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防撞底座结构。
背景技术:2.目前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在各行各业中,机器人的应用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3.但现有的机器人底座大多不具有减震装置,在发生碰撞时不能对机器人进行保护,从而使得机器人损坏甚至报废,进而增加了机器人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器人防撞底座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现有的机器人底座大多不具有减震装置,在发生碰撞时不能对机器人进行保护,从而使得机器人损坏甚至报废,进而增加了机器人的使用成本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机器人防撞底座结构,包括执行底座和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第一减震弹簧、第一防护板、第二减震弹簧、第二防护板和连接构件,所述第一减震弹簧与所述执行底座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执行底座的一侧,所述第一防护板与所述第一减震弹簧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减震弹簧远离所述执行底座的一侧,所述第二减震弹簧与所述执行底座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执行底座远离所述第一减震弹簧的一侧,所述第二防护板与所述第二减震弹簧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减震弹簧远离所述执行底座的一侧;所述连接构件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支撑弹簧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执行底座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执行底座远离所述第一减震弹簧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柱与所述第一支撑柱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柱远离所述执行底座的一侧,所述支撑弹簧的一侧与所述执行底座固定连接,并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支撑柱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内部,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柱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柱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一侧。
6.其中,所述安装组件还包括夹持板,所述夹持板与所述支撑板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一侧。
7.其中,所述安装组件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夹持板的一侧。
8.其中,所述安装组件还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夹持板固定连接,并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夹持板与所述固定板之间。
9.其中,所述连接构件还包括转向连杆,所述转向连杆与所述执行底座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执行底座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一侧。
10.其中,所述连接构件还包括转向滑轮,所述转向滑轮与所述转向连杆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转向连杆远离所述执行底座的一侧。
1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机器人防撞底座结构,通过所述第一防护板或所述第二防护板
在机器人底座的前后左右四个侧面受到撞击时产生的推力,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减震弹簧或所述第二减震弹簧进行收缩与放松,进而对机器人底座的前后左右四个侧面进行了减震保护,通过所述执行底座在机器人底座的底部受到撞击时产生的推力,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支撑柱在所述第一支撑柱内部进行竖向滑动,进而使得所述支撑弹簧进行收缩与放松,通过所述支撑弹簧的收缩与放松,从而对机器人底座的底部进行了减震保护,通过对机器人底座的底部与前后左右四个侧面的减震保护,从而降低了机器人受到撞击时的损坏程度,进而减少了机器人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机器人防撞底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构件与执行底座的连接示意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转向滑轮与转向连杆安装在执行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执行底座、2-安装组件、21-第一减震弹簧、22-第一防护板、23-第二减震弹簧、24-第二防护板、25-连接构件、26-夹持板、27-固定板、28-伸缩杆、100-机器人防撞底座结构、251-第一支撑柱、252-第二支撑柱、253-支撑弹簧、254-支撑板、255-转向连杆、256-转向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19.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器人防撞底座结构100,包括执行底座1和安装组件2;所述安装组件2包括第一减震弹簧21、第一防护板22、第二减震弹簧23、第二防护板24和连接构件25,所述第一减震弹簧21与所述执行底座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执行底座1的一侧,所述第一防护板22与所述第一减震弹簧2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减震弹簧21远离所述执行底座1的一侧,所述第二减震弹簧23与所述执行底座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执行底座1远离所述第一减震弹簧21的一侧,所述第二防护板24与所述第二减震弹簧23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减震弹簧23远离所述执行底座1的一侧;所述连接构件25包括
第一支撑柱251、第二支撑柱252、支撑弹簧253和支撑板254,所述第一支撑柱251与所述执行底座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执行底座1远离所述第一减震弹簧21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柱252与所述第一支撑柱251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柱251远离所述执行底座1的一侧,所述支撑弹簧253的一侧与所述执行底座1固定连接,并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支撑柱252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柱251内部,所述支撑板254与所述第二支撑柱252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柱252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柱251的一侧。
