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技术 专利正文
一种提高丹系母猪繁殖性能的饲养方法与流程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提高丹系母猪繁殖性能的饲养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养殖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丹系母猪繁殖性能的饲养方法。


背景技术:

2.在全世界所有猪肉生产国中,丹麦是表现最为卓越的国家之一。丹系种猪一直以高繁殖性能、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和酮体品质好等特点而闻名于世,堪称世界公认的最优种猪。
3.现在的养殖场都是后备和经产猪混合饲养,在非瘟背景下,生物安全不好控制。头胎母猪与经产母猪混养,由于经产母猪与头胎母猪的免疫力不一样,其生长状况以及健康状况也也不一样,不利于猪群的精细化管理,其生物安全也不易控制。
4.分胎次饲养便于后备母猪提前接触公猪,提供公猪与母猪更多的接触机会,使得后备猪背膘沉积更合理,能够获得繁殖性能的提高。分胎次饲养方法也可以给p1母猪更多关注,能够做到营养上的特殊照顾和管理上的优待,通过饲养管理、发情鉴定、配种、分娩及营养等的更加专业化的措施提高p1猪场的生产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丹系母猪繁殖性能的饲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s1,刚引进的后备丹系母猪用口服补液盐或5%葡萄糖饮水至少3天,喂水料至少10天,逐步过渡到吃湿拌料;
7.s2,喂水料10天后,后备丹系母猪每日喂一餐青饲料,每日每头1kg;
8.s3,对后备丹系母猪进行隔离驯化4

6个月;可用血清驯化,也可用疫苗驯化,场址应座落在一个隔离区域内;
9.s4,后备丹系母猪体重达90公斤时,适当控料,保持后备丹系母猪的正常生长发育,日增重控制在700g以内;
10.s5,观察后备丹系母猪的发情情况,并做好记录、记号;
11.s6,后备丹系母猪140-160日龄后,每天对其进行发情诱导;
12.s7,后备丹系母猪初配前转运至p1胎次猪场,后备丹系母猪到达p1胎次猪场前,先将道路用护栏围好,然后对走道进行消毒;p1胎次猪场应坐落在一个隔离区域内;
13.s8,将后备丹系母猪转运至p1胎次猪场,饮水中添加多维抗应激;p1胎次猪场应坐落在一个隔离区域内,要求更高的生物安全环境;p1丹系母猪个体较小、体长较短,这样便于使用更合适的猪舍和栏位,可以使用更窄更短的妊娠限位栏以及较窄的产床;
14.s9,催情补饲:在配种区,后备丹系母猪同样是单栏饲养自由采食;后备丹系母猪到达配种舍后28天内未发情的将被淘汰。根据发情记录,选出将在最近7-10天发情的、日龄在230-240之间的后备丹系母猪,饲料喂料量增加到2.5-3.0公斤;
15.s10,采用人工输精配种;
16.s11,受孕后40-70天给猪注射蓝耳病弱毒活疫苗,产前给猪注射猪瘟病免疫疫苗和腹泻二联苗;
17.s12,p1胎次猪场的头胎丹系母猪断奶当天到达p2胎次猪场前,先将道路用护栏围好,然后对走道进行消毒;p2胎次猪场也应坐落在一个隔离区域内;
18.s13,将头胎丹系母猪转运至p2胎次猪场;
19.s14,二胎丹系母猪经产后,二胎丹系母猪断奶当天到达p3+猪场,转场前先将道路用护栏围好,然后对走道进行消毒;此后p3+猪场不再进行场间转群;
20.s15,p1胎次猪场、p2胎次猪场、p3+猪场的丹系母猪不能逆向移动,而且所产仔猪都要单独保育和肥育;由于p1丹系母猪的后代仔猪出生体重较轻以及饲料摄入量较少,断奶体重一般也比p2+丹系母猪的后代要轻一些,使其保育和育肥阶段增重缓慢,延长饲养时间,可多建一些肥育栏位,方便管理。
21.进一步的,后备丹系母猪初次发情时不得配种,后备丹系母猪的适宜配种日龄下限为8.5个月、体重下限为140公斤。
22.进一步的,控制各胎龄层次丹系母猪占比:其中头胎丹系母猪占总猪数量的21%,2胎丹系母猪占总猪数量的19%,3胎丹系母猪占总猪数量的16%,4胎丹系母猪占总猪数量的15%,5胎丹系母猪占总猪数量的14%,6胎丹系母猪占总猪数量的11%,7胎以上丹系母猪占总猪数量的4%。
23.进一步的,丹系母猪转运至其他猪场时,对车辆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再用消毒水将丹系母猪全身清洗干净,并对走道上的粪便及时清理消毒。
24.进一步的,使用公猪气味剂对丹系母猪进行发情诱导。
25.进一步的,刚引进的后备丹系母猪第一餐的投料量占正常一餐投料量的30%、第二餐的投料量占正常一餐投料量的60%、第三餐正常投喂。
