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技术 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持续供水肥的水土保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便于持续供水肥的水土保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土保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持续供水肥的水土保持装置。


背景技术:

2.喀斯特地区属生态脆弱区,具有土层薄、易流失以及难修复的特点,因此开展和巩固坡地水土保持工作尤为重要。当前,针对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固土措施主要为打水泥桩、网格化硬化、栽种固土植物等,能起到一定的固土效果,但是成本高、后期维护困难、土地浪费以及费效比低等问题突出;另外,由于富含有机质的上层土壤不断流失,土层日趋瘠薄,土壤缓冲性和持水性不断下降,在施用肥料时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护坡植物烧苗现象发生,而且云贵高原日照辐射强度大且土壤蒸发作用强烈,瘠薄的土壤储水不足以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以上问题均能导致植物枯萎,失去水土保持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便于收集坡面产流并持续供水肥的水土保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栽培植物方式进行水土保持时,土壤不能满足植物生长的营养需求的问题,从深层次改善土壤微环境,促进“土壤——植被”复合体的正反馈,使其能更好的满足生态发展需求。
4.本方案中的一种便于持续供水肥的水土保持装置,包括接水器、营养管和固定部,所述接水器与所述营养管之间连通有柔性接管,所述柔性接管的一端与所述接水器的出水端固定安装,所述柔性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营养管的进水端固定安装,所述接水器通过所述柔性接管可调节其接水方向,所述营养管的两端均设有一滤板,所述营养管内位于两所述滤板之间填充有营养层,所述营养管的周壁上开设有若干细孔,所述营养管的底端连通有储水罐,所述储水罐中设有到导水结构,所述导水结构的一部分贯穿所述滤板延伸至所述营养层中,所述固定部设置于所述储水罐的底部。
5.优选的,所述接水器采用漏斗式结构。
6.优选的,所述柔性接管采用鹅颈管万向结构。
7.优选的,所述营养层采用酒糟。
8.优选的,所述导水结构采用自吸水涤棉线。
9.优选的,所述固定部采用杆状结构,且所述固定部的底端设有尖刺。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固定部能够土壤母质层甚至基岩相接触,起到水土保持小型抗滑桩的作用,固定土壤从而减少山体滑坡、山剥皮现象的发生;营养管埋于土壤中,营养层的营养液随着雨水淋溶可循序渐进地进入深层土壤,防止高浓度营养物质快速进入土壤造成的“烧苗”现象,由内而外的改善土壤的营养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延长单次降水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有效时长,利于装置周围植被快速且可持续生长,提高植被地下和地上生物量,丰富护坡植被种群结构,有利于喀斯特地区坡地的人工和自然修复
过程;与此同时,接水器在布设时与土壤上表面齐平,可以在减少坡面产流和方式水分超渗的同时,为土壤提供斜向下的固持力,增加坡面土壤的稳定性,另外,柔性接头的设置,可以适应各种坡度,在任何坡度的土地都能将装置垂直布设或根据实际要求因地制宜布设,保证存水更多或抗滑作用最强。通过自吸水涤棉线式的导水结构,能够将储水罐中储存的雨水再次传导至酒糟等农业有机肥制作的营养层中,持续地为以上营养物质的分解提供水分,从而可以将其分解的腐殖质持续地传递到土壤中,使土壤肥力升高,从而为植物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酒糟等农业有机肥的再利用,也促进了资源循环利用和减少碳排放工作,除具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外,还兼具一定的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持续供水肥的水土保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2.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13.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接水器1、柔性接管2、营养管3、营养层4、细孔5、导水结构6、储水罐7、固定部8。
