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摄影电影 专利正文
搬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搬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一种搬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2.[关联技术]
[0003]
在日本专利特开2011-39148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具有:非接触搬运元件,以搬运构件与具有未定影的图像的单页纸的两面不接触的方式,保持所述单页纸的搬运方向前端来进行搬运;以及非接触加热元件,对利用所述非接触搬运元件而处于搬运状态的所述单页纸以不接触的方式进行加热,且所述定影装置具有气体吹送元件,所述气体吹送元件对利用所述非接触加热元件而处于加热状态的所述单页纸分别向表面及背面吹送气体。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在包括以不保持片状的被搬运材料的搬运方向的一端侧部分的状态搬运所述被搬运材料的搬运部、以及通过对由搬运部搬运的被搬运材料的下表面开口的多个送风孔向所述下表面送风的送风部的搬运装置中,若多个送风孔的沿着与搬运方向的交叉方向的配置间隔一定,则被搬运材料的交叉方向的端部有时向下方侧弯曲。
[0005]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与多个送风孔的沿着与搬运方向的交叉方向的配置间隔一定的结构相比,抑制被搬运材料的交叉方向的端部向下方侧弯曲。
[0006]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案,可提供一种搬运装置,所述搬运装置包括:搬运部,以不保持片状的被搬运材料的搬运方向的一端侧部分的状态搬运所述被搬运材料;以及送风部,所述送风部通过对由所述搬运部搬运的所述被搬运材料的下表面开口的多个送风孔向所述下表面送风,且所述多个送风孔沿着与所述搬运方向的交叉方向的配置间隔在两端部比在中央部窄。
[0007]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案,所述送风部中,配置在超过预先规定的大小的被搬运材料的交叉方向的两端部通过的区域的送风孔的配置间隔比配置在被搬运材料的相对于交叉方向的两端部的中央侧通过的区域的送风孔的配置间隔窄。
[0008]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案,所述搬运部以保持所述被搬运材料的搬运方向的下游侧部分且不保持所述被搬运材料的搬运方向的上游侧部分的状态搬运所述被搬运材料,所述送风部具有与所述被搬运材料的下表面相向且设置有所述多个送风孔的相向面,向所述被搬运材料的所述下表面送风,使所述被搬运材料的搬运方向的上游侧部分从所述相向面浮起。
[0009]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案,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部,在作为被搬运材料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加热部,对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了图像的被搬运材料的上表面以不接触的方式进行加热;以及根据第一方案至第三方案中任一方案所述的搬运装置,所述送风部通过设置在与所述被搬运材料的下表面相向的相向面上
的所述多个送风孔进行送风,使所述被搬运材料从所述相向面浮起,且所述搬运装置使通过所述加热部与所述相向面之间的被搬运材料上下反转,再次在所述之间进行搬运。
[0010]
[发明的效果]
[0011]
根据所述第一方案,与多个送风孔的沿着与搬运方向的交叉方向的配置间隔一定的结构相比,可抑制被搬运材料的交叉方向的端部向下方侧弯曲。
[0012]
根据所述第二方案,和配置在被搬运材料的交叉方向的两端部通过的区域的送风孔的配置间隔与配置在被搬运材料的交叉方向的中央侧通过的区域的送风孔的配置间隔相同的结构相比,可抑制超过预先规定的大小的被搬运材料的交叉方向的端部向下方侧弯曲。
[0013]
根据所述第三方案,与多个送风孔的沿着与搬运方向的交叉方向的配置间隔一定的结构相比,可抑制被搬运材料的搬运方向的上游侧的交叉方向的端部与相向面接触。
[0014]
根据所述第四方案,与多个送风孔的沿着与搬运方向的交叉方向的配置间隔一定的结构相比,可抑制图像不良。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
