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海绵城市道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绵城市路基。
背景技术:2.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中一个环节,主要的作用是通过路面透水,达到对雨水进行迅速排出、避免路面积水的效果。
3.目前常见的海绵城市路基在排水效果上均能够达到要求,可使得雨水能够快速地渗透至路面下方,利于雨水的快速排出。但与此同时,该种海绵城市路基结构在蓄水能力以及雨水的循环利用方面尚有不足,导致城市的热岛效应严重,水资源未得到合理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绵城市路基,所述海绵城市路基便于对雨水进行收集和蓄水,利于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5.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海绵城市路基,包括路基本体,所述路基本体包括功能层和基石层,所述功能层为透水混凝土面层,所述基石层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透水层、分流层以及素土基层,所述分流层包括若干依次排列的分流单元,所述分流单元包括设置在靠近所述素土基层一侧的缓透层以及设置在靠近所述透水层一侧的速透层,所述缓透层的截面为三角形且所述缓透层的中部向上延伸并在该缓透层的最高处形成凸脊,所述速透层铺设在所述缓透层的上表面且所述速透层的两侧向下延伸并在速透层的最低位置处形成凹谷,所述凹谷内预埋有集水渠,所述素土基层内设有蓄水槽,且所述蓄水槽通过输水管道与所述集水渠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透水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透水混凝土基层和透水垫层。
8.进一步地,所述速透层和缓透层之间铺设有涤纶短纤针刺土工布。
9.进一步地,所述分流层内沿平行于所述凸脊和凹谷的方向固定安装有若干防护网,所述防护网竖直设置。
10.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网设于所述涤纶短纤针刺土工布的上方且所述防护网的底部与所述涤纶短纤针刺土工布固定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集水渠呈“u”形结构且所述集水渠的顶部设有开口且所述开口处设有预制格栅板。
12.进一步地,所述输水管道的出水端与所述蓄水槽连通,且所述出水端设于所述蓄水槽的中上部,所述蓄水槽上还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处设有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连接至城市排水管网。
13.进一步地,所述路基本体上至少设有一个种植槽,所述种植槽内种植有绿植且所述种植槽通过补水管道连接至所述蓄水槽,所述补水管道的进水端设于所述蓄水槽的底
部,且所述补水管道上设有水泵。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海绵城市路基由上至下依次设置透水混凝土面层、透水混凝土基层、透水垫层、分流层以及素土基层,使得雨水可快速透过路面,避免路面积水,同时,当雨水进入分流层后可沿缓透层与速透层之间的分界面进行一定的横向流动,从而增大设置在素土基层内的蓄水槽内的水量,通过设置补水管道可对该蓄水槽内的积水进行回用,改善了现有技术中的海绵城市道路蓄水量小且不便于回用的缺陷。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海绵城市路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海绵城市路基的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7.附图标记为:10,透水混凝土面层,21,透水混凝土基层,22,透水垫层,30,分流层,31,缓透层,32,速透层,33,涤纶短纤针刺土工布,331,防护网,40,集水渠,41,预制格栅板,411,通孔,50,素土基层,60,蓄水槽,61,排水管道,62,输水管道,63,补水管道,64,过滤仓。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9.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海绵城市路基,包括路基本体,所述路基本体包括功能层和基石层,所述功能层具有透水功能,以便于对路面积水进行收集。优选地,所述功能层为透水混凝土面层10。具体地,所述基石层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透水层、分流层30以及素土基层50,所述透水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透水混凝土基层21和透水垫层22。所述透水混凝土基层21可对透水混凝土面层10进行支撑,以保证透水混凝土面层10的强度。所述透水垫层22可使得水分快速透过且能够对透水混凝土基层21和透水混凝土面层10进一步起到支撑作用,同时将路基本体上的荷载应力进行进一步分散,以提高路基本体的强度。具体地,所述透水垫层22为碎石、废弃建渣、矿渣、沙土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而所述透水混凝土基层21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流层30包括若干依次排列的分流单元,所述分流单元包括设置在靠近所述素土基层50一侧的缓透层31以及设置在靠近所述透水层一侧的速透层32,所述速透层32和缓透层31的水分透过效率不同且所述速透层32的透水效率高于缓透层31。所述缓透层31的截面为三角形且所述缓透层31的中部向上延伸并在该缓透层31的最高处形成凸脊,所述凸脊的两侧形成坡面。所述速透层32铺设在所述缓透层31的上表面且所述速透层32的两侧向下延伸并在速透层32的最低位置处形成凹谷,所述凹谷内预埋有集水渠40,所述素土基层50内设有蓄水槽60,且所述蓄水槽60通过输水管道62与所述集水渠40连接。所述蓄水槽60用于对雨水进行收集,以备他用。在具体实施时,通过所述速透层32和缓透层31的透水效率不同,使得靠近凸脊位置处的水分不能及时地进入缓透层31中,因此,该处的部分积水沿所述坡面在水平方向上流动一定距离,以流动至凹谷位置,可通过所述集
水渠40流入蓄水槽60内,从而增大蓄水槽60中的水量,使得该海绵城市路基的蓄水能力更佳。
21.在本实施例中,未进一步提高蓄水槽60中的水量,所述速透层32和缓透层31之间铺设有涤纶短纤针刺土工布33。而为保证该路基的温度,避免该分流层30变形,所述分流层30内沿平行于所述凸脊和凹谷的方向固定安装有若干防护网331,所述防护网331竖直设置。具体地,所述防护网331设于所述涤纶短纤针刺土工布33的上方且所述防护网331的底部与所述涤纶短纤针刺土工布33粘接。在具体实施时,所述涤纶短纤针刺土工布33可供少量水分进入素土层内,并对大部分水流进行拦截,使其水平流动并进入集水渠40,而所述防护网331可有效防止速透层32变形,提高该路基本体的使用寿命。
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集水渠40呈“u”形结构且所述集水渠40的顶部设有开口且所述开口处设有预制格栅板41,所述预制格栅板41的上方设有若干通孔411以供雨水流入所述集水渠40内。
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水管道62的出水端与所述蓄水槽60连通,且所述出水端设于所述蓄水槽60的中上部,所述蓄水槽60在所述出水端的下方还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处设有排水管道61,所述排水管道61连接至城市排水管网。在具体实施时,当所述蓄水槽60内水量达到设计标准时,则通过该排水管道61输送至城市排水管网进行统一处理。
24.在本实施例中,为便于蓄水槽60中的水进行回用,所述路基本体上至少设有一个种植槽,所述种植槽内种植有绿植且所述种植槽通过补水管道63连接至所述蓄水槽60,所述补水管道63的进水端设于所述蓄水槽60的底部,且所述补水管道63上设有水泵。同时,为对雨水进行初步净化,同时,提高该蓄水槽60的寿命,所述蓄水槽60的中部设有过滤仓64,所述进水端设于所述过滤仓64的上方,所述排水口设于所述过滤仓64的下方。所述填料仓内设有过滤填料,所述过滤填料选自填料沸石、石英砂、砾石、活性炭等常用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以便于对雨水中的颗粒物等进行拦截,提高回用水质量。
25.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