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技术 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薯类收获机捡拾台输出端的浮动排秧机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用于薯类收获机捡拾台输出端的浮动排秧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领域,涉及薯类收获机,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薯类收获机捡拾台输出端的浮动排秧机构。


背景技术:

2.薯类收获机是一种实现薯类果实机械化收获的农业机械,比如马铃薯收获机。在专利申请号为:2020111298823,名称为:一种自走式捡拾收获机的专利申请材料公开了一种作物损伤率低,收净率高、收获效率高的收获捡拾机。该捡拾机主要包括车体部分和捡拾作业部分构成,捡拾作业部分由沿着收获物料的输送方向,前后依次衔接的捡拾台总成、输送器、分拣台和自卸料装置构成。其中,捡拾台总成用于将薯块从土壤中捡拾出来,并传送至后端的输送器,其捡拾效率对整机的工作效率起到决定作用。本自走式捡拾收获机在应用于实际收获作业中,相比于现有技术,收获效率已经大幅度提高,但在实际收获作业的过程中,易将遗留的薯秧喂入到后序的输送器的现象发生,需后续人工挑拣,另外,在捡拾台上输入遗留薯秧较多的情况下,难以避免在捡拾台的后端发生堵塞,会影响了正常的收获作业,需要停机,人工排除薯秧后,才能正常再次进入收获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实现自动除秧,后序无需人工捡拾,且能避免薯秧堵塞的用于薯类收获机捡拾台输出端的浮动排秧机构。
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5.一种用于薯类收获机捡拾台输出端的浮动排秧机构,其特征在于:浮动排秧机构整体安装在收获机捡拾台后端驱动轴总成的偏后下方位置;包括左支座、右支座、左摆臂、右摆臂、排秧棍、驱动胶轮、左张紧弹簧、右张紧弹簧、左弹簧拉杆、右弹簧拉杆和防缠板;
6.所述左支座的下端和右支座的下端分别与整机机架焊合的前端左侧部位和右侧部位固定连接;所述左支座的上端部和右支座的上端部通过各自销轴分别与左摆臂和右摆臂的中部可相对转动式连接;所述左摆臂的后端和右摆臂的后端设置轴孔,通过安装轴承分别与排秧棍的两端支撑连接;所述驱动胶轮同轴固定安装在排秧棍上,所述驱动胶轮与捡拾台上的传动耙杆形成驱动配合;所述左摆臂的前端和右摆臂的前端分别与左张紧弹簧的上端和右张紧弹簧的上端连接;所述左张紧弹簧的下端和右张紧弹簧的下端分别与左弹簧拉杆的上端和右弹簧拉杆的上端连接,所述左弹簧拉杆的下端和右弹簧拉杆的下端分别与固定在整机机架焊合上的左侧斜支撑板和右侧斜支撑板穿装固连;所述防缠板以朝前呈下倾斜的方式设置于排秧棍的前下方位置,防缠板的左右两边分别与左摆臂的内侧和右摆臂的内侧固定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排秧棍由金属棍体及套固在金属棍体上的橡胶防护套构成,在橡胶防护套表面设置有螺旋形凸棱和沿圆周方向均布的轴向凸棱,其中,螺旋形凸棱由旋向相反的左部螺旋形凸棱和右部螺旋性凸棱构成。
8.进一步的:所述防缠板的左右两端设置有与对应侧摆臂接触的立边,防缠板的后上端设置有与排秧棍表面接近的斜刮秧边,在防缠板的板体上端焊接有多条平行设置的纵向导向凸棱,多条纵向导向凸棱沿左右方向均匀布置。
9.更进一步的:所述纵向导向凸棱为三角形凸棱。
10.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为:
11.1、本浮动排秧机构通过捡拾台上运动的耙杆与本机构中驱动胶轮的配合,实现捡拾台上链耙总成与本机构中排秧辊的相对转动,将薯秧从捡拾台上驱动轴总成与本机构中排秧辊之间向下排出。另外,设置防缠板,使薯秧顺着防缠板向下排出,从而防止了薯秧缠绕在排秧辊上。