[0016]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装置及送风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
[0017]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链式夹具(chain gripper)的结构的立体图。
[0018]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0019]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结构的剖面图(图4的双点划线5a部分的剖面图)。
[0020]
图6是表示比较例的送风装置的结构的剖面图。
[0021]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
[0022]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像(toner image)形成部的结构的概略图。
[0023]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影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说明。再者,各图中所示的箭头h为铅垂方向且表示装置上下方向,箭头w为水平方向且表示装置宽度方向,箭头d表示装置前后方向(装置深度方向)。
[0025]
<第一实施方式>
[0026]
(图像形成装置10)
[0027]
对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结构的概略图。
[0028]
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是在作为片状的被搬运材料的一例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体而言,图像形成装置10是使用墨水在作为记录介质的一例的纸张p上形成图像的喷墨式图像形成装置。更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具有收容部50、排出部52、图像形成部12、加热装置100、冷却部90、以及搬运装置16。以下,对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各部(收容部50、排出部52、图像形成部12、加热装置100、冷却部90、以及搬运装
置16)进行说明。
[0029]
(收容部50)
[0030]
图1所示的收容部50具有收容纸张p的功能。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收容部50包括多个(例如两个)。从所述多个收容部50选择性地送出纸张p。作为纸张p,例如可使用设为预先规定的大小(即尺寸)的连页纸(所谓的单页纸)。
[0031]
(排出部52)
[0032]
图1所示的排出部52是排出形成有图像的纸张p的部分。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由加热装置100加热图像后,由冷却部90冷却的纸张p被排出至排出部52。
[0033]
(图像形成部12)
[0034]
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部12是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的一例。具体而言,图像形成部12使用墨水在纸张p上形成图像。更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部12具有喷出墨水的喷出部14y、喷出部14m、喷出部14c、喷出部14k(以下,称为14y~14k)。另外,图像形成部12具有转印鼓13及相向辊15。
[0035]
转印鼓13设置在由搬运装置16搬运的纸张p的搬运路径上,配置在与所述纸张p的朝向上方侧的面(以下称为“上表面”)接触的位置。所述转印鼓13向图1中的e方向旋转驱动。相向辊15与转印鼓13相向且配置在转印鼓13的下侧。具体而言,相向辊15以预先规定的压力与转印鼓13接触。再者,将搬运装置16搬运纸张p的方向称为“搬运方向”。在各图中,搬运方向以箭头x方向表示。
[0036]
各喷出部14y~14k将黄色(y)、品红色(m)、青色(m)、黑色(k)的各颜色的墨滴喷出至转印鼓13的外周面,在转印鼓13的外周面形成图像。喷出部14y~喷出部14k按照所述顺序朝向转印鼓13的旋转方向(e方向)的下游侧配置。另外,各喷出部14y~14k沿着转印鼓13的轴向具有长度。各喷出部14y~14k利用热方式、压电方式等已知的方式,从喷嘴(省略附图)向转印鼓13的外周面喷出墨滴。
[0037]
