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摄影电影 专利正文
棱镜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棱镜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检测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是涉及一种棱镜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涉铁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对铁路进行线上、线下监测,从而保证铁路行车安全。特别线上监测因为天窗申请难、人工测量慢等因素导致目前铁路行车安全并不能达到实时监测的状态,从而有监测不及时等不安全因素。为此需要自动化监测的方式进行线上监测来保证铁路安全的需求日益提升。在自动化监测方式中,通常采用棱镜来对铁路的状态进行检测。因而需要一个棱镜固定装置来将棱镜相对于铁路固定起来。
3.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棱镜支架来将棱镜相对于铁路的轨道固定起来。然而采用棱镜支架的固定方式不够安全,无法摆脱脱落的风险,通常会有因为铁轨长期振动而导致棱镜或棱镜架脱落的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棱镜和轨道相对于棱镜支架的固定方式不够安全的缺陷,提供一种棱镜固定装置。
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棱镜固定装置,所述棱镜固定装置包括:
7.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围设于轨道的外侧;
8.螺杆组件,所述螺杆组件穿过所述夹持组件,以将所述夹持组件连接至棱镜或所述轨道;
9.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设于所述螺杆组件的端部,所述第一螺母的端面与所述夹持组件相抵;
10.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设于所述螺杆组件的端部,所述第二螺母的端面与所述第一螺母的端面相抵,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二螺母的旋向相反。
11.在本方案中,螺杆组件穿过夹持组件后,在螺杆组件的端部设置同轴的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通过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来将夹持组件相对于棱镜或轨道紧固起来。其中,第一螺母与第二螺母的旋向相反,相应地,螺杆组件上设有两端旋向相反的螺纹段,两端螺纹段分别与第一螺母、第二螺母配合。从而在轨道发生抖动时,第二螺母能够阻止第一螺母因抖动而产生松动,进而避免了夹持组件产生松动,有效提高了检测的精确度。另外,该结构简单紧凑,方便加工及安装。
12.较佳地,所述螺杆组件包括第一螺杆组件,所述第一螺杆组件穿过所述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螺杆组件能够移动,以靠近或远离所述轨道。
13.在本方案中,夹持组件相对于第一螺杆组件能够移动,使得在安装或拆卸夹持组件时,可以适当地移动夹持组件来使得安装或拆卸更方便,同时也能更适应轨道的尺寸,可以通过调节夹持组件来适应不同尺寸的轨道,通用性更高。
14.较佳地,所述螺杆组件包括第二螺杆组件,所述第二螺杆组件插设于所述夹持组件,所述第二螺杆组件相对于所述夹持组件具有伸出端,所述伸出端插设于所述棱镜内。
15.在本方案中,通过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将第二螺杆组件紧固于夹持组件,避免了第二螺杆组件相对于夹持组件产生松动,从而避免了与第二螺杆组件相连的棱镜与夹持组件产生松动,进而避免了棱镜与轨道产生相对移动,有助于提高检测的精确度。
16.较佳地,所述伸出端和所述棱镜均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棱镜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插销,当所述伸出端插设于所述棱镜内,两个所述第一通孔重合,所述第一插销插设于所述第一通孔。
17.在本方案中,通过将第一插销插设于第一通孔内,进一步地避免了棱镜相对于第二螺杆组件产生松动,防止棱镜脱落。
18.较佳地,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用于夹持所述轨道,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用于连接所述棱镜,所述螺杆组件包括第三螺杆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通过所述第三螺杆组件连接。
19.在本方案中,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之间通过第三螺杆组件连接,第三螺杆组件穿过第二夹持组件并插设于第一夹持组件内,从而将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固定连接,防止第二夹持组件脱落。另外,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通过第三螺杆组件可拆卸地连接,使得该棱镜固定装置的通用性更高。
20.较佳地,所述第三螺杆组件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均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棱镜固定装置包括第二插销,所述第二插销插设于所述第二通孔。
