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城市雨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雨水管网截污防护系统。
背景技术:2.在城市建成区,受地形、城市规划等约束,往往无法在源头彻底消纳混流污水和初期雨水。为了检测雨水管网内液体状况,常常需要人工手动开启雨水井盖,人眼识别雨水管网内液体高度变化,由于雨水管网存在污染风险,人工检查容易产生人身危险且无法实现实时监控。
技术实现要素:3.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出一种雨水管网截污防护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4.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雨水管网截污防护系统,包括:雨水管网管道、第一液位计、截流井、引流管道、排污系统及控制系统,
5.所述第一液位计设置于所述雨水管网管道内,用于感测所述雨水管网管道内液体的高度;
6.所述雨水管网管道通过所述引流管道与所述截流井连通;
7.所述排污系统包括排污阀门和排污泵,所述排污阀门设置在所述截流井的内侧壁上,用于控制所述引流管道和所述截流井之间的连通与断开;
8.所述排污泵设置在所述截流井的底部,用于将所述截流井内的液体排出;
9.所述第一液位计、所述排污阀门及所述排污泵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截流井包括井体和井盖,所述排污阀门设置在所述井体的内侧壁上,所述雨水管网管道通过所述引流管道与所述井体连通,所述井盖盖设于所述井体上,所述排污泵设置于所述井体的底部,所述雨水管网截污防护系统还包括第二液位计,
11.所述第二液位计设置于所述井盖朝向所述井体的一侧且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以用于感测所述截流井内液体的高度。
12.进一步地,还包括污水管道,所述污水管道通过污水管与所述排污泵连通。
13.进一步地,所述排污系统还包括流量计,所述流量计设置于所述污水管上,用于感测所述污水管传输的液体的流量。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液位计为投入式液位计,第二液位计为超声波液位计。
15.进一步地,所述井体的侧壁设有进水口和排水口,所述排水口的高度大于所述进水口,所述引流管道通过所述进水口与所述截流井连通,所述排污泵与所述排水口连通,所述排污阀门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进水口。
16.进一步地,还包括至少一个雨水井和第三液位计,所述雨水井与所述雨水管网管道连通,所述第三液位计设置于所述雨水井的侧壁且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以用于感测所述雨水井内液体的高度。
17.上述的雨水管网截污防护系统通过第一液位计实时监控雨水管网管道内液体的
高度,控制系统依据雨水管网管道内的液体高度的变化,判断雨水管网管道内是否流入液体,并通过引流管道将流入的液体引流至截流井,通过排污泵将截流井液体排出。以实现实时监控雨水管网管道内液体,节省人力且提升效率。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雨水管网截污防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雨水井及雨水管网管道连通的示意图。
20.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1.雨水管网截污防护系统
ꢀꢀꢀꢀꢀꢀꢀꢀꢀꢀꢀ
100