在图像形成部12中,各喷出部14y~14k将各颜色的墨滴喷出至转印鼓13的外周面,从而在转印鼓13的外周面形成图像。进而,在图像形成部12中,将形成在转印鼓13的外周面的图像转印至通过转印鼓13与相向辊15之间的纸张p上。由此,在纸张p的上表面形成图像。再者,在相向辊15上形成有用于抑制与搬运装置16的后述的夹具76的干涉的凹部17。当所述夹具76在转印鼓13与相向辊15之间通过时,以进入凹部17的状态通过。
[0038]
(加热装置100)
[0039]
图2是表示加热装置100的结构的概略图。图1及图2所示的加热装置100是加热部的一例。如图1所示,所述加热装置100相对于图像形成部12配置在搬运方向下游侧。
[0040]
加热装置100是对由图像形成部12形成了图像的纸张p的上表面以不接触的方式进行加热的装置。具体而言,加热装置100具有利用加热使纸张p上的墨水干燥的功能。更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加热装置100包括反射板104、多个加热器106(加热源)、以及金属网112。
[0041]
反射板104具有将来自加热器106的红外线反射至下方侧(即,由搬运装置16搬运的纸张p侧)的功能。所述反射板104形成为下方侧开放的箱状。反射板104例如使用铝板等金属板而形成。
[0042]
加热器106是沿着纸张p的宽度方向(以下有时称为“纸宽方向”)具有长度的圆柱
状的红外线加热器。加热器106在反射板104的内部沿着搬运方向排列有多个。再者,纸宽方向是与搬运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具体而言为正交的方向)。在各图中,纸宽方向以箭头y方向表示。
[0043]
金属网112配置在反射板104的下方侧的开口。由此,金属网112将反射板104的内部与反射板104的外部隔开。而且,金属网112防止由搬运装置16搬运的纸张p与加热器106接触。
[0044]
(冷却部90)
[0045]
如图1所示,冷却部90相对于加热装置100配置在搬运方向下游侧。所述冷却部90包括在搬运方向上排列的多个(例如两个)冷却辊92。
[0046]
冷却辊92包含由金属等形成的圆筒状辊。冷却辊92采用通过在其内部流通空气或水等制冷剂而利用与制冷剂的热交换来冷却纸张p的结构。
[0047]
(搬运装置16)
[0048]
图1所示的搬运装置16是搬运纸张p的装置。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搬运装置16具有搬运机构60、反转机构80、以及送风装置160。
[0049]
(搬运机构60)
[0050]
图1所示的搬运机构60是搬运纸张p的机构。具体而言,搬运机构60将收容在收容部50中的纸张p向图像形成部12搬运,使纸张p通过图像形成部12。另外,搬运机构60将纸张p从图像形成部12向加热装置100搬运,使纸张p通过加热装置100。即,搬运机构60具有在加热装置100中搬运形成有图像的纸张p的功能。
[0051]
另外,在搬运机构60中,在图像形成部12及加热装置100中,使纸张p的一个面朝向上方侧搬运。所述一个面是在图像形成部12中形成有图像的图像面,且是在加热装置100中被加热的面。
[0052]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搬运机构60具有送出辊62、多个搬运辊64、以及链式夹具66。再者,搬运机构60是搬运部的一例。也可将作为搬运机构60的构成要素的链式夹具66理解为搬运部的一例。
[0053]
送出辊62送出收容在收容部50中的纸张p。多个搬运辊64将送出辊62送出的纸张p搬运至链式夹具66。
[0054]
如图2及图3所示,链式夹具66是保持纸张p的前端部(即搬运方向的下游部)来搬运纸张p的搬运部。具体而言,如图2及图3所示,链式夹具66包括一对链72、以及作为保持构件(握持构件)的夹具76。
[0055]
如图1所示,一对链72形成为环状。所述一对链72在装置前后方向(图1的d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参照图3)。而且,如图1所示,一对链72分别卷绕在相对于相向辊15配置在轴向的一端侧及另一端侧的一对链轮(省略附图)、以及在装置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一对链轮73、74上。采用通过该些一对链轮中的任一者旋转而链72朝箭头c方向环绕的结构(参照图1)。再者,在各图中,省略了设置在链轮73、链轮74的外周的齿的附图。
[0056]
如图3所示,安装有夹具76的安装构件75沿着装置前后方向架设在一对链72上。安装构件75沿着链72的周向(环绕方向)以预先规定的间隔将多个固定在一对链72上(参照图1及图2)。再者,在各图中,为了简化链72的附图,以区块状表示链72。
[0057]
如图3所示,夹具76沿着装置前后方向以预先规定的间隔在安装构件75上安装有
