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技术 专利正文
一种富硒的再生稻的培育方法与流程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富硒的再生稻的培育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富硒的再生稻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2.再生稻是水稻种植的一种模式,第一季水稻成熟的时候会有一些腋芽,水稻第一茬成熟,割下稻株的上2/3部位,收取稻穗,留下下面的1/3植株和根系,还蕴藏着顽强的生命力,适当施肥和培育,可再长出一茬稻子,成熟后再收获第二茬。第一季收割之后它们得到保留,在原有的根系的基础上,这批腋芽再次生长、抽穗,大约2个月后它们再次成熟,可以收割。通常第二季的稻的颗粒要比第一季小一些,但是稻穗数要比一季的多。
3.富硒水稻是农产品的一大主流品种,这是一种增产增收的环保的粮食,不管社会发展提高到什么程度,水稻在人们的生活中不可缺少,一般认为含硒0.04-0.30mg/kg的再生稻称为富硒再生稻。
4.现有技术中富硒再生稻的种植模式存在以下缺点:要根据留桩高度来确定施肥时间;第二季水稻需要追施两次肥才能保证高产;生长进入到孕穗期和灌浆期两季水稻各需要喷一次富硒叶面肥,生产富硒大米,由于需要少量多次才能达到效果,存在成本较高、效果不够;不可控的问题多,比如多雨或大风,会影响叶面喷施效果及水稻植株的吸收效果,受限制因素较多。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富硒的再生稻的培育方法。
6.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7.一种富硒的再生稻的培育方法,包括:
8.在水稻育苗阶段秧苗长到二到三叶时每亩追施富硒肥14-16公斤;
9.秧苗移栽前对稻田采用生石灰杀虫;
10.第一季水稻移栽前或移栽后三到七天每亩追施富硒肥20-25公斤;
11.在第一季水稻生长进入到孕穗期和灌浆期各喷一次叶面有机硒肥,所述叶面有机硒肥中硒总量为600~850毫克/亩;
12.在第一季水稻收割前15天每亩施18-22斤尿素以及18-22斤混合肥;
13.在移栽同年8月25日前收割第一季水稻,收割时留茬高35-50厘米;
14.第一季水稻收割完成后三天回水并施肥,每亩施尿素9-11斤以及复合肥12-14斤,并将存留的稻茬上的干湿稻草剥落至稻田土壤。
15.优选地:所述叶面有机硒肥中硒总量为700毫克/亩。
16.优选地:在第一季水稻收割前15天每亩施20斤尿素以及20斤混合肥。
17.优选地:第一季水稻收割完成后三天回水并施肥,每亩施尿素10斤以及复合肥13斤。
18.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19.通过本发明,可以实现一种富硒的再生稻的培育方法,在一种实现方式下,该方法可以包括在水稻育苗阶段秧苗长到二到三叶时每亩追施富硒肥14-16公斤;秧苗移栽前对稻田采用生石灰杀虫;第一季水稻移栽前或移栽后三到七天每亩追施富硒肥20-25公斤;在第一季水稻生长进入到孕穗期和灌浆期各喷一次叶面有机硒肥,所述叶面有机硒肥中硒总量为600~850毫克/亩;在第一季水稻收割前15天每亩施18-22斤尿素以及18-22斤混合肥;在移栽同年8月25日前收割第一季水稻,收割时留茬高35-50厘米;第一季水稻收割完成后三天回水并施肥,每亩施尿素9-11斤以及复合肥12-14斤,并将存留的稻茬上的干湿稻草剥落至稻田土壤。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方法对富硒再生稻进行种植,可降低成本的产出大量优质的富硒大米,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人们对保健型大米的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方法培育出的再生稻具有耐高温、耐寒、抗倒状、分叶期强、抗病的特点。不仅发展了水稻生产,增收了粮食,而且促进了农业技术的发展,使其它农业适用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农业结构得到合理调整,稻田耕作制度和栽培技术得到提高和普及,充分发挥了稻田的生产潜力,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20.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2.本技术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富硒的再生稻的培育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
