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道路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清淤透水路面。
背景技术:2.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规划和建设出现的问题也逐渐增多,其中洪涝水淹时长发生,给人们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洪涝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排水设施的排水能力有效,不能将降雨和其他区域流入的积水排出该区域。为缓解城市排水设施的压力,透水路面、海绵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3.透水路面、海绵城市的设计思路即将雨水渗透到地下并暂时储存起来,从而减轻城市排水设施的压力。
4.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透水路面的蓄水能力有限,缓解城市排水设施压力的效果不明显;现有透水路面的蓄水设施不能自动清淤,长时间使用会形成淤堵,影响蓄水能力,人工清淤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研制一种自动清淤透水路面,该透水路面蓄水能力强,且可以自动清除淤泥,保障了透水路面的蓄水能力,提高了缓解城市排水设施压力的效果。
6.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清淤透水路面,包括透水砖层、碎石蓄水透水层,碎石蓄水透水层设置在透水砖层的下方,透水路面的侧面设置有排水渠,所述碎石蓄水透水层的底面设置有蓄水池,蓄水池的六面为透水墙,蓄水池侧面底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自动清淤透水路面还包括清淤管,清淤管一端设置在蓄水池底部、另一端接入排水渠,清淤管位于蓄水池底部的一端低于位于排水渠中的一端。
7.作为优化,所述清淤管为倒立的u形。
8.作为优化,所述排水渠位于地上或地下。
9.作为优化,所述蓄水池的底部还设置有跌水槽,跌水槽为底面为平面的凹槽,清淤管位于蓄水池底部的一端插入跌水槽中。
10.作为优化,所述清淤管位于蓄水池底部的一端设置有喇叭口,喇叭口开口处半径为r,喇叭口与跌水槽底面的距离小于r/2。
11.作为优化,所述跌水槽底面位于喇叭口中心的位置设置一锥形凸台。
12.作为优化,所述排水渠的底部设置有防护层,防护层为透水材料制成,防护层的下方为地下透水层。防护层既不影响雨水渗入地下,又能够保护排水渠,方便清淤。
13.
技术实现要素:中提供的效果仅仅是实施例的效果,而不是实用新型所有的全部效果,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4.1.通过设置蓄水池增强了透水路面的蓄水能力;通过设置清淤管,且清淤管的一
端设置在蓄水池底部、另一端接入排水渠,蓄水池中的水积累到一定量需要排出时,优先排出蓄水池底部的积水,从而将积水中的泥沙排出,即便是本次下雨未能排出的泥沙,下次下雨也能排出,蓄水池中的泥沙会随雨水排出,本设计可以自动清除淤泥,保障了透水路面的蓄水能力,提高了缓解城市排水设施压力的效果。
15.2.通过设置清淤管为倒立的u形,使得蓄水池的水位和压力到达更高的数值时才会将水排入排水渠,形成虹吸效应,令清淤管的进水口具备更大的吸力,提高了清淤效果。
16.3.通过设置跌水槽可以更好的聚集泥沙,提高了清淤效果。
17.4.通过设置清淤管位于蓄水池底部的一端设置有喇叭口,可以吸取更大范围的泥沙,同时通过设置喇叭口与跌水槽底面的距离小于r/2,令喇叭口的截面积大于喇叭口与跌水槽底面之间空隙的截面积,从而使喇叭口与跌水槽底面之间的水流速度更大,提高了对泥沙的吸收效果。
18.5.通过在跌水槽底面位于喇叭口中心的位置设置一锥形凸台,减小了喇叭口内的水流截面积,提高了水流速度,提高了对泥沙的吸收效果。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应当注意,在附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本发明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处理技术及工艺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发明。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如图所示,一种自动清淤透水路面,包括透水砖层1、碎石蓄水透水层2,碎石蓄水透水层2设置在透水砖层1的下方,透水路面的侧面设置有排水渠4,所述碎石蓄水透水层2的底面设置有蓄水池3,蓄水池3的六面为透水墙,蓄水池3侧面底部设置有进水口3-1;所述自动清淤透水路面还包括清淤管5,清淤管5一端设置在蓄水池3底部、另一端接入排水渠4,清淤管5位于蓄水池3底部的一端低于位于排水渠4中的一
端。通过设置蓄水池3增强了透水路面的蓄水能力;通过设置清淤管5,且清淤管5的一端设置在蓄水池3底部、另一端接入排水渠4,蓄水池3中的水积累到一定量需要排出时,优先排出蓄水池3底部的积水,从而将积水中的泥沙排出,即便是本次下雨未能排出的泥沙,下次下雨也能排出,蓄水池3中的泥沙会随雨水排出,本设计可以自动清除淤泥,保障了透水路面的蓄水能力,提高了缓解城市排水设施压力的效果。
23.所述清淤管5为倒立的u形。通过设置清淤管5为倒立的u形,使得蓄水池3的水位和压力到达更高的数值时才会将水排入排水渠4,形成虹吸效应,令清淤管5的进水口具备更大的吸力,提高了清淤效果。
24.所述排水渠4位于地上。所述排水渠4的底部设置有防护层4-1,防护层4-1为透水材料制成,防护层4-1的下方为地下透水层6。防护层4-1既不影响雨水渗入地下,又能够保护排水渠4,方便清淤。所述蓄水池3的底部还设置有跌水槽3-2,跌水槽3-2为底面为平面的凹槽,清淤管5位于蓄水池3底部的一端插入跌水槽3-2中。通过设置跌水槽3-2可以更好的聚集泥沙,提高了清淤效果。
25.所述清淤管5位于蓄水池3底部的一端设置有喇叭口5-1,喇叭口5-1开口处半径为r,喇叭口5-1与跌水槽3-2底面的距离小于r/2。通过设置清淤管5位于蓄水池3底部的一端设置有喇叭口5-1,可以吸取更大范围的泥沙,同时通过设置喇叭口5-1与跌水槽3-2底面的距离小于r/2,令喇叭口的截面积大于喇叭口与跌水槽3-2底面之间空隙的截面积,从而使喇叭口与跌水槽3-2底面之间的水流速度更大,提高了对泥沙的吸收效果。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其与第一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跌水槽3-2底面位于喇叭口5-1中心的位置设置一锥形凸台。通过在跌水槽3-2底面位于喇叭口5-1中心的位置设置一锥形凸台,减小了喇叭口5-1内的水流截面积,提高了水流速度,提高了对泥沙的吸收效果。
27.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