12.2、本浮动排秧机构在薯秧喂入过多时,可通过左右两摆臂、左右两张紧弹簧及左右两弹簧拉杆自动浮动调节,防止了堵塞,从而避免了因薯秧杜塞而影响收获机的正常作业。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捡拾台后端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15.图3是现有捡拾台上驱动轴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是现有捡拾台上的链耙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叙述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
18.一种用于薯类收获机捡拾台输出端的浮动排秧机构,请参加图1-4,其发明点为:浮动排秧机构整体安装在收获机捡拾台后端驱动轴总成101的偏后下方位置;主要包括左支座4、右支座10、左摆臂3、右摆臂9、排秧棍6、驱动胶轮8、左张紧弹簧2、右张紧弹簧11、左弹簧拉杆1、右弹簧拉杆12和防缠板7。
19.所述左支座的下端和右支座的下端分别与整机机架焊合103的前端左侧部位和右侧部位固定连接。所述左支座的上端部和右支座的上端部均设置销轴孔,在销轴孔内穿装销轴5,并分别与左摆臂的中部和右摆臂的中部连接,以实现左摆臂绕销接轴相对于左支座可转动,同时右摆臂绕销接轴相对于右支座可转动。所述左摆臂的后端和右摆臂的后端设置轴孔,通过安装轴承分别与排秧棍的两端支撑连接。所述驱动胶轮同轴固定安装在排秧棍上,为减小对排秧的影响,需要将驱动胶轮安装在排秧棍上靠近一端的位置。所述驱动胶轮与捡拾台上的传动耙杆形成驱动配合,这样,随着传动耙杆的运动,可带动驱动胶轮旋转,进而带动排秧棍旋转。所述左摆臂的前端和右摆臂的前端分别与左张紧弹簧的上端和右张紧弹簧的上端连接;所述左张紧弹簧的下端和右张紧弹簧的下端分别与左弹簧拉杆的上端和右弹簧拉杆的上端连接,所述左弹簧拉杆的下端和右弹簧拉杆的下端分别与固定在整机机架焊合上的左侧斜支撑板和右侧斜支撑板穿装固连。所述防缠板以朝前呈下倾斜的方式设置于排秧棍的前下方位置,防缠板的左右两边分别与左摆臂的内侧和右摆臂的内侧固定连接。防缠板随排秧辊一起浮动,保证二者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动。
20.上述结构中,所述排秧棍由金属棍体及套固在金属棍体上的橡胶防护套构成。金属棍体保证了排秧棍的强度,橡胶防护套增大摩擦力,利于薯秧进入驱动轴总成与排秧棍之间的间隙,实现顺利排秧。橡胶防护套的优选结构为:在橡胶防护套表面设置有螺旋形凸棱6.1和沿圆周方向均布的轴向凸棱6.2,其中,螺旋形凸棱由旋向相反的左部螺旋形凸棱和右部螺旋性凸棱构成。采用旋向相反的凸棱,在排秧的过程中,可实现将两边的薯秧向中间聚拢输送,利于薯秧的输出,避免薯秧挂在两边的机架上。
21.上述结构中,所述防缠板的左右两端设置有立边7.1,立边通过螺栓及上述销轴与对应侧摆臂固定连接。防缠板的后上端设置有与排秧棍表面接近的斜刮秧边7.2,斜刮板可阻挡住要向下缠绕在排秧棍上的薯秧,避免随着排秧棍的旋转,将薯秧缠绕在排秧棍上。在防缠板的板体上端焊接有多条平行设置的纵向导向凸棱7.3,多条纵向导向凸棱沿左右方向均匀布置。所述导向凸棱优选为三角形凸棱。纵向导向凸棱起到了梳理导向秧苗的作用,有利于实现秧苗顺利排出。
22.本浮动排秧机构的工作原理:
23.在进行收获作业时,捡拾台的驱动轴总成上的驱动轮装配101-1带动链耙总成102转动,传动耙杆102-1(链耙总成的结构件)带动被本机构中排秧棍上的驱动胶轮转动,实现驱动轴总成与排秧辊相对转动,将薯秧从两者之间向下排出。在薯秧喂入过多时,两侧的张紧弹簧伸长,使驱动轴总成与排秧辊之间的间隙增大,实现自动浮动调节,防止了堵塞。防缠板使薯秧顺利向下排出,防止了薯秧缠绕在排秧辊上。保证了浮动排秧机构连续稳定的作业。
24.尽管为说明目的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和附图,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及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范围内,各种替换、变化和修改都是可以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局限于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