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技术 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大棚的太阳能集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用于大棚的太阳能集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种植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大棚的太阳能集热装置。


背景技术:

2.农业温室大棚,是现代科技生产力提升之后,人类改造自然,获取更多食物的一种方式。近年来农业温室大棚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是:白天利用太阳光的能量增加室内温度,夜间利用一系列保温措施,尽可能减少热量的流失。
3.目前,最常用的做法是在大棚内设置后墙,白天阳光照射后墙,开始蓄热,夜间大棚内温度降低,后墙开始向大棚内散热,来实现大棚的保温作用。由于北方的昼夜温差较大,普通后墙蓄热和保温效果并不理想,导致农作物的产量并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大棚的太阳能集热装置,能够提高太阳光的利用率,提高大棚的蓄热和保温效果。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6.一种用于大棚的太阳能集热装置,所述大棚包括后墙,所述集热装置包括:转动梁,所述转动梁的一端铰接在后墙上;
7.第一液压油缸,所述第一液压油缸的一端铰接在后墙上,另一端铰接在转动梁上;
8.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的一侧边和第二底板的一侧边铰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底板上设有第一太阳能集热板,所述第二底板上设有第二太阳能集热板;
9.活动机构,所述活动机构设置在转动梁上,所述活动机构能够使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相向和相背转动。
10.上述的一种用于大棚的太阳能集热装置中,所述活动机构包括:
11.第二水平板,所述第二水平板水平固设在转动梁上,所述第二水平板的长度方向和后墙的长度方向平行;
12.转动杆,所述转动杆通过两个第二支撑板水平转动设置在第二水平板上,所述转动杆的长度方向和第二水平板的长度方向一致;
13.第三套管和第四套管,所述第三套管和第四套管均滑动设置在转动杆上;
14.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在第三套管上,另一端铰接在第一底板上,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铰接在第四套管上,另一端铰接在第二底板;
15.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设置在第二水平板上,所述驱动结构能够带动第三套管和第四套管相向和相背滑动。
16.上述的一种用于大棚的太阳能集热装置中,所述驱动结构包括:
17.第一外螺纹,所述转动杆上左右对称设有第一限位凸沿和第二限位凸沿,所述第一外螺纹设置在第一限位凸沿和相近的第二支撑板之间的转动杆上;
18.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外螺纹设置在第二限位凸沿和相近的第二支撑板之间的转
动杆上,所述第二外螺纹和第一外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
19.电机,所述电机固设在第二水平板上,所述转动杆和电机传动连接。
20.上述的一种用于大棚的太阳能集热装置中,所述转动杆的一端伸出第二支撑板且端部沿周向设有若干个转叶板。
21.上述的一种用于大棚的太阳能集热装置中,所述转动梁上还设有两个导向结构,两个所述导向结构分别设置在第二水平板的前后两侧,所述导向结构包括:
22.第一水平板,所述第一水平板水平固设在转动梁上,所述第一水平板的长度方向和第二水平板的长度方向平行;
23.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通过两个第一支撑板水平固设在第一水平板上,所述第一滑杆的长度方向和转动杆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一滑杆上滑动设置有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三套管之间固连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套管和第四套管之间固连有第二连接杆;
24.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在第一套管上,另一端铰接在第一底板上,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在第二套管上,另一端铰接在第二底板上。
