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技术 专利正文
一种香米水稻种植用的高效播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稻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香米水稻种植用的高效播种装置。


背景技术:

2.水稻原产于中国和印度,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的先民们就曾种植水稻。随着科技发展,传统的手工种植逐渐被淘汰,水稻穴播机是水稻种植中常见的播种机械之一。目前市场上的播种机械存在结构复杂、操作不便的缺陷,不适合于推广。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921022209.2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水稻穴播种植的播种装置,两块上立板之间水平固接一个料斗,每个种子仓的底部均竖直固接一根连通管,圆筒水平固接在u型机架两个竖直部之间,连通管另一端与圆筒通接,转轴通过轴承水平转动安装在u型机架前侧,转轴的两端分别安装一个行走轮,转轴对应于连通管下口的位置安装有拨料盘,拨料盘外周面上均匀开有接料槽,圆筒外周面下侧对应于拨料盘的位置开有排种口,相邻两个接种箱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置于左右两端的两个接种箱上均水平固接一根短杆,短杆不与接种箱连接的另一端固接一块安装板,每块安装板上部均螺纹连接一个螺杆,螺杆穿过相应一侧的腰型孔后末端螺纹连接一个螺母。上述专利中的用于水稻穴播种植的播种装置存在以下不足:播种期间种子会聚集在下种管内,不但易出现出料口堵塞现象,而且无法调整种子出料量,进而影响播种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香米水稻种植用的高效播种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香米水稻种植用的高效播种装置,包括通过活动缓冲部固定于连接架一侧的料筒,所述料筒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进口;所述料筒的底部外壁设置有出料口;所述料筒靠近出料口的底部外壁设置有辅助滑轨,辅助滑轨的内壁通过滑块滑动连接有下料管,且出料口的一侧外壁和下料管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折叠挡板;所述下料管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可拆分式的卡板;所述下料管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弹性带,弹性带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两端为弧面状的顶撑柱;所述下料管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与顶撑柱外壁构成滑动配合的限位杆。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动缓冲部包括一组连接臂、一组活动槽和一组缓冲气筒,一组所述连接臂的一侧外壁分别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连接架的两侧外壁上;一组所述活动槽分别设置于一组连接臂的一侧外壁,料筒的两侧外壁分别通过转动柱连接于一组活动槽的内壁;一组所述缓冲气筒的两端分别通过凹型座固定于连接架的一侧外壁和料筒的一侧外壁上,凹型座与缓冲气筒的两端形成转动配合。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一组所述连接臂的两侧外壁均设置有固定孔。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一组所述活动槽的内壁分别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的相对一侧外壁均设置有与固定孔相匹配的弹性柱。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一组所述连接臂的底部外壁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两个支撑柱的内壁设置有同一个滚动轮组。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料筒的一侧外壁设置有调节槽,调节槽的内壁通过滑块滑动连接有敷平板。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料筒的底部外壁设置有间距调节部,间距调节部包括调节组合柱、与下料管数量相同的连接板和调节枢纽,所述调节枢纽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料筒的一侧外壁;所述调节组合柱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料筒的一侧内壁,调节组合柱的输入端通过联轴器与调节枢纽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内壁设置于调节组合柱的外壁,且连接板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于下料管的一侧外壁。
