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化学剂组合物及其制法和其降低co2驱最小混相压力的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石油开采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含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化学剂组合物及其制法和其降低co2驱最小混相压力的方法。
背景技术:2.co2在温度高于31.26℃,压力高于7.2mpa时达到超临界状态。超临界co2对原油有很好的溶解能力,是理想的驱替介质。因此,co2驱油技术在原油开采特别是低渗透油藏的开采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美国oil&gas journal杂志统计,2014年美国co2驱产油量超过蒸汽驱跃居首位,占美国eor总采油量的43.1%,提高采收率幅度7%-20%。根据“中国陆上已开发油田提高采收率第二次潜力评价及发展战略研究”结果,在参与评价的1.01
×
10
10
t地质储量中,适合co2气驱的原油储量约为1.28
×
109t,预计利用co2驱油技术能增加可采储量约1.60
×
108t。对于我国已探明的6.32
×
109t的低渗透油藏原油储量,尤其是50%未开采的储量,co2驱油技术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3.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特低渗油藏储量比例越来越大,国内对co2驱越来越重视,随着co2捕集纯化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使油田获取co2的成本将大幅降低,为大力发展co2驱创造了条件。但是,由于国内多数油田油藏温度高、原油中重质组分含量高,co2最小混相压力普遍偏高。co2非混相驱油藏要实现混相驱有两种途径。一种途径是通过注水或者注气的方法提高地层压力,使其高于最小混相压力。第二种是降低最小混相压力,使其低于原始地层压力。第一种途径对“地层破裂压力低于最小混相压力”的油藏不适用。而且,注水方法对于低渗和特低渗油藏可操作性不强,注气方法成本较高且效果不好。因此,通过注入化学剂降低最小混相压力是目前公认的co2非混相驱油藏实现混相驱油的重要途经。
4.20世纪80年代起,美孚石油公司(美国专利us 4678036;us 4899817;us 4736793)先后公开了用液化石油气、低分子量脂肪烃、低碳醇以及妥尔油等化学剂降低co2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这些化学剂虽然能高效地促进原油与co2达到混相,但是其需要很大的用量才能取得理想的混相压力降低效果,经济效益不高,很难推广应用。而且,液化石油气、低分子量烷烃和低碳醇的闪点都很低,在储藏、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都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5.近年来,国内学者提出用表面活性剂来降低co2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西南石油大学的陈馥、郭平等人(adv mater res(durnten-zurich,switzerland).2011,239;petrol.sci.technol.2017,35(4),345.)发明了一种柠檬酸酯类油溶性表面活性剂。这类表面活性剂对原油和油水乳液有明显的降粘作用,能有效降低co2与原油的界面张力,进而降低两者间的最小混相压力。但是,注入方式对这类油溶性表面活性剂的效果影响很大。表面活性剂以段塞注入的方式能明显降低最小混相压力和提高co2驱采收率;表面活性剂与co2共同注入的方式降低混相压力幅度有限、提高采收率幅度很小。然而,表面活性剂直接以段塞方式注入油藏,会导致严重的吸附损耗。因此,上述油溶性表面活性剂及其注入方法很难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6.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现有降低co2驱最小混相压力化学剂(如液化石油气、低分子量脂肪烃)用量大、经济效益低、闪点低、安全风险大,现有表面活性剂与co2共同注入作用效果差,段塞注入吸附损耗大等问题,提供一种含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化学剂组合物。该化学剂组合物具有co2和原油两亲性,能高效促进co2与原油达到混相,降低两者的最小混相压力。而且它还具有闪点高、安全性好,在超临界co2中溶解性好等特点,方便运输、储存和注入油田。
7.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提供一种与解决技术问题一相对应的降低co2驱最小混相压力的方法。
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含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化学剂组合物,包含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和助剂,
9.其中,所述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选自式(i)所示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0010][0011]
式(i)中,r’、r”、r
”’
独立选自(ch2)
e
h,e为0~4中的任一整数;x1、x2、x3、x4为取代基为r’的聚醚基团个数,y1、y2、y3、y4为取代基为r”的聚醚基团个数,z1、z2、z3、z4为取代基为r
”’
的聚醚基团个数;x1、x2、x3、x4、y1、y2、y3、y4、z1、z2、z3、z4独立选自0~50的任一整数,且x
1+
x
2+
x
3+
x
4+
y
1+
y
2+
y
3+
y
4+
z
1+
z
2+
z
3+
z4>0;m1,m2,m3,m4独立选自氢原子或通式为-(c=o)-r1的基团,且m1,m2,m3,m4不同时为氢原子;r1独立选自c6~c
50
的烃基或取代烃基。
[0012]
所述助剂选自式(ii)所示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0013][0014]
式(ii)中,r2选自c1~c
50
的烃基或取代烃基;r3、r4、r5独立选自(ch2)
j
h,j为0~4中的任一整数;a、b、c分别为取代基为r3、r4、r5的聚醚基团个数,独立选自0~50的任一整数,且a+b+c>0;y选自氢原子或通式为-(c=o)r6基团中的一种;r6选自c6~c
50
的烃基或取代烃
基。
[0015]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技术方案中,优选地,r’、r”、r