多个。夹具76具有保持(握持)纸张p的前端部的功能。具体而言,如图2及图3所示,夹具76具有爪76a及爪台76b。在夹具76中,采用通过在爪76a与爪台76b之间夹持纸张p的前端部来保持纸张p的结构。所述夹具76例如利用弹簧等将爪76a按压在爪台76b上,并且通过凸轮等的作用使爪76a相对于爪台76b开闭。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在相对于纸张p的搬运方向的下游侧的夹具76从纸张p的搬运方向的下游侧保持纸张p的前端部。
[0058]
而且,如图2所示,链式夹具66在夹具76保持纸张p的前端部的状态下,链72朝箭头c方向环绕,由此以纸张p的一个面朝向上方侧的状态搬运所述纸张p。此时,链式夹具66以不保持纸张p的后端侧部分的状态搬运所述纸张p。即,纸张p的后端侧部分不受限制,在自由状态下被搬运。由此,纸张p在一个面朝向上方侧的状态下通过图像形成部12及加热装置100。
[0059]
再者,纸张p的前端部是被搬运材料的搬运方向的下游侧部分的一例。纸张p的后端侧部分是被搬运材料的搬运方向的一端侧部分的一例,是被搬运材料的搬运方向的上游侧部分的一例。另外,在图1中以点划线表示在搬运机构60中搬运纸张p的搬运路径的一部分。
[0060]
(送风装置160)
[0061]
图2所示的送风装置160是送风部的一例。如图2所示,送风装置160在侧视时(即,从装置前后方向观察)配置在链72的内侧(内周侧)且加热装置100的下方侧。即,在侧视时,链72的一部分配置在加热装置100与送风装置160之间。由此,由链式夹具66搬运的纸张p通过加热装置100与送风装置160之间。
[0062]
送风装置160是对由链式夹具66搬运的纸张p的下表面进行送风的装置。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送风装置160具有风扇161、装置主体166、以及送风板180。装置主体166形成为上方侧开放的箱状。具体而言,装置主体166具有在俯视时形成为框状的侧壁163、以及板状的底壁162。在底壁162的搬运方向的中央部且装置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开口部164。风扇161安装在所述开口部164。风扇161利用驱动,通过开口部164向装置主体166的内部送风。
[0063]
作为一例,风扇161使用向轴向送风的轴流送风机。再者,作为风扇161,可使用多叶片送风机(例如多叶片式风扇)等向离心方向送风的离心送风机,只要是送风的送风机即可。再者,风扇161是送风机的一例。
[0064]
送风板180以堵塞装置主体166的上部开口的方式安装在侧壁163的上端。由此,装置主体166除了开口部164及后述的送风孔182以外被密闭。
[0065]
送风板180形成为将上下方向作为厚度方向的板状,具有与加热装置100相向的相向面181。相向面181朝向上方侧,和在加热装置100与送风板180之间搬运的纸张p的下表面相向。
[0066]
送风板180包含金属板。所述送风板180也具有作为将来自加热器106的红外线向上方侧(由链式夹具66搬运的纸张p侧)反射的反射板的功能。
[0067]
在送风板180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多个送风孔182。即,多个送风孔182设置在相向面181,对在加热装置100与送风板180之间搬运的纸张p的下表面开口。
[0068]
如图4所示,所述送风孔182沿着搬运方向及纸宽方向配置成二维状(矩阵状)。再者,在图4中,简化地表示链式夹具66及送风装置160的各部。
[0069]
在送风装置160中,利用风扇161的驱动,将流入装置主体166的内部的空气通过多个送风孔182向由链式夹具66搬运的纸张p的下表面进行送风(参照图2)。由此,前端部由链式夹具66保持的纸张p的后端侧部分从送风板180的相向面181浮起,与送风板180的相向面181不接触。即,纸张p利用链式夹具66及送风装置160,以与送风板180的相向面181不接触的状态被搬运。
[0070]
此处,如图5所示,多个送风孔182沿纸宽方向的配置间隔(以下称为宽度方向间隔)在两端部比在中央部窄。即,与配置在送风板180的纸宽方向的中央侧的送风孔182的宽度方向间隔x1相比,配置在送风板180的纸宽方向的两端侧的送风孔182的宽度方向间隔x2窄。
[0071]
具体而言,多个送风孔182具有在纸宽方向上以一定间隔配置的送风孔182(a)、以及配置在纸宽方向的两端侧所配置的送风孔182(a)之间的送风孔182(b)。