25.上述的一种用于大棚的太阳能集热装置中,所述后墙上平行固设在两个座板,所述转动梁通过铰接轴铰接在两个座板之间,两个所述座板的下侧边上竖直固设有第二限位板,两个所述座板的上侧边上竖直固设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靠近转动梁的一侧设有挡块,当转动梁向上转动时,至少有一个位置,所述转动梁与挡块相接触,当转动梁向下转动时,至少有一个位置,所述转动梁与第二限位板相接触。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27.1、由于大棚的后墙通常朝南设置,为了尽可能增加光照时间。当太阳刚升起的时候,控制第一液压油缸使其缩短,使转动梁的外端倾斜向下,迎接准备升起的太阳,通过活动机构使第一太阳能集热板和第二太阳能集热板相向转动,两者之间的夹角减小,使第一太阳能集热板正对太阳,早上太阳逐渐升高,控制第一液压油缸使其伸长,使转动梁逐渐转动至水平位置,同时通过活动机构使第一太阳能集热板和第二太阳能集热板相背转动,两者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时间到中午时,太阳位于正上方,此时第一太阳能集热板和第二太阳能集热板张开至最大,两者可以充分吸收太阳光蓄热,下午太阳逐渐向西落下,通过活动机构使第一太阳能集热板和第二太阳能集热板相向转动,两者之间的夹角减小,同时控制第一液压油缸使其缩短,转动梁逐渐倾斜向下,确保第二太阳能集热板始终正对太阳,通过以上操作使第一太阳能集热板和第二太阳能集热板尽可能多的吸收太阳光,提高蓄热效率;
28.2、通过驱动结构带动第三套管和第四套管相向滑动,在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的作用下,使第一太阳能集热板和第二太阳能集热板相向转动,两者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同理,通过驱动结构带动第三套管和第四套管相背滑动,在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的作用下,使第一太阳能集热板和第二太阳能集热板相背转动,两者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操作简单;
29.3、由于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第三套管和第四套管受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限位作用,仅能沿着转动杆的长度方向移动,启动电机带动转动杆顺时针转动时,第三套管和第四套管相背移动,电机带动转动杆逆时针转动时,第三套管和第四套管相向移动,结构简单;
30.4、由于白天光照充足,大棚内的温度较高,通常会打开一侧的门进行通风,当转动杆转动时,若干个转叶板跟着转动,能够加快大棚内的空气流通,减小蒸发量,避免农作物枯萎;
31.5、当第三套管和第四套管移动时,通过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带动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同步滑动,在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共同作用下,带动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顺畅地转动;
32.6、当转动梁向上转动一定角度后,转动梁和第一限位板上的挡块相接触,限制转动梁继续向上转动,避免第一太阳能集热板和第二太阳能集热板与大棚的顶部碰撞,当转动梁向下转动至竖直状态时,转动梁和第二限位板相接触,限制其继续转动,使第一太阳能集热板和第二太阳能集热板正对大棚内的农作物,提高大棚的保温效果。
附图说明
3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34.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35.图3是图1中b-b处的剖视图;
36.图4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大棚内的状态图;
37.图5是图4中c-c处的剖视图。
38.图中:1、大棚;11、后墙;2、转动梁;21、第一液压油缸;22、座板;221、第一限位板;222、第二限位板;223、挡块;3、第一水平板;31、第一支撑板;32、第一滑杆;33、第一套管;331、第一连杆;34、第二套管;341、第二连杆;4、第二水平板;41、第二支撑板;42、转动杆;421、第一外螺纹;422、第二外螺纹;423、第一限位凸沿;424、第二限位凸沿;43、第三套管;431、第三连杆;44、第四套管;441、第四连杆;45、电机;46、转叶板;5、第一底板;51、第一太阳能集热板;6、第二底板;61、第二太阳能集热板;7、第一连接杆;8、第二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39.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40.如图1-5所示,一种用于大棚的太阳能集热装置,所述大棚1包括后墙11。
41.所述集热装置包括转动梁2、第一液压油缸21、第一底板5和第二底板6和活动机构。
42.所述转动梁2的一端铰接在后墙11上;
43.所述第一液压油缸21的一端铰接在后墙11上,另一端铰接在转动梁2上。
44.所述第一底板5的一侧边和第二底板6的一侧边铰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底板5上设有第一太阳能集热板51,所述第二底板6上设有第二太阳能集热板61,优选地,所述第一太阳能集热板51和第二太阳能集热板61均为钒钛陶瓷太阳能集热板。
45.所述活动机构设置在转动梁2上,所述活动机构能够使第一太阳能集热板51和第二太阳能集热板61相向和相背转动。
46.由于大棚1的后墙11通常朝南设置,为了尽可能增加光照时间。当太阳刚升起的时候,控制第一液压油缸21使其缩短,使转动梁2的外端倾斜向下,迎接准备升起的太阳,通过