”’
独立选自(ch2)
e
h,e为0~4中的任一整数,且r’、r”、r
”’
不同时为氢原子;x1、x2、x3、x4、y1、y2、y3、y4、z1、z2、z3、z4独立选自0~50的任一整数,且x
1+
x
2+
x
3+
x4>0,y
1+
y
2+
y
3+
y4>0,z1+z2+z3+z4>0;m1,m2,m3,m4独立选自氢原子或通式为-(c=o)-r1的基团,且m1,m2,m3,m4不同时为氢原子;r1独立选自c6~c
50
的烃基或取代烃基;r2选自c1~c
50
的烃基或取代烃基;r3、r4、r5独立选自(ch2)
j
h,j为0~4中的任一整数;a、b、c独立选自0~50的任一整数,且a+b+c>0;y选自氢原子或通式为-(c=o)r6基团中的一种;r6选自c6~c
50
的烃基或取代烃基;
[0016]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优选地,r’、r”、r
”’
独立选自氢原子、甲基或乙基,且不同时为氢原子;x1、x2、x3、x4、y1、y2、y3、y4、z1、z2、z3、z4独立选自0~35的任一整数,且x
1+
x
2+
x
3+
x4>0,y
1+
y
2+
y
3+
y4>0,z
1+
z
2+
z
3+
z4>0;m1,m2,m3,m4独立选自氢原子或通式为-(c=o)-r1的基团,且m1,m2,m3,m4不同时为氢原子;r1独立选自c8~c
40
的烃基或取代烃基;r2选自c5~c
40
的烃基或取代烃基;r3、r4、r5独立选自氢原子、甲基或乙基;a、b、c独立选自0~30的任一整数,且a+b+c>0;y选自氢原子或通式为-(c=o)r6基团中的一种;r6选自c8~c
40
的烃基或取代烃基;
[0017]
上述技术方案中,最优选地,r’、r”、r
”’
独立选自氢原子、甲基或乙基,且不同时为氢原子;x1、x2、x3、x4、y1、y2、y3、y4、z1、z2、z3、z4独立选自0~25的任一整数,且x
1+
x
2+
x
3+
x4>0,y
1+
y
2+
y
3+
y4>0,z
1+
z
2+
z
3+
z4>0;m1,m2,m3,m4独立选自氢原子或通式为-(c=o)-r1的基团,且m1,m2,m3,m4不同时为氢原子;r1独立选自c8~c
25
的烃基或取代烃基;r2选自c8~c
30
的烃基或取代烃基;r3、r4、r5独立选自氢原子、甲基或乙基;a、b、c独立选自0~25的任一整数,且a+b+c>0;y选自氢原子或通式为-(c=o)r6基团中的一种;r6选自c8~c
25
的烃基或取代烃基。
[0018]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r’、r”、r
”’
独立选自(ch2)
e
h,e为0~4中的任一整数,且r’、r”、r
”’
至少包含两个不同基团;x1、x2、x3、x4、y1、y2、y3、y4、z1、z2、z3、z4独立选自0~35的任一整数,且x
1+
x
2+
x
3+
x4>0,y
1+
y
2+
y
3+
y4>0,z
1+
z
2+
z
3+
z4>0;m1,m2,m3,m4独立选自氢原子或通式为-(c=o)-r1的基团,且m1,m2,m3,m4不同时为氢原子;r1独立选自c8~c
30
的烃基或取代烃基;r2选自c8~c
30
的烃基或取代烃基;r3、r4、r5独立选自(ch2)
j
h,j为0~2中的任一整数;a、b、c独立选自0~35的任一整数,且a+b+c>0;y选自氢原子或通式为-(c=o)r6基团中的一种;r6选自c8~c
30
的烃基或取代烃基;
[0019]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优选地,r’、r”、r
”’
独立选自氢原子、甲基或乙基,且r’、r”、r
”’
至少包含两个不同基团;x1、x2、x3、x4、y1、y2、y3、y4、z1、z2、z3、z4独立选自0~25的任一整数,且x
1+
x
2+
x
3+
x4>0,y
1+
y
2+
y
3+
y4>0,z
1+
z
2+
z
3+
z4>0;m1,m2,m3,m4独立选自氢原子或通式为-(c=o)-r1的基团,且m1,m2,m3,m4不同时为氢原子;r1独立选自c8~c
25
的烃基或取代烃基;r2选自c8~c
25
的烃基或取代烃基;r3、r4、r5独立选自(ch2)
j
h,j为0~2中的任一整数;a、b、c独立选自0~25的任一整数,且a+b+c>0;y选自氢原子或通式为-(c=o)r6基团中的一种;r6选自c8~c
25
的烃基或取代烃基。
[0020]
上述技术方案中,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和助剂的摩尔比为1:(0.005~50),优选为1:(0.01~30),更优选为1:(0.1~10)。
[0021]
本发明目的之二为提供所述含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化学剂组合物的制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和助剂混合。
[0022]
优选地,按所需摩尔比,将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和助剂混合、搅拌,得到所述含
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化学剂组合物。
[0023]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和助剂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通常方法自制得到。
[0024]
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本发明所述含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化学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0025]
(a)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制备:
[0026]
①
将山梨醇和脱水剂a加热失水醚化,得到失水山梨醇;
[0027]
②
在催化剂b存在下,将失水山梨醇与环氧化合物反应得到失水山梨醇聚醚化合物;
[0028]
③
在催化剂c存在下,将步骤
②
得到失水山梨醇聚醚化合物与r1cooh发生缩合反应,得到式(i)所示结构的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
[0029]
(b)助剂的制备:
[0030]
①
在催化剂d存在下,将r2oh与所需量环氧化合物反应得到聚醚化合物,即为式(ii)所示y为氢原子的化合物结构;
[0031]
进一步地,所述助剂还可包括步骤
②
,
[0032]
②
在催化剂e存在下,将步骤
①
得到聚醚化合物与一定比例的r6cooh发生缩合反应,得到式(ii)所示y为-(c=o)r6基团的化合物结构;
[0033]
(c)含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化学剂组合物制备:
