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烟草加工 专利正文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气溶胶生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2.雾化器在生产的时候,储液腔内一般都注满了液体基质,在运输的时候,有时候会采用空运,空运时外界的压强小于储液腔内的压强,液体基质就会在压强的作用下从出液孔漏出,污染雾化器。因此在运输的过程中能关闭出液孔就显得十分必要,在需要使用雾化器的时候,再打开出液孔。发明人发现,现在的雾化器虽然也能关闭出液孔,但是容易误操作,在雾化器不使用的时候,也容易不注意打开出液孔。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只有在第一位置时,将雾化组件相对壳体组件滑动,才能实现出液孔的打开的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雾化器,包括:
6.壳体组件,具有用于储存液体基质的储液腔,所述壳体组件具有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
7.雾化组件,用于雾化液体基质生成气溶胶;至少部分所述雾化组件收容于所述壳体组件内,且能相对所述壳体组件以第一路径运动,以实现所述雾化组件在第一位置和不同于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的配置;其中,
8.所述雾化组件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雾化组件能相对所述壳体组件以不同于所述第一路径的第二路径运动,以实现在第三位置和不同于第三位置的第四位置之间转换;其中,
9.所述雾化组件在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储液腔和所述雾化组件之间流体导通;
10.所述雾化组件在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储液腔与所述雾化组件之间的流体导通被阻断。
11.进一步,所述第一路径包括所述雾化组件相对所述壳体组件的旋转运动。
12.进一步,所述第二路径包括所述雾化组件沿所述壳体组件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延伸方向上的滑动。
13.进一步,所述储液腔设有出液孔,所述雾化组件设有进液孔;
14.所述雾化组件在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出液孔和所述进液孔对齐,以实现所述储液腔和所述雾化组件流体导通;
15.所述雾化组件在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出液孔和所述进液孔错开,以实现所述储液腔与所述雾化组件之间的流体导通被阻断。
16.进一步,所述雾化器配置为能够与电源组件连接,并且借助所述电源组件驱动所述雾化组件在第一路径或/和第二路径上运动。
17.进一步,所述雾化组件在在第四位置时相比于第三位置更靠近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一端。
18.进一步,所述壳体组件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雾化组件设有第二定位部,通过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的配合,以限定所述第二路径的轨迹。
19.进一步,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导向槽,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与所述导向槽配合的凸起部。
20.进一步,所述导向槽包括第一定位面,所述雾化组件在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第一定位面抵接,以限制所述雾化组件向所述第二端运动。
21.进一步,所述雾化组件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壳体组件抵接,以限制所述雾化组件向所述第二端运动。
22.进一步,所述壳体组件设有第二定位面,当所述雾化组件在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雾化组件与所述第二定位面抵接,以限制所述雾化组件向所述第二端运动。
23.进一步,所述壳体组件设有第三定位面,所述雾化组件在第二位置时,所述雾化组件与所述第三定位面抵接,以限制所述雾化组件向所述第一端运动。
24.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上述的雾化器以及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用于给所述雾化器供电。
25.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6.从第二位置到第一位置采用第一路径运动;在第一位置时,从第四位置到第三位置采用不同于第一路径的第二路劲运动,采用两种不同的路径运动结合,来实现储液腔与雾化组件的流体连通,可以防止误操作使储液腔与雾化组件的流体连通,造成漏油。
附图说明
27.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28.图1是电子雾化装置的示意图;
29.图2是雾化器的示意图;
30.图3是雾化器的出液孔关闭状态的剖视图;
31.图4是图3的放大图a;
32.图5是雾化器的出液孔打开状态的剖视图;
33.图6是雾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4.图7是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3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
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3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8.如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器100以及电源组件200,电源组件200用于给雾化器100供电,所述电源组件200与所述雾化器100螺纹连接。
