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医疗 专利正文
一种心外科手术用侧卧位体位垫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心外科手术用侧卧位体位垫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心外科手术用侧卧位体位垫。


背景技术:

2.医疗领域中,手术体位的摆放是关系一台手术顺利与否的关键;麻醉后,患者的肌肉松弛,全身或局部失去自主能力,因此手术体位既要保证能充分暴露手术野,使手术顺利进行,又要照顾到患者的正常呼吸和循环功能,避免肢体、关节和神经压迫而导致并发症。手术体位垫是一种用在手术室放置在手术床上的医用器具,可以有效缓解病人因手术时间过长而导致的压疮(褥疮),根据不同手术体位及病人部位,可使用不同的体位垫。
3.目前,随着心脏外科手术的进步和人们对美观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手术采用侧卧位肋间小切口;然而,现有的体位垫无法做到既形成舒适支撑、又充分暴露肋间切口术野,尤其是当患者为小儿时。
4.例如,专利cn 213490204 u即公开了一种手术用侧卧位体位垫,其包括体位垫本体及多个体位固定带,体位垫本体包括主支撑垫体和头颈支撑部,主支撑垫体的顶面具有依次平滑过渡连接的第一斜面、过渡弧面以及第二斜面,第一斜面的延伸面与第二斜面的延伸面之间的夹角呈钝角,头颈支撑部设置在第一斜面上,头颈支撑部用于在患者侧卧于体位垫本体时支撑患者的头部及颈部,多个体位固定带设置在体位垫本体上并用于在患者调整体位后绑住患者以对其体位进行固定。然而,这一结构的体位垫采用三角形上凸的结构能够将患者的腰部抬高,但是患者肋间部位仍处于下降区域,并不利于肋间术野的暴露,而且这一体位并不利于患者的正常呼吸;此外,其通过固定带对患者进行固定,舒适度低,患者皮肤容易产生压红、压疮的反应。
5.上述技术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外科手术用侧卧位体位垫,有利于对患者形成舒适支撑,同时还有利于充分暴露肋间切口术野。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心外科手术用侧卧位体位垫,包括体位垫本体和气囊组件;
8.所述体位垫本体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头垫、上身垫及下身垫,所述头垫的顶面及下身垫的顶面均为平面,所述上身垫的顶面为斜面且斜面的高点高度等于头垫的顶面高度、低点高度等于下身垫的顶面高度;
9.所述气囊组件包括头部气囊、限位气囊ⅰ、侧身气囊及限位气囊ⅱ;所述头部气囊设在头垫顶面,所述头部气囊的中部设有置耳槽;所述限位气囊ⅰ的数量为两个且并列设于上身垫顶面的左右两侧,以分别用于对人体胸部及背部进行限位;所述侧身气囊的数量为至少三个且由上至下依次设在上身垫顶面并位于两限位气囊ⅰ之间;所述限位气囊ⅱ设于上身垫顶面并位于侧身气囊的下侧,以用于对人体髋部进行限位。
10.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体位垫本体采用硅胶制成。
11.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身垫顶面的倾斜角度为20
°
~50
°