[0034]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a)第
①
步反应温度优选范围为140~180℃,脱水剂a优选为p2o5、对甲苯磺酸、磷酸中的至少一种,脱水剂用量优选为山梨醇质量的0.5~2%;环氧化合物优选为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中的至少一种;
[0035]
步骤(a)第
②
步反应温度优选范围为100~140℃,催化剂b优选为碳酸钠、碳酸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中的至少一种,催化剂b用量优选为失水山梨醇质量的0.5~5%;
[0036]
步骤(a)第
③
步反应温度优选为180~220℃,催化剂c优选为碳酸氢钠、碳酸氢钾中的至少一种,催化剂c用量优选为失水山梨醇聚醚化合物质量的0.5~3wt%;
[0037]
步骤(b)第
①
步反应温度优选范围为100~140℃,催化剂d优选为碳酸钠、碳酸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中的至少一种,催化剂d用量优选为r2oh质量的0.5~5%;
[0038]
步骤(b)第
②
步反应温度优选为180~220℃,催化剂e优选为碳酸氢钠、碳酸氢钾中的至少一种,催化剂e用量优选为聚醚化合物质量的0.5~3%;
[0039]
步骤(c)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和助剂的摩尔比范围为1:(0.005~50),优选为1:(0.01~30),更优选为1:(0.1~10),搅拌时间优选为1~5小时。
[0040]
为解决上述问题之二,本发明目的之三为提供一种降低co2驱最小混相压力的方法,将以上所述含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化学剂组合物与液态或超临界co2混合后一起注入地层,在地层条件下与co2、原油作用,降低co2驱最小混相压力。
[0041]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含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化学剂组合物溶于液态或超临界co2中;所述化学剂组合物用量优选为注入压力下co2质量的0.1~5%,更优选为0.5~3%;
[0042]
所述方法适用油藏温度范围为40~180℃,优选范围为80~150℃;适用注入温度范围为0~100℃,优选为0~75℃,更优选为25~75℃。
[0043]
本发明的含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化学剂组合物由于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具有高度支链化的结构以及与co2具有很好亲和性的聚醚基团、酯基,还有与原油有很好亲和性的烃基链,使它具有co
2-原油两亲性,降低co2与原油的界面张力。而且,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与助剂复配后,在co2中有很好的溶解性。该化学剂组合物中不含低沸点、低闪点的有机溶剂,也无需另加有机溶剂溶解,安全性好,方便运输、储存和注入油田。
[0044]
本发明的降低co2驱最小混相压力的方法,含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化学剂组合物可以直接溶于液态或超临界co2中一起注入地层,在地层条件下促进原油和co2混相,高效降低co2驱最小混相压力。该方法由于化学剂自身不带电荷且注入浓度低,吸附损耗比小。
[004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仅能帮助co2非混相驱油藏实现混相驱油,提高驱油采收率,还能解决低渗透和特低渗透油藏化学剂的注入问题。
[0046]
采用本发明的化学剂组合物及降低最小混相压力方法,可用于但不局限用于地层温度为40~180℃、注入温度为0~100℃的co2驱油藏,帮助co2非混相驱油藏实现混相驱油,提高co2驱采收率。以注入压力下占co2的质量百分比计,添加0.1~5%化学剂,开展“co2+化学剂”驱实验。细管实验表明,添加该化学剂组合物后,co2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最高降低27.2%,采收率最高比纯co2驱提高29.22%。
附图说明
[0047]
图1为实施例2制备的失水山梨醇聚氧丙烯醚月桂酸酯的红外光谱图。
[0048]
本发明制备的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可通过以下方法表征:应用美国nicolet-5700光谱仪,采用全反射红外光谱法(atr)进行红外光谱分析(扫描范围4000~650cm-1
),确定被测样品的化学结构,以达到对本发明所述化合物的红外表征。
[0049]
由图1可知,在波数3455.6cm-1
处为末端o-h的特征吸收峰,在波数为2972.7cm-1
、2923.3cm-1
、2860.2cm-1
处为-och
2-和(c-h)特征峰和烷基链上的亚甲基、甲基的c-h特征吸收峰;1741.7cm-1
为酯羰基(c=o)的特征吸收峰;1253.3cm-1
为酯基的(c-o)的特征吸收峰;1091.4cm-1
处为醚键(c-o-c)的特征吸收峰。
[0050]
图2为细管实验装置图。
[0051]
图2中1为高压柱塞泵,2为回压阀,3为接受瓶,4为缓冲瓶,5为hplc泵,6为高压泵,7为数据采集系统,8为烘箱,9为细管模型。
[0052]
其中,高压柱塞泵1为co2注入系统,hplc泵5为化学剂注入系统,高压泵6为注油系统,烘箱8为控温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53]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以及更好地展示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结合具体实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内容对本发明做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54]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用原料为市售所得。
[0055]
【实施例1】
[0056]
(a)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制备:
[0057]
①
向反应釜中加入183g(1mol)山梨醇和2g p2o5,真空除去反应瓶内氧气。在n2保护下,加热至160℃,反应1.5h,得到失水山梨醇。
[0058]
②
向上述反应釜中加入5.6g氢氧化钾,除去反应瓶内空气。n2保护下,将体系加热至120℃,缓缓通入232g(4mol)环氧丙烷,控制压力≤0.20mpa。反应结束后,降温至90℃,减压除去低沸物,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失水山梨醇聚氧丙烯(n=4)醚383.2g,收率96.5%。
