥清理完毕后可打开集淤箱19上的门板24对淤泥进行进一步处理。
38.其中,底座1底端设置有四组滚轮8,底座1上设置有两组牵引环4;通过牵引环4可带动本新型移动,从而使得清淤斗2对河道内的淤泥进行汇集,并通过淤泥泵16抽取淤泥,而清淤斗2内设置有倾斜的刮板20,能够更好的收集河底的淤泥。
39.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40.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本新型两边分别放置在河道两侧,再通过电机17调整调节板6的位置,液压杆12带动清淤斗2下降,使得清淤斗2紧贴河底,通过牵引环4拉动本新型,同时打开淤泥泵16,淤泥汇集在清淤斗2内并通过淤泥泵16将其抽取在集淤箱19内,淤泥与水通过过滤板18分离,水则通过引导板26流出排水口25重新流回河道内,清理完淤泥后,可打开集淤箱 19上的门板24对淤泥进行进一步处理。
4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