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技术 专利正文
一种收纳效果好的果子采摘器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收纳效果好的果子采摘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果子采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收纳效果好的果子采摘器。


背景技术:

2.果子采摘器是一种便于人员采摘果树高处果实的一种实用工具,从而无需人员攀爬将果实摘下,从而保证了人员的人身安全,深受广大水果种植人员的喜爱。
3.现有的果子采摘器,采摘下的果实从高处直接进入收纳箱的内部,并运动至收纳箱内部的底端面,与其直接接触,而且果实与果实之间亦会发生碰撞,由于果实在运动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惯性,可能导致果实损坏,从而造成经济损失,不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收纳效果好的果子采摘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果实在较大惯性下相互碰撞以及与箱体底端面碰撞可能导致果实受损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收纳效果好的果子采摘器,包括收纳箱本体,所述收纳箱本体前端表面的顶部安装有两个背带,所述收纳箱本体的顶部设置有采摘器本体,所述采摘器本体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套手,所述伸缩杆底部的中部连通有伸缩软管,所述收纳箱本体内腔的顶部开设有环形槽,所述收纳箱本体内腔的底部开设有内仓,所述环形槽底部的左侧与内仓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环形槽的内部设置有环形管,所述环形管底部的左侧穿过环形槽并延伸至内仓的内部,所述环形管顶部的左侧穿过环形槽并延伸至环形槽的外部,所述伸缩软管的底部与环形管顶部的左侧相胶合并与环形管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内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组第一遮板,所述第一遮板的顶部皆与内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内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组第二遮板,所述第二遮板的顶部皆与第一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左侧的后端贯穿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底部穿过内仓并与收纳箱本体的外部相连通,所述开口的内部插设有橡胶塞,最左侧所述第二遮板左侧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挡块的左侧与内仓的内壁固定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板的顶部皆呈斜面设置,所述第二固定板的顶部皆呈斜面设置。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板的顶部胶合有第一橡胶垫,所述第二固定板的顶部胶合有第二橡胶垫。
8.进一步地,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遮板相互远离的一侧皆呈斜面设置,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遮板的斜面互为反向设置。
9.进一步地,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遮板相互远离的一侧皆呈斜面设置,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遮板的斜面互为反向设置。
10.进一步地,所述橡胶塞顶部的表面胶合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的表面皆与开口的
内壁相贴合。
11.进一步地,所述收纳箱本体前端表面的底部设置有观察窗。
12.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3.本实用新型通过果实在采摘器本体的作用下,从树上脱离经伸缩软管进入环形管的内部,沿环形管的内壁运动,之后进入第一固定板的顶部,沿第一遮板的表面向下运动,直至运动至第二固定板的顶部,随后沿第二遮板的表面,直至运动至第二固定板的底部,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环形管、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与果实之间的摩擦力,进而降低了果实的运动速度,从而降低了果实的惯性,从而能够尽可能得保证果实能够保证完好,从而避免经济损失,进而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15.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收纳箱本体的正视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收纳箱本体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固定板处的俯视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固定板处的俯视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收纳箱本体;2、背带;3、采摘器本体;4、伸缩杆;5、套手;6、伸缩软管;7、环形槽;8、环形管;9、内仓;10、第一固定板;11、第一遮板;12、第二固定板;13、第二遮板;14、开口;15、橡胶塞;16、挡块;17、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参照说明书附图1-5,该实施例的一种收纳效果好的果子采摘器,包括收纳箱本体1,所述收纳箱本体1前端表面的顶部安装有两个背带2,所述收纳箱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采摘器本体3,所述采摘器本体3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伸缩杆4,所述伸缩杆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套手5,所述伸缩杆4底部的中部连通有伸缩软管6,所述收纳箱本体1内腔的顶部开设