[0059]
③
向干燥的反应釜中加入198.5g(0.5mol)失水山梨醇聚氧丙烯(n=4)醚,140g(0.7mol)月桂酸,2.5g碳酸氢钠,真空除去氧气。在n2保护下,将体系加热至215℃,反应2h。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失水山梨醇聚氧丙烯(n=4)醚月桂酸(m=1.4)酯317.3g,收率97.4%。
[0060]
(b)助剂的制备:
[0061]
①
向压力反应器中加入异构十三醇200g(1mol)和9.2g碳酸钾,真空除去氧气。n2保护下,将体系加热至120℃,缓缓通入174g(3mol)环氧丙烷,控制压力≤0.20mpa。反应结束后,降温至90℃,减压除去低沸物,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异构十三醇聚氧丙烯(n=3)醚364.2g,收率97.4%。
[0062]
(c)含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化学剂组合物制备:
[0063]
常温下,将步骤(a)制备得到的失水山梨醇聚氧丙烯(n=4)醚月桂酸(m=1.4)酯和异构十三醇聚氧丙烯(n=3)醚以摩尔比1:0.5混合,搅拌3小时,得到所述含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化学剂组合物s01。
[0064]
【实施例2】
[0065]
(a)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制备:
[0066]
①
向反应釜中加入183g(1mol)山梨醇和2g p2o5,真空除去反应瓶内氧气。在n2保护下,加热至160℃,反应1.5h,得到失水山梨醇。
[0067]
②
向上述反应釜中加入5.6g氢氧化钾,真空除去反应瓶内空气。n2保护下,将体系加热至120℃,缓缓通入465g(8mol)环氧丙烷,控制压力≤0.20mpa。反应结束后,降温至90℃,减压除去低沸物,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失水山梨醇聚氧丙烯(n=8)醚610.4g,收率97.2%。
[0068]
③
向干燥的反应釜中加入314g(0.5mol)失水山梨醇聚氧丙烯(n=8)醚,140g(0.7mol)月桂酸,2.5g碳酸氢钠,真空除去氧气。在n2保护下,将体系加热至215℃,反应2h。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失水山梨醇聚氧丙烯(n=8)醚月桂酸(m=1.4)酯423g,收率95.9%。
[0069]
(b)助剂的制备:
[0070]
①
向压力反应器中加入异构十三醇200g(1mol)和9.2g碳酸钾,真空除去氧气。n2保护下,将体系加热至120℃,缓缓通入174g(3mol)环氧丙烷,控制压力≤0.20mpa。反应结束后,降温至90℃,减压除去低沸物,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异构十三醇聚氧丙烯(n=3)醚341.8g,收率96.0%。
[0071]
(c)含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化学剂组合物制备:
[0072]
常温下,将步骤(a)制备得到的失水山梨醇聚氧丙烯(n=8)醚月桂酸(m=1.4)酯和异构十三醇聚氧丙烯(n=3)醚以摩尔比1:1混合,搅拌3小时,得到所述含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化学剂组合物s02。
[0073]
【实施例3】
[0074]
(a)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制备:
[0075]
①
向反应釜中加入183g(1mol)山梨醇和2g p2o5,真空除去反应瓶内氧气。在n2保护下,加热至160℃,反应1.5h,得到失水山梨醇。
[0076]
②
向上述反应釜中加入5.6g氢氧化钾,真空除去反应瓶内空气。n2保护下,将体系加热至120℃,缓缓通入465g(8mol)环氧丙烷,控制压力≤0.20mpa。反应结束后,降温至90℃,减压除去低沸物,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失水山梨醇聚氧丙烯(n=8)醚610.4g,收率97.2%。
[0077]
③
向干燥的反应釜中加入314g(0.5mol)失水山梨醇聚氧丙烯(n=8)醚,280g(1.4mol)月桂酸,3.5g碳酸氢钠,真空除去氧气。在n2保护下,将体系加热至215℃,反应2h。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失水山梨醇聚氧丙烯(n=8)醚月桂酸(m=2.8)酯553.4g,收率97.3%。
[0078]
(b)助剂的制备:
[0079]
①
向压力反应器中加入异构十三醇200g(1mol)和5.6g氢氧化钾,真空除去氧气。n2保护下,将体系加热至120℃,缓缓通入174g(3mol)环氧丙烷,控制压力≤0.20mpa。反应结束后,降温至90℃,减压除去低沸物,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异构十三醇聚氧丙烯(n=3)醚341.8g,收率96.0%。
[0080]
(c)含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化学剂组合物制备:
[0081]
常温下,将步骤(a)制备得到的失水山梨醇聚氧丙烯(n=8)醚月桂酸(m=2.8)酯和异构十三醇聚氧丙烯(n=3)醚以摩尔比1:2混合,搅拌3小时,得到所述含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化学剂组合物s03。
[0082]
【实施例4】
[0083]
(a)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制备:
[0084]
①
向反应釜中加入183g(1mol)山梨醇和2g p2o5,真空除去反应瓶内氧气。在n2保护下,加热至160℃,反应1.5h,得到失水山梨醇。
[0085]
②
向上述反应釜中加入5.6g氢氧化钾,真空除去反应瓶内空气。n2保护下,将体系加热至120℃,缓缓通入465g(8mol)环氧丙烷,控制压力≤0.20mpa。反应结束后,降温至90℃,减压除去低沸物,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失水山梨醇聚氧丙烯(n=8)醚610.4g,收率97.2%。
[0086]
③
向干燥的反应釜中加入314g(0.5mol)失水山梨醇聚氧丙烯(n=8)醚,140g(0.7mol)月桂酸,2.5g碳酸氢钠,真空除去氧气。在n2保护下,将体系加热至215℃,反应2h。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失水山梨醇聚氧丙烯(n=8)醚月桂酸(m=1.4)酯423g,收率95.9%。
[0087]