13.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节组合柱由两个以上的短螺纹柱和固定于短螺纹柱一端的工字板构成,工字板的数量比短螺纹柱的数量少一个,工字板由t型柱和转动连接于t型柱一端的圆板组成,圆板的一侧外壁设置有插孔,t型柱的圆周外壁设置有移动槽,移动槽的内壁通过滑块滑动连接有连接件,连接件与插孔相匹配。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香米水稻种植用的高效播种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该香米水稻种植用的高效播种装置,根据播种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尺寸的薄板,并拆除小于适当尺寸的所有薄板,使得调整好口径的卡板与所需种子的流出量对应,灵活控制出料量;料筒在活动缓冲部的带动下发生前后微微晃动,进而使得顶撑柱在颠簸中的弹性带带动下受限位杆限位,不断进行上下移动,从而不断对出料口及卡板的输出端作往复抽插,以防止播种期间种子聚集发生堵塞,保证播种质量及效率。
16.2.该香米水稻种植用的高效播种装置,事先调整敷平板在调节槽内的高低,使得敷平板底部面距离地面留有1-3cm的间隙,播种期间,敷平板随着外部机械动力机构移动,对播种后的沟渠进行自动盖土,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土地情况,事先调整料筒在活动槽内的位置,然后在贴合转动柱位置插入限位块,并将两个弹性柱分别卡入相对应的固定孔内,从而对料筒的作业高度进行限制。
17.3.该香米水稻种植用的高效播种装置,转动调节枢纽,使得整个调节组合柱发生转动,经连接板带动下料管在辅助滑轨内移动,进而便于调整播种位置及间距,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将调节组合柱上的某一或多个连接件与插孔分离,使得相邻两个工字板之间的短螺纹柱调整为可单独活动,进而在转动该短螺纹柱时,对其上的下料管位置作单独调节,便于对多个下料管进行同时调整位置,及对单个下料管的位置作调节,使用灵活方便。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香米水稻种植用的高效播种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香米水稻种植用的高效播种装置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香米水稻种植用的高效播种装置的限位块结构示意
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香米水稻种植用的高效播种装置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香米水稻种植用的高效播种装置的插孔和连接件分离状态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香米水稻种植用的高效播种装置的下料管俯视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连接架、2-料筒、3-连接臂、4-活动槽、5-滚动轮组、6-限位块、7-敷平板、8-进口、9-固定孔、10-缓冲气筒、11-调节枢纽、12-折叠挡板、13-调节槽、14-辅助滑轨、15-下料管、16-调节组合柱、17-弹性柱、18-卡板、19-顶撑柱、20-插孔、21-工字板、22-移动槽、23-连接件、24-弹性带、25-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实施例1
28.一种香米水稻种植用的高效播种装置,为了防止播种期间出料口的种子堵塞,如图1、图2、图4和图6所示,包括通过活动缓冲部固定于连接架1一侧的料筒2;所述料筒2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进口8;所述料筒2的底部外壁开设有出料口;所述料筒2靠近出料口的底部外壁开设有辅助滑轨14,辅助滑轨14的内壁通过滑块滑动连接有若干个下料管15,下料管15位于出料口的下方,且出料口的一侧外壁和下料管15的一侧外壁焊接有同一个折叠挡板12;若干个所述下料管15的输出端均粘接有可拆分式的卡板18,卡板18由两个以上不同尺寸的“口”字型薄板相互卡合组成,方便根据播种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尺寸的薄板,并拆除小于适当尺寸的所有薄板,以便控制种子出料含量;若干个所述下料管15的一侧内壁均焊接有弹性带24,弹性带24为“十”字型、“i”字型中的一种,提高顶撑柱19稳定性的同时,避免影响种子出料,弹性带24的内壁焊接有两端为弧面状的顶撑柱19,防止顶撑柱19两端口在高速撞击下与种子接触,造成其破损,影响出苗率;若干个所述下料管15的一侧内壁均焊接有与顶撑柱19外壁构成滑动配合的限位杆25。将连接架1安装在外部机械动力机构上,从进口8倒入稻种至料筒2内,根据播种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尺寸的薄板,并拆除小于适当尺寸的所有薄板,使得调整好口径的卡板18与所需种子的流出量对应,灵活控制出料量,使用时,在外部机械动力机构驱动下,料筒2在活动缓冲部的带动下发生前后微微晃动,进而使得顶撑柱19在颠簸中的弹性带24带动下受限位杆25限位,不断进行上下移动,从而不断对出料口及卡板18的输出端作往复抽插,以防止播种期间种子聚集发生堵塞,保证播种质量。