12.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头部气囊呈圆环形。
13.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头部气囊的数量为两个且同心设置。
14.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气囊ⅱ呈弧形并凸向下身垫。
15.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气囊ⅱ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由上至下依次设在上身垫顶面。
16.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囊组件还包括肘部气囊,所述肘部气囊的数量为两个且并列设于上身垫顶面的左右两侧,且所述肘部气囊位于限位气囊ⅰ的上侧。
17.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囊组件还包括下肢气囊,所述下肢气囊设在下身垫的顶面。
18.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囊组件还包括过渡气囊,所述过渡气囊的数量为两个且并列设于上身垫顶面的左右两侧,所述限位气囊ⅰ与下肢气囊之间通过过渡气囊相连接;所述限位气囊ⅱ设于两过渡气囊之间。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具备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心外科手术用侧卧位体位垫,通过体位垫本体和气囊组件的设置,体位垫本体包括头垫、上身垫及下身垫,气囊组件包括头部气囊、限位气囊ⅰ、侧身气囊及限位气囊ⅱ;其中,柔性体位垫本体所具有的上下平面、中间斜面的结构能提高患者侧卧位的舒适性;使用时,头部气囊支撑患者头部,此时患者耳朵可置入置耳槽内,可防止耳廓受压;侧身气囊支撑患者侧身,并由左右两侧的限位气囊ⅰ分别对患者胸部及背部进行限位,防止患者身体发生左右位移,限位气囊ⅱ则对患者髋部进行限位,防止患者身体发生上下滑动,使得患者在体位垫上可得到充分定位,而通过对侧身气囊的充气则可使得患者侧身部分被垫高,从而充分暴露肋间切口术野。
2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使用效果符合社会需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尤其适合在小儿心外科手术领域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实施例
26.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心外科手术用侧卧位体位垫,包括体位垫本体和气囊组件;体位垫本体为基体部分;气囊组件放置或安装在体位垫本体上,其对应患者身体部位并对相关部位进行支撑、限位。下述的“上”“下”“左”“右”均以图1所示方向为准。
27.所述体位垫本体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头垫1、上身垫2及下身垫3,所述头垫1的顶面及下身垫3的顶面均为平面(与水平面平行),所述上身垫2的顶面为斜面且斜面的高点高度等于头垫1的顶面高度、低点高度等于下身垫3的顶面高度。
28.头垫1主要与患者头部对应,上身垫2主要与患者上身对应,下身垫3主要与患者下身对应,但上述对应关系并非严格的一一对应,因为不同患者的体型不一。体位垫本体优选采用硅胶制成,此时头垫1、上身垫2及下身垫3可一体成型;头垫1的顶面高度例如可为上身垫2顶面高度的3~6倍;上身垫2顶面的倾斜角度α可为20
°
~50
°
,具体可根据需要选择。头垫1与上身垫2之间还可设置颈垫。
29.所述气囊组件包括头部气囊4、限位气囊ⅰ5、侧身气囊6及限位气囊ⅱ7;所述头部气囊4设在头垫1顶面,所述头部气囊4的中部设有置耳槽8;所述限位气囊ⅰ5的数量为两个且并列设于上身垫2顶面的左右两侧,以分别用于对人体胸部及背部进行限位;所述侧身气囊6的数量为至少三个且由上至下依次设在上身垫2顶面并位于两限位气囊ⅰ5之间;所述限位气囊ⅱ7设于上身垫2顶面并位于侧身气囊6的下侧,以用于对人体髋部进行限位。
30.头部气囊4、限位气囊ⅰ5、侧身气囊6及限位气囊ⅱ7均可通过充入气体而膨胀成型,这一结构可以有效分散作用力,防止在支撑时对患者皮肤造成过度挤压。气囊组件中的气囊本体同样可采用硅胶材料制成,此时由于各气囊与体位垫本体之间的摩擦力较大,头部气囊4可直接放置在头垫1上,而限位气囊ⅰ5、侧身气囊6及限位气囊ⅱ7则可通过魔术扣连接于上身垫2,其他气囊亦同理设置,当然还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其它合理方式。
31.所述头部气囊4可呈圆环形,也可呈“c”字形。优选地,所述头部气囊4的数量为两个且同心设置,此时两个头部气囊4具有不同的直径,适于不同头围大小的患者使用;置耳槽8也为圆形并与头部气囊4同心设置。
32.所述限位气囊ⅱ7呈弧形并凸向下身垫3,以形成对人体的有效阻挡。同时,所述限位气囊ⅱ7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由上至下依次设在上身垫2顶面;在使用时,可根据患者身高选用不同位置的限位气囊ⅱ7(即仅对位置合适的限位气囊ⅱ7充气),从而提高本体位垫的通用性。
33.本实施例中,所述气囊组件还包括肘部气囊9,所述肘部气囊9的数量为两个且并列设于上身垫2顶面的左右两侧,且所述肘部气囊9位于限位气囊ⅰ5的上侧。肘部气囊9用于支撑患者手肘部位,进一步提高使用时的舒适性。
34.本实施例中,所述气囊组件还包括下肢气囊10,所述下肢气囊10设在下身垫3的顶面。下肢气囊10用于支撑患者下肢,主要防止患者膝关节及脚踝处受压,进一步提高使用时的舒适性。此外,所述气囊组件还包括过渡气囊,所述过渡气囊的数量为两个且并列设于上身垫2顶面的左右两侧,所述限位气囊ⅰ5与下肢气囊10之间通过过渡气囊11相连接。过渡气囊11可呈梯形,两个过渡气囊11对称设置。所述限位气囊ⅱ7设于两过渡气囊11之间,此时在两过渡气囊11及下肢气囊10之间还形成了限位槽,限位气囊ⅱ7的高度大于过渡气囊11
及下肢气囊10的高度,下肢气囊10可阻挡限位气囊ⅱ7的往下滑动,从而提高限位气囊ⅱ7作用的可靠性。
35.综上所述,本体位垫通过体位垫本体和气囊组件的设置,体位垫本体包括头垫1、上身垫2及下身垫3,气囊组件包括头部气囊4、限位气囊ⅰ5、侧身气囊6及限位气囊ⅱ7;其中,柔性体位垫本体所具有的上下平面、中间斜面的结构能提高患者侧卧位的舒适性;使用时,头部气囊4支撑患者头部,此时患者耳朵可置入置耳槽8内,可防止耳廓受压;侧身气囊6支撑患者侧身,并由左右两侧的限位气囊ⅰ5分别对患者胸部及背部进行限位,防止患者身体发生左右位移,限位气囊ⅱ7则对患者髋部进行限位,防止患者身体发生上下滑动,使得患者在体位垫上可得到充分定位,而通过对侧身气囊6的充气则可使得患者侧身部分被垫高,从而充分暴露肋间切口术野。
36.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