(b)助剂的制备:
[0088]
①
向压力反应器中加入异构十三醇200g(1mol)和5.6g氢氧化钠,真空除去氧气。n2保护下,将体系加热至120℃,缓缓通入174g(3mol)环氧丙烷,控制压力≤0.20mpa。待环氧丙烷反应结束后,缓缓通入132g(3mol)环氧乙烷,控制压力≤0.10mpa。反应结束后,降温至90℃,减压除去低沸物,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异构十三醇聚氧丙烯(n=3)聚氧乙烯(n=3)醚487.8g,收率96.4%。
[0089]
(c)含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化学剂组合物制备:
[0090]
常温下,将步骤(a)制备得到的失水山梨醇聚氧丙烯(n=8)醚月桂酸(m=1.4)酯和异构十三醇聚氧丙烯(n=3)聚氧乙烯(n=3)醚以摩尔比1:1.5混合,搅拌3小时,得到所述含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化学剂组合物s04。
[0091]
【实施例5】
[0092]
(a)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制备:
[0093]
①
向反应釜中加入183g(1mol)山梨醇和2g p2o5,真空除去反应瓶内氧气。在n2保护下,加热至160℃,反应1.5h,得到失水山梨醇。
[0094]
②
向上述反应釜中加入5.6g氢氧化钾,真空除去反应瓶内空气。n2保护下,将体系加热至120℃,缓缓通入465g(8mol)环氧丙烷,控制压力≤0.20mpa。反应结束后,降温至90℃,减压除去低沸物,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失水山梨醇聚氧丙烯(n=8)醚610.4g,收率97.2%。
[0095]
③
向干燥的反应釜中加入314g(0.5mol)失水山梨醇聚氧丙烯(n=8)醚,140g(0.7mol)月桂酸,2.5g碳酸氢钠,真空除去氧气。在n2保护下,将体系加热至215℃,反应2h。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失水山梨醇聚氧丙烯(n=8)醚月桂酸(m=1.4)酯423g,收率95.9%。
[0096]
(b)助剂的制备:
[0097]
①
向压力反应器中加入十二烷基酚262.5g(1mol)和5.6g氢氧化钠,真空除去氧气。n2保护下,将体系加热至120℃,缓缓通入174g(3mol)环氧丙烷,控制压力≤0.20mpa。反应结束后,降温至90℃,减压除去低沸物,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十二烷基酚聚氧丙烯(n=3)醚416.0g,收率95.3%。
[0098]
(c)含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化学剂组合物制备:
[0099]
常温下,将步骤(a)制备得到的失水山梨醇聚氧丙烯(n=8)醚月桂酸(m=1.4)酯和十二烷基酚聚氧丙烯(n=3)醚以摩尔比1:1.2混合,搅拌3小时,得到所述含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化学剂组合物s05。
[0100]
【实施例6】
[0101]
(a)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制备:
[0102]
①
向反应釜中加入183g(1mol)山梨醇和1g对甲苯磺酸,真空除去反应釜内氧气。在n2保护下,加热至120℃,反应15min,得到失水山梨醇。
[0103]
②
向上述反应釜中加入5.4g氢氧化钠,真空除去反应瓶内空气。n2保护下,将体系加热至120℃,缓缓通入432g(6mol)环氧丁烷,控制压力≤0.20mpa。反应结束后,降温至90℃,减压除去低沸物,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失水山梨醇聚氧丁烯(n=6)醚571g,收率95.6%。
[0104]
③
向干燥的反应釜中加入298.5g(0.5mol)失水山梨醇聚氧丁烯(n=6)醚,282.5g(1mol)油酸,3g碳酸氢钾,真空除去氧气。在n2保护下,将体系加热至215℃,反应2h。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失水山梨醇聚氧丁烯(n=6)醚油酸(m=2)酯545g,收率96.8%。
[0105]
(b)助剂的制备:
[0106]
①
向压力反应器中加入月桂醇186g(1mol)和7.0g碳酸钾,真空除去氧气。n2保护下,将体系加热至120℃,缓缓通入132g(3mol)环氧乙烷,控制压力≤0.20mpa。反应结束后,降温至90℃,减压除去低沸物,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月桂醇聚氧乙烯(n=3)醚305g,收率95.9%。
[0107]
②
向干燥的反应釜中加入159g(0.5mol)月桂醇聚氧乙烯(n=3)醚,72g(0.5mol)辛酸,2g碳酸氢钾,真空除去氧气。在n2保护下,将体系加热至200℃,反应2h。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月桂醇聚氧乙烯(n=3)醚辛酸酯215.5g,收率97.4%。
[0108]
(c)含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化学剂组合物制备:
[0109]
常温下,将步骤(a)制备得到的失水山梨醇聚氧丁烯(n=6)醚油酸(m=2)酯和月桂醇聚氧乙烯(n=3)醚辛酸酯以摩尔比1:3混合,搅拌3小时,得到所述含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化学剂组合物s06。
[0110]
【实施例7】
[0111]
(a)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制备:
[0112]
①
向反应釜中加入183g(1mol)山梨醇和2g p2o5,真空除去反应釜内氧气。在n2保护下,加热至160℃,反应1.5h,得到失水山梨醇。
[0113]
②
向上述反应釜中加入5.4g氢氧化钾,真空除去反应瓶内空气。n2保护下,将体系加热至110℃,缓缓通入176g(4mol)环氧乙烷,控制压力≤0.10mpa。待环氧乙烷反应结束后,升温至120℃,缓缓通入232g(4mol)环氧丙烷,控制压力≤0.20mpa。反应结束后,降温至90℃,减压除去低沸物,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n=4)聚氧丙烯(n=4)醚558g,收率97.3%。
[0114]
③
向干燥的反应釜中加入286.5g(0.5mol)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n=4)聚氧丙烯(n=4)醚,179.5g(0.7mol)棕榈酸,2.5g碳酸氢钠,真空除去氧气。在n2保护下,将体系加热至215℃,反应2h。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n=4)聚氧丙烯(n=4)醚棕榈酸(m=1.4)酯436.2g,收率96.2%。