[0072]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在超过预先规定的大小(作为一例为a3尺寸)的纸张p的纸宽方向的两端部通过的区域r2中的送风孔182的宽度方向间隔x2比配置在相对于纸宽方向的两端部的中央侧通过的区域r1中的送风孔182的宽度方向间隔x1窄。具体而言,关于从预先规定的大小的纸张到最大尺寸的纸张p,配置在纸宽方向的两端部通过的区域r2的送风孔182的宽度方向间隔x2比配置在所述区域r1的送风孔182的宽度方向间隔x1窄。此处,所述预先规定的大小可根据纸张p的弯曲容易度任意设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纸张p以纸宽方向中央为基准(即,利用中心定位器(center register))被搬运。
[0073]
再者,所谓宽度方向间隔,相当于送风孔182的中心间的沿着纸宽方向的距离(间距)。另外,所谓纸张p的纸宽方向的两端部,是指从纸宽方向的两端起纸张p的纸宽方向的宽度1/3以下的范围。因此,配置在从纸宽方向的两端起纸张p的宽度1/3以下的范围通过的区域的送风孔182的宽度方向间隔x2只要至少比配置在所述范围间的宽度1/3以上的范围通过的区域的送风孔182的宽度方向间隔x1窄即可。
[0074]
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在区域r2的送风孔182的最小的宽度方向间隔x2比配置在区域r1的送风孔182的最小的宽度方向间隔x1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区域r2中,配置在纸宽方向的最靠端侧的送风孔182的宽度方向间隔x2最小。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说在纸张p通过的区域(包含区域r1及区域r2在内的区域)中,配置在纸宽方向的最靠两端侧的送风孔182的宽度方向间隔x2比以跨越纸张p的纸宽方向中央cl的方式配置的送风孔182的宽度方向间隔x1窄。
[0075]
(反转机构80)
[0076]
图1所示的反转机构80是使由加热装置100加热了图像的纸张p的表背反转的机构。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反转机构80具有多个(例如两个)搬运辊82、反转装置84、以及多个(例如七个)搬运辊86。
[0077]
多个搬运辊82将从加热装置100送出的纸张p搬运至反转装置84。反转装置84使纸张p的表背反转。多个搬运辊86将在反转装置84中反转了表背的纸张p搬运至链式夹具66。即,多个搬运辊86具有将表背反转的纸张p移交至链式夹具66的功能。
[0078]
如此,反转机构80使通过加热装置100与相向面181之间的纸张p的上下反转,移交至链式夹具66,由此链式夹具66将被移交的纸张p以形成有加热干燥后的图像的面朝向下方侧,再次经过图像形成部12,向加热装置100与相向面181之间搬运。再者,在反转机构80
中搬运纸张p的搬运路径的一部分在图1中由点划线表示。
[0079]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0080]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图1所示的收容部50送出的纸张p由多个搬运辊64搬运,并被移交至链式夹具66。向链式夹具66移交的纸张p以由链式夹具66保持纸张p的前端部且不保持后端侧部分的状态,被搬运至图像形成部12。另一方面,在图像形成部12中,各喷出部14y~14k将各颜色的墨滴喷出至转印鼓13的外周面,从而在转印鼓13的外周面形成图像。在图像形成部12中被搬运的纸张p被转印有在转印鼓13的外周面形成的图像,从而形成图像。如图2所示,形成有图像的纸张p利用链式夹具66在图像面与加热装置100的加热器106相向的状态下被搬运,利用加热装置100的加热使图像干燥。
[0081]
当仅在纸张p的单面形成图像时,利用加热装置100干燥了图像的纸张p被冷却部90的冷却辊92冷却后,被排出至排出部52。
[0082]
当在纸张p的两面形成图像时,单面的图像干燥后的纸张p在利用图1所示的反转机构80反转了表背之后,再次被移交至链式夹具66。被移交至链式夹具66的纸张p以已经形成的图像朝向下方侧的状态被搬运至图像形成部12,图像从转印鼓13被转印在纸张p的上表面,从而形成图像。形成有图像的纸张p与所述同样地,利用加热装置100的加热而干燥后,被冷却部90的冷却辊92冷却,被排出至排出部52。
[0083]
此处,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配置在送风板180的纸宽方向的两端侧的送风孔182的宽度方向间隔x2比配置在送风板180的纸宽方向的中央侧的送风孔182的宽度方向间隔x1窄。
[0084]
例如,如图6所示,在多个送风孔182的宽度方向间隔一定的结构中,若纸张p的纸宽方向两端位于多个送风孔182之间,则来自送风孔182的风压难以作用于纸张p的纸宽方向两端部。由此,纸张p的两端部成为被悬臂支持的状态,所述两端部有时会向下方侧弯曲。如此,在纸张p的纸宽方向两端部向下方侧弯曲时,有时所述两端部会与送风板180的相向面181接触。在所述情况下,纸张p的弯曲量tl为从纸张p的上端到相向面181的距离。
