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烟草加工 专利正文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器及包含该雾化器的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2.雾化器通常包括超声雾化片,超声雾化片内设置有雾化孔,当超声雾化片产生高频振动时,可以将雾化孔中的液体雾化形成液雾,液雾从雾化孔中喷出以被用户吸收。但是,对于传统的雾化器,其所产生的液雾将对用户的呼吸道构成刺激,从而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雾化器所产生的液雾的温度。
4.一种雾化器,包括:
5.超声雾化组件,具有进液面和环绕所述进液面边缘的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与所述进液面位于所述超声雾化组件的同侧,液体从所述进液面进入所述超声雾化组件内雾化形成液雾;及
6.加热组件,附着在所述第一支撑面,所述加热组件用于对抵达至所述进液面附近的液体进行预热。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超声雾化组件包括压电陶瓷片和金属片,所述进液面和第一支撑面均位于所述金属片的第一侧,所述金属片与所述第一侧相背的第二侧还具有与所述第一支撑面对应的第二支撑面以及与所述进液面对应的出雾面,所述压电陶瓷片附着在所述第二支撑面且开设有与所述出雾面对应的贯穿孔,所述金属片开设有贯穿所述进液面和所述出雾面并连通所述贯穿孔的雾化孔。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液面和所述出雾面两者的至少一部分均为球冠面,所述球冠面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侧,所述球冠面上设置有所述雾化孔。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层,所述加热层附着于所述金属片的第一侧,所述加热层被配置为包括围绕所述进液面的高温区以及围绕所述高温区的低温区。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液面边缘与所述加热层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支撑面边缘与所述加热层的间距;和/或,
11.所述加热层包括围绕所述进液面的第一电阻丝及围绕所述第一电阻丝的第二电阻丝,所述第一电阻丝的电阻值大于所述第二电阻丝的电阻值。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附着在所述第一支撑面,所述加热层夹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之间。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绝缘层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导热系数。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绝缘层和粘接层,所述加热层封装在所述绝缘层之内,所述粘接层附着在所述第一支撑面并与所述绝缘层连接。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被配置为先于所述超声雾化组件的时间启动。
16.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
17.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效果是:加热组件可以将液体预热至接近人体的温度,当超声雾化组件将液体雾化形成液雾时,该液雾的温度将接近人体的体温。可以避免液雾对人体的呼吸道构成刺激,提高用户体验。同时通过将加热组件直接附着在超声雾化组件的背面,即将加热组件集成设置在超声雾化组件上。如此可以使得加热组件针对位于进液面附近的液体进行加热,即对液体进行局部加热,使得被加热后液体能直接进入超声雾化组件中进行雾化,故液体升温速度快,并能减低加热组件的能耗,减少液雾喷出的等待时间以提高用户体验。并且将加热组件直接设置在金属片的第一支撑面上,即加热组件位于进液面所处的一侧,使得加热组件能够与液体直接接触,加热组件产生的热量无需中间介质而直接传递至液体,从而减少热量损失并提高热量的利用率,使得液体升温速度快,减少液雾喷出的等待时间。同时无需在加热组件上设置额外的隔热部件,从而简化雾化器的整体结构。
附图说明