21.在本方案中,通过将第二插销插设于第二通孔内,进一步地实现了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的相对固定,防止第二夹持组件脱落。
22.较佳地,所述第一螺母的内孔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螺母的内孔直径。
23.在本方案中,第一螺母的内孔直径大于第二螺母的内孔直径,从而使得在第一螺母与第二螺母旋向相反的情况下,第一螺母能够安装在螺杆组件上。
24.较佳地,所述棱镜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三插销,所述螺杆组件的一端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二螺母设于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夹持组件之间,所述第三插销插设于所述第三通孔内。
25.在本方案中,第一螺母、第二螺母设于第三插销与夹持组件之间,从而第三插销能够避免第一螺母、第二螺母脱落。
26.较佳地,所述第三插销与所述第二螺母的端部相贴合。
27.在本方案中,第三插销与第二螺母的端部相贴合,从而第三插销实现防止第一螺母、第二螺母脱落的同时,还能够实现防止第二螺母松动的效果。
28.较佳地,所述螺杆组件还设有承台,所述承台与所述夹持组件的侧面相贴合。
29.在本方案中,承台使得螺栓组件在紧固棱镜时能够防止棱镜脱落,或者螺栓组件在连接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时能够防止第二夹持组件脱落。
30.较佳地,所述棱镜固定装置还包括感应组件,所述感应组件设于所述轨道与所述夹持组件之间,并能将感应到的信息发出。
31.在本方案中,感应组件能够感应到轨道与夹持组件之间是否存在松动,并将感应到的信息发出。若存在松动,使用者可以得知并作出相应的措施,从而提高了检测的精度和
安全性。
32.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3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螺杆组件穿过夹持组件后,在螺杆组件的端部设置同轴的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通过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来将夹持组件相对于棱镜或轨道紧固起来。其中,第一螺母与第二螺母的旋向相反,相应地,螺杆组件上设有两端旋向相反的螺纹段,两端螺纹段分别与第一螺母、第二螺母配合。从而在轨道发生抖动时,第二螺母能够阻止第一螺母因抖动而产生松动,进而避免了夹持组件产生松动,有效提高了检测的精确度。第一插销、第二插销、第三插销的设计能够避免在夹具部分或整体因为松动而导致与铁轨脱落,有效避免了铁路行车安全的隐患。另外,该结构简单紧凑,方便加工及安装。
附图说明
34.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棱镜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5.附图标记说明
36.棱镜固定装置100
37.夹持组件1
38.第一夹持组件11
39.凹槽111
40.第二夹持组件12
41.螺杆组件2
42.第一螺杆组件21
43.第二螺杆组件22
44.第一通孔221
45.第三螺杆组件23
46.第二通孔231
47.第三通孔24
48.承台25
49.棱镜3
50.第一螺母4
51.第二螺母5
52.第一插销6
53.第二插销7
54.第三插销8
具体实施方式
55.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5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棱镜固定装置100,如图1所示,棱镜固定装置100包括夹持组件1、螺杆组件2、第一螺母4和第二螺母5,夹持组件1围设于轨道(图中未示出)的外侧,螺杆组件2穿过夹持组件1,以将夹持组件1连接至棱镜3或轨道,第一螺母4设于螺杆组件2的端
部,第一螺母4的端面与夹持组件1相抵,第二螺母5设于螺杆组件2的端部,第二螺母5的端面与第一螺母4的端面相抵,第一螺母4与第二螺母5的旋向相反。
57.在具体实施时,螺杆组件2穿过夹持组件1后,在螺杆组件2的端部设置同轴的第一螺母4和第二螺母5,通过第一螺母4和第二螺母5来将夹持组件1相对于棱镜3或轨道紧固起来。其中,第一螺母4与第二螺母5的旋向相反,相应地,螺杆组件2上设有两端旋向相反的螺纹段,两端螺纹段分别与第一螺母4、第二螺母5配合。从而在轨道发生抖动时,第二螺母5能够阻止第一螺母4因抖动而产生松动,进而避免了夹持组件1产生松动,有效提高了检测的精确度。另外,该结构简单紧凑,方便加工及安装。
58.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螺杆组件2包括第一螺杆组件21,第一螺杆组件21穿过夹持组件1,夹持组件1相对于第一螺杆组件21能够移动,以靠近或远离轨道。
59.在具体实施时,夹持组件1相对于第一螺杆组件21能够移动,使得在安装或拆卸夹持组件1时,可以适当地移动夹持组件1来使得安装或拆卸更方便,同时也能更适应轨道的尺寸,可以通过调节夹持组件1来适应不同尺寸的轨道,通用性更高。
60.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螺杆组件2包括第二螺杆组件22,第二螺杆组件22插设于夹持组件1,第二螺杆组件22相对于夹持组件1具有伸出端,伸出端插设于棱镜3内。
61.在具体实施时,第二螺杆组件22插设于夹持组件1,棱镜3与第二螺杆组件22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螺母4、第二螺母5设于第二螺杆组件22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螺母4、第二螺母5将第二螺杆组件22紧固于夹持组件1,避免了第二螺杆组件22相对于夹持组件1产生松动,从而避免了与第二螺杆组件22相连的棱镜3与夹持组件1产生松动,进而避免了棱镜3与轨道产生相对移动,有助于提高检测的精确度。
