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拖拉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履带拖拉机举升结构。
背景技术:2.拖拉机用于牵引和驱动作业机械完成各项移动式作业的自走式动力机。按功能和用途分农业、工业和特殊用途等拖拉机;按结构类型分轮式、履带式、船形拖拉机和自走底盘等。
3.然而,现有的履带拖拉机,由于结构简单,作用单一,不便于改变挖斗的位置与角度方向,造成使用不便,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便于使用的履带拖拉机举升结构成了这一技术领域人员需要探讨与交流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履带拖拉机举升结构,解决了使用不便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履带拖拉机举升结构,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侧面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部设置有主动轮,所述支撑架的内部设置有从动轮,所述支撑架的内部设置有支撑轮,所述支撑轮的表面设置有履带,所述履带的内部设置有滚珠,所述车体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表面设置有第一转动装置,所述第一转动装置的表面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转动装置,所述第二转动装置的一端设置有挖斗,所述支撑板的表面设置有第三转动装置,所述第三转动装置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油缸,所述连接板的表面设置有第四转动装置,所述连接板的表面设置有第五转动装置,所述第五转动装置的表面设置有第二油缸,所述挖斗的表面设置有第六转动装置。
6.优选的,所述第一油缸的另一端与第四转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油缸通过第四转动装置与连接板连接。
7.优选的,所述第二油缸的另一端与第六转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二油缸通过第六转动装置与挖斗连接。
8.优选的,所述支撑轮的数量为多个,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均设置在履带的内部。
9.优选的,所述滚珠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滚珠呈等距离排列设置在履带的内部。
10.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支撑架设置在车体的两侧,所述履带的数量与支撑架的数量一致。
11.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连接板的数量与支撑板的数量一致,且连接板的一端通过第二转动装置与挖斗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通过支撑板对称设置在车体的顶部,通过在连接板的表面设有第一油缸,该第一油缸的一端通过第四转动装置铰接在连接板上,另一端通过第三转动装置铰接在支撑板
上,可以使连接板在竖直方向上升降,连接板的一端铰接有挖斗,连接板的表面还设有第二油缸,该第二油缸的一端通过第五转动装置铰接在连接板上,另一端通过第六转动装置铰接在挖斗上,配合第二转动装置,可以改变挖斗方向。
附图说明
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完整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图。
18.图中:1车体;2支撑架;3支撑轮;4从动轮;5主动轮;6履带;7滚珠;8支撑板;9第一转动装置;10连接板;11第二转动装置;12挖斗;13第三转动装置;14第一油缸;15第四转动装置;16第五转动装置;17第二油缸;18第六转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履带拖拉机举升结构,包括车体1,车体1的侧面设置有支撑架2,支撑架2的内部设置有主动轮5,支撑架2的内部设置有从动轮4,支撑架2的内部设置有支撑轮3,支撑轮3的表面设置有履带6,履带6的内部设置有滚珠7,车体1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板8,支撑板8的表面设置有第一转动装置9,第一转动装置9的表面安装有连接板10,连接板1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转动装置11,第二转动装置11的一端设置有挖斗12,支撑板8的表面设置有第三转动装置13,第三转动装置13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油缸14,连接板10的表面设置有第四转动装置15,连接板10的表面设置有第五转动装置16,第五转动装置16的表面设置有第二油缸17,挖斗12的表面设置有第六转动装置18。
21.本实施例中,主动轮5通过驱动装置带动转动,配合从动轮4与支撑轮3,使履带6转动,带动车体1移动,通过在车体1的顶部对称设置有支撑板8,连接板10通过第一转动装置9与支撑板8连接,通过在连接板10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油缸14,且第一油缸14的一端通过第三转动装置13与支撑板8连接,另一端通过第四转动装置15与连接板10连接,可以控制连接板10在竖直方向上升降,从而控制挖斗12升降,通过在连接板10的表面设置第二油缸17,且第二油缸17的一端通过第五转动装置16与连接板10连接,另一端通过第六转动装置18与挖斗12连接,可以控制挖斗12的方向。
22.在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中,通过主动轮5通过驱动装置带动转动,配合从动轮4与支撑轮3,使履带6转动,可以带动车体1移动,且支撑轮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滚珠7呈等距离设置在履带6的内部,可以防止履带6松动。
23.在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中,通过在车体1的顶部对称设置有支撑板8,连接板10的一端通过第一转动装置9与支撑板8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转动装置11与挖斗12连接,通过
在连接板10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油缸14,且第一油缸14的一端通过第三转动装置13与支撑板8连接,另一端通过第四转动装置15与连接板10连接,可以使连接板10在竖直方向上升降,从而使挖斗12升降。
24.在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中,通过连接板10的一端通过第一转动装置9与支撑板8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转动装置11与挖斗12连接,在连接板10的表面设置第二油缸17,且第二油缸17的一端通过第五转动装置16与连接板10连接,另一端通过第六转动装置18与挖斗12连接,可以改变挖斗12的方向。
2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履带拖拉机举升结构,包括车体(1),所述车体(1)的侧面设置有支撑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的内部设置有主动轮(5),所述支撑架(2)的内部设置有从动轮(4),所述支撑架(2)的内部设置有支撑轮(3),所述支撑轮(3)的表面设置有履带(6),所述履带(6)的内部设置有滚珠(7),所述车体(1)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的表面设置有第一转动装置(9),所述第一转动装置(9)的表面安装有连接板(10),所述连接板(1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转动装置(11),所述第二转动装置(11)的一端设置有挖斗(12),所述支撑板(8)的表面设置有第三转动装置(13),所述第三转动装置(13)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油缸(14),所述连接板(10)的表面设置有第四转动装置(15),所述连接板(10)的表面设置有第五转动装置(16),所述第五转动装置(16)的表面设置有第二油缸(17),所述挖斗(12)的表面设置有第六转动装置(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拖拉机举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缸(14)的另一端与第四转动装置(15)连接,所述第一油缸(14)通过第四转动装置(15)与连接板(10)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拖拉机举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缸(17)的另一端与第六转动装置(18)连接,所述第二油缸(17)通过第六转动装置(18)与挖斗(12)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拖拉机举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轮(3)的数量为多个,所述主动轮(5)与从动轮(4)均设置在履带(6)的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拖拉机举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珠(7)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滚珠(7)呈等距离排列设置在履带(6)的内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拖拉机举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支撑架(2)设置在车体(1)的两侧,所述履带(6)的数量与支撑架(2)的数量一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拖拉机举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8)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连接板(10)的数量与支撑板(8)的数量一致,且连接板(10)的一端通过第二转动装置(11)与挖斗(12)连接。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属于拖拉机技术领域,尤其为履带拖拉机举升结构,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侧面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部设置有主动轮,所述支撑架的内部设置有从动轮,所述支撑架的内部设置有支撑轮,所述支撑轮的表面设置有履带,所述履带的内部设置有滚珠。通过支撑板对称设置在车体的顶部,通过在连接板的表面设有第一油缸,该第一油缸的一端通过第四转动装置铰接在连接板上,另一端通过第三转动装置铰接在支撑板上,可以使连接板在竖直方向上升降,连接板的一端铰接有挖斗,连接板的表面还设有第二油缸,该第二油缸的一端通过第五转动装置铰接在连接板上,另一端通过第六转动装置铰接在挖斗上,配合第二转动装置,可以改变挖斗方向。斗方向。斗方向。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莱州坤骋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06
技术公布日:202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