[0085]
另外,若纸张p的纸宽方向两端部与相向面181接触,则成为纸张p的破裂或褶皱的原因。另外,由于相向面181被加热装置100加热,因此当在纸张p的两面形成图像的情况下,若纸张p的纸宽方向两端部的下表面侧的图像与相向面181接触,则有时因图像溶解而所述图像会与相向面181摩擦,从而产生图像不良。
[0086]
再者,图6所示的结构也可以说是配置在送风板180的纸宽方向的中央侧的送风孔182的宽度方向间隔x1与配置在送风板180的纸宽方向的两端侧的送风孔182的宽度方向间隔x2相同的结构。进而,图6所示的结构也可以说是配置在超过预先规定的大小(作为一例为a3尺寸)的纸张p的纸宽方向的两端部通过的区域r2中的送风孔182的宽度方向间隔x2与配置在相对于纸宽方向的两端部的中央侧通过的区域r1中的送风孔182的宽度方向间隔x1相同的结构。
[0087]
相对于此,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配置在送风板180的纸宽方向的两端侧的送风孔182的宽度方向间隔x2比配置在送风板180的纸宽方向的中央侧的送风孔182的宽度方向间隔x1窄,因此与图6所示的结构相比,来自送风孔182的风压容易作用于纸张p的纸宽方向两端部,可抑制所述两端部向下方侧弯曲。
[0088]
另外,在超过预先规定的大小(作为一例为a3尺寸)的纸张p中,由于纸张p的自重,
纸张p的纸宽方向的两端部容易向下方侧弯曲。
[0089]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在超过预先规定的大小(作为一例为a3尺寸)的纸张p的纸宽方向的两端部通过的区域r2中的送风孔182的宽度方向间隔x2比配置在相对于纸宽方向的两端部的中央侧通过的区域r1中的送风孔182的宽度方向间隔x1窄。
[0090]
因此,和配置在区域r2中的送风孔182的宽度方向间隔x2与配置在区域r1中的送风孔182的宽度方向间隔x1相同的结构相比,可抑制超过预先规定的大小的纸张p的纸宽方向的两端部向下方侧弯曲。
[0091]
如上所述,可抑制纸张p的纸宽方向的两端部向下方侧弯曲,结果,与图6所示的结构相比,纸张p的弯曲量tl变小,也可抑制纸张p的纸宽方向两端部与送风板180的相向面181接触。
[0092]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与图6所示的结构相比,即使在两面形成图像的情况下,纸张p的纸宽方向两端部的下表面侧的图像也难以与相向面181接触,可抑制图像不良。
[0093]
<第二实施方式>
[0094]
(图像形成装置200)
[0095]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10是使用墨水在纸张p上形成图像的喷墨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但图像形成装置并不限定于此。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例如可为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只要为形成图像的装置即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200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200的结构的概略图。再者,对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功能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适宜省略说明。
[0096]
图像形成装置200具有图像形成部212来代替图像形成部12。另外,图像形成装置200包括定影单元120(定影装置的一例)。
[0097]
(图像形成部212)
[0098]
图7所示的图像形成部212是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的一例。具体而言,图像形成部212具有利用电子照相方式在纸张p上形成调色剂像的功能。更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图像形成部212具有形成调色剂像的调色剂像形成部20、以及将由调色剂像形成部20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至纸张p上的转印装置30。
[0099]
(调色剂像形成部20)
[0100]
调色剂像形成部20包括多个以便按照各颜色形成调色剂像。图像形成装置10中包括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共计4种颜色的调色剂像形成部20。图7所示的(y)、(m)、(c)、(k)表示与所述各颜色对应的构成部分。
