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乐器声学 专利正文
一种吉他调音夹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吉他调音夹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乐器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吉他调音夹。


背景技术:

2.变调夹,其一般用于吉他上,变调夹可在转调时压住弦使曲调升高到相应音程,降低弹奏者转弦的难度。
3.现有的变调夹一般分为扳扣式变调夹和螺旋式变调夹等几种类型,市面上的变调夹存在着不同的缺点,比如:
4.1.扳扣式变调夹可扳开的角度较小,其手柄也较长,弹簧外漏,操作起来容易夹手而导致用户受伤。
5.2.螺旋式变调夹操作起来过于繁琐且浪费时间。
6.因此,我们需要对现有的吉他调音夹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用户操作以及安全可靠组装的吉他调音夹。
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9.一种吉他调音夹,包括:
10.一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表面向外延设有一第一夹臂,所述第一外壳内壁面上设有一第一凸块;
11.一第二外壳,其设于所述第一外壳上,所述第二外壳表面向外延设有一第二夹臂,所述第二外壳内壁面上设有一第二凸块;
12.一底座,其设于所述第一外壳底部,且所述底座上设有一弹性件,所述弹性件顶部组设有一按钮,所述按钮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块相组设的一凹槽,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凸块相组设的一开口;
13.当按压所述按钮时,所述第二凸块相对所述按钮沿着所述开口内移动,以使所述第二夹臂向远离所述第一夹臂方向移动。
14.作为优选,所述底座向外延设有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组设有一连接块,所述第二夹臂底部设有一容纳部以与所述连接块相组设。
1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外壳中部向内凹设有一组接部,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一组接孔,一组接块穿过所述组接孔与所述组接部相组设。
16.作为优选,所述按钮包括一头部与一尾部,所述尾部体积大于所述头部。
17.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外壳顶部上套设有一盖体,所述盖体包括一中空顶壁以及由所述中空顶壁向下围设的一侧壁,所述头部穿过所述中空顶壁且所述尾部位于所述中空顶壁的下方。
1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相对的一端面均凹陷设置,且所述凹陷
上设有一保护件。
19.作为优选,所述保护件为软质材料。
20.作为优选,所述凹槽沿着所述尾部底部竖直延伸至所述头部上,所述开口沿着所述尾部底部弯曲延伸至所述头部上,当所述第二凸块位于所述开口顶部时,所述第二夹臂为最大张开角度。
21.作为优选,开口呈弧形设置。
22.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1.与现有的螺旋式变调夹相比,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用户按压按钮即可使第二夹臂张开以便变调夹后续夹持住吉他。
24.2.与现有的扳扣式变调夹相比,本实用新型没有扳扣手柄以及将弹性件内置,使得操作起来十分安全,防止夹伤用户。
25.3.与现有的调音夹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调音夹张开的角度大于现有的调音夹,以使用户使用起来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吉他调音夹的立体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吉他调音夹的分解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吉他调音夹中第一外壳的立体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吉他调音夹中第一外壳的仰视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吉他调音夹中第二外壳的立体图;
31.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吉他调音夹中第二外壳的仰视图;
32.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吉他调音夹中按钮的结构图;
33.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吉他调音夹中按钮的另一方向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35.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间”、“上”、“下”、“顶部”、“右侧”、“端部”、“前方”、“背面”、“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6.另,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如未特别说明部件之间的连接或固定方式,其连接或固定方式均可为通过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螺栓固定或钉销固定,或销轴连接等方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在详述。
37.如图1-图6所示,一种吉他调音夹,包括:
38.一第一外壳1,第一外壳1中部向内凹设有一组接部11,第一外壳1表面向外延设有一第一夹臂12,第一外壳1内壁面上设有一第一凸块13;一第二外壳2,其设于第一外壳1上,第二外壳2顶部上套设有一盖体7,第二外壳2表面向外延设有一第二夹臂21,第二外壳2内壁面上设有一第二凸块22;
39.一底座3,其设于第一外壳1底部,底座3上开设有一组接孔31,一组接块4穿过组接孔31与组接部11相组设,底座3向外延设有一连接部31,连接部31上组设有一连接块311,第二夹臂21底部设有一容纳部211以与连接块311相组设,底座3上设有一弹性件5,弹性件5起到复位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5为弹簧;
40.弹性件5顶部组设有一按钮6,按钮6一端设有与第一凸块13相组设的一凹槽61,另一端设有与第二凸块22相组设的一开口62,具体地,按钮6包括一头部63与一尾部64,且尾部64体积大于头部63,凹槽61沿着尾部64底部竖直延伸至头部63上,开口62沿着尾部64底部弯曲延伸至头部63上,在本实施例中,开口呈弧形设置,且当第二凸块22位于开口62顶部时,第二夹臂21为最大张开角度,该角度大约为45
°
,与现有的调音夹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调音夹张开角度更大,便于用户使用;在需调整张开的角度时,可适应地修改开口62和凹槽61的长度。在本实施例中凹槽61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按钮6产生偏移,以及当按压按钮6时,第二凸块22相对按钮6沿着开口62内移动,以使第二夹臂21向远离第一夹臂12方向移动,与螺旋式变调夹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变调夹操作简单,用户按压按钮6即可使第二夹臂21张开,然后松开按钮6,弹性件5将按钮6复位,以使第一夹臂12和第二夹臂21夹持住吉他,同时与扳扣式变调夹相比,该实用新型无扳扣手柄以及将弹性5件内置,使得操作起来十分安全,防止夹伤用户。
41.如图2、图7和图8所示,盖体7包括一中空顶壁71以及由中空顶壁71向下围设的一侧壁72,头部63穿过中空顶壁71且尾部64位于中空顶壁71的下方,以防止按钮6从第一外壳1以及第二外壳2内脱出。
42.如图1、图3和图5所示,第一夹臂12与第二夹臂21相对的一端面均凹陷8设置,且凹陷8上设有一保护件81,且保护件81为软质材料,在本实施例中,软质材料为硅胶,其可防止损坏吉他手柄以及吉他上的弦。
43.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44.1.与现有的螺旋式变调夹相比,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用户按压按钮即可使第二夹臂张开以便变调夹后续夹持住吉他。
45.2.与现有的扳扣式变调夹相比,本实用新型没有扳扣手柄以及将弹性件内置,使得操作起来十分安全,防止夹伤用户。
46.3.与现有的调音夹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调音夹张开的角度大于现有的调音夹,以使用户使用起来更加便捷。
47.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