23.在水稻育苗阶段秧苗长到二到三叶时每亩追施富硒肥14-16公斤;
24.秧苗移栽前对稻田采用生石灰杀虫;具体的,选择根系发达、后劲足、成熟时茎秆青绿、活力强、不早衰的水稻田块作为再生水稻进行生产管理。杀虫治病全用生石灰,生石灰在吸收潮湿的过程中会转变成熟石灰碱性的,其生成的钙可以使蛋白质变性,杀死细菌真菌虫类。
25.第一季水稻移栽前或移栽后三到七天每亩追施富硒肥20-25公斤;追施足够量的富硒肥可以保证第一季水稻的秸秆中硒含量满足第二季生长的要求,使得在第二季水稻生长过程中无需多次喷施富硒叶面肥,就可以保证获得的再生稻的硒含量达到富硒水稻的硒含量要求。
26.在第一季水稻生长进入到孕穗期和灌浆期各喷一次叶面有机硒肥,所述叶面有机硒肥中硒总量为600~850毫克/亩;具体的,所述叶面有机硒肥中硒总量为700毫克/亩。在水稻生长进入到孕穗期和灌浆期各喷一次叶面硒肥,所喷施的叶面有机硒肥其总量是600~850毫克/亩来促进腋芽生长。
27.在第一季水稻收割前15天每亩施18-22斤尿素以及18-22斤混合肥;具体的,在第一季水稻收割前15天每亩施20斤尿素以及20斤混合肥。在第一季水稻收割前15天每亩施足20斤尿素,20斤混合肥以此保证两季生长的营养需求,方便后续对肥料的需求不高,造成富营养化。
28.在移栽同年8月25日前收割第一季水稻,收割时留茬高35-50厘米;借稻草留茬作为二批再生稻的营养成分。
29.第一季水稻收割完成后三天回水并施肥,每亩施尿素9-11斤以及复合肥12-14斤,并将存留的稻茬上的干湿稻草剥落至稻田土壤。具体的,第一季水稻收割完成后三天回水并施肥,每亩施尿素10斤以及复合肥13斤。再生稻生长过程中只需要追肥一次即可满足水稻的营养需求,将存留的稻茬上的干湿稻草剥落至稻田土壤可以保证再生季旺盛生长,增加土壤有机质,解决晚稻钾肥不足的一条有效途径,具有省工、省种、省水、省肥、省药、省秧田等诸多优势,但不少地方由于使用方法不当,常常导致晚稻移栽后返青不一,有的禾苗甚至出现僵苗不发。
3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减少追肥次数,同时保证获得高产的再生稻。同时还可以使得收获的再生稻的硒含量满足富硒再生稻的含量要求。
31.硒元素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硒元素对人体的抗衰老具有很好的作用,同时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抵抗力,具有抗癌、抗肿瘤等功效。而且硒元素可以降低血液黏度,对降血脂、降血压、降低胆固醇也有良好的作用。生活中的许多食物中都富含硒元素,比如动物的心、肝、肾等,平时饮食中可适当补充这些食物,有助于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32.我国产大部分大米的含硒量低于0.030mg/kg,不能满足人体正常所需的硒摄入量。曾有统计,全国72%地区属于缺硒或低硒地区,2/3以上人口不同程度地存在硒摄入不足选择根系发达、后劲足、成熟时茎秆青绿、活力强、不早衰的水稻田块作为再生水稻进行生产管理;前期做到不缺水,生长进入到孕穗期和灌浆期各喷一次叶面肥,割前及收割后进行有效的施混合肥,最后在水稻收割第一茬后将后期干湿稻草铺铺垫地面,能够作为后续肥料有助于第二茬再生稻腋芽的培育。
33.富硒再生稻对人体的作用:
34.预防癌变:硒是癌细胞的杀伤剂,硒能阻断癌细胞的两条重要的能量来源,提高癌细胞中环腺甘酸的水平,在体内形成抑制癌细胞分裂和增殖的内环境,硒还能减低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明显缓解晚期癌症病人的剧痛;