[0101]
各颜色的调色剂像形成部20除了使用的调色剂以外,基本上同样地构成。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各颜色的调色剂像形成部20具有沿图8中的箭头a方向旋转的感光体鼓21(感光体)、以及使感光体鼓21带电的带电器22。进而,各颜色的调色剂像形成部20具有:曝光装置23,对通过带电器22带电的感光体鼓21进行曝光,从而在感光体鼓21形成静电潜像;以及显影装置24,对利用曝光装置23形成在感光体鼓21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而形成调色剂像。
[0102]
(转印装置30)
[0103]
图7所示的转印装置30具有将各颜色的感光体鼓21的调色剂像重叠并一次转印至
中间转印体,且将所述重叠的调色剂像二次转印至纸张p的功能。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转印装置30包括作为中间转印体的转印带31、一次转印辊33、以及转印部35。
[0104]
一次转印辊33具有将形成在感光体鼓21的调色剂像在感光体鼓21与一次转印辊33之间的一次转印位置t(参照图8)转印至转印带31的功能。
[0105]
如图7所示,转印带31形成环状,卷绕在多个辊32上而决定姿势。转印带31通过多个辊32中的至少一个被旋转驱动而朝箭头b方向环绕,并将一次转印后的图像向二次转印位置nt搬运。
[0106]
转印部35具有将转印至转印带31的调色剂像转印至纸张p的功能。具体而言,转印部35具有二次转印部34及相向辊36。
[0107]
相向辊36以与转印带31相向的方式配置在转印带31的下侧。如图7所示,二次转印部34以与相向辊36之间配置有转印带31的方式,配置在转印带31的内侧。具体而言,二次转印部34包含电晕管(corotron)。在转印部35中,转印至转印带31的调色剂像利用由二次转印部34的放电产生的静电力,被转印至通过二次转印位置nt的纸张p。
[0108]
(定影单元120)
[0109]
图9所示的定影单元120是将纸张p的图像定影在纸张p的定影部。具体而言,定影单元120具有通过与纸张p接触来对纸张p进行加热及加压,从而将调色剂像定影在纸张p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加热装置100对纸张p进行预加热,定影单元120将所述纸张p定影。
[0110]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进行加热及加压的定影单元120进行了说明,但未必需要加热,若以提高在前一工序的加热装置100中熔融的调色剂的表面性、例如调整光泽为目的,则也可仅适用于利用加压部进行加压的形态。
[0111]
如图9所示,所述定影单元120在纸张p的搬运方向上配置在加热装置100的下游侧。具体而言,定影单元120具有加热辊130、加压辊140、以及从动辊150。
[0112]
(加热辊130)
[0113]
图9所示的加热辊130相对于加热装置100配置在搬运方向下游侧,并具有与纸张p接触以加热纸张p的功能。所述加热辊130以装置前后方向作为轴向配置,以便不接触纸张p的上表面。
[0114]
另外,加热辊130具有:圆筒状的基材132、形成在基材132的外周的橡胶层134、形成在橡胶层134的外周的脱模层136、以及收容在基材132的内部的加热器138(加热源)。加热器138例如包含单一或多个卤素灯。
[0115]
(从动辊150)
[0116]
图9所示的从动辊150以装置前后方向为轴向配置,以便与加热辊130的外周面中的相对于纸张p的接触区域以外的区域接触。另外,从动辊150具有:圆筒状的基材152、以及收容在基材152的内部的加热器154(加热源)。所述从动辊150从动于加热辊130进行旋转并加热加热辊130。
[0117]
(加压辊140)
[0118]
图9所示的加压辊140具有将纸张p夹持在与加热辊130之间以对纸张p进行加压的功能。所述加压辊140以装置前后方向作为轴向配置在加热辊130的下侧。
[0119]
加压辊140具有:圆筒状的基材142、形成在基材142的外周的橡胶层144、以及形成
在橡胶层144的外周的脱模层146。
[0120]
加压辊140的周长与将夹具76配置在链72的配置间隔相同。另外,如图9所示,在加压辊140的外周面形成有沿装置前后方向延伸的凹部148。
[0121]
而且,构成为,在保持纸张p的前端部的夹具76通过加压辊140与加热辊130之间时,所述夹具76进入凹部148。
[0122]
再者,在定影单元120中,加压辊140由驱动部(省略附图)旋转驱动,加热辊130从动于所述加压辊140进行旋转,从动辊150从动于所述加热辊130进行旋转。