26.进一步的,刚引进的后备丹系母猪进场1周后,针对消化道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实行预防性用药,净化细菌性病原,连用1-2周,3周内对猪群实施体内、体外和环境驱虫、杀虫工作。
27.进一步的,丹系母猪转场后连续3天饮水保健,根据丹系母猪数量,每头丹系母猪水中加入骏维安5g,记录丹系母猪的配前状态、进行炎症跟踪。
2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饲养模式下丹系母猪的营养和免疫都可以同步进行,减少了疾病防控的力度,便于统一管理,且在此饲养模式下丹系母猪的繁殖性能和商品猪成活率上在不同指标上均表现出某些优势。此饲养模式不仅解决了非瘟形势下不同胎次丹系母猪免疫程序不同带来的生物防控难度,还增强了丹系母猪的繁殖性能,提高了商品猪的成活率,是一种有益于猪场生产的饲养模式。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30.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31.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32.图3是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母猪繁殖性能对比情况表;
33.图4是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商品猪成活率对比情况表;
34.图5是分胎次饲养前母猪繁殖性能及商品猪成活率对比情况表;
35.图6是分胎次饲养后母猪繁殖性能及商品猪成活率对比情况表;
36.图7是各生产线母猪繁殖性能对比情况表;
37.图8是各生产线商品猪成活率对比情况表;
38.图9是b母猪繁殖性能对比情况表;
39.图10是b商品猪成活率对比情况表;
40.图11是c母猪繁殖性能对比情况表;
41.图12是c商品猪成活率对比情况表;
42.图13是a母猪繁殖性能对比情况表;
43.图14是a商品猪成活率对比情况表。
具体实施方式
4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45.实施例一
46.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提高丹系母猪繁殖性能的饲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7.将后备丹系母猪及第一胎丹系母猪与第二胎及第二胎以上的丹系母猪群分开饲养。
48.s1,刚引进的后备丹系母猪用口服补液盐或5%葡萄糖饮水至少3天,喂水料至少10天,逐步过渡到吃湿拌料;
49.s2,喂水料10天后,后备丹系母猪每日喂一餐青饲料,每日每头1kg;
50.s1,刚引进的后备丹系母猪用口服补液盐或5%葡萄糖饮水至少3天,喂水料至少10天,逐步过渡到吃湿拌料;
51.s2,喂水料10天后,后备丹系母猪每日喂一餐青饲料,每日每头1kg;
52.s3,对后备丹系母猪进行隔离驯化4

6个月;可用血清驯化,也可用疫苗驯化,场址应座落在一个隔离区域内;
53.s4,后备丹系母猪体重达90公斤时,适当控料,保持后备丹系母猪的正常生长发育,日增重控制在700g以内;
54.s5,观察后备丹系母猪的发情情况,并做好记录、记号;
55.s6,后备丹系母猪140-160日龄后,每天对其进行发情诱导;
56.本技术中将生育过第一胎的母猪命名为p1胎次母猪,其所在的猪场为p1胎次猪场。以此类推,生育过第n胎的母猪命名为pn胎次母猪。
57.s7,后备丹系母猪初配前转运至p1胎次猪场,后备丹系母猪到达p1胎次猪场前,先
将道路用护栏围好,然后对走道进行消毒;p1胎次猪场应坐落在一个隔离区域内;
58.s8,将后备丹系母猪转运至p1胎次猪场,饮水中添加多维抗应激;p1胎次猪场应坐落在一个隔离区域内,要求更高的生物安全环境;p1丹系母猪个体较小、体长较短,这样便于使用更合适的猪舍和栏位,可以使用更窄更短的妊娠限位栏以及较窄的产床;
59.s9,催情补饲:在配种区,后备丹系母猪同样是单栏饲养自由采食;后备丹系母猪到达配种舍后28天内未发情的将被淘汰。根据发情记录,选出将在最近7-10天发情的、日龄在230-240之间的后备丹系母猪,饲料喂料量增加到2.5-3.0公斤;
60.s10,采用人工输精配种;
61.s11,受孕后40-70天给猪注射蓝耳病弱毒活疫苗,产前给猪注射猪瘟病免疫疫苗和腹泻二联苗;
62.s12,p1胎次猪场的头胎丹系母猪断奶当天到达p2胎次猪场前,先将道路用护栏围好,然后对走道进行消毒;p2胎次猪场也应坐落在一个隔离区域内;
63.s13,将头胎丹系母猪转运至p2胎次猪场;
64.s14,二胎丹系母猪经产后,二胎丹系母猪断奶当天到达p3+猪场(生育过第三胎以上的母猪所在的猪场),转场前先将道路用护栏围好,然后对走道进行消毒;此后p3+猪场不再进行场间转群;
