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胶粘带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锂电池用双面胶带及应用其的锂电池产品。
背景技术:2.锂离子电池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无人机等消费电子领域中获得了广泛地应用。随着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发展,客户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越来越关注,尤其是电池抗跌落性能。专利cn104610883采用pet薄膜为基材,将苯乙烯
‑ꢀ
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聚烯烃橡胶等原料经过微凹涂布的方式制成双面热熔胶带,用于裸电芯与铝塑膜之间的粘接固定,提高了电池的抗跌落性能,随着电池的面积越来越大,胶带的粘接面积也随之增大。但胶带面积增大会引发贴胶气泡,电池化成后容易产生鼓包现象,影响电池外观,导致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用双面胶带及应用其的锂电池产品,以解决锂电池用双面胶带的鼓包问题。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锂电池用双面胶带,包括:基膜,基膜包括背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热敏胶层,与基膜的第一侧面复合;压敏胶层,在基膜的第二侧面上设置多个间隔排列的压敏粘胶单元以形成压敏胶层。多个压敏粘胶单元之间的间隔在压敏胶层中形成排气通路,从而使得压敏胶层中的气泡能够通过排气通路排出,从而消除了双面胶的鼓包问题。
5.上述热敏粘胶单元在常温下无粘性,经热压后产生粘性。热敏粘胶单元可由天然橡胶、丁苯橡胶、异戊橡胶、苯乙烯-聚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氢化苯乙烯-聚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氢化苯乙烯-聚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聚异丁烯、非晶态α-烯烃共聚物、石油树脂、萜烯树脂、松香树脂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上述压敏粘胶单元在常温的下具有粘性,可由天然橡胶、丁苯橡胶、异戊橡胶、苯乙烯-聚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氢化苯乙烯-聚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氢化苯乙烯-聚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聚异丁烯、非晶态α-烯烃共聚物、石油树脂、萜烯树脂、松香树脂等其中的两种或几种物质组成。
6.优选地,沿基膜的长度方向,设置在第二侧面上的若干个压敏粘胶单元间隔排列,以使压敏胶层的长度边不连续。上述设置使得压敏胶层的排气通路延伸至压敏胶层的长度边,形成多个直接连通外界的排气口,有利于快速排气。
7.优选地,以基膜的长度方向为压敏粘胶单元的宽度方向,在基膜的长度方向上,压敏粘胶单元的宽度值与相邻设置的压敏粘胶单元的间距值之比为1:1至2:1。
8.优选地,在基膜的长度方向上,相邻设置的压敏粘胶单元的间距值为0.02~10 mm。
9.优选地,沿基膜的宽度方向,若干个压敏粘胶单元间隔排列,以使压敏胶层的宽度边不连续。
10.使压敏粘胶单元沿基膜的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间隔排列,以使压敏粘胶单元之间形成横纵交错的排气通路,从而促进气体在压敏胶层中的流动,有利于快速排气。
11.优选地,热敏胶层由设置在第一侧面上的多个间隔排列的热敏粘胶单元构成。
12.优选地,热敏胶层的厚度为2~21μm,压敏胶层的厚度为2~15μm。
13.可选地,基膜选自pet光膜、bopp薄膜、pi薄膜等市售的常规薄膜产品。
14.优选地,基膜为pet光膜。
15.优选地,基膜的厚度为6~12μm。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电芯和包装在电芯外部的铝塑膜,还包括上述锂电池用双面胶带,铝塑膜和电芯之间通过锂电池用双面胶带粘贴固定,锂电池用双面胶带的热敏胶层与铝塑膜粘接,锂电池用双面胶带的压敏胶层与电芯的表面粘接。
附图说明
17.图1为实施例1~6和对比实施例1所制得的双面胶带的横截面示意图;
18.图2为实施例1和实施例2所制备的自排气双面胶的热敏胶层和压敏胶层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空白部分代表基膜,阴影部分代表热敏粘胶单元或压敏粘胶单元;
19.图3为实施例3和实施例4所制备的自排气双面胶的热敏胶层和压敏胶层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空白部分代表基膜,阴影部分代表热敏粘胶单元或压敏粘胶单元;