[0115]
(b)助剂的制备:
[0116]
①
向压力反应器中加入异构十醇158g(1mol)和5.6g氢氧化钾,真空除去氧气。n2保护下,将体系加热至120℃,缓缓通入232g(4mol)环氧丙烷,控制压力≤0.20mpa。反应结束后,降温至90℃,减压除去低沸物,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异构十醇聚氧丙烯(n=4)醚375g,收率96.1%。
[0117]
(c)含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化学剂组合物制备:
[0118]
常温下,将步骤(a)制备得到的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n=4)聚氧丙烯(n=4)醚棕榈酸酯和异构十醇聚氧丙烯(n=4)醚以摩尔比1:1混合,搅拌3小时,得到所述含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化学剂组合物s07。
[0119]
【实施列8】
[0120]
(a)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制备:
[0121]
①
向反应釜中加入183g(1mol)山梨醇和2g p2o5,真空除去反应釜内氧气。在n2保护下,加热至160℃,反应1.5h,得到失水山梨醇。
[0122]
②
向上述反应釜中加入5.4g氢氧化钾,真空除去反应瓶内空气。n2保护下,将体系加热至110℃,缓缓通入176g(4mol)环氧乙烷,控制压力≤0.10mpa。待环氧乙烷反应结束后,升温至120℃,缓缓通入232g(4mol)环氧丙烷,控制压力≤0.20mpa。反应结束后,降温至90℃,减压除去低沸物,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n=4)聚氧丙烯(n=4)醚558g,收率97.3%。
[0123]
③
向干燥的反应釜中加入286.5g(0.5mol)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n=4)聚氧丙烯
(n=4)醚,179.5g(0.7mol)棕榈酸,2.5g碳酸氢钠,真空除去氧气。在n2保护下,将体系加热至215℃,反应2h。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n=4)聚氧丙烯(n=4)醚棕榈酸(m=1.4)酯436.2g,收率96.2%。
[0124]
(b)助剂的制备:
[0125]
①
向压力反应器中加入异构十醇158g(1mol)和5.6g氢氧化钾,真空除去氧气。n2保护下,将体系加热至120℃,缓缓通入232g(4mol)环氧丙烷,控制压力≤0.20mpa。反应结束后,降温至90℃,减压除去低沸物,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异构十醇聚氧丙烯(n=4)醚375g,收率96.1%。
[0126]
(c)含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化学剂组合物制备:
[0127]
常温下,将步骤(a)制备得到的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n=4)聚氧丙烯(n=4)醚棕榈酸酯和异构十醇聚氧丙烯(n=4)醚以摩尔比1:10混合,搅拌3小时,得到所述含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化学剂组合物s08。
[0128]
【实施例9】
[0129]
(a)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制备:
[0130]
①
向反应釜中加入183g(1mol)山梨醇和2g p2o5,真空除去反应釜内氧气。在n2保护下,加热至160℃,反应1.5h,得到失水山梨醇。
[0131]
②
向上述反应釜中加入5.4g氢氧化钾,真空除去反应瓶内空气。n2保护下,将体系加热至110℃,缓缓通入132g(3mol)环氧乙烷,控制压力≤0.10mpa。待环氧乙烷反应结束后,升温至120℃,缓缓通入360g(5mol)环氧丁烷,控制压力≤0.20mpa。反应结束后,降温至90℃,减压除去低沸物,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n=3)聚氧丁烯(n=5)醚637.3g,收率97.0%。
[0132]
③
向干燥的反应釜中加入328.5g(0.5mol)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n=3)丁烯(n=5)醚,284.5g(1mol)硬脂酸,3g碳酸氢钠,真空除去氧气。在n2保护下,将体系加热至215℃,反应2h。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n=3)聚氧丁烯(n=5)醚硬脂酸(m=2)酯567.8g,收率95.4%。
[0133]
(b)助剂的制备:
[0134]
①
向压力反应器中加入月桂醇186g(1mol)和7.0g碳酸钾,真空除去氧气。n2保护下,将体系加热至110℃,缓缓通入132g(3mol)环氧乙烷,控制压力≤0.10mpa。反应结束后,降温至90℃,减压除去低沸物,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月桂醇聚氧乙烯(n=3)醚305g,收率95.9%。
[0135]
②
向干燥的反应釜中加入159g(0.5mol)月桂醇聚氧乙烯(n=3)醚,72g(0.5mol)辛酸,2g碳酸氢钾,真空除去氧气。在n2保护下,将体系加热至200℃,反应2h。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月桂醇聚氧乙烯(n=3)醚辛酸酯215.5g,收率97.4%。
[0136]
(c)含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化学剂组合物制备:
[0137]
常温下,将步骤(a)制备得到的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n=3)丁烯(n=5)醚硬脂酸(m=2)酯和月桂醇聚氧乙烯(n=3)醚辛酸酯以摩尔比1:3混合,搅拌3小时,得到所述含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化学剂组合物s09。
[0138]
【实施例10】
[0139]
(a)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制备:
[0140]
①
向反应釜中加入183g(1mol)山梨醇和1g对甲苯磺酸,真空除去反应釜内氧气。在n2保护下,加热至150℃,反应15min,得到失水山梨醇。
[0141]
②
