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给排水工程 专利正文
一种土石堤坝散浸险情处理结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土石堤坝散浸险情处理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及防灾减灾技术,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土石堤坝散浸险情处理结构。


背景技术:

2.散浸也称“渗水”、“散渗”、“堤出汗”等。其主要表现特征是:在汛期或持续高水位的情况下,江湖水通过堤身向堤内渗透。由于堤身土料选择不当、堤身断面单薄或施工质量等方面的原因,渗透到堤内的水较多,浸润线相应抬高,使得堤背水坡出逸点以下土体湿润或发软,有水渗出,称为渗水。渗水是土石堤坝常见的险情之一。
3.现有技术中没有比较有效的抑止或降低散浸险情的处理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某些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渗水效果好、坝体内的渗水排出快速的土石堤坝散浸险情处理结构。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土石堤坝散浸险情处理结构,包括土石坝体,所述土石坝体的临水侧设有土工膜,所述土工膜上设有覆盖层,所述土石坝体的背水坡设有多个导渗沟,多个所述导渗沟之间设有能够插入坝体内的紧急排水管,多个所述导渗沟之间设有横向设置的集水管,所述紧急排水管垂直于所述集水管设置。
6.进一步的,所述集水管紧贴所述土石坝体的土石结构设置,所述集水管的两端与所述导渗沟连通;所述集水管的管壁上贯通设有插孔,所述紧急排水管能够通过所述插孔插入所述土石坝体内。
7.更进一步的,所述紧急排水管的里端收窄设有锥形头,所述紧急排水管的侧部设有多个渗水孔。
8.更进一步的,所述紧急排水管的外端两侧设有能够与所述集水管连通的排水孔。
9.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导渗沟的沟壁设有与所述集水管的两端相适配的定位孔。
10.更进一步的,所述导渗沟的沟壁为混凝土结构。
11.更进一步的,所述覆盖层包括土袋层,所述土袋层与土工膜之间设有黏土层。
12.更进一步的,所述覆盖层包括设于土工膜上的黏土层,所述黏土层的临水面设有防冲墙,所述防冲墙包括木桩结构和防冲网。
13.作为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导渗沟为“y”字形沟。
14.作为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导渗沟为“人”字形沟。
15.有益效果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土石堤坝散浸险情处理结构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的土石堤坝散浸险情处理结构,防渗水效果好、坝体内的渗水排出快速,可以有效防止坝体临水侧渗水,还可以加快土石坝体内部的渗水从背水坡处排出,排水快速,结构设
计合理,操作简单,大大降低了背水坡的滑坡风险。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土石堤坝散浸险情处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土石堤坝背水坡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图2中a-a方向的结构剖视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集水管与紧急排水管的结构放大剖视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人”字形导渗沟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覆盖层为黏土层及防冲墙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土石坝体;2、临水侧;3、背水坡;4、土工膜;5、覆盖层;6、导渗沟;7、紧急排水管;8、集水管;9、插孔;10、锥形头;11、渗水孔;12、排水孔;13、定位孔;14、土袋层;15、黏土层;16、防冲墙;17、环形挡圈。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25.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是这样的:如图1-4所示,一种土石堤坝散浸险情处理结构,包括土石坝体1,土石坝体1的临水侧2设有土工膜4,土工膜4为防渗膜,土工膜4上设有覆盖层5,土石坝体1的背水坡3设有多个导渗沟6,多个导渗沟6之间设有能够插入坝体内的紧急排水管7,多个导渗沟6之间设有横向设置的集水管8,紧急排水管7垂直于集水管8设置。本土石堤坝散浸险情处理结构中,通过土工膜4对土石坝体1的临水侧2进行防水处理,然后通过覆盖层5进行固定以及进一步防水处理,防止土石坝渗水;再通过导渗沟6对土石坝体1的背水坡3进行排水,防止渗出的水滞留,紧急排水管7可以插入土石坝体1内,对坝体内部的土石结构进行排水,加快排水,然后通过集水管8进行汇流到导渗沟6,排水迅速,可以有效防止积水,防止土石坝体1因为渗水而发生损坏,降低土石坝体1决堤的风险;控制可能因背水坡3渗水带来的脱坡险情。
26.在本实施例中,集水管8紧贴土石坝体1的土石结构设置,集水管8的两端与导渗沟6连通;集水管8的管壁上贯通设有插孔9,紧急排水管7能够通过插孔9插入土石坝体1内。紧急排水管7可以在插孔9的导向作用下,向上倾斜插入土石坝体1内,将土石坝体1内的水分排出,防止土石坝体1的土石结构因为含水量过多而出现滑坡险情。
27.集水管8紧贴土石坝体1的背水坡3设置,可以起到支撑作用,防止滑坡。
28.在本实施例中,紧急排水管7的里端收窄设有锥形头10,紧急排水管7的侧部设有多个渗水孔11。锥形头10的设置便于紧急排水管7插入土石坝体1内,渗水孔11可以使土石坝体1内的水分经渗水孔11渗漏到紧急排水管7内。
29.在本实施例中,紧急排水管7的外端两侧设有能够与集水管8连通的排水孔12,排水孔12的孔径大于渗水孔11的孔径。
30.在本实施例中,紧急排水管7外端的管口内壁上设有环形挡圈17,环形挡圈17的设置可以起到挡水作用,防止水分经孔口流出到土石坝体1的背水坡3表面,防止对背水坡3造成冲刷,使紧急排水管7内的渗水经排水孔12流到集水管8内,流动到渗水沟6中。
31.并且,需要向更深处的土石坝体1内插入紧急排水管7时,可以先将一根紧急排水管7插入,再插入第二根紧急排水管7,第二根紧急排水管7的锥形头10挤压第一根紧急排水管7的环形挡圈17,从而将第一根紧急排水管7插入土石坝体1内部的更深处,加快土石坝体1的内部排水。
32.在本实施例中,导渗沟6的沟壁设有与集水管8的两端相适配的定位孔13,集水管8安装时插入定位孔13内,使集水管8固定起来。
33.在本实施例中,导渗沟6的沟壁为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对集水管8进行固定。
34.在本实施例中,导渗沟6为“y”字形沟。
35.在本实施例中,导渗沟6为“人”字形沟。
36.在本实施例中,覆盖层5包括土袋层14,土袋层14与土工膜4之间设有黏土层15。土袋层14可以形成阻挡墙,防止水流冲刷黏土层15。
37.在本实施例中,覆盖层5包括设于土工膜4上的黏土层15,黏土层15的临水面设有防冲墙16,防冲墙16包括木桩结构和防冲网,木桩进行防护;打好的木桩上,用柳枝或芦苇、秸料等梢料编成篱笆;或者用竹竿、木杆将木桩连起,上挂芦席或草帘、苇帘等。编织或挂帘高度以能防止流冲戗土为度。木桩顶端用8号铅丝或麻绳与顶面或背水坡上的木桩拴牢。
38.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