22.雨水管网管道
ꢀꢀꢀꢀꢀꢀꢀꢀꢀꢀꢀꢀꢀꢀꢀꢀꢀꢀꢀ
10
23.第一液位计
ꢀꢀꢀꢀꢀꢀꢀꢀꢀꢀꢀꢀꢀꢀꢀꢀꢀꢀꢀꢀꢀ
20
24.截流井
ꢀꢀꢀꢀꢀꢀꢀꢀꢀꢀꢀꢀꢀꢀꢀꢀꢀꢀꢀꢀꢀꢀꢀꢀꢀ
30
25.引流管道
ꢀꢀꢀꢀꢀꢀꢀꢀꢀꢀꢀꢀꢀꢀꢀꢀꢀꢀꢀꢀꢀꢀꢀ
40
26.排污系统
ꢀꢀꢀꢀꢀꢀꢀꢀꢀꢀꢀꢀꢀꢀꢀꢀꢀꢀꢀꢀꢀꢀꢀ
50
27.控制系统
ꢀꢀꢀꢀꢀꢀꢀꢀꢀꢀꢀꢀꢀꢀꢀꢀꢀꢀꢀꢀꢀꢀꢀ
60
28.排污阀门
ꢀꢀꢀꢀꢀꢀꢀꢀꢀꢀꢀꢀꢀꢀꢀꢀꢀꢀꢀꢀꢀꢀꢀ
51
29.排污泵
ꢀꢀꢀꢀꢀꢀꢀꢀꢀꢀꢀꢀꢀꢀꢀꢀꢀꢀꢀꢀꢀꢀꢀꢀꢀ
52
30.井体
ꢀꢀꢀꢀꢀꢀꢀꢀꢀꢀꢀꢀꢀꢀꢀꢀꢀꢀꢀꢀꢀꢀꢀꢀꢀꢀꢀ
31
31.井盖
ꢀꢀꢀꢀꢀꢀꢀꢀꢀꢀꢀꢀꢀꢀꢀꢀꢀꢀꢀꢀꢀꢀꢀꢀꢀꢀꢀ
32
32.第二液位计
ꢀꢀꢀꢀꢀꢀꢀꢀꢀꢀꢀꢀꢀꢀꢀꢀꢀꢀꢀꢀꢀ
70
33.进水口
ꢀꢀꢀꢀꢀꢀꢀꢀꢀꢀꢀꢀꢀꢀꢀꢀꢀꢀꢀꢀꢀꢀꢀꢀꢀ
311
34.排水口
ꢀꢀꢀꢀꢀꢀꢀꢀꢀꢀꢀꢀꢀꢀꢀꢀꢀꢀꢀꢀꢀꢀꢀꢀꢀ
312
35.污水管道
ꢀꢀꢀꢀꢀꢀꢀꢀꢀꢀꢀꢀꢀꢀꢀꢀꢀꢀꢀꢀꢀꢀꢀ
80
36.污水管
ꢀꢀꢀꢀꢀꢀꢀꢀꢀꢀꢀꢀꢀꢀꢀꢀꢀꢀꢀꢀꢀꢀꢀꢀꢀ
81
37.流量计
ꢀꢀꢀꢀꢀꢀꢀꢀꢀꢀꢀꢀꢀꢀꢀꢀꢀꢀꢀꢀꢀꢀꢀꢀꢀ
53
38.雨水井
ꢀꢀꢀꢀꢀꢀꢀꢀꢀꢀꢀꢀꢀꢀꢀꢀꢀꢀꢀꢀꢀꢀꢀꢀꢀ
90
39.第三液位计
ꢀꢀꢀꢀꢀꢀꢀꢀꢀꢀꢀꢀꢀꢀꢀꢀꢀꢀꢀꢀꢀ
91
40.雨量传感器
ꢀꢀꢀꢀꢀꢀꢀꢀꢀꢀꢀꢀꢀꢀꢀꢀꢀꢀꢀꢀꢀ
92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4.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5.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46.请参见图1,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雨水管网截污防护系统100,用于实时监控雨水管网的液体高度,并将雨水管网中液体抽出。
47.具体地,雨水管网截污防护系统100包括雨水管网管道10、第一液位计20、截流井30、引流管道40、排污系统50及控制系统60,第一液位计20设置于雨水管网管道10内,第一液位计20用于感测雨水管网管道10内液体的高度;雨水管网管道10通过引流管道40与截流井30连通;排污系统50包括排污阀门51和排污泵52,排污阀门51设置在截流井30的内侧壁上,排污阀门51用于控制引流管道40和截流井30之间的连通与断开;排污泵52设置在截流井30的底部,排污泵52用于将截流井30内的液体排出;第一液位计20、排污阀门51及排污泵均与控制系统60电连接。
48.雨水管网截污防护系统100作业时:
49.第一液位计20实时感测雨水管网管道10内液体的高度,并将该高度信息发送至控制系统60;
50.当控制系统60判定雨水管网管道10中液体的高度大于预设值,控制系统60控制排污阀门51打开,以连通引流管道40和截流井30,使雨水管网管道10内液体经由引流管道40流向截流井30;
51.当控制系统60判定雨水管网管道10中液体的高度小于预设值,控制系统60控制排污阀门51关闭,以断开引流管道40和截流井30;在排污阀门51打开预设时间后,控制系统60控制排污泵52打开,以将截流井30内的液体排出至预设位置。
52.如此,通过第一液位计20实时监控雨水管网管道10内液体的高度,控制系统60依据雨水管网管道10内的液体高度的变化,判断雨水管网管道10内是否流入液体,并通过引
流管道40将液体引流至截流井30,通过排污泵52将截流井30内液体排出。以实现实时监控雨水管网管道10内液体。
53.可以理解,以上实施例中雨水管网管道10中的液体可为非雨水,例如污水。通过将雨水管网管道10中的非雨水排出。