39.如图3到图6,雾化器100包括壳体组件10和雾化组件20,所述壳体组件10具有储存液体基质的储液腔1;所述壳体组件10具有与所述电源组件200相邻的第一端11和与所述第一端11相对的第二端12,所述壳体组件10沿长度方向设有容置空间3,所述雾化组件20竖直的设于所述容置空间3内。所述雾化组件20可以相对所述壳体组件10转动(第一路径),以实现在第一位置4和不同于第一位置4的第二位置的转变。所述雾化组件20在第一位置4时,所述雾化组件20能在所述第一端11和所述第二端12之间的延伸方向上的滑动(第二路径),以实现在第三位置和不同于第三位置的第四位置之间转换;其中所述雾化组件20在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储液腔1和所述雾化组件20流体导通;所述雾化组件在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储液腔1相对所述雾化组件20关闭。在不使用电子雾化装置的时候,将雾化组件旋转到第二位置,储液腔1相对雾化组件20关闭,避免漏液;在需要使用电子雾化装置的时候,将雾化组件旋转到第一位置,然后推动所述雾化组件到第三位置,实现所述储液腔1和所述雾化组件20流体导通。从第二位置到第一位置采用第一路径;在第一位置时,从第四位置到第三位置采用不同于第一路径的第二路劲,采用两种不同的路径运动结合,来实现储液腔与雾化组件的流体连通,可以防止误操作使储液腔与雾化组件的流体连通,造成漏油。
40.参见图3、图4和图5,所述储液腔1设有出液孔2,所述雾化组件20设有进液孔5;所述雾化组件20在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出液孔2和所述进液孔5对齐(参见图5),以实现所述储液腔1和所述雾化组件20导通;所述雾化组件20在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出液孔2和所述进液孔5错开(参见图3),以实现所述储液腔1相对所述雾化组件20关闭。
41.参见图3、图4和图5,所述雾化组件20包括导液元件21和加热元件22,所述导液元件21具有吸液和锁液的功能,所述导液元件21可以由多孔材料(如多孔陶瓷)或纤维(如棉花)制成,所述导液元件21用于吸取从所述出液孔2流出的液体基质。所述加热元件22可以由能导电且具有一定电阻的发热丝制成,所述加热元件22固定于所述导液元件21上,用于加热雾化所述导液元件21上的液体基质形成气溶胶。所述雾化组件20还包括套管23,所述导液元件21和所述加热元件22设于所述套管23内。所述进液孔5设于所述套管23。所述雾化组件20还包括第一电极24和第二电极25,所述第一电极24呈管状,所述第一电极24的一端插设于所述套管23内,所述第一电极24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电极25,所述第一电极24和所述第二电极25之间设有绝缘套26。所述第一电极24和所述第二电极25经导线27与所述加热元件22电导通。所述第一电极24和所述第二电极25与所述电源组件200电导通。
42.所述第一电极24远离所述套管23的一端延伸出所述容置空间3,且设有与所述电源组件200连接的螺纹。当所述电源组件200与所述雾化组件20连接时,一只手固定所述雾
化器100,一只手转动所述电源组件200,以完成所述雾化组件20与电源组件200的螺纹连接,因为在所述雾化组件20与电源组件200的螺纹连接即将完成时,转动所述电源组件200所需的力增大,根据一般人的行为习惯,会在加大扭转力的同时,给所述电源组件200提供推力,故只要合理设置所述雾化组件20与电源组件200螺纹连接的圈数,使所述雾化组件20与电源组件200螺纹连接完成时,所述雾化组件在所述第一位置4,旋转过程中施加到所述电源组件200的推力,就会推动所述雾化组件20到第三位置,实现所述出液孔2和进液孔5对齐导通。在安装所述电源组件200的过程中,就能一起将所述出液孔2打开,操作简单方便。
43.参见图3、图4和图5,所述壳体组件10包括外壳13、端盖14、支架15和吸嘴16,所述端盖14和所述吸嘴16分别与所述外壳13的两端卡接。所述支架15设于所述外壳13内,将所述外壳13内的空间分隔成所述储液腔1和容置空间3。所述出液孔2设于所述支架15。
44.参见图6和图7,所述壳体组件10和所述雾化组件20之间设有第一定位单元,所述第一定位单元包括设于所述壳体组件10的第一定位部31和设于所述雾化组件20的第二定位部32,具体的,所述第一定位部31包括设于所述端盖14的导向槽,所述第二定位部32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电极24的凸起部,通过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的配合,以限定所述第二路径的轨迹。所述第一定位部31和所述第二定位部32错开时,所述雾化组件20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定位部31和所述第二定位部32对齐时,所述雾化组件20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此时雾化组件20可以相对所述壳体组件10滑动,以实现所述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的转换。所述第四位置为将所述雾化组件20从所述第一位置推动到所述第三位置之间的位置(所述第四位置也可以与所述第一位置重合)。所述第一定位部31和所述第二定位部32可以相对的设置两个,这样所述雾化组件20旋转180度,就能到第一位置,方便操作。
45.为了在操作的过程中,方便确认所述雾化组件20到达了所述第三位置,采取的方式是:当所述雾化组20到达所述第三位置后,不能继续推动所述雾化组件20,只能拉动所述雾化组件20,以到达第四位置。所述雾化组件20在到达所述第三位置后,不能继续推动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是:所述导向槽包括远离所述第一端11的第一定位面311(参见图7),当所述雾化组件20在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第一定位面311抵接,以限制所述雾化组件20向所述第二端运动。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设有第二定位面151(参见图3),当所述雾化组件20在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套管23与所述第二定位面151抵接,以限制所述雾化组件20向所述第二端12滑动(图3中画了两个第二定位面151,可以只有其中一个第二定位面151,也可以有多个第二定位面151)。在将所述雾化组件推动到第三位置的时候,推不动即表示到了第三位置,在推动的过程中,不用去看出液孔2和进液孔5是否对齐,操作简单方便。
46.所述雾化组件20在第二位置时,不能滑动。具体的实施方式为:所述雾化组件20在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定位部32与所述端盖14抵接,以限制所述雾化组件20向所述第二端12滑动。所述端盖14设有第三定位面141(参见图3和图4),所述雾化组件20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套管23与所述第三定位面141抵接,以限制所述雾化组件20向所述第一端11滑动。
47.所述第一电极24设有进气口6,所述吸嘴16设有出气口7,所述进气口6、容置空间3和出气口7依次连通。
4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