18.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所示雾化器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图1所示雾化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图1所示雾化器的平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图4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图5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平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2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7.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10包括超声雾化组件100和加热组件200,超声雾化组件100用于将液体雾化形成液雾,液体可以油液或药液等。当液体被雾化形成液雾后,用户可以对液雾进行吸食。
28.参阅图3、图4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超声雾化组件100包括压电陶瓷片110、金属
片120、第一电极131和第二电极132。第一电极131和第二电极132两者的一端均与压电陶瓷片110内的电路电性连接,第一电极131和第二电极132两者的另一端均用于与交流电源连接。因此,压电陶瓷片110内的电路用于通交流电。当交流电源通过第一电极131和第二电极132对压电陶瓷片110内的电路通入交流电时,压电陶瓷片110将产生高频振动,使得压电陶瓷片110的振动频率与超声波的振动频率相当。压电陶瓷片110的中心开设有贯穿孔111,该贯穿孔111贯穿压电陶瓷片110相对设置的两个表面,通过设置该贯穿孔111,使得压电陶瓷片110大致呈圆环状结构。
29.金属片120大致呈圆盘状结构,金属片120具有第一支撑面121第二支撑面122、进液面123和出雾面124。进液面123和出雾面124两者朝向相反并位于金属片120的中心区域,第二支撑面122和第一支撑面121两者的朝向相反并位于金属片120的边缘区域。第二支撑面122和出雾面124位于金属片120的第二侧(即上侧),第二支撑面122与出雾面124的周边连接,使得第二支撑面122呈圆环状并环绕出雾面124设置。第一支撑面121和进液面123位于金属片120的第一侧(即下侧),第一支撑面121与进液面123的周边连接,使得第一支撑面121呈圆环状并环绕进液面123设置。简而言之,第二支撑面122和第一支撑面121两者沿金属片120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而相互对应,进液面123和出雾面124两者沿金属片120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而相互对应。
30.金属片120上开设有若干个雾化孔126,该雾化孔126同时贯穿进液面123和出雾面124。加热组件200设置在金属片120的第一支撑面121。压电陶瓷片110贴附在金属片120的第二支撑面122,使得出雾面124与压电陶瓷片110的贯穿孔111相对应,保证贯穿孔111和雾化孔126相互连通。被雾化的液体处于进液面123所处的一侧,液体与进液面123直接接触,使得液体经过该进液面123进入雾化孔126中。当压电陶瓷片110在交流电的作用下产生高频振动时,压电陶瓷片110的振动能量传递至金属片120上,使得金属片120跟随压电陶瓷片110同样产生高频振动,从而将雾化孔126中的液体雾化形成液雾,液雾将从出雾面124喷出至压电陶瓷片110的贯穿孔111中以被用户吸收。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孔126为锥形孔,所述雾化孔126的孔径由进液面123至出雾面124逐渐减小。
31.金属片120可以采用不锈钢片,即金属片120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使得金属片120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导热性能和防锈能力。因此可以保证金属片120具有足够的抗疲劳强度,防止金属片120在高频振动下产生疲劳断裂,提高整个超声雾化组件100的使用寿命。同时防止锈蚀颗粒对雾化孔126构成部分或完全封堵,确保液雾内的微小液珠颗粒的粒径大小相等,也保证每个雾化孔126均能对液体进行雾化,最终提高金属片120对液体雾化的均匀性和可靠性。
32.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液面123和出雾面124两者的至少一部分均为球冠面125,球冠面125的开口朝向加热组件200设置,从而使得整个金属片120的中心区域形成一个球冠状的凸起,当然该凸起的开口即为球冠面125的开口。凸起可以看成为呈平板状的金属片120的中心区域朝第一侧的方向凹陷形成。雾化孔126的其中另一部分可以位于该球冠面125上,雾化孔126的其中另一部分可以位于进液面123和出雾面124的其它部位;当然,全部雾化孔126也可以均位于该球冠面125上。通过设置该球冠面125,以垂直于金属片120厚度方向的平面为参考平面,尽管具有球冠面125的金属片120与平板状的金属片120在该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相等,但是,具有球冠面125的金属片120能保证液雾朝不同方向喷出而具有