54.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排污阀门51可设置于其他位置,例如引流管道40上,只要可实现控制引流管道40连通与断开即可。
55.在一实施例中,截流井30包括井体31和井盖32,井盖32盖设于井体31上,雨水管网管道10通过引流管道40与井体31连通;排污阀门51设置在井体31的内侧壁上,排污泵52设置于井体31的底部,雨水管网截污防护系统100还包括第二液位计70,第二液位计70设置于井盖32朝向井体31的一侧且与控制系统60电连接,以用于感测截流井30内液体的高度。
56.如此,第二液位计70实时感测截流井30内液体的高度,并将该高度信息传输至控制系统60,若控制系统60判定截流井30内液体的高度大于预设值,控制系统60控制排污泵52打开,以将截流井30内的液体排出至预设位置。
57.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井体31的侧壁设有进水口311和排水口312,排水口312的高度大于进水口311的高度,引流管道40通过进水口311与截流井30连通,排污泵52与排水口312连通,排污阀门51用于打开或关闭进水口311。
58.如此,雨水管网管道10内液体经由引流管道40通过进水口311进入截流井30的井体31,排污泵52排出的液体经由排水口312排出截流井30。
59.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雨水管网截污防护系统100还包括污水管道80,污水管道80通过污水管81与排污泵52连通。污水管道80设置于井体31侧壁。
60.如此,排污泵52排出液体经由污水管81传输至污水管道80,并经由污水管道80流出至预设位置。
61.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排污系统50还包括流量计53,流量计53设置于污水管81上且与控制系统60电连接,用于感测污水管81传输的液体的流量。
62.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流量计53可设置于污水管道80上,以感测污水管道80传输的液体的流量。
63.本实施例中,第一液位计20为投入式液位计,第二液位计70为超声波液位计。
64.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雨水管网截污防护系统100还包括至少一个雨水井90和第三液位计91,雨水井90与雨水管网管道10连通,第三液位计91设置于雨水井90的侧壁且与控制系统60电连接,以用于感测雨水井90内液体的高度。
65.其中,每个雨水井90可对应一个检测点,第三液位计91感测对应检测点的雨水井90内液体的高度变化,并将该高度信息传递至控制系统60,控制系统60通过高度信息判定对应检测点的雨水井90内液体高度的变化,并依据液体高度的判定对应检测点的雨水井90是否存在非雨水进入,以便工作人员有针对性的进行排查和修复。
66.请再次参见图1,雨水管网截污防护系统100还包括雨量传感器92,雨量传感器92与雨水井90对应设置且与控制系统60电连接,以用于感测雨水井90所在区域的降雨情况。
67.具体地,若雨量传感器92感测到雨水井90对应的区域没有降雨,但第三液位计91感测对应区域的雨水井90内液体的高度变高,则控制系统判断雨水管网管道10或雨水井90中流入非雨水导致雨水井90内液体的高度变高,控制系统60控制排污阀门51打开,以将该
雨水井90连通的雨水管网管道10内的非雨水通过引流管道40引流至截流井30,实时排出雨水管网管道10内的非雨水,防止非雨水在雨水管网中污染雨水管网管道10或雨水井90中的雨水,控制系统60依据雨水井90所在区域判定对应区域存在液体排放问题,以便及时修复。