活动机构使第一太阳能集热板51和第二太阳能集热板61相向转动,两者之间的夹角减小,使第一太阳能集热板51正对太阳,早上太阳逐渐升高,控制第一液压油缸21使其伸长,使转动梁2逐渐转动至水平位置,同时通过活动机构使第一太阳能集热板51和第二太阳能集热板61相背转动,两者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时间到中午时,太阳位于正上方,此时第一太阳能集热板51和第二太阳能集热板61张开至最大,两者可以充分吸收太阳光蓄热,下午太阳逐渐向西落下,通过活动机构使第一太阳能集热板51和第二太阳能集热板61相向转动,两者之间的夹角减小,同时控制第一液压油缸21使其缩短,转动梁2逐渐倾斜向下,确保第二太阳能集热板5始终正对太阳,通过以上操作使第一太阳能集热板51和第二太阳能集热板61尽可能多的吸收太阳光,提高蓄热效率。
47.当夜间大棚1需要保温时,控制第一液压油缸21使其缩短,使转动梁2向下转动,使第一太阳能集热板51和第二太阳能集热板61朝向后墙的前方,快速增加大棚1内的温度。
48.具体来说,所述活动机构包括第二水平板4、转动杆42、第三套管43、第四套管44、第三连杆431、第四连杆441和驱动结构。
49.所述第二水平板4水平固设在转动梁2上,所述第二水平板4的长度方向和后墙11的长度方向平行。
50.所述转动杆42通过两个第二支撑板41水平转动设置在第二水平板4上,所述转动杆42的长度方向和第二水平板4的长度方向一致。
51.所述第三套管43和第四套管44均滑动设置在转动杆42上。
52.所述第三连杆431的一端铰接在第三套管43上,另一端铰接在第一底板5上,所述第四连杆441的一端铰接在第四套管44上,另一端铰接在第二底板6。
53.所述驱动结构设置在第二水平板4上,所述驱动结构能够带动第三套管43和第四套管44相向和相背滑动。
54.通过驱动结构带动第三套管43和第四套管44相向滑动,在第三连杆431和第四连杆441的作用下,使第一太阳能集热板51和第二太阳能集热板61相向转动,两者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同理,通过驱动结构带动第三套管和第四套管相背滑动,在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的作用下,使第一太阳能集热板51和第二太阳能集热板61相背转动,两者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操作简单。
55.具体来说,所述驱动结构包括第一外螺纹421、第二外螺纹422和电机45。
56.所述转动杆42上左右对称设有第一限位凸沿423和第二限位凸沿424,所述第一外螺纹421设置在第一限位凸沿423和相近的第二支撑板41之间的转动杆42上。
57.所述第二外螺纹422设置在第二限位凸沿424和相近的第二支撑板41之间的转动杆42上,所述第二外螺纹422和第一外螺纹421的螺旋方向相反。
58.所述电机45固设在第二水平板4上,所述转动杆42的一端伸出其中一个第二支撑板41且端部与电机45固连。
59.由于第一外螺纹421和第二外螺纹422的螺旋方向相反,第三套管43和第四套管44受到第一底板5和第二底板6的限位作用,仅能沿着转动杆42的长度方向移动,启动电机45带动转动杆42顺时针转动时,第三套管43和第四套管44相背移动,电机45带动转动杆42逆时针转动时,第三套管43和第四套管44相向移动,结构简单。
60.具体来说,所述转动杆42的一端伸出第二支撑板41且端部沿周向设有若干个转叶
板46。
61.由于白天光照充足,大棚1内的温度较高,通常会打开一侧的门进行通风,当转动杆42转动时,若干个转叶板46跟着转动,能够加快大棚1内的空气流通,减小蒸发量,避免农作物枯萎。
62.具体来说,所述转动梁2上还设有两个导向结构,两个所述导向结构分别设置在第二水平板4的前后两侧,所述导向结构包括第一水平板3、第一滑杆32、第一连杆331和第二连杆341。
63.所述第一水平板3水平固设在转动梁2上,所述第一水平板3的长度方向和第二水平板4的长度方向平行。
64.所述第一滑杆32通过两个第一支撑板31水平固设在第一水平板3上,所述第一滑杆32的长度方向和转动杆42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一滑杆32上滑动设置有第一套管33和第二套管34,所述第一套管33和第三套管43之间固连有第一连接杆7,所述第二套管34和第四套管44之间固连有第二连接杆8,所述第一连接杆7和第二连接杆8的长度方向和转动梁2的长度方向一致,使第一套管33和第三套管43,第二套管34和第四套管44始终处于同一直线上。
65.所述第一连杆331的一端铰接在第一套管33上,另一端铰接在第一底板5上,所述第二连杆341的一端铰接在第二套管34上,另一端铰接在第二底板6上。
66.当第三套管43和第四套管44移动时,通过第一连接杆7和第二连接杆8带动第一套管33和第二套管34同步滑动,在第三连杆431、第四连杆441、第一连杆331和第二连杆341的共同作用下,带动第一底板5和第二底板6顺畅地转动。
67.具体来说,所述后墙11上平行固设在两个座板22,所述转动梁2通过铰接轴23铰接在两个座板22之间,两个所述座板22的下侧边上竖直固设有第二限位板222,两个所述座板22的上侧边上竖直固设有第一限位板221,所述第一限位板221靠近转动梁2的一侧设有挡块223。
68.当转动梁2向上转动一定角度后,转动梁2和第一限位板221上的挡块223相接触,限制转动梁2继续向上转动,避免第一太阳能集热板51和第二太阳能集热板61与大棚1的顶部碰撞,当转动梁2向下转动至竖直状态时,转动梁2和第二限位板222相接触,限制其继续转动,使第一太阳能集热板51和第二太阳能集热板61正对大棚1内的农作物,提高大棚的保温效果。
69.所述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70.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