相对较大的喷射范围,同时可以设置相对较多的雾化孔126,从而通过提高单位时间内液体的雾化量以提高液雾浓度。
33.参阅图3、图5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200包括第一绝缘层210、第二绝缘层220和加热层230,第一绝缘层210、第二绝缘层220和加热层230三者均大致为环状,三者均开设有相互连通的通孔201,该通孔201与金属片120的进液面123相对应,液体可以通过上述通孔201以与进液面123接触并进入雾化孔126中被雾化。第一绝缘层210附着在金属片120的第一支撑面121,且第一绝缘层210可以通过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pvd)工艺或丝印工艺附着在该第一支撑面121上,使得第一绝缘层210与金属片120直接连接,避免第一绝缘层210与金属片120之间通过其它连接层进行连接,从而降低了整个雾化器10的厚度和重量,有利于雾化器10的轻薄化设计。第一绝缘层210厚度的取值范围可以为5μm至20μm,例如其具体取值可以为5μm、10μm、15μm或20μm等,在保证第一绝缘层210具有足够绝缘性能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减低第一绝缘层210的厚度,如此可以进一步对整个雾化器10的厚度进行压缩。
34.加热层230附着在第一绝缘层210背向金属片120的表面上,且加热层230同样可以通过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pvd)工艺或丝印工艺附着在该第一绝缘层210上,使得加热层230与第一绝缘层210直接连接,避免加热层230与第一绝缘层210之间通过其它连接层进行连接,同样可以降低整个雾化器10的厚度并实现雾化器10的轻薄化设计。加热层230厚度的取值范围可以为5μm至40μm,例如其具体取值可以为5μm、20μm、30μm或40μm等。加热层230还可以包括第三电极231和第四电极232,第三电极231和第四电极232两者的一端均与加热层230电性连接,第三电极231和第四电极232两者的另一端均用于与直流电源连接。因此,加热层230用于通交流电。当直流电源(例如电池)通过第三电极231和第四电极232对加热层230通入直流电时,加热层230可以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加热层230可以为丝线状导线弯曲形成的层状结构或直接为由导电膜片形成的层状结构。加热层230可以为碳纳米薄片,也可以采用不锈钢材料、钛金属材料或钛合金材料等金属、合金材料制成。
35.第二绝缘层220附着在加热层230背向金属片120的表面上,且第二绝缘层220同样可以通过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pvd)工艺或丝印工艺附着在该加热层230上,使得加热层230与第二绝缘层220直接连接,避免加热层230与第二绝缘层220之间通过其它连接层进行连接,同样可以降低整个雾化器10的厚度并实现雾化器10的轻薄化设计。第二绝缘层220厚度的取值范围可以为5μm至20μm,例如其具体取值可以为5μm、10μm、15μm或20μm等,在保证第二绝缘层220具有足够绝缘性能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减低第二绝缘层220的厚度,如此可以进一步对整个雾化器10的厚度进行压缩。第二绝缘层220可以采用陶瓷釉材料制成,使得第二绝缘层220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和良好的导热性。
36.因此,对于整个加热组件200,第一绝缘层210设置在金属片120的第一支撑面121,加热层230直接夹置在第一绝缘层210和第二绝缘层220之间。通过设置第一绝缘层210,可以防止因加热层230与金属片120直接接触而引发的短路现象。通过设置第二绝缘层220,使得第二绝缘层220与位于进液面123一侧的液体直接接触,防止加热层230因与液体直接接触而引发的短路现象,也可以防止因加热层230与液体接触而对液体所构成的污染。
37.在整个雾化器10的工作过程中,加热组件200先于超声雾化组件100启动。具体而
言,首先采用直流电源通过第三电极231和第四电极232对加热层230供电,然后再采用交流电源通过第一电极131和第二电极132对压电陶瓷片110内的电路供电,使得加热层230的工作时间早于压电陶瓷片110的工作时间。例如,可以使得加热层230先于压电陶瓷片110不超过一秒的时间启动,如此可以使得压电陶瓷片110带动金属片120振荡以将液体尽快雾化形成液雾,减少用户液雾的等待时间,从而提高整个雾化器10的用户体验。
38.通过先启动加热组件200,可以使得加热组件200对抵达至进液面123附近的液体进行预热,当然,加热组件200可以将液体预热至接近人体的温度,当金属片120将液体雾化形成从出雾面124喷出至贯穿孔111中的液雾时,该液雾的温度将接近人体的体温。特别对于药液的雾化,当用户吸收与体温接近并以液雾形态存在的药液时,可以避免药液(液雾)对人体的呼吸道构成刺激,从而避免产生咳嗽或血压升高等其他症状,确保药液对用户的治疗效果。并且可以消除因加热组件200和压电陶瓷片110同时启动而使得液雾在加热组件200早期和中后期所产生的温度差异,保证雾化过程中液雾的温度保持一致,提高液雾抽吸的舒适性。同时,对于粘度相对较高的液体,通过加热组件200的预热作用,可以使得液体的粘度适当降低,从而增加液体的流动性,使得液体更加容易进入雾化孔126并在高频振动下快速雾化形成液雾,防止液体难以流入雾化孔126或难以雾化形成液雾的现象,从而提高整个雾化器10的雾化效率和雾化稳定可靠性。