65.s15,p1胎次猪场、p2胎次猪场、p3+猪场的丹系母猪不能逆向移动,而且所产仔猪都要单独保育和肥育;由于p1丹系母猪的后代仔猪出生体重较轻以及饲料摄入量较少,断奶体重一般也比p2+丹系母猪(生育过第二胎以上的母猪)的后代要轻一些,使其保育和育肥阶段增重缓慢,延长饲养时间,可多建一些肥育栏位,方便管理。
66.本实施例中的后备丹系母猪初次发情时不得配种,后备丹系母猪的适宜配种日龄下限为8.5个月、体重下限为140公斤。
67.本实施例中的控制各胎龄层次丹系母猪占比:其中头胎丹系母猪占总猪数量的21%,2胎丹系母猪占总猪数量的19%,3胎丹系母猪占总猪数量的16%,4胎丹系母猪占总猪数量的15%,5胎丹系母猪占总猪数量的14%,6胎丹系母猪占总猪数量的11%,7胎以上丹系母猪占总猪数量的4%。
68.本实施例中的丹系母猪转运至其他猪场时,对车辆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再用消毒水将丹系母猪全身清洗干净,并对走道上的粪便及时清理消毒。
69.本实施例中的使用公猪气味剂对丹系母猪进行发情诱导。
70.本实施例中的刚引进的后备丹系母猪第一餐的投料量占正常一餐投料量的30%、第二餐的投料量占正常一餐投料量的60%、第三餐正常投喂。
71.本实施例中的刚引进的后备丹系母猪进场1周后,针对消化道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实行预防性用药,净化细菌性病原,连用1-2周,3周内对猪群实施体内、体外和环境驱虫、杀虫工作。
72.本实施例中的丹系母猪转场后连续3天饮水保健,根据母猪数量,每头母猪水中加入骏维安5g,记录母猪的配前状态、进行炎症跟踪。
73.实施例二
74.如图2所示,将丹系母猪群分为三个群体,在上述分群基础上将第二胎丹系母猪及其后代单独分群进行隔离饲养。
75.具体实验步骤及实验数据
76.1、实验猪只选择
77.选择四个猪场,分别命名为一、二、三、四线实验母猪场,时间周期为1年,一线为后备母猪与头胎母猪生产线,二、三、四线为经产母猪生产线。
78.2、实验分组
79.以实验开始前1年的猪场数据作为分胎次饲养前的历史数据,为对照组,实验开始时之后1年内的数据为分胎次饲养后的现有数据,为实验组。
80.3、本次实验数据与佳和集团其他猪场对比
81.调取与本次实验场地(st)生产成绩在同一水平的a、b、c三个分公司的生产数据,与本次实验数据进行横向对比。
82.4、st、a、b、c场地内部的自我对比
83.分别调取st、a、b、c的生产数据进行同一时段的内部自我对比,时间选择和本次实验保持一致。
84.5、观测指标
85.母猪淘汰销售率、母猪死亡率、配种受胎率、配种分娩率、母猪非生产天数、产仔数、哺乳成活率、保育成活率、育肥成活率等。
86.6、结果
87.6.1st分胎次饲养前后对比情况
88.由图3的表1与图4的表2可知,st实验组与对照组在配种受胎率、窝产总仔数、哺乳成活率以及保育成活率上有显著差异。实验组配种受胎率、窝产总仔数以及保育成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乳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89.6.2st与a、b、c的对比
90.6.2.1分胎次饲养前的对比
91.由图5的表3可知,st的配种受胎率和配种分娩率显著低于a、b、c,哺乳成活率显著低于b,育肥成活率显著低于c;保育成活率显著高于b和c。同行肩标不同数字表示差异显著(p《0.05)。
92.6.2.2分胎次饲养后的对比
93.由图6的表4可知,st的配种母猪死亡率显著低于a,配种受胎率显著低于a、b;保育成活率显著高于b、c,育肥成活率显著高于c;母猪非生产天数显著高于b,低于c。
94.6.3各分公司内部的自身对比
95.6.3.1st
96.由图7的表5、图8的表6可知,一线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母猪淘汰销售率、窝产活仔数、窝产总仔数、哺乳成活率以及保育成活率上具有显著差异。实验组母猪淘汰销售率、窝产活仔数、窝产总仔数以及保育成活率上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哺乳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97.二线实验组与对照组在非生产天数和哺乳成活率上有显著差异。实验组母猪非生产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哺乳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98.三线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母猪淘汰销售率、非生产天数、配种分娩率以及哺乳成活率均上有显著差异。实验组母猪淘汰销售率和非生产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配种