20.图4为实施例5和实施例6所制备的自排气双面胶的热敏胶层和压敏胶层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空白部分代表基膜,阴影部分代表热敏粘胶单元或压敏粘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2.以下实施例中,用于形成热敏胶层1的热敏胶的组分组成(质量百分比)如下:聚苯乙烯15%、聚丁二烯15%、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10%、氢化石油树脂8%、碳酸钙1.5%、甲苯50%、过氧化苯甲酰0.5%。
23.以下实施例中,用于形成压敏胶层3的压敏胶的组分组成(质量百分比)如下:sis橡胶弹性体35%、聚戊烯橡胶15%、聚乙烯橡胶15%、氢化石油树脂 34.5%、过氧化苯甲酰0.5%。
24.以下实施例中的锂电池用双面胶带按照如下步骤制备:
25.步骤a、以12μmpet光膜作为基膜2,将热敏胶加入刮刀涂布机,启动刮刀涂布机,将基膜2送入刮刀涂布机,在基膜2的其中一个侧面上涂布热敏胶,热敏胶的溶剂挥发后形成热敏胶层1;
26.步骤b、将压敏胶加入刮刀涂布机中,将基膜2送到刮刀涂布机,启动刮刀涂布机,在基膜2的另一个侧面上涂布压敏胶,接着将基膜2送入烘干装置,除去热熔的压敏胶中的
溶剂,形成压敏胶层3。
27.按照上述步骤所制得的双面胶带的夹层结构如图1所示。
28.实施例1
29.热敏胶层1和压敏胶层3参考图2涂布,分别在基膜2的两个侧面上涂布呈矩形状(边距l1=10mm、l2=10mm)的压敏粘胶单元和热敏胶粘单元,压敏粘胶单元和热敏粘胶单元皆呈矩阵式排布,相邻压敏粘胶单元或热敏粘胶单元的间距d1=5mm、d2=5mm,使压敏粘胶单元之间、热敏粘胶单元之间形成横纵交错的排气通路,热敏胶层1的厚度为21μm,压敏胶层3的厚度为15μm。贴胶宽度为25mm,长度为60mm。
30.实施例2
31.热敏胶层1和压敏胶层3参考图2涂布,分别在基膜2的两个侧面上涂布呈矩形状(边距l1=0.1mm、l2=0.1mm)的压敏粘胶单元和热敏胶粘单元,压敏粘胶单元和热敏粘胶单元皆呈矩阵式排布,相邻压敏粘胶单元或热敏粘胶单元的间距d1=0.1mm、d2=0.1mm,使压敏粘胶单元之间、热敏粘胶单元之间形成横纵交错的排气通路,热敏胶层1的厚度为21μm,压敏胶层3的厚度为15μm。贴胶宽度为25mm,长度为60mm。
32.实施例3
33.热敏胶层1和压敏胶层3参考图3涂布,分别在基膜2的两个侧面上涂布相对基膜2的长度边呈倾斜条带状的压敏粘胶单元和热敏胶粘单元,多个压敏粘胶单元平行设置,多个热敏粘胶单元平行设置。以基膜2的长度方向为压敏粘胶单元的宽度方向,在基膜2的长度方向上,压敏粘胶单元的宽度值l1=5mm,相邻设置的压敏粘胶单元的间距值d1=5mm,热敏胶层1的厚度为21μm,压敏胶层 3的厚度为15μm。贴胶宽度为25mm,长度为60mm。
34.实施例4
35.热敏胶层1和压敏胶层3参考图3涂布,分别在基膜2的两个侧面上涂布相对基膜2的长度边呈倾斜条带状的压敏粘胶单元和热敏胶粘单元,多个压敏粘胶单元平行设置,多个热敏粘胶单元平行设置。以基膜2的长度方向为压敏粘胶单元的宽度方向,在基膜2的长度方向上,压敏粘胶单元的宽度值l1=0.1mm,相邻设置的压敏粘胶单元的间距值d1=0.1mm,热敏胶层1的厚度为21μm,压敏胶层3的厚度为15μm。贴胶宽度为25mm,长度为60mm。
36.实施例5
37.热敏胶层1和压敏胶层3参考图4涂布,分别在基膜2的两个侧面上涂布呈条带状、且垂直于基膜2长度边的压敏粘胶单元和热敏胶粘单元,多个压敏粘胶单元平行设置,多个热敏粘胶单元平行设置。以基膜2的长度方向为压敏粘胶单元的宽度方向,在基膜2的长度方向上,压敏粘胶单元的宽度值l1=5mm,相邻设置的压敏粘胶单元的间距值d1=5mm,热敏胶层1的厚度为21μm,压敏胶层3的厚度为15μm。贴胶宽度为25mm,长度为60mm。
38.实施例6
39.热敏胶层1和压敏胶层3参考图4涂布,分别在基膜2的两个侧面上涂布呈条带状、且垂直于基膜2长度边的压敏粘胶单元和热敏胶粘单元,多个压敏粘胶单元平行设置,多个热敏粘胶单元平行设置。以基膜2的长度方向为压敏粘胶单元的宽度方向,在基膜2的长度方向上,压敏粘胶单元的宽度值l1=0.1mm,相邻设置的压敏粘胶单元的间距值d1=0.1mm,热敏胶层1的厚度为21μm,压敏胶层3的厚度为15μm。贴胶宽度为25mm,长度为60mm。
40.对比实施例1
41.采用常规全宽幅涂布的方式在基膜2的两侧分别涂布热敏胶和压敏胶以形成连续的热敏胶层1和连续的压敏胶层3,其中,热敏胶层1的厚度为21μm,压敏胶层3的厚度为15μm。
42.测试例
43.测试对象:实施例1~6、对比实施例1所制备的双面胶带。
44.(1)电芯制作
45.将实施例1~6、对比实施例1所制备的双面胶带贴附于的电芯上,使双面胶带的压敏胶层3粘贴于电芯表面,制成参试产品,每组100个样;
46.(2)观察气泡比例
47.气泡直径>3mm,则判定为有气泡。
48.(3)测试结果
49.根据表1所展示的数据可知,与对比实施例1提供的具有连续压敏胶层3 的双面胶带相比,实施例1~6所制得的双面胶带所对应的起泡比例明显更低,说明本实用新型通过制备分别由间隔的粘胶单元组成的热敏胶层1和压敏胶层3,在热敏胶层1和压敏胶层3形成具有自排气功能的排气通道,显著降低了锂电池生产过程中的外观气泡比例,提高了生产良率。
50.表1作为测试对象的双面胶带所对应的起泡比例
[0051][0052]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