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乐器声学 专利正文
一种乐器乐谱架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乐器乐谱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音乐辅助器材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乐器乐谱架。


背景技术:

2.在乐器的学习过程中,通常需要对乐谱进行固定,从而方便使用者演奏时读取乐谱内容,现有的乐谱架多为落地三脚架以及安装在三脚架上的谱板组成,这种乐谱架需要放置在地面上,同时体积大,使用不方便,现有的小型乐谱架多为一体结构,不便于运输拆卸,因此针对这类问题,需要提供一种能够直接设置在乐器上,可拆卸,便于运输的乐器乐谱架。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直接设置在乐器上,可拆卸,便于运输的乐器乐谱架。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乐器乐谱架,包括固定装置、架体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用于连接固定装置和架体,所述支撑杆一端与架体连接,另一端与固定装置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装置用于与乐器表面固定,所述架体一面设置有用于放置固定装置的第一凹槽。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吸盘或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一号夹持板和二号夹持板,所述一号夹持板和二号夹持板平行设置,所述一号夹持板和二号夹持板相互连接之间形成一个夹持间隙,通过调节件调整一号夹持板和二号夹持板之间的距离。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装置上设有角度调节装置,所述角度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架体角度。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转轴和支撑臂,转轴与支撑杆固定设置,所述支撑臂一端与固定装置连接,所述支撑臂另一端与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上设有第一贯穿通孔,所述支撑臂对应第一贯穿通孔的位置设有第二贯穿通孔,所述支撑臂上设有固定螺钉,所述固定螺钉穿过第一贯穿通孔和第二贯穿通孔并从第二贯穿通孔伸出,所述固定螺钉伸出端设有螺帽,所述螺帽用于调节转动松紧。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万向球和半球罩,所述万向球设于半球罩中,并于半球罩中转动。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杆用于调整固定装置和架体之间的距离,所述架体上设有引导装置,所述引导装置用于引导支撑杆,所述引导装置包括引导片,所述引导片两端与架体连接,所述引导片与架体之间设有引导通道,所述支撑杆穿过引导通道与架体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架体上设有多个固定孔,所述支撑杆与固定孔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杆长度小于最上方固定孔和架体下边沿之间的长度。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架体上设有支撑架,所述架体上设有用于容纳支撑架的容纳槽,所述支撑架设置于容纳槽中,所述支撑架一端与容纳槽内壁转动连接,另一端为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上设有挡块,所述容纳槽对应挡块的位置设有球形凹槽,所述球形凹槽与挡块之间设有空隙,所述挡块收纳时放置于球形凹槽中心。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架体上边沿设有延伸臂,所述延伸臂与架体上边沿转动连接,所述架体上边沿设有凸起,所述延伸臂靠近支撑杆的一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延伸臂收拢时凸起与第二凹槽嵌合。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架体上设有和弦图、音阶图或乐谱图。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固定装置的设置实现将架体安装在乐器表面,同时固定装置可拆卸连接,和架体一面设置有用于放置固定装置的凹槽,实现固定装置拆卸后放置在凹槽中,减小了整体体积,便于运输,同时设有角度调节装置,便于使用者在使用时调节角度,同时在架体上设有和弦图、音阶图或乐谱图,便于使用者使用时进行观察学习,同时在架体上设置延伸臂,便于在使用纸张较大的乐谱时对乐谱起到支撑作用,凸起的设置能够能够在延伸臂收拢时对其固定,增加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正面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背面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延伸臂打开时正面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正面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背面示意图。
20.附图标记:1、架体;2、支撑杆;3、固定装置;4、第一凹槽;5、吸盘;6、一号夹持板;7、二号夹持板;8、转轴;9、支撑臂;10、固定螺钉;11、螺帽;12、引导片;13、固定孔;14、容纳槽;15、支撑架;16、弯折部;17、挡块;18、延伸臂;19、凸起;20、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22.如图1