向上述反应釜中加入5.4g氢氧化钾,真空除去反应瓶内空气。n2保护下,将体系加热至120℃,缓缓通入348g(6mol)环氧丙烷,控制压力≤0.20mpa。待环氧丙烷反应结束后,缓慢通入288g(4mol)环氧丁烷,控制压力≤0.20mpa。反应结束后,降温至90℃,减压除去低沸物,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失水山梨醇聚氧丙烯(n=6)聚氧丁烯(n=4)醚771g,收率96.2%。
[0142]
③
向干燥的反应釜中加入400.5g(0.5mol)失水山梨醇聚氧丙烯(n=6)聚氧丁烯(n=4)醚,140g(0.7mol)月桂酸,3g碳酸氢钠,真空除去氧气。在n2保护下,将体系加热至215℃,反应2h。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失水山梨醇聚氧丙烯(n=6)聚氧丁烯(n=4)醚月桂酸(m=1.4)酯512.5g,收率97.1%。
[0143]
(b)助剂的制备:
[0144]
①
向压力反应器中加入十二烷基酚262.5g(1mol)和5.6g氢氧化钾,真空除去氧气。n2保护下,将体系加热至120℃,缓缓通入174g(3mol)环氧丙烷,控制压力≤0.20mpa。反应结束后,降温至90℃,减压除去低沸物,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十二烷基酚聚氧丙烯(n=3)醚416.0g,收率95.3%。
[0145]
(c)含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化学剂组合物制备:
[0146]
常温下,将步骤(a)制备得到的失水山梨醇聚氧丙烯(n=6)丁烯(n=4)醚月桂酸(m=1.4)酯和十二烷基酚聚氧丙烯(n=3)醚以摩尔比1:2混合,搅拌3小时,得到所述含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化学剂组合物s10。
[0147]
【实施例11】
[0148]
(a)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制备:
[0149]
①
向反应釜中加入183g(1mol)山梨醇和1g对甲苯磺酸,真空除去反应釜内氧气。在n2保护下,加热至150℃,反应15min,得到失水山梨醇。
[0150]
②
向上述反应釜中加入5.4g氢氧化钾,真空除去反应瓶内空气。n2保护下,将体系加热至120℃,缓缓通入348g(6mol)环氧丙烷,控制压力≤0.20mpa。待环氧丙烷反应结束后,缓慢通入288g(4mol)环氧丁烷,控制压力≤0.20mpa。反应结束后,降温至90℃,减压除去低沸物,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失水山梨醇聚氧丙烯(n=6)聚氧丁烯(n=4)醚771g,收率96.2%。
[0151]
③
向干燥的反应釜中加入400.5g(0.5mol)失水山梨醇聚氧丙烯(n=6)聚氧丁烯(n=4)醚,140g(0.7mol)月桂酸,3g碳酸氢钠,真空除去氧气。在n2保护下,将体系加热至215℃,反应2h。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失水山梨醇聚氧丙烯(n=6)聚氧丁烯(n=4)醚月桂酸(m=1.4)酯512.5g,收率97.1%。
[0152]
(b)助剂的制备:
[0153]
①
向压力反应器中加入十二烷基酚262.5g(1mol)和5.6g氢氧化钾,真空除去氧气。n2保护下,将体系加热至120℃,缓缓通入174g(3mol)环氧丙烷,控制压力≤0.20mpa。反应结束后,降温至90℃,减压除去低沸物,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十二烷基酚聚氧丙烯(n=3)醚416.0g,收率95.3%。
[0154]
(c)含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化学剂组合物制备:
[0155]
常温下,将步骤(a)制备得到的失水山梨醇聚氧丙烯(n=6)丁烯(n=4)醚月桂酸(m=1.4)酯和十二烷基酚聚氧丙烯(n=3)醚以摩尔比1:28混合,搅拌3小时,得到所述含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化学剂组合物s11。
[0156]
【实施例12】
[0157]
(a)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制备:
[0158]
①
向反应釜中加入183g(1mol)山梨醇和1g对甲苯磺酸,真空除去反应釜内氧气。在n2保护下,加热至150℃,反应15min,得到失水山梨醇。
[0159]
②
向上述反应釜中加入5.4g氢氧化钾,真空除去反应瓶内空气。n2保护下,将体系加热至120℃,缓缓通入576g(8mol)环氧丁烷,控制压力≤0.20mpa。反应结束后,降温至90℃,减压除去低沸物,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失水山梨醇聚氧丁烯(n=8)醚702.5g,收率94.8%。
[0160]
③
向干燥的反应釜中加入370.5g(0.5mol)失水山梨醇聚氧丁烯(n=8)醚,153.6g(0.6mol)棕榈酸,4g碳酸氢钠,真空除去氧气。在n2保护下,将体系加热至215℃,反应2h。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失水山梨醇聚氧丁烯(n=8)醚棕榈酸(m=1.2)酯485.5g,收率94.6%。
[0161]
(b)助剂的制备:
[0162]
①
向压力反应器中加入苯酚262.5g(1mol)和10.2g碳酸钾,真空除去氧气。n2保护下,将体系加热至120℃,缓缓通入176g(4mol)环氧乙烷,控制压力≤0.20mpa。反应结束后,降温至90℃,减压除去低沸物,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苯酚聚氧乙烯(n=4)醚421.4g,收率96.1%。
[0163]
②
向干燥的反应釜中加入219.2g(0.5mol)苯酚聚氧乙烯(n=4)醚,100g(0.5mol)月桂酸,2g碳酸氢钠,真空除去氧气。在n2保护下,将体系加热至215℃,反应2h。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苯酚聚氧乙烯(n=4)醚月桂酸酯299.0g,收率96.4%。
[0164]
(c)含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化学剂组合物制备:
[0165]
常温下,将步骤(a)制备得到的失水山梨醇聚氧丁烯(n=8)醚棕榈酸(m=1.2)酯和苯酚聚氧乙烯(n=4)醚月桂酸酯以摩尔比1:1.5混合,搅拌3小时,得到所述含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化学剂组合物s12。
[0166]
【实施例13】
[0167]
(a)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制备:
[0168]
①
向反应釜中加入183g(1mol)山梨醇和1g对甲苯磺酸,真空除去反应釜内氧气。在n2保护下,加热至150℃,反应15min,得到失水山梨醇。
