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蜂鸣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低损耗、高清晰的蜂鸣器。
背景技术:2.蜂鸣器是一种一体化结构的电子讯响器,采用直流电压供电,广泛应用于报警器、电子玩具、定时器等电子产品中作发声器件,接通电源后,振荡器产生的音频信号电流通过电磁线圈,使电磁线圈产生磁场,振动膜片在电磁线圈和磁铁的相互作用下,周期性地振动发声,蜂鸣器需要先和安装面进行连接,再将盖板上的螺栓拧下,取下盖板露出接线端子排,因此低损耗、高清晰的蜂鸣器得到不断发展和创新,现已基本上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3.现有的低损耗、高清晰的蜂鸣器与安装面进行连接时,需要通过螺栓对其进行固定,但是蜂鸣器主体在和底板连接对接时,由于没有设置定位装置,因此可能会产生偏移,导致螺栓不能完全对其进行插设,并且安装完之后还需要将盖板上的螺栓拧下,将盖板打开,操作麻烦不便,因此急需一种低损耗、高清晰的蜂鸣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损耗、高清晰的蜂鸣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低损耗、高清晰的蜂鸣器与安装面进行连接时没有设置定位装置,产生偏移导致螺栓不能完全对其进行插设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损耗、高清晰的蜂鸣器,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蜂鸣器主体,且蜂鸣器主体顶端固定连接有端盖,所述蜂鸣器主体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内壁设置有定位机构,且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开槽,所述底板内壁两侧皆开设有第一开槽,且第一开槽顶端内壁皆插设有插块,两组所述插块顶端皆固定连接在蜂鸣器主体底端两侧,且第一开槽两侧内壁皆开设有第一滑槽,两组所述第一滑槽内部皆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且内侧第一滑块远离第一滑槽的一侧皆固定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底端皆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底端皆固定连接在第一开槽底端内壁,所述移动块远离第一滑槽的一侧下方皆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且外侧第一滑块皆固定连接在连接杆外壁,所述连接杆顶端皆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顶端皆贯穿底板顶端内壁,且限位板皆贴合在蜂鸣器主体外壁,所述限位板远离蜂鸣器主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且限位块底端皆贴合在底板顶端外壁,所述限位板内壁上下两方皆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栓,且螺栓皆贯穿限位板内壁直至蜂鸣器主体两侧内壁开设的孔洞内,所述蜂鸣器主体外壁设置有快拆机构。
6.优选的,所述快拆机构包括连接块,且蜂鸣器主体两侧外壁皆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两组所述连接块外侧皆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拉杆,且拉杆外侧上方皆固定连接有把手,两组所述拉杆内侧上方皆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块皆插设在端盖内壁开设的槽孔内,所述蜂鸣器主体两侧内壁皆开设有第二滑槽,且第二滑槽内部皆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两组
所述第二滑块靠近拉杆的一端皆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铰接杆,且铰接杆另一端皆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在拉杆内侧,两组所述第二滑块顶端皆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且第三弹簧另一端皆固定连接在第二滑槽顶端内壁。
7.优选的,两组所述移动块顶端内壁皆开设有第二开槽,且第二开槽内壁皆胶粘有防滑垫,两组所述插块底端皆贴合在防滑垫底端内壁。
8.优选的,两组所述第一滑块底端皆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底端皆固定连接在第一滑槽底端内壁。
9.优选的,两组所述把手外表面皆套设有防护套,且防护套的主要材质皆为橡胶。
10.优选的,两组所述固定块远离拉杆的一侧皆为倾斜状设计,且端盖内壁开设的槽孔内侧皆为倾斜状设计。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该低损耗、高清晰的蜂鸣器设置有定位机构,当需要对蜂鸣器主体和底板进行连接时,通过限位板对蜂鸣器主体进行限位,此时将插块插设进第一开槽内部,插块底端抵住移动块,通过第一滑槽和第一滑块的滑动作用下,使得移动块带动连接杆向下移动,此时限位板跟随连接杆一起移动,当限位块底端贴合在底板顶端外壁时,转动限位块,使得限位板和底板进行连接,通过此装置使得蜂鸣器主体和底板进行连接时通过限位板和限位块对其进行限位,使得连接时不会轻易产生偏移;