39.假如采用独立的加热组件200对液体加热时,加热组件200将对靠近进液面123的液体和远离进液面123的液体同时加热,当远离进液面123的液体抵达至进液面123附近时,加热组件200将对其进行重复加热,如此会造成能量的浪费。并且由于被加热的液体量较多,使得液体升温慢,也会延长了用户的等待时间。而上述实施例通过将加热组件200直接附着在超声雾化组件100的第一支撑面121,即将加热组件200集成设置在超声雾化组件100上。如此可以使得加热组件200仅针对位于进液面123附近的液体进行加热,即对液体进行局部加热,使得被加热后液体能直接进入雾化孔126中进行雾化,故液体升温速度快,并能减低加热组件200的能耗,减少液雾喷出的等待时间以提高用户体验。
40.假如将加热组件200设置在金属片120的出雾面124所处的一侧时,将使得加热组件200无法与进液面123一侧的液体直接接触,加热组件200产生的热量将通过金属片120传递至液体以对其进行预热,如此会延长热量传递的路径,从而增加热量在传递过程中所产生的热损失,降低加热组件200的热量利用率。并且,加热组件200需要采用隔热部件进行保护,防止加热组件200的热量传递至雾化器10的其它构件以对其构成损坏,因此,通过隔热部件会明显使得雾化器10的结构变得更加复杂。而上述实施通过将整个加热组件200直接设置在金属片120的第一支撑面121上,即加热组件200位于进液面123所处的一侧,使得加热组件200能够与液体直接接触,加热组件200产生的热量无需中间介质而直接传递至液体,从而减少热量损失并提高热量的利用率,使得液体升温速度快,减少液雾喷出的等待时间。同时无需在加热组件200上设置额外的隔热部件,从而简化雾化器10的整体结构。
41.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层230被配置为包括围绕进液面123的高温区以及围绕高温区的低温区,如此可以使得加热层230高温区相对低温区更加靠近进液面123。例如加热层123包括围绕进液面123的第一电阻丝231及围绕第一电阻丝的第二电阻丝232,第一电阻丝231的电阻值大于第二电阻丝232的电阻值,由于第一电阻丝231和第二电阻丝232相互串联,使得在相同时间段内第一电阻丝231产生的热量大于第二电阻丝232产生的热量,从而
使得第一电阻丝231对应上述高温区,第二电阻丝232对应上述低温区。故加热层230产生的热量更加聚焦在进液面123附近的液体,可以减少重复加热并提高液体升温速度。同时可以减少加热层230通过金属片120的边缘传递至雾化器10其它构件的热量,提高加热层230能量的利用率。当然,在第一电阻丝231电阻值等于第二电阻丝232电阻值的情况下,可以使得进液面123相对金属片120的第一支撑面121的边缘更加靠近加热层230,换言之,加热层230到进液面123的距离h小于加热层230到第一支撑面121边缘的距离h,同样可以使得加热层230产生的热量更加聚焦在进液面123附近的液体,提高加热层230能量的利用率。第二绝缘层220的导热系数大于第一绝缘层210的导热系数,如此可以使得加热层230产生的热量更加容易通过第二绝缘层220直接传递至液体,减少通过第一绝缘层210和金属片120传递至雾化器10其它构件的热量,同样可以提高加热层230能量的利用率。
42.参阅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加热组件200的制作,例如,可以先将制备好的加热层230放置在注塑模具中,然后将液态的绝缘材料注入该模具的型腔中,液态的绝缘材料可以冷却固化形成绝缘层,该绝缘层可以记为第三绝缘层241。因此,整个加热层230将封装在第三绝缘层241之内,通过第三绝缘层241的作用,也防止加热层230因跟金属片120和液体接触而引发的短路。当然,第三绝缘层241可以开设槽孔结构,以便在该槽孔结构穿设与加热层230电性连接的第三电极231和第四电极232。在加热组件200的安装过程中,可以通过在金属片120的第一支撑面121上设置粘接层242,并将第三绝缘层241附着在该粘接层242上,即第三绝缘层241通过粘接层242设置在金属片120的第一支撑面121。当然,第三绝缘层241也可以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固定在金属片120的第一支撑面121。又如,可以在制备好的加热层230的正反两面上通过物理气相沉积、电泳或喷涂的方式设置绝缘层,然后再将绝缘层通过粘接层242或卡扣连接的方式固定在金属片120上。
4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该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上述的雾化器10,通过设置该雾化器10,可以提高电子雾化装的用户体验,减少能耗并使得结构更加轻薄化。
44.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