14.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便于持续供水肥的水土保持装置,包括接水器1、营养管3和固定部8,所述接水器1采用漏斗式结构,这样接水器1的敞口端便于收集雨水,所述接水器1与所述营养管3之间连通有柔性接管2,本实施方案中,柔性接管2采用鹅颈管结构,这样可以任意调节接水器1的位置与方向,并具有保持在该位置方向的固定力,这样便于装置适应不同坡度的土地,在任何坡度的土地都能将装置垂直布设或根据实际要求因地制宜布设,保证存水更多或抗滑作用最强。所述柔性接管2的一端与所述接水器1的出水端固定安装,所述柔性接管2的另一端与所述营养管3的进水端固定安装,本实施方式中,固定安装方式可以采用连接头螺纹接口方式,便于安装与拆卸,所述营养管3的两端均设有一滤板,所述营养管3内位于两所述滤板之间填充有酒糟制作的营养层4,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营养层4的制作原料可以采用农家肥或其他农业废弃物,所述营养管3的周壁上开设有若干细孔5,本实施方式中,酒糟不能穿过所述细孔5以及滤板上的滤孔,所述营养管3的底端连通有储水罐7,所述储水罐7中设有到自吸水涤棉线制作的导水结构6,所述导水结构6的一部分贯穿所述滤板延伸至所述营养层4中,导水结构6的直径大于8mm,所述固定部8设置于所述储水罐7的底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部8采用杆状结构,且所述固定部8的底端设有尖刺,这样便于插入土壤中的母质层甚至基岩中,提高装置的固土护坡效果。
15.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能够在雨天时,雨水从所述接水器1的敞口流入,然后经过柔性接管2和营养管3流入到储水罐7中进行储存,在后续的无雨天气中,通过自吸水涤棉线式的导水结构6的作用,将储水罐7中的水分吸引到酒糟制作的营养层4中,持续地为酒糟分解提供水分,从而可以将酒糟分解的腐殖质持续地传递到土壤中,使土壤肥力升高,从而为植物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
16.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能够在降水量大于土壤储水量产生坡面径流时,收集并储存产流的降水,进一步减少坡面径流对水土保持区的冲刷强度,降低坡面径流输沙能力;然后,产流的降水在进入到营养管3后,将储存在营养管3底部的储水罐7中,并在土壤水分
发生亏缺时沿导水结构6重新进入到营养层4,并带着营养层4中溶解的营养物质从细孔5中进入到土壤中,进而持续地为土壤提供水肥,以改善土壤微环境并促进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的加速恢复。
17.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持续供水肥的水土保持装置,包括接水器、营养管和固定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器与所述营养管之间连通有柔性接管,所述柔性接管的一端与所述接水器的出水端固定安装,所述柔性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营养管的进水端固定安装,所述接水器通过所述柔性接管可调节其接水方向,所述营养管的两端均设有一滤板,所述营养管内位于两所述滤板之间填充有营养层,所述营养管的周壁上开设有若干细孔,所述营养管的底端连通有储水罐,所述储水罐中设有到导水结构,所述导水结构的一部分贯穿所述滤板延伸至所述营养层中,所述固定部设置于所述储水罐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持续供水肥的水土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器采用漏斗式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持续供水肥的水土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接管采用鹅颈管万向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持续供水肥的水土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层采用酒糟。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持续供水肥的水土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结构采用自吸水涤棉线。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于持续供水肥的水土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采用杆状结构,且所述固定部的底端设有尖刺。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持续供水肥的水土保持装置,包括接水器、营养管和固定部,所述接水器与所述营养管之间连通有柔性接管,所述柔性接管的一端与所述接水器的出水端固定安装,所述柔性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营养管的进水端固定安装,所述营养管内填充有营养层,所述营养管的周壁上开设有若干细孔,所述营养管的底端连通有储水罐,所述储水罐中设有到导水结构,所述导水结构的一部分贯穿所述滤板延伸至所述营养层中,所述固定部设置于所述储水罐的底部。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收集并储存降水,减少坡面径流对水土保持区的冲刷强度;然后降水在进入到营养管后带着营养层中溶解的营养物质从细孔中进入到土壤中,进而持续地为土壤提供水肥。土壤提供水肥。土壤提供水肥。


技术研发人员:高宇 郭敏杰 夏伟 周妙琴 王丽红 赵泽花 陈兴宇 曾燕琼 潘莎莎 冀睿东 郭荣雯 张兰方 石艳 龚瑞行 吴黄兰 王欣欣 刘晓艳 周青燕 李照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茅台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1.09.13
技术公布日:202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