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粘结预制装配式t梁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建筑t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粘结预制装配式t梁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2.装配式t型梁是一种分段预制的t梁,其横截面的形式为t型,其两侧挑出部分称为翼缘,其中间部分称为梁肋,而由于t型梁既可以节约混凝土,又减轻构件的自重,从而提高了跨越能力,进而在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而装配式t型梁在实际使用的时候需要对两个装配式t型梁进行对接搭建,现在常用的搭建方式是利用螺栓配合螺母等多种材料和工具来完成搭建工作,因而这种搭建的方式不仅麻烦,而且在搭建后的第一t梁和第二t梁连接处的承接能力不够理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粘结预制装配式t梁的连接结构,具备搭建稳固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t梁存在搭建不够稳固的问题。
4.本发明的无粘结预制装配式t梁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t梁和第二t梁,所述第一t梁由第一梁座和第一梁板组成,所述第一梁座的右侧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梁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第一梁座的顶面开设有与竖杆相适配的竖孔,所述第二t梁由第二梁座和第二梁板组成,所述第二梁座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面开设有竖槽所述竖槽的内壁与竖杆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梁座底部的左侧活动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承接板,所述承接板顶面的左侧与第一梁座的底部活动连接。
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在第一梁座的右侧开设连接孔,再配合第二梁座左侧的连接杆,可以完成对第一t梁和第二t梁的对接工作,再利用竖杆插入到竖槽中,进而固定住连接杆,并且也完成了对第一梁板和第二梁板的安装工作,实现了对第一t梁和第二t梁的组装任务,同时承接板的设置,可以增强第一t梁和第二t梁之间搭建的稳定性,保证了第一t梁和第二t梁在搭建完成之后不会发生塌陷的现象。
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块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第二梁座的底部开设有圆槽,所述圆槽的内壁与凸块的表面活动连接。
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凸块和圆槽的设置,可以自由的转动承接板,来起到方便对承接板进行收纳的作用。
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杆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圆杆,所述圆杆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托块,所述空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挡块的顶面与托块的底面活动连接,所述圆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顶面与承接板的底面活动连接。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空腔和圆杆的设置,可以进一步的对承接板进行固定,保证了承接板的稳定性。
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梁板和第二梁板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第一梁座和第二梁座的顶面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内壁与定位块的表面活动连接。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定位块和圆孔的配合,可以方便施工人员对第一梁板和第二梁板的定位安装。
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梁板和第二梁板的顶面均开设有穿孔,所述定位块的内部开设有圆孔,所述定位槽的底部开设有凹孔。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穿孔的开设,方便对定位块和定位槽之间注入混凝土,来利用混凝土进一步的增强第一梁板和第二梁板与第一梁座、第二梁座之间的紧固性。
1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块的圆孔内壁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凹孔的底部开设有横槽。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卡块和横槽的配合,可以让混凝土与卡块紧固的更加紧密。
1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承接板底面的左右两侧均铰接有支撑筒,两个所述支撑筒的内壁均活动连接有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远离支撑筒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左侧所述固定板远离支撑杆的一侧与第一梁座的右侧贴合,右侧所述固定板远离支撑杆的一侧与第二梁座的左侧贴合。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支撑筒和支撑杆的设置,可以起到对承接板的支撑作用,来增强承接板的承接能力。
1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板的侧面均匀螺纹连接有螺栓,左右两侧所述螺栓远离固定板的一端分别进入到第一梁座和第二梁座的内部。
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螺栓和固定板的相互配合,可以对支撑筒和支撑杆进行固定。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21.1、本发明通过在第一梁座的右侧开设连接孔,再配合第二梁座左侧的连接杆,可以完成对第一t梁和第二t梁的对接工作,再利用竖杆插入到竖槽中,进而固定住连接杆,并且也完成了对第一梁板和第二梁板的安装工作,实现了对第一t梁和第二t梁的组装任务,同时承接板的设置,可以增强第一t梁和第二t梁之间搭建的稳定性,保证了第一t梁和第二t梁在搭建完成之后不会发生塌陷的现象。