68.若雨量传感器92感测到雨水井90对应的区域有降雨,在降雨初期,控制系统60判断雨水管网管道10或雨水井90内的液体可能包括雨水和非雨水(例如污水随雨水流入雨水管网管道10或雨水井90,控制系统60控制排污阀门51打开,以将该雨水井90连通的雨水管网管道10内的液体(包括雨水和非雨水)通过引流管道40引流至截流井30,以防止非雨水在雨水管网中污染雨水管网管道10或雨水井90中的雨水。
69.当雨量传感器92感测雨量变大,大量液体流入雨水管网管道10或雨水井90,控制系统60判断雨水管网管道10或雨水井90内的液体仅包括雨水,控制系统60控制排污阀门51关闭,大量雨水通过雨水管网管道10流出。
70.当雨量传感器92感测降雨停止,且第三液位计91感测对应区域的雨水井90内液体高度位于预设范围内,控制系统60控制排污阀门51打开,以将该雨水井90连通的雨水管网管道10内的液体(液体包括雨水,可能包括非雨水)通过引流管道40引流至截流井30。
71.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雨水管网截污防护系统100还包括显示屏(图未示)显示屏与控制系统60电连接,以用于显示雨水管网管道10及截流井30的分布及运行状况。
72.如此,可通过显示屏实时显示雨水管网管道10及截流井30的分布及液体状况。
73.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雨水管网截污防护系统100还包括预警件(图未示),预警件与控制系统60电连接,以用于在雨水管网管道10内液体水位异常时发出预警信息。以便于工作人员及时修复处理。
74.请同时参见图1和图2,雨水管网截污防护系统100作业时:
75.当雨量传感器92检测到对应区域无降水,但第三液位计91检测对应检测点的雨水井90内液体高度大于预设值或第一液位计20感测雨水管网管道10中液体的高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控制系统60判断雨水井90或雨水管网管道10流入非雨水(例如污水),控制系统60控制排污阀门51打开,以连通引流管道40和截流井30,使感测雨水管网管道10内非雨水经由引流管道40流向截流井,防止非雨水污染雨水井90或雨水管网管道10中的雨水;当控制系统60判定雨水管网管道10中液体的高度小于预设值,控制系统60控制排污阀门51关闭;第二液位计70感测截流井30内非雨水的高度大于预设值,控制系统60控制排污泵52打开,以将截流井30内的非雨水排出至预设位置。
76.当雨量传感器92感测到雨水井90对应的区域有降雨。在降雨初期,第一液位计20感测雨水管网管道10中液体的高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或第三液位计91感测对应区域的雨水井90内液体的高度大于第二预设值,控制系统60判断雨水管网管道10或雨水井90内的液体可能包括雨水和非雨水,控制系统60控制排污阀门51打开,以连通引流管道40和截流井30,使感测雨水管网管道10内液体经由引流管道40流向截流井30。
77.当雨量传感器92检测雨量过大且第二液位计70感测截流井30内液体的高度变化过快,控制系统60判断雨水管网管道10或雨水井90内的液体仅包括雨水,控制系统60控制排污阀门51关闭,以断开引流管道40和截流井30,避免了大量的雨水进入到截流井30中。
78.当雨量传感器92检测降雨停止,第一液位计20感测雨水管网管道10中液体的高度变化变慢或第三液位计91感测对应区域的雨水井90内液体的高度变化变慢,控制系统60判
断雨水管网管道10或雨水井90内的液体可能包括非雨水,控制系统60控制排污阀门51打开,以连通引流管道40和截流井30,使感测雨水管网管道10内液体经由引流管道40流向截流井30,继而将流入截流井30内的液体排出。
79.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技术内。
8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