35.保护、修复细胞:硒在整个细胞质中对机体代谢活动中产生的过氧化物发挥消解和还原作用,保护细胞膜结构免受过氧化物的损害;
36.保护心脑血管:硒参与保护细胞膜的稳定性及正常通透性,抑制脂质的过氧化反应,消除自由基的毒害作用,从而保护心肌的正常结构、代谢和功能。
37.降血糖: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血硒平均值明显低于健康人,服含硒产品可改善糖尿病人的症状,硒还能提高糖尿病人的葡萄糖耐量;近年的研究表明,硒还具有降低血糖和调控胰岛素代谢过程等拟胰岛素作用。
38.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方法对富硒再生稻进行种植,可降低成本的产出大量优质的富硒大米,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人们对保健型大米的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发展了水稻生产,增收了粮食,而且促进了农业技术的发展,使其它农业适用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农业结构得到合理调整,稻田耕作制度和栽培技术得到提高和普及,充分发挥了稻田的生产潜力,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39.本技术提供的方法有利于增种增收,发展三熟,促进稻田的综合开发利用,富硒再生稻产量高。实现了省种、省工、省时、省肥、省水、省药。栽培技术简便、容易掌握,富硒再生稻生长季一般温差大,所以米质优,米质好。
40.实施例1
41.将上一年的稻草切成3-4段,均匀撒在田里,然后马上灌水翻耕,防止稻草晒干后影响腐烂分解速度。采用机械收割的稻田,留桩高度比较适中,也利于翻耕,且稻草容易腐烂,肥效也高。田间不要长期灌深水,否则会引起土壤还原性加强,根系受害,影响呼吸和养分吸收。禾苗返青后宜采取浅水勤灌、干干湿湿,经常露田的办法,排除有毒物质,协调水、肥、气、热的关系。稻草中的钾素很容易被浸出,沤制出来的肥水尽可能不放出田外,以减少肥分损失。
42.秧苗移栽下去前,杀虫治病全用石灰,生石灰在吸收潮湿的过程中会转变成熟石灰碱性的,其生成的钙可以使蛋白质变性,杀死细菌真菌虫类。
43.第一季稻管理:采用水育秧或机插秧,每666.7m2大田用种量1.5公斤左右,按16.6cm
×
26.6cm移栽,每666.7m2插1.5万蔸,每蔸2-3根谷苗。
44.在第一季水稻生长进入到孕穗期和灌浆期各喷一次叶面有机硒肥,所述叶面有机硒肥中硒总量为700毫克/666.7m2;
45.在第一季水稻收割前15天每666.7m2施足20斤尿素,20斤混合肥以此保证两季生长的营养需求,方便后续对肥料的需求不高,造成富营养化。
46.在移栽同年8月25日前收割第一季水稻,收割时留茬高40厘米。
47.第一季水稻收割完成后三天回水并施肥,每666.7m2施尿素10斤以及复合肥13斤,并将存留的稻茬上的干湿稻草剥落至稻田土壤。
48.待再生稻成熟后收割。
49.实施例2
50.大田在耙田前亩施45%复合肥40-50公斤作底肥,插秧后5-7天结合除草亩施尿素8-10公斤;晒田复水后亩施复合肥10公斤加氯化钾10公斤;第一季收割前10天亩施尿素10公斤作“促芽”肥。
51.头季稻于7月中下旬成熟(达到85%-90%成熟)时及时收割,收割时留桩高度8-12cm,收割时减少重复辗压,收获后及时灌水。
52.再生季收割管理:再生季于9月中下旬成熟(达到90%成熟)时及时收割。
53.通过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再生稻的培育方法和实施例2提供的传统的方法对再生稻进行种植管理(以667m2为基准单位),并对再生稻的产量以及硒含量进行测定,具体参见下表:
54.表1
[0055][0056]
根据表1中数据对比可知: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所种植的再生稻,同比产量增长明显,且米质优富含硒的含量高,适于大面积推广种植。
[0057]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5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