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技术 专利正文
用于裂头蚴体外保存的培养皿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用于裂头蚴体外保存的培养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培养皿,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裂头蚴体外保存的培养皿。


背景技术:

2.裂头蚴学名为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为长带形,白色,长度为0.3~105.0cm 不等,伸缩能力很强。裂头蚴头端膨大,中央有一明显凹陷,体不分节但具有不规则横皱褶,后端多呈钝圆形。
3.人类感染裂头蚴主要是食用未煮熟的受污染的蛙肉、蛇肉和饮用含有幼虫的水。裂头蚴被人吃后,最常寄生于人体皮下、肌肉、肝、肺及脑部等组织器官,并在机体各组织器官移行引起裂头蚴病,形成包块或占位性病变。裂头蚴感染部位不同引起的临床症状亦不同,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误诊误治较为普遍。关于裂头蚴病的发生机制、免疫特点、血清学诊断、临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均需要稳定的裂头蚴感染动物模型和大量生物学性质稳定的标准化虫种资源。然而,目前实验用裂头蚴主要采自自然感染的第二中间宿主蛙或蝌蚪,受季节因素限制,不能随时获得活虫体,因此需要将裂头蚴在体外保存一段时间,以便于观察和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4.在研究裂头蚴过程中,通常需要在体外对裂头蚴进行一段时间的存放使其保持鲜活,以便于观察或检测;目前,通常采用玻璃培养皿对裂头蚴进行体外的短时间存放,但是玻璃培养皿的功能单一,且容易透光,强光下不利于裂头蚴的存活;另外,在存放培养过程中,由于需要频繁转移裂头蚴,以更换培养液,从而进一步降低了裂头蚴的存活率,因此采用玻璃培养皿很难对裂头蚴活体进行体外长时间培养和存放;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裂头蚴体外保存的培养皿,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为裂头蚴的体外培养和存放提供一个更为稳定的环境,以延长裂头蚴的体外存活时间。
5.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6.用于裂头蚴体外保存的培养皿,包括培养皿体,盖合于培养皿体上的培养皿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端与培养皿体一侧铰接连接、另一端与培养皿体另一侧通过卡扣连接的避光盖;所述避光盖和所述培养皿体均采用不透光材料制作而成;所述培养皿盖采用透光材料制作而成。
7.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避光盖的上表面靠近卡扣的一端、可折叠的设置有避光盖支架;当所述避光盖平行翻转打开时,所述避光盖的一侧通过其铰接端与培养皿体固定,而另一端通过避光盖支架进行支撑,从而使避光盖保持水平。
8.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培养皿体的侧面设置有可视窗。
9.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避光盖的底面和所述可视窗的表面均设置有刻度线。
10.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培养皿体的侧面底部设置有放液口;所述放液口的进水端设置有滤网,所述放液口的出水端设置有放液密封塞。
11.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培养皿盖与培养皿体通过螺纹连接盖合。
12.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培养皿盖的上表面两侧对称的设置有捏柄;所述避光盖上设置有与捏柄配合的捏柄槽。
13.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培养皿盖上设置有加液口,与加液口配合的加液密封塞。
14.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
15.1)本实用新型培养皿通过设置避光盖,且避光盖和培养皿体均采用不透光材料制作而成,可避免强光长时间照射裂头蚴,而影响裂头蚴的存活率。
16.2)本实用新型培养皿中,培养皿体的侧面底部设置有放液口,放液口的进水端设置有滤网和放液密封塞,同时培养皿盖上设置有加液口和加液密封塞,在裂头蚴培养一段时间需要更换培养液时,可打开放液密封塞,直接将培养皿内的培养液进行排放,而滤网则可以阻挡裂头蚴被排走;当培养皿内的培养液被排放一部分或被排净后,可通过加液口添加培养液,因此不需要将裂头蚴进行频繁转移,进而可提高裂头蚴的存活率。
17.3)本实用新型培养皿在使用过程中,当避光盖平行翻转打开时,可将裂头蚴夹取出放置于避光盖上,且避光盖的底面设置有刻度,可以便于对裂头蚴的体形、长度进行观察和检测。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培养皿的主视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培养皿的俯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培养皿中避光盖打开时的主视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培养皿中避光盖打开时的俯视图;
22.图5为图2中a-a处的断面示意图;
23.上述图中各标识的含义为:1-培养皿体,101-透明可视窗,102-放液口,103
‑ꢀ
滤网,104-放液密封塞,2-培养皿盖,201-捏柄,202-加液口,203-加液密封塞, 3-避光盖,301-避光盖支架,302-捏柄槽,4-刻度线。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6.实施例
27.用于裂头蚴体外保存的培养皿,请参阅图1至图5,包括培养皿体1,盖合于培养皿体1上的培养皿盖2,避光盖3;其中,所述避光盖3的一端与培养皿体1一侧铰接连接、另一端
与培养皿体1另一侧通过卡扣连接的避光盖3;所述避光盖3和所述培养皿体1均采用不透光材料制作而成,如不透光的塑料、金属等;所述培养皿盖2采用透光材料制作而成,如透明玻璃、透明塑料等。
28.进一步的,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请参阅图3和图4,所述避光盖3的上表面靠近卡扣的一端、可折叠的设置有避光盖支架301;当所述避光盖3平行翻转打开时,所述避光盖3的一侧通过其铰接端与培养皿体1固定,而另一端通过避光盖支架301进行支撑,从而使避光盖3保持水平;基于上述结构,可随时翻转打开避光盖3,使避光盖3保持水平作为观测裂头蚴的临时平台,之后便可以打开培养皿盖2,将裂头蚴夹取放置于避光盖3上,以便于随时观察裂头蚴在生长过程中的长度和形态变化。
29.为了可便于从侧面观察到裂头蚴的形态,或及时掌握培养液的体积和浑浊度,进一步的,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请参阅图1和图3,所述培养皿体1 的侧面设置有可视窗101。
30.进一步的,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请参阅图1和图4,所述避光盖3的底面和所述可视窗101的表面均设置有刻度线4。
31.为了便于将培养皿内的培养液进行排放,以及时更换培养液,保持裂头蚴的生存条件,进一步的,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请参阅图1和图5,所述培养皿体1的侧面底部设置有放液口102;所述放液口102的进水端设置有滤网103,所述放液口102的出水端设置有放液密封塞104。
32.为了使培养皿盖2与培养皿体1盖合更加紧密,进一步的,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培养皿盖2与培养皿体1通过螺纹连接盖合。
33.进一步的,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请参阅图3至图5,所述培养皿盖2 的上表面两侧对称的设置有捏柄201;所述避光盖3上设置有与捏柄201配合的捏柄槽302。
34.为了便于向培养皿内加入培养液,进一步的,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请参阅图3和图5,所述培养皿盖2上设置有加液口202,与加液口202配合的加液密封塞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