5所示,一种乐器乐谱架,包括固定装置3、架体1和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用于连接固定装置3和架体1,所述支撑杆2一端与架体1连接,另一端与固定装置3可拆卸连接,所述可拆卸连接包括螺纹连接、插接和卡接,进一步优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2和固定装置3为螺纹连接,所述固定装置3用于与乐器表面固定,所述架体1一面设置有用于放置固定装置3的第一凹槽4,通过固定装置3实现与乐器的固定,支撑杆2和固定装置3可拆卸连接,便于收纳运输,同时设有第一凹槽4,便于固定装置3收纳后放置于第一凹槽4内,从而减小整体体积。
23.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3包括吸盘5或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一号夹持板6和二号夹持板7,所述一号夹持板6和二号夹持板7平行设置,所述一号夹持板6和二号夹持板7相互连接之间形成一个夹持间隙,通过调节件调整一号夹持板6和二号夹持板7之间的距离,所述调节件包括螺栓或螺钉,进一步优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一号夹持板6和二号夹持
板7通过螺栓进行连接,优选的,所述一号夹持板6远离架体1的一面设有槽,所述螺栓穿过槽与二号夹持板7连接,所述槽内转动设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上设有螺纹并与螺栓啮合,所述转动块部分从槽中伸出,优选的,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板6和第二夹持板7的一端通过连接片进行连接,另一端设有抵触装置,所述抵触装置包括抵触片和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与抵触片连接,所述移动装置用于带动抵触片与乐器抵触,所述移动装置包括螺栓、螺钉和伸缩杆,如图2所示,所述固定装置3为吸盘5时,收纳时吸盘吸附在第一凹槽内,实现对固定装置3的收纳,如图5所示,所述固定装置3为夹持机构时,所述一号夹持板6和二号夹持板7分别放置于两侧的第一凹槽4内,通过卡合、在外壁设置挡片、设置挡条和设置可调的移动块等方式进行固定,进一步优选,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卡合的方式进行固定,通过夹持或吸盘的方式可以将整体固定在乐器上,便于使用者观察,通过转动块带动螺栓进行固定,能够适应不同厚度,增加了实用性。
24.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3上设有角度调节装置,所述角度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架体1角度,通过角度调节装置调节角度,便于使用,增加了实用性。
25.优选的,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转轴8和支撑臂9,转轴8与支撑杆2固定设置,进一步优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臂9数量为2,所述支撑臂9对称设置于转轴8两端,所述支撑臂9一端与固定装置3连接,所述支撑臂9另一端与转轴8转动连接,所述转轴8上设有第一贯穿通孔,所述支撑臂9对应第一贯穿通孔的位置设有第二贯穿通孔,所述支撑臂9上设有固定螺钉10,所述固定螺钉10穿过第一贯穿通孔和第二贯穿通孔并从第二贯穿通孔伸出,所述固定螺钉10伸出端设有螺帽11,所述螺帽11用于调节转动松紧,通过螺帽11扭紧固定螺钉10实现角度控制,便于操作,同时便于拆卸运输或者维护。
26.优选的,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万向球和半球罩,所述万向球设于半球罩中,并于半球罩中转动,通过摩擦力进行固定调节,能够获得更大的调整角度,增加实用性。
27.优选的,所述支撑杆2用于调整固定装置3和架体1之间的距离,所述架体1上设有引导装置,所述引导装置用于引导支撑杆2,所述引导装置包括引导片12,所述引导片12两端与架体1连接,所述引导片12与架体1之间设有引导通道,所述支撑杆2穿过引导通道与架体1连接,通过引导片12的设置实现支撑杆2与架体1下边沿垂直,增加了实用性。
28.优选的,所述架体1上设有多个固定孔1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孔13数量为4,所述支撑杆2与固定孔13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紧固件包括螺丝或螺栓,所述支撑杆2长度小于最上方固定孔13和架体1下边沿之间的长度,多个固定孔13的设置实现多档高度调节,适应不同需要,同时支撑杆2长度的设置便于收纳后增加美观性。
29.优选的,所述架体1上设有支撑架15,所述支撑架15用于对放置的乐谱起到支撑作用,所述架体1上设有用于容纳支撑架15的容纳槽14,所述支撑架15设置于容纳槽14中,所述支撑架15一端与容纳槽14内壁转动连接,另一端为弯折部16,所述弯折部16上设有挡块17,所述容纳槽14对应挡块17的位置设有球形凹槽,所述球形凹槽与挡块之间设有空隙,所述挡块17收纳时放置于球形凹槽中心,通过弯折部16的设置能够有效对放置的乐谱起到固定作用,同时挡块17的设置进一步增强了固定效果,同时设置容纳槽14,收纳时将支撑架放置于容纳槽14中,并设有球形凹槽,球形凹槽与挡块17之间设有空隙,便于在使用时引导支撑架15转出使用。
30.优选的,所述架体1上边沿设有延伸臂18,所述延伸臂18与架体1上边沿转动连接,
所述架体1上边沿设有凸起19,所述延伸臂18靠近支撑杆的一面设有第二凹槽20,所述延伸臂18收拢时凸起19与第二凹槽20嵌合,通过延伸臂18的设置实现对大尺寸乐谱的支撑作用,同时凸起19的设置能够对收拢时的延伸臂18起到固定作用,避免长时间使用后延伸臂18旋转松动导致延伸臂18不能固定。
31.优选的,所述架体1上设有和弦图、音阶图或乐谱图,进一步优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架体上1设有音阶图,增加了实用性。
3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