2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减震弹簧21与所述执行底座1通过焊接固定,所述第一减震弹簧21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位于所述执行底座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防护板22与所述第一减震弹簧21通过焊接固定,所述第一防护板22数量为两个,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减震弹簧21远离所述执行底座1的一侧,当机器人底座在左右两侧面受到撞击时,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防护板22受到推力,进而使得所述第一减震弹簧21进行收缩与放松,所述第二减震弹簧23与所述执行底座1通过焊接固定,所述第二减震弹簧23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位于所述执行底座1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二防护板24与所述第二减震弹簧23通过焊接固定,所述第二防护板24数量为两个,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减震弹簧23远离所述执行底座1的一侧,当机器人底座在前后两侧面受到撞击时,从而使得所述第二防护板24受到推力,进而使得所述第二减震弹簧23进行收缩与放松,所述第一支撑柱251与所述执行底座1通过焊接固定,所述第二支撑柱252与所述第一支撑柱251竖向滑动连接,所述支撑弹簧253与所述执行底座1通过焊接固定,并与所述第二支撑柱252通过焊接固定,所述支撑板254与所述第二支撑柱252通过焊接固定,当机器人底座的底部受到撞击时,从而使得所述执行底座1受到推力,进而使得所述第二支撑柱252在所述第一支撑柱251内部进行竖向滑动,通过所述第二支撑柱252的竖向滑动,从而使得所述支撑弹簧253进行收缩与放松,如此,通过所述第一防护板22或所述第二防护板24在机器人底座的前后左右四个侧面受到撞击时产生的推力,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减震弹簧21或所述第二减震弹簧23进行收缩与放松,进而对机器人底座的前后左右四个侧面进行了减震保护,通过所述执行底座1在机器人底座的底部受到撞击时产生的推力,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支撑柱252在所述第一支撑柱251内部进行竖向滑动,进而使得所述支撑弹簧253进行收缩与放松,通过所述支撑弹簧253的收缩与放松,从而对机器人底座的底部进行了减震保护,通过对机器人底座的底部与前后左右四个侧面的减震保护,从而降低了机器人受到撞击时的损坏程度,进而减少了机器人的使用成本。
21.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安装组件2还包括夹持板26,所述夹持板26与所述支撑板254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板254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柱252的一侧。
2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板26与所述支撑板254横向滑动连接,所述夹持板26数量为两个,并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板254的前后两侧,通过设置所述夹持板26,从而使得所述夹持板26对放置在所述支撑板254上的机器人进行夹持固定。
23.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安装组件2还包括固定板27,所述固定板27与所述支撑板254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板254远离所述夹持板26的一侧。
24.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板27与所述支撑板254通过焊接固定,所述固定板27数量为两个,并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板254远离所述夹持板26的一侧,通过设置所述固定板27,从而使得所述固定板27可对所述夹持板26在所述支撑板254上的横向滑动的位置进行限制。
25.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安装组件2还包括伸缩杆28,所述伸缩杆28的一端与所述夹持板26固定连接,并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板27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夹持板26与所述固定板27之间。
26.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伸缩杆28的一端与所述夹持板26通过焊接固定,并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板27通过焊接固定,所述伸缩杆28数量为两个,并分别位于所述夹持板26与所述固定板27之间,通过所述夹持板26在所述支撑板254上的横向滑动,从而使得所述伸缩杆28进行收缩与放松,进而使得所述夹持板26可对不同尺寸的机器人进行夹持固定。
27.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连接构件25还包括转向连杆255,所述转向连杆255与所述执行底座1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执行底座1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柱251的一侧。
28.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向连杆255与所述执行底座1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转向连杆255数量为两个,并分别位于所述执行底座1下方的左右两侧,通过设置所述转向连杆255,从而使得所述转向连杆255可在所述执行底座1的下方进行360度的旋转。
29.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连接构件25还包括转向滑轮256,所述转向滑轮256与所述转向连杆255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转向连杆255远离所述执行底座1的一侧。
3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向滑轮256与所述转向连杆255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转向滑轮256的数量为四个,并分别位于所述转向连杆255的左右两侧,通过设置所述转向滑轮256,从而使得所述执行底座1可跟随所述转向滑轮256的转动而进行前后左右各个方向上的移动。
31.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