13.2、该低损耗、高清晰的蜂鸣器设置有快拆机构,由于连接完成后需要将端盖上的螺栓拧下,将端盖取走,因此通过设置有固定块,当需要取下端盖时,通过向外拉动把手,使得拉杆带动固定块离开端盖内壁,此时铰接杆带动第二滑块在第二滑槽内部滑动,从而解除对端盖的固定,操作步骤简单,并且大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和便捷性。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c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19.图中:110、蜂鸣器主体;120、端盖;130、底板;210、第一开槽;220、插块;230、第一滑槽;240、第一滑块;241、第一弹簧;250、移动块;251、第二开槽;252、防滑垫;260、第二弹簧;270、连接杆;280、限位板;290、限位块;291、螺栓;310、连接块;320、拉杆;330、把手;331、防护套;340、固定块;350、第二滑槽;360、第二滑块;370、铰接杆;380、第三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
‑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低损耗、高清晰的蜂鸣器,包括
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蜂鸣器主体110,且蜂鸣器主体110顶端固定连接有端盖120,蜂鸣器主体110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板130,底板130内壁设置有定位机构,且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开槽210,底板130内壁两侧皆开设有第一开槽210,且第一开槽210顶端内壁皆插设有插块220,两组插块220顶端皆固定连接在蜂鸣器主体110底端两侧,且第一开槽210两侧内壁皆开设有第一滑槽230,两组第一滑槽230内部皆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240,且内侧第一滑块240远离第一滑槽230的一侧皆固定连接有移动块250,移动块250底端皆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260,且第二弹簧260底端皆固定连接在第一开槽210底端内壁,移动块250远离第一滑槽230的一侧下方皆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70,且外侧第一滑块240皆固定连接在连接杆270外壁,连接杆270顶端皆固定连接有限位板280,限位板280顶端皆贯穿底板130顶端内壁,且限位板280皆贴合在蜂鸣器主体110外壁,限位板280远离蜂鸣器主体1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90,且限位块290底端皆贴合在底板130顶端外壁,限位板280内壁上下两方皆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栓291,且螺栓291皆贯穿限位板280内壁直至蜂鸣器主体110两侧内壁开设的孔洞内,蜂鸣器主体110外壁设置有快拆机构,快拆机构包括连接块310,且蜂鸣器主体110两侧外壁皆固定连接有连接块310,两组连接块310外侧皆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拉杆320,且拉杆320外侧上方皆固定连接有把手330,两组拉杆320内侧上方皆固定连接有固定块340,且固定块340皆插设在端盖120内壁开设的槽孔内,蜂鸣器主体110两侧内壁皆开设有第二滑槽350,且第二滑槽350内部皆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360,两组第二滑块360靠近拉杆320的一端皆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铰接杆370,且铰接杆370另一端皆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在拉杆320内侧,两组第二滑块360顶端皆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380,且第三弹簧380另一端皆固定连接在第二滑槽350顶端内壁。
22.两组移动块250顶端内壁皆开设有第二开槽251,且第二开槽251内壁皆胶粘有防滑垫252,两组插块220底端皆贴合在防滑垫252底端内壁,通过设置有第二开槽251和防滑垫252,使得插块220底端抵住移动块250顶端时,不会轻易产生晃动。
23.两组第一滑块240底端皆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41,且第一弹簧241底端皆固定连接在第一滑槽230底端内壁,通过设置有第一弹簧241,使得第一滑块240在移动时提高其稳定性。
24.两组把手330外表面皆套设有防护套331,且防护套331的主要材质皆为橡胶,通过设置有防护套331,当操作人员拉动把手330时提高其防护性。
25.两组固定块340远离拉杆320的一侧皆为倾斜状设计,且端盖120内壁开设的槽孔内侧皆为倾斜状设计,通过将固定块340设置为倾斜状,使得固定块340插设进端盖120内壁时不会轻易产生晃动。
26.工作原理:当需要对蜂鸣器主体110和底板130进行连接时,通过限位板280对蜂鸣器主体110进行限位,此时将插块220插设进第一开槽210内部,插块220底端抵住移动块250,通过第一滑槽230和第一滑块240的滑动作用下,使得移动块250带动连接杆270向下移动,此时限位板280跟随连接杆270一起移动,当限位块290底端贴合在底板130顶端外壁时,转动限位块290,使得限位板280和底板130进行连接;
27.当需要取下端盖120时,通过向外拉动把手330,使得拉杆320带动固定块340离开端盖120内壁,此时铰接杆370带动第二滑块360在第二滑槽350内部滑动,从而解除对端盖120的固定,操作到此结束。
28.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