有环形槽7,所述收纳箱本体1内腔的底部开设有内仓9,所述环形槽7底部的左侧与内仓9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环形槽7的内部设置有环形管8,所述环形管8底部的左侧穿过环形槽7并延伸至内仓9的内部,所述环形管8顶部的左侧穿过环形槽7并延伸至环形槽7的外部,所述伸缩软管6的底部与环形管8顶部的左侧相胶合并与环形管8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内仓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10,所述第一固定板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组第一遮板11,所述第一遮板11的顶部皆与内仓9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内仓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12,所述第二固定板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组第二遮板13,所述第二遮板13的顶部皆与第一固定板10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12左侧的后端贯穿开设有开口14,所述开口14的底部穿过内仓9并与收纳箱本体1的外部相连通,所述开口14的内部插设有橡胶塞15,最左侧所述第二遮板13左侧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挡块16,所述挡块16的左侧与内仓9的内壁固定连接。
2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板10的顶部皆呈斜面设置,所述第二固定板12的顶部皆呈斜面设置,由于第一固定板10的顶部与第二固定板12的顶部皆呈斜面设置,故当果实运动到第一固定板10与第二固定板12的顶部时,果实会受到向下的作用下,从而使得果实沿第一固定板10与第二固定板12的斜面向下运动。
2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板10的顶部胶合有第一橡胶垫,所述第二固定板12的顶部胶合有第二橡胶垫,通过第一橡胶垫与第二橡胶垫,增大了果实与第一固定板10顶部表面与第二固定板12顶部表面之间的摩擦力,进而使得果实的运动速度进一步降低。
26.进一步地,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遮板11相互远离的一侧皆呈斜面设置,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遮板11的斜面互为反向设置,由于第一固定板10顶部的第一遮板11相互远离的一侧皆呈斜面设置,使得果实在第一固定板10的顶部向下运动时,会贴着第一遮板11的斜面向第一固定板10的下方运动,从而延长果实在第一固定板10顶部斜面的运动时间。
27.进一步地,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遮板13相互远离的一侧皆呈斜面设置,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遮板13的斜面互为反向设置,由于第二固定板12顶部的第二遮板13相互远离的一侧皆呈斜面设置,使得果实在第二固定板12的顶部向下运动时,会贴着第二遮板13的斜面向第二固定板12的下方运动,从而延长果实在第二固定板12顶部斜面的运动时间。
28.进一步地,所述橡胶塞15顶部的表面胶合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的表面皆与开口14的内壁相贴合,通过密封垫填充橡胶塞15顶部的表面与开口14内壁之间的缝隙,从而提高了橡胶塞15的密封效果。
29.进一步地,所述收纳箱本体1前端表面的底部设置有观察窗17,使用者通过观察窗17可以便于观察内仓9内部的情况。
30.实施场景具体为: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当使用者通过采摘器本体3将果实从果树上摘下时,果实通过伸缩软管6进入环形管8的内壁,果实在重力的作用下,从而沿着环形管8的内壁向下运动,直至果实从环形管8的最底部流出,从而运动到第一固定板10的顶部,由于第一固定板10的顶部呈斜面,在重力作用下,果实会沿着第一固定板10的顶部表面从左向右运动,在果实向第一固定板10顶部的右侧运动的过程中,由于第一遮板11的遮挡,果实会沿第一遮板11的斜面从后向前,从前向后依次运动,直至运动至第一固定板10的最右侧,从第一固定板10与内仓9的缝隙,运动至第二固定板12的顶部,由于第二固定板12的顶部呈斜面,在重力作用下,果实会沿着第一固定板10的顶部表面从右向左运动,在果实向第二固
定板12顶部的左侧运动的过程中,由于第二遮板13的遮挡,果实会沿第二遮板13的斜面从后向前,从前向后依次运动,直至运动至第二固定板12的最左侧,在果实运动的过程中,由于果实与环形管8、第一固定板10、第二固定板12之间存在一定的摩擦力,使得果实的运动速度降低,从而使得果实的惯性较小,从而保证果实能够尽可能的保持完好状态,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果实在较大惯性下相互碰撞以及与箱体底端面碰撞可能导致果实受损的问题。
31.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