62.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伸出端和棱镜3均设有第一通孔221,棱镜固定装置100包括第一插销6,当伸出端插设于棱镜3内,两个第一通孔221重合,第一插销6插设于第一通孔221。
63.在具体实施时,第二螺杆组件22与棱镜3之间采用榫卯的方式进一步固定,具体为,在第二螺杆组件22与棱镜3通过螺纹连接之后,在第二螺杆组件22与棱镜3的连接处开设一通孔,即第一通孔221,将第一插销6插设于第一通孔221内,从而进一步地固定第二螺杆组件22与棱镜3,能够有效地防止棱镜3脱落。另外,第二螺杆组件22与棱镜3之间可以进一步地采用打胶的方式固定,具体可以在第一插销6、第一螺母4、第二螺母5、第二螺杆组件22与棱镜3的连接处打胶。
64.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夹持组件1包括第一夹持组件11和第二夹持组件12,第一夹持组件11用于夹持轨道,第二夹持组件12用于连接棱镜3,螺杆组件2包括第三螺杆组件23,第一夹持组件11和第二夹持组件12通过第三螺杆组件23连接。
65.在具体实施时,第一夹持组件11包括两个夹持块,两个夹持块分别设于轨道的两侧,从两侧夹持轨道,有利于提高夹持时的稳定性。夹持块设有凹槽111,以使得夹持块和轨道的形状相适配,当夹持块从轨道两侧夹持住轨道,两个夹持块的内表面均与轨道的外表面相贴合,从而能够夹持地更稳固。第二夹持组件12通过第二螺杆组件22与棱镜3连接。第一夹持组件11与第二夹持组件12之间通过第三螺杆组件23连接,第三螺杆组件23穿过第二夹持组件12并插设于第一夹持组件11内,从而将第一夹持组件11与第二夹持组件12固定连接,防止第二夹持组件12脱落。另外,第一夹持组件11与第二夹持组件12通过第三螺杆组件
23可拆卸地连接,使得该棱镜固定装置100的通用性更高。
66.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夹持组件11与第二夹持组件12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连接为一个整体。
67.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第三螺杆组件23与第一夹持组件11均设有第二通孔231,棱镜固定装置100包括第二插销7,第二插销7插设于第二通孔231。
68.在具体实施时,第三螺杆组件23与第一夹持组件11之间采用榫卯的方式进一步固定,具体为,在第三螺杆组件23与第一夹持组件11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之后,在第三螺杆组件23与第一夹持组件11的连接处开设一通孔,即第二通孔231,将第二插销7插设于第二通孔231内,从而进一步地固定了第三螺杆组件23与第一夹持组件11,有效地防止与第三螺杆组件23固连的第二夹持组件12脱落。另外,第三螺杆组件23与第一夹持组件11之间可以进一步地采用打胶的方式固定,具体可以在第二插销7、第一螺母4、第二螺母5处打胶。
69.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第一螺母4的内孔直径大于第二螺母5的内孔直径。
70.在具体实施时,第一螺母4的内孔直径大于第二螺母5的内孔直径,从而使得在第一螺母4与第二螺母5旋向相反的情况下,第一螺母4能够安装在螺杆组件2上。
71.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棱镜固定装置100还包括第三插销8,螺杆组件2的一端设有第三通孔24,第一螺母4与第二螺母5设于第三通孔24与夹持组件1之间,第三插销8插设于第三通孔24内。
72.在具体实施时,第三插销8插设于螺杆组件2端部的第三通孔24内,第一螺母4、第二螺母5设于第三插销8与夹持组件1之间,从而第三插销8能够避免第一螺母4、第二螺母5脱落。
73.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第三插销8与第二螺母5的端部相贴合。
74.在具体实施时,第三插销8插设于第三通孔24内时,第三插销8与第二螺母5的端部相贴合,从而第三插销8实现防止第一螺母4、第二螺母5脱落的同时,还能够实现防止第二螺母5松动的效果。
75.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螺杆组件2还设有承台25,承台25与夹持组件1的侧面相贴合。
76.在具体实施时,承台25设于螺杆组件2上与第一螺母4、第二螺母5所在侧相背的侧面,从而螺栓组件在紧固棱镜3时能够防止棱镜3脱落,或者螺栓组件在连接第一夹持组件11和第二夹持组件12时能够防止第二夹持组件12脱落。
77.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棱镜固定装置100还包括感应组件,感应组件设于轨道与夹持组件1之间,并能将感应到的信息发出。
78.在具体实施时,感应组件(图中未示出)设于轨道和凹槽111之间。感应组件可以是压力传感器,当轨道与夹持组件1之间存在松动,则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小于阈值,压力传感器向控制组件发出压力值信息后,控制组件向使用者发出报警信号,从而使用者可以及时地得知夹持组件1的夹持情况,并在存在松动时及时地进行调整。其中,压力传感器可以是压电陶瓷、应变片等,也可以选用微动开关代替传感器,当发生松动时微动开关状态发生变化,传送至控制组件报警。发送方式可以是通过无线信号的方式发出。例如,通过lora或蓝牙mesh联网发送。
79.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感应组件还可以是行程开关。当夹持组件1夹紧轨道
时,轨道持续地触碰行程开关,此时行程开关为接通状态,即正常状态;当夹持组件1与轨道之间存在松动,轨道与行程开关之间则断开,行程开关向控制组件发出信息后,控制组件向使用者发出报警信号。
80.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