29.为了调整料筒2的播种高度,如图1-3所示,所述料筒2的一侧外壁开设有调节槽13,调节槽13的内壁通过滑块滑动连接有敷平板7;所述活动缓冲部包括一组连接臂3、一组活动槽4和一组缓冲气筒10,一组所述连接臂3的一侧外壁分别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连接架1的两侧外壁上;一组所述活动槽4分别开设于一组连接臂3的一侧外壁,料筒2的两侧外壁分别通过转动柱连接于一组活动槽4的内壁;一组所述缓冲气筒10的两端分别通过凹型座固定于连接架1的一侧外壁和料筒2的一侧外壁上,凹型座与缓冲气筒10的两端形成转动配合;一组所述连接臂3的两侧外壁均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9;一组所述活动槽4的内壁分别插接有限位块6,限位块6的相对一侧外壁均开设有与固定孔9相匹配的弹性柱17;一组所述连接臂3的底部外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支撑柱,两个支撑柱的内壁插接有同一个滚动轮组5。事先调整敷平板7在调节槽13内的高低,使得敷平板7底部面距离地面留有1-3cm的间隙,播种期间,敷平板7随着外部机械动力机构移动,对播种后的沟渠进行自动盖土,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土地情况,事先调整料筒2在活动槽4内的位置,然后在贴合转动柱位置插入限位块6,并将两个弹性柱17分别卡入相对应的固定孔9内,从而对料筒2的作业高度进行限制,使用期间,滚动轮组5随着外部机械动力机构移动而滚动,料筒2在其移动期间受地势等因素影响发生震动,不断挤压缓冲气筒10并在其缓冲下于活动槽4内发生微微移动,进而使得料筒2在播种期间发生微量颤动,以保证自动播种下料工作的顺利完成。
30.工作原理:将连接架1安装在外部机械动力机构上,根据土地情况,事先调整料筒2在活动槽4内的位置,然后在贴合转动柱位置插入限位块6,并将两个弹性柱17分别卡入相对应的固定孔9内,从而对料筒2的作业高度进行限制,然后调整敷平板7在调节槽13内的高低,使得敷平板7底部面距离地面留有1-3cm的间隙;根据播种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尺寸的薄板,并拆除小于适当尺寸的所有薄板,使得调整好口径的卡板18与所需种子的流出量对应。从进口8倒入稻种至料筒2内,使用时,在外部机械动力机构驱动下,滚动轮组5随着外部机械动力机构移动而滚动,料筒2在其移动期间受地势等因素影响发生震动,不断挤压缓冲气筒10并在其缓冲下于活动槽4内发生微微移动,进而使得料筒2在播种期间发生微量颤动,使得顶撑柱19在颠簸中的弹性带24带动下受限位杆25限位,不断进行上下移动,从而不断对出料口及卡板18的输出端作往复抽插,以防止播种期间种子聚集发生堵塞,而敷平板7随着外部机械动力机构移动,对播种后的沟渠进行自动盖土。
31.实施例2
32.一种香米水稻种植用的高效播种装置,如图2和图4、图5所示,为了调节下料管15播种位置;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出以下改进:所述料筒2的底部外壁设置有间距调节部,间距调节部包括调节组合柱16、与下料管15数量相同的“l”字型连接板和调节枢纽11,所述调节枢纽11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料筒2的一侧外壁;所述调节组合柱16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料筒2的一侧内壁,调节组合柱16的输入端通过联轴器与调节枢纽11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内壁通过螺纹连接于调节组合柱16的外壁,且连接板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于下料管15的一侧外壁;所述调节组合柱16由多个短螺纹柱和固定于短螺纹柱一端的工字板21构成,工字板21的数量比短螺纹柱的数量少一个,工字板21由t型柱和转动连接于t型柱一端的圆板组成,圆板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多个插孔20,t型柱的圆周外壁开设有移动槽22,移动槽22的内壁通过滑块滑动连接有连接件23,连接件23与插孔20相匹配。使用前,转动调节枢纽11,使得整个调节组合柱16发生转动,经连接板带动下料管15在辅助滑轨14内
移动,进而便于调整播种位置及间距,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将调节组合柱16上的某一或多个连接件23与插孔20分离,使得相邻两个工字板21之间的短螺纹柱调整为可单独活动,进而在转动该短螺纹柱时,对其上的下料管15位置作单独调节,便于对多个下料管15进行同时调整位置,及对单个下料管15的位置作调节,使用灵活方便。
33.工作原理:使用前,转动调节枢纽11,使得整个调节组合柱16发生转动,经连接板带动下料管15在辅助滑轨14内移动,进而便于调整播种位置及间距,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将调节组合柱16上的某一或多个连接件23与插孔20分离,使得相邻两个工字板21之间的短螺纹柱调整为可单独活动,进而在转动该短螺纹柱时,对其上的下料管15位置作单独调节,便于对多个下料管15进行同时调整位置,及对单个下料管15的位置作调节,使用灵活方便。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