分娩率和哺乳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99.四线实验组与对照组在配种受胎率、窝产总仔数、哺乳成活率以及保育成活率上有显著差异。实验组配种受胎率、窝产总仔数以及保育成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哺乳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100.6.3.2b
101.由图9的表7、图10的表8可知,b佳兴实验组与对照组在配种分娩率上有显著差异,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b种猪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哺乳成活率、保育成活率上有显著差异,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b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哺乳成活率、保育成活率和育肥成活率上均有显著差异,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102.6.3.3c
103.由图11的表9、图12的表10可知,c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母猪非生产天数、配种分娩率以及育肥成活率上有显著差异。实验组母猪非生产天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配种分娩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育肥成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104.6.3.4a
105.由图13的表11、图14的表12可知,a实验组与对照组在非生产天数、配种受胎率、配种分娩率上有显著差异,实验组非生产天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配种受胎率、配种分娩率以及育肥成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106.头胎线实验组与对照组在配种受胎率、配种分娩率、窝产总仔数、保育成活率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107.经产线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母猪死亡率、非生产天数、配种受胎率、配种分娩率、窝产活仔数、窝产总仔数、哺乳成活率以及保育成活率上均有显著差异。实验组母猪死亡率、非生产天数、窝产活仔数、窝产总仔数以及哺乳成活率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配种受胎率、配种分娩率、保育成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108.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母猪死亡率、淘汰销售率上有显著差异,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109.4.1st分胎次饲养前后对比结果显示,分胎次饲养后st整体表现出配种受胎率、窝产总仔数以及保育成活率显著降低;而哺乳成活率显著提高。
110.4.2st与a、b、c对比结果显示:
111.分胎次饲养前,st配种受胎率和配种分娩率显著低于a、b、c,哺乳成活率显著低于b,育肥成活率显著低于c;保育成活率显著高于b和c。
112.分胎次饲养后,st配种母猪死亡率显著低于a,配种受胎率显著低于a、b;保育成活率显著高于b、c,育肥成活率显著高于c;母猪非生产天数显著高于b,低于c。
113.表明,分胎次前st除了在保育成活率上有一定优势外,其他生产指标均无优势,分胎次饲养后相较另外三个分公司,st表现出母猪繁殖性能和商品猪成活率上不同指标上的某些优势。
114.根据以上实验结果的实验数据,可得出以下结论:
115.分胎次饲养模式下母猪的繁殖性能和商品猪成活率上在不同指标上均表现出某些优势。因此证明,分胎次饲养可以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
11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
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