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细菌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细菌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生物制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细菌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对药瓶进行灌装药液的生产流程中,药瓶会通过输送带运送至灌装机的出液口下方,然后出液口插入到药瓶内进行灌装;由于药品的生产对对于生产环境的安全性较高,现阶段通常对生产环境进行持续换气,并对流入到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消毒,以保持生产环境的安全性。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灌装生产流程中,缺乏对周围环境的检测,无法得知生产环境是否达到了安全生产的程度。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方便工作人员判别生产环境的安全性,本技术提供一种细菌检测装置。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细菌检测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细菌检测装置,包括用于与吸风装置的进气口连通的抽气管,抽气管上设置有座体,座体上架设有培养皿,座体上还设置有将培养皿罩住的罩体;
7.座体上贯穿开设有与抽气管连通的抽气口,抽气口朝向培养皿的底部;
8.罩体朝向培养皿底壁的端面上开设有多个通气孔。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启动吸气装置时,生产环境中的空气通过通气孔进入到罩体中,然后空气与培养皿的底壁接触;最后进入到抽气口排走;工作人员通过观察培养皿中是否产生菌落,来判定生产环境的安全性。
10.可选的,所述座体包括连接在抽气管上的底座,底座的上表面圆周分布有多个支撑台;
11.培养皿放置在多个支撑台上;
12.抽气口开设在底座上。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培养皿与底座之间留有一定间隙,从而使得空气与培养皿接触之后,能够进入到培养皿与底座之间,最后空气能够进入到抽气口中。
14.可选的,所述支撑台包括固接底座上并支撑培养皿的底块,底块上固接有贴靠在培养皿周面上的限位块。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培养皿的周面会与每个支撑台上的限位块接触,限制了培养皿发生水平方向的移动,从而使得培养皿比较稳定地放置在支撑台上。
16.可选的,所述底座朝向培养皿的一面边沿开设有阶梯槽,罩体的开口端插设在阶梯槽中。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将罩体向上抬起,即可观察到培养皿,便于工作人员对培养皿进行更换,同时罩体的开口端插设在阶梯槽中,也使得罩体比较稳定地放置在底座上。
18.可选的,所述底座朝向培养皿的一面加工有扩大抽气口吸风面积的导流槽。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空气更加容易进入到抽气口中,减小对吸风装置的负担。
20.可选的,所述罩体包括套筒以及连接在套筒一端的顶壁;套筒远离顶壁一端插设在阶梯槽中;顶壁朝靠近培养皿的方向凹陷形成开孔板,通气孔开设在开孔板上。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缩短了培养皿的底壁与通气孔之间的距离,这样空气经过通气孔更容易接触到培养的底壁上,从而提高了检测的可靠性。
22.可选的,所述顶壁背离培养皿的一面设置有将通气孔封挡住的盖体。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细菌检测装置在不工作的时候,减少了培养皿受污染的情况发生。
24.可选的,所述盖体包括抵靠在顶壁背离培养皿一面上的盖板以及固接在盖板背离顶壁一面上的提手。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需要使用细菌检测装置时,可通过提手将盖板从顶壁上移走。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27.通过抽气管、座体、培养皿、罩体、抽气口以及通气孔,使得生产环境中的空气与培养皿接触,方便工作人员对生产环境的安全性进行检测。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细菌检测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细菌检测装置的剖视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抽气管;2、座体;21、抽气口;22、底座;221、阶梯槽;23、支撑台;231、底块;232、限位块;24、导流槽;3、培养皿;4、罩体;41、通气孔;42、顶壁;421、开孔板;422、套环;423、连接环;43、套筒;5、盖体;51、盖板;52、提手;53、定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参照图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细菌检测装置,包括立设在灌装机的工作台上的抽气管1;抽气管1的下端固接在工作台上,工作台内设置有吸风装置(图中未画出),吸风装置的进气口与抽气管1的下端通过管件连通;抽气管1的上端固接有座体2,座体2上开设有抽气口21,抽气口21竖直贯穿座体2,抽气口21与抽气管1连通;座体2的上表面架设有培养皿3,并且培养皿3与座体2上表面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座体2的上表面放置有罩体4,罩体4朝向座体2的一端为开口,培养皿3位于罩体4中;罩体4远离自身开口的一端端面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通气孔41,通气孔41正对于培养皿3的底壁。
33.当工作人员启动吸风装置后,生产环境中的空气经过通气孔41之后,会撞击在培养皿3的底壁上,然后空气再通过抽气口21进入到抽气管1中,最后由吸气装置排走。
34.参照图1,座体2包括底座22,底座22近似于圆柱状,底座22与抽气管1同轴设置,并且抽气管1的上端固接在底座22的下表面上;抽气口21开设在底座22上并且位于底座22的中央,从而实现了抽气口21正对于抽气管1的上端;底座22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支撑台23,
多个支撑台23绕底座22的轴线等间距圆周分布;相邻的两个支撑台23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培养皿3放置在多个支撑台23上,这样使得培养皿3与底座22之间存在间隙。
35.参照图1,底座22的上表面开设有导流槽24,导流槽24为圆台形,导流槽24的小端口汇聚在抽气口21处,并且导流槽24与底座22同轴设置;这样变相地扩大了抽气口21的吸风面积,从而利于空气流入到抽气口21中。
36.参照图2,支撑台23包括固接在底座22上表面的底块231,底块231靠近底座22的边沿,培养皿3放置在底块231的上表面,底块231的上表面固接有限位块232,限位块232贴靠在培养皿3的周面上,这样对培养皿3起到定位作用,从而使得培养皿3比较稳定地放置在支撑台23上。
37.参照图2,罩体4包括顶壁42以及连接固定于顶壁42外边沿的环形套筒43,顶壁42位于套筒43的一端,套筒43远离顶壁42的一端为罩体4的开口;底座22上表面的外边沿加工有阶梯槽221,阶梯槽221所在的底座22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定义为缩径部;套筒43套设在缩径部上,并且套筒43远离顶壁42的一端端面抵靠在阶梯槽221的槽面上;这样罩体4稳定地放置在底座22上;培养皿3位于套筒43内。
38.参照图2,顶壁42包括位于套筒43中的开孔板421,开孔板421的外边沿连接固定有套环422,开孔板421位于套环422的一端,套环422与套筒43同轴设置,套环422远离开孔板421的一端背离培养皿3,套环422远离开孔板421的一端沿远离自身的方向水平弯折有连接环423,连接环423的外边沿固接在套筒43的内周面上,并且连接环423背离培养皿3的一面与套筒43远离底座22的端面齐平;多个通气孔41均匀开设在开孔板421上;这样使得通气孔41更加靠近培养皿3的底壁,从而使得经过通气孔41的空气更容易撞击在培养皿3的底壁上。
39.参照图2,当细菌检测装置处于不使用的状态时,为了减少生产环境中的空气进入到罩体4内,故连接环423背离培养皿3的一面放置有盖体5,盖体5包括放置在连接环423背离培养皿3一面上的盖板51,盖板51将套环422远离开孔板421的一端遮挡住,盖板51背离连接环423的一端固接有提手52,提手52位于盖板51的中央位置处;盖板51朝向连接环423的一面设置有定位环53,定位环53的一端固接在盖板51上,定位环53的另一端插设在套环422中,并且定位环53与套环422间隙配合。
4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