[0123]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0124]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图7所示的收容部50送出的纸张p由多个搬运辊64搬运,并被移交至链式夹具66。向链式夹具66移交的纸张p以由链式夹具66保持纸张p的前端部且不保持后端侧部分的状态被搬运至二次转印位置nt,调色剂像从转印带31转印至纸张p的上表面。如图9所示,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张p利用链式夹具66在图像面相向的状态下被搬运至加热装置100的加热器106,调色剂像被加热。
[0125]
由加热装置100加热了调色剂像的纸张p进一步由链式夹具66搬运至定影单元120,并被加热辊130及加压辊140夹持而受到加压及加热。由此,调色剂像定影在纸张p。当仅在纸张p的单面形成图像时,定影有调色剂像的纸张p被图7所示的冷却部90的冷却辊92冷却后,被排出至排出部52。
[0126]
当在纸张p的两面形成图像时,单面定影有图像的纸张p在利用图7所示的反转机构80反转了表背后,再次被移交至链式夹具66。被移交至链式夹具66的纸张p在定影完成的调色剂图像朝向下方侧的状态下被搬运至二次转印位置nt,调色剂像从转印带31被转印至纸张p的上表面。
[0127]
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张p与所述同样地由加热装置100加热后,被加热辊130及加压辊140夹持而受到加压及加热,从而调色剂像被定影在纸张p。定影有调色剂像的纸张p在被冷却部90的冷却辊92冷却后被排出至排出部52。
[0128]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配置在送风板180的纸宽方向的两端侧的送风孔182的宽度方向间隔x2比配置在送风板180的纸宽方向的中央侧的送风孔182的宽度方向间隔x1窄。因此,与图6所示的结构相比,来自送风孔182的风压容易作用于纸张p的纸宽方向两端部,可抑制所述两端部向下方侧弯曲。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
[0129]
(搬运机构60的变形例)
[0130]
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中,链式夹具66在夹具76保持纸张p的前端部的状态下搬运纸张p,夹具76只要至少保持纸张p的前端侧部分即可。所谓纸张p的前端侧部分,是指纸张p中的搬运方向的较中央更靠下游侧(前侧)的部分。
[0131]
另外,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中,配置在相对于纸张p的搬运方向的下游侧的夹具76从纸张p的搬运方向的下游侧保持纸张p的前端部,但并不限于此。夹具76也可从相对于纸张p的纸宽方向两端侧保持纸张p的前端侧部分。
[0132]
另外,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中,在链式夹具66保持纸张p的前端部且不保持后端侧部分的状态下,在加热装置100与送风装置160之间搬运所述纸张p,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为利用一对搬运辊在加热装置100与送风装置160之间搬运纸张p的结构。
在所述结构中,在利用一对搬运辊夹持纸张p进行搬运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保持纸张p的前端侧部分且不保持后端侧部分进行搬运的状态。
[0133]
进而,在所述结构中,在利用一对搬运辊夹持纸张p进行搬运的过程中,会产生保持纸张p的后端侧部分且不保持前端侧部分进行搬运的状态。在所述情况下,纸张p的前端侧部分是片状的被搬运材料的搬运方向的一端侧部分的一例。如此,作为片状的被搬运材料的搬运方向的一端侧部分的一例,不仅为纸张p的后端侧部分,也可为纸张p的前端侧部分。
[0134]
(被搬运材料的变形例)
[0135]
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片状的被搬运材料的一例,使用了纸张p,但并不限于此。此处,“片状的被搬运材料”中的“被搬运材料”是指被搬运的材料。另外,“片状的被搬运材料”中的“片”是指纸或薄板等。因此,“片状”是指纸或薄板等形状,其材质不限。因此,作为片状的被搬运材料的一例,例如可为耐热树脂制膜、或金属膜等,只要是可搬运的片状的材料即可。
[0136]
本公开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形、变更、改良。例如,所述示出的变形例也可适宜地组合多个而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