[0169]
②
向上述反应釜中加入7.2g碳酸钾,真空除去反应瓶内空气。n2保护下,将体系加热至120℃,缓缓通入348g(6mol)环氧丙烷,控制压力≤0.20mpa。待环氧丙烷反应结束后,缓缓通入176g(4mol)环氧乙烷,控制压力≤0.10mpa。反应结束后,降温至90℃,减压除去低沸物,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失水山梨醇聚氧丙烯(n=6)聚氧乙烯(n=4)醚675.9g,收率98.1%。
[0170]
③
向干燥的反应釜中加入344.5g(0.5mol)失水山梨醇聚氧丙烯(n=6)聚氧乙烯(n=4)醚,179.5g(0.7mol)棕榈酸,3.0g碳酸氢钾,真空除去氧气。在n2保护下,将体系加热至215℃,反应2h。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失水山梨醇聚氧丙烯(n=6)聚氧乙烯(n=4)醚棕榈酸(m=1.4)酯487.9g,收率95.4%。
[0171]
(b)助剂的制备:
[0172]
①
向压力反应器中加入苯酚262.5g(1mol)和10.2g碳酸钾,真空除去氧气。n2保护下,将体系加热至120℃,缓缓通入174g(3mol)环氧丙烷,控制压力≤0.20mpa。反应结束后,降温至90℃,减压除去低沸物,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苯酚聚氧丙烯(n=3)醚422.1g,收率96.7%。
[0173]
②
向干燥的反应釜中加入218.3g(0.5mol)苯酚聚氧丙烯(n=3)醚,114g(0.5mol)肉豆蔻酸,2.5g碳酸氢钾,真空除去氧气。在n2保护下,将体系加热至215℃,反应2h。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苯酚聚氧丙烯(n=3)醚肉豆蔻酸酯310.7g,收率96.2%。
[0174]
(c)含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化学剂组合物制备:
[0175]
常温下,将步骤(a)制备得到的失水山梨醇聚氧丙烯(n=6)聚氧乙烯(n=4)醚棕榈酸酯和苯酚聚氧丙烯(n=3)醚肉豆蔻酸酯以摩尔比1:1.8混合,搅拌3小时,得到所述含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化学剂组合物s13。
[0176]
【实施列14】
[0177]
(a)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制备:
[0178]
①
向反应釜中加入183g(1mol)山梨醇和2g p2o5,真空除去反应釜内氧气。在n2保护下,加热至160℃,反应1.5h,得到失水山梨醇。
[0179]
②
向上述反应釜中加入6.4g氢氧化钾,真空除去反应瓶内空气。n2保护下,将体系加热至110℃,缓缓通入132g(3mol)环氧乙烷,控制压力≤0.10mpa。待环氧乙烷反应结束后,升温至120℃,缓缓通入174g(3mol)环氧丙烷,控制压力≤0.20mpa。待环氧丙烷反应结束后,缓缓通入216g(3mol)环氧丁烷,控制压力≤0.20mpa。反应结束后,降温至90℃,减压除去低沸物,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n=3)聚氧丙烯(n=3)聚氧丁烯(n=3)醚655.4g,收率95.4%。
[0180]
③
向干燥的反应釜中加入343.5g(0.5mol)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n=3)聚氧丙烯(n=3)聚氧丁烯醚,100g(0.5mol)月桂酸,2.8g碳酸氢钠,真空除去氧气。在n2保护下,将体系加热至215℃,反应2h。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n=3)聚氧丙烯(n=3)聚氧丁烯醚(n=3)月桂酸(m=1.0)酯419.3g,收率96.5%。
[0181]
(b)助剂的制备:
[0182]
①
向压力反应器中加入异构十醇158g(1mol)和5.6g氢氧化钾,真空除去氧气。n2保护下,将体系加热至120℃,缓缓通入174g(3mol)环氧丙烷,控制压力≤0.20mpa。反应结束后,降温至90℃,减压除去低沸物,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异构十醇聚氧丙烯(n=3)醚318.4g,收率95.9%。
[0183]
(c)含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化学剂组合物制备:
[0184]
常温下,将步骤(a)制备得到的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n=3)聚氧丙烯(n=3)聚氧丁烯(n=3)醚月桂酸酯和异构十醇聚氧丙烯(n=3)醚以摩尔比1:15混合,搅拌3小时,得到所述含失水山梨醇聚醚羧酸酯的化学剂组合物s14。
[0185]
【比较例1】
[0186]
实施例1步骤(a)制备的失水山梨醇聚氧丙烯(n=4)醚月桂酸(m=1.4)酯s15。
[0187]
【比较例2】
[0188]
实施例2步骤(b)制备的异构十三醇聚氧丙烯(n=3)醚s16。
[0189]
【实施例15】最小混相压力测定
[0190]
本发明采用细管实验法研究上述化学剂体系对co2驱最小混相压力的降低效果。参照标准“sy/t 6573-2003”,采用图2细管装置,开展细管实验。细管参数见表一。实验步骤如下:1、将细管清洗干净后,在实验所需温度及压力下用原油饱和。2、在实验温度、压力以及恒定的注入速度下,注入co2驱替原油,每注入0.1孔隙体积时,测量一次产出油体积,记录细管上下游压力、泵读数。3、当co2累积进泵超过1.5倍孔隙体积后停止驱替。4、计算注入1.2倍孔隙体积co2的驱油效率,细管上、下游压力的平均值记为驱替压力。4、选取4~6压力点,重复步骤1~3进行细管驱替实验。首先选择在原始地层压力下实验,根据混相与否及其程度,采用逐次逼近最小压力的方法,确定其他驱替压力。然后,在混相段和非混相段各取2~3个压力点进行驱替实验。5、绘制驱替压力与驱油效率的关系曲线。非混相段和混相段的交点即为最小混相压力(mmp)。
[0191]
表一 细管基本参数
[0192][0193]
细管实验所用原油为江苏油田提供,实验温度为80℃。
[0194]
首先,借助细管实验测定了纯co2驱的最小混相压力。然后,再用hplc泵注入一定浓度的化学剂组合物,与超临界co2混合后共同注入细管,用相同的方法测定“co2+化学剂”驱的最小混相压力。测试结果见表二。
[0195]
表二 化学剂组合物对co2驱最小混相压力的降低效果
[0196][0197][0198]
【实施例16】驱油效率测定
[0199]
参照标准“sy/t 6573-2003”,采用上述细管进行室内驱油实验。在80℃,22.0mpa压力下,分别开展纯“co2驱”以及“co2+化学剂”驱实验,记录注入1.2pvco2后的驱油效率。实验结果见表三。
[0200]
表三 室内驱油试验结果
[020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