22.2、本发明通过凸块和圆槽的设置,可以自由的转动承接板,来起到方便对承接板进行收纳的作用,再利用空腔和圆杆的设置,可以进一步的对承接板进行固定,保证了承接板的稳定性,而利用定位块和圆孔的配合,可以方便施工人员对第一梁板和第二梁板的定位安装,再通过穿孔的开设,方便对定位块和定位槽之间注入混凝土,来利用混凝土进一步的增强第一梁板和第二梁板与第一梁座、第二梁座之间的紧固性。
附图说明
2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4.图1为本发明正剖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发明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发明承接板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发明竖杆的正剖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发明定位块的俯剖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第一t梁;101、第一梁座;102、第一梁板;2、第二t梁;201、第二梁座;202、第二梁板;3、竖孔;4、连接杆;5、连接孔;6、竖杆;7、竖槽;8、活动块;9、承接板;10、凸块;11、圆杆;12、横板;13、定位块;14、定位槽;15、穿孔;16、凹孔;17、横槽;18、卡块;19、支撑筒;20、支撑杆;21、固定板;22、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31.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2.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的无粘结预制装配式t梁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t梁1和第二t梁2,第一t梁1由第一梁座101和第一梁板102组成,第一梁座101的右侧开设有连接孔5,第一梁板102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竖杆6,第一梁座101的顶面开设有与竖杆6相适配的竖孔3,第二t梁2由第二梁座201和第二梁板202组成,第二梁座20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连接杆4的顶面开设有竖槽7竖槽7的内壁与竖杆6的表面活动连接,第二梁座201底部的左侧活动连接有活动块8,活动块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承接板9,承接板9顶面的左侧与第一梁座101的底部活动连接,在第一梁座101的右侧开设连接孔5,再配合第二梁座201左侧的连接杆4,可以完成对第一t梁1和第二t梁2的对接工作,再利用竖杆6插入到竖槽7中,进而固定住连接杆4,并且也完成了对第一梁板102和第二梁板202的安装工作,实现了对第一t梁1和第二t梁2的组装任务,同时承接板9的设置,可以增强第一t梁1和第二t梁2之间搭建的稳定性,保证了第一t梁1和第二t梁2在搭建完成之后不会发生塌陷的现象。
33.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活动块8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凸块10,第二梁座201的底部开设有圆槽,圆槽的内壁与凸块10的表面活动连接,利用凸块10和圆槽的设置,可以自由的转动承接板9,来起到方便对承接板9进行收纳的作用,连接杆4的内部开设有空腔,空腔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圆杆11,圆杆11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托块,空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挡块,挡块的顶面与托块的底面活动连接,圆杆1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横板12,横板12的顶面与承接板9的底面活动连接,利用空腔和圆杆11的设置,可以进一步的对承接板9进行固定,保证了承接板9的稳定性。
34.请参阅图1和图5,第一梁板102和第二梁板202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13,第一梁座101和第二梁座201的顶面开设有定位槽14,定位槽14的内壁与定位块13的表面活动连接,利用定位块13和圆孔的配合,可以方便施工人员对第一梁板102和第二梁板202的定位安装,第一梁板102和第二梁板202的顶面均开设有穿孔15,定位块13的内部开设有圆孔,定位槽14的底部开设有凹孔16,利用穿孔15的开设,方便对定位块13和定位槽14之间注入混凝土,来利用混凝土进一步的增强第一梁板102和第二梁板202与第一梁座101、第二梁座201之间的紧固性,定位块13的圆孔内壁固定连接有卡块18,凹孔16的底部开设有横槽17,利用卡块18和横槽17的配合,可以让混凝土与卡块18紧固的更加紧密。
35.请参阅图1和图3,承接板9底面的左右两侧均铰接有支撑筒19,两个支撑筒19的内壁均活动连接有支撑杆20,两个支撑杆20远离支撑筒19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1,左侧固定板21远离支撑杆20的一侧与第一梁座101的右侧贴合,右侧固定板21远离支撑杆20的一侧与第二梁座201的左侧贴合,利用支撑筒19和支撑杆20的设置,可以起到对承接板9的支撑作用,来增强承接板9的承接能力,固定板21的侧面均匀螺纹连接有螺栓22,左右两侧螺栓22远离固定板21的一端分别进入到第一梁座101和第二梁座201的内部,利用螺栓22和固定板21的相互配合,可以对支撑筒19和支撑杆20进行固定。
36.在使用本发明时:先把第一梁座101和第二梁座201进行对接,此时连接杆4会进入到连接孔5的内部,再把第一梁板102和第二梁板202放置到第一梁座101和第二梁座201的顶面,同时让定位块13进入到定位槽14的内部,而竖杆6会插入到连接杆4上的竖槽7中,同时穿过承接板9,再转动圆杆11,让圆杆11上的横板12与承接板9的底面贴合,同时向穿孔15的内部灌注混凝土,混凝土会穿过定位块13流入到凹孔16中,再进入到凹孔16底部的横槽17中,当混凝土凝固之后,卡块18会进入到混凝土的内部,来增强混凝土与定位块13之间的紧固性,进而完成对第一梁板102和第二梁板202的紧固效果,再把支撑杆20从支撑筒19的内部中抽出,然后把固定板21用螺栓22固定到第一梁座101和第二梁座201的侧面,来增强承接板9的承接能力,进而可以提高第一t梁1和第二t梁2搭建的稳固性。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以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