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软担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软担架。
背景技术:2.软担架是一种用于转移伤残病人的产品,常用软担架为由双层布料折叠后对夹缝合形成,且在两长边侧缘开设四个手抓孔,用于医护人员抬动软担架进行病人的转移工作。
3.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号:cn2425639)公开了一种软担架,主要由担架面,加强带及套环构成。本实用新型的担架面料为2—3层厚实的布料缝制而成;并在担架面的背面设置有加强带,软担架的周边有套环,可由2—6人抬着病人上、下楼梯,使用方便、省力、结构简单、实用、造价低、市场大,是各医院及急救中心救护病人的首选佳品,是有病人的家庭常备物品;不用时,折叠起来放在一边保存。
4.上述案例中的软担架是由多个人工手抬上下楼梯,但是手上的力有限,不如使用肩膀扛,手动抬担架两只手都必须使用上,不能空出手提拿出诊时所需要带的东西,况且加强带的缝制不够强劲,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软担架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软担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新型软担架,包括平行的横杆,所述横杆的两端上都固接把手,所述横杆之间通过缝制的担架布活动连接;
8.所述担架布上开设多个相互平行的条形孔,平行的横杆上对应条形孔的两端处分别设置有穿孔,一侧的所述横杆下方固接主连接带的一端,另一侧的所述横杆的下方固接次连接带的一端,所述主连接带和次连接带通过连接头活动连接;
9.所述横杆内部活动开设腔室,且腔室内设有肩带和肩带卷绕结构,所述肩带一部分通过穿孔穿出并放置在条形孔内。
10.所述卷绕结构包括腔室内部固定安装的多对相互平行的三角支撑架,每个穿孔附近设置一对相互平行的三角支撑架,每对三角支撑架的顶部贯穿设有一个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圈与三角支撑架的内壁之间活动安装反向扭簧;所述转轴的中部固接肩带的一端,所述肩带另一端贯穿出穿孔,同一条形孔两端相对的所述肩带通过连接扣连接,且两端的肩带连接处设置有海绵层。
11.优选的,所述肩带贯穿海绵层,海绵层与肩带活动连接。
12.优选的,所述担架布的上中下三个部位均设置有成对的主连接带和次连接带。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在平行的横杆上通过担架布进行覆盖,并且通过平行的横杆下方的主连接带和次连接带对患者进行稳固在担架上,同时在担架布上开设多个条形孔,通过横
杆内部腔室中的卷绕结构对肩带进行收放,人工将肩带抽出,将海绵层放置在肩膀上,以此将手抬替换成肩扛,使担架的移动更省力;
15.2、本实用新型三角支撑架内部贯穿设有的转轴,转轴与三角支撑架之间设置扭簧,当肩带不使用时可以自动回缩至腔室内,方便收纳,两个肩带之间通过日字扣连接,可以方便调节肩带总体长短,以便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肩带安装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卷绕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横杆;2、担架布;21、条形孔;3、海绵层;31、肩带;4、把手;5、次连接带;51、连接头;52、主连接带;6、穿孔;7、腔室;8、卷绕结构;80、三角支撑架;81、转轴;82、反向扭簧;9、连接扣。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软担架,包括平行的横杆1,横杆1的两端上都固接把手4,横杆1之间通过缝制的担架布2活动连接:移动患者时,可以通过四个把手4来进行抬移。
22.担架布2上开设多个相互平行的条形孔21,平行的横杆1上对应条形孔21的两端处分别设置有穿孔6,一侧的横杆1下方固接主连接带52的一端,另一侧的横杆1的下方固接次连接带5的一端,主连接带52和次连接带5通过连接头51活动连接;
23.横杆1内部活动开设腔室7,且腔室7内设有肩带31和肩带卷绕结构8,所述肩带31一部分通过穿孔6穿出并放置在条形孔21内。通过抽出肩带31可以通过肩部受力对患者进行转移,通过肩带卷绕结构进行肩带卷绕可以将肩带收纳起来。
24.卷绕结构8包括腔室7内部固定安装的多对相互平行的三角支撑架80,每个穿孔6附近设置一对相互平行的三角支撑架80,每对三角支撑架80的顶部贯穿设有一个转轴81,转轴81的外圈与三角支撑架80的内壁之间活动安装反向扭簧82,转轴81的中部固接肩带31的一端,肩带31另一端贯穿出穿孔6,同一条形孔21两端相对的所述肩带31通过连接扣9连接,且两端的肩带31连接处设置有海绵层3,优选肩带31贯穿海绵层3,海绵层3与肩带31活动连接,优选连接扣9为日字扣,可以方便调节肩带3总体长短,以便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
25.所述担架布2的上中下三个部位均设置有成对的主连接带52和次连接带5,方便对患者不同部位进行束缚。
26.工作原理:当装置正常使用时,将担架布2的两端分别固接在平行的横杆1的底部,这时横杆1上的肩带31和海绵层3位于担架布2上开设的条形孔21处,当患者躺在担架上时,首先将患者通过平行的横杆1底部分别固接的主连接带52和次连接带5通过连接头51进行
锁止,将患者固定在担架上,其次,移动带有患者的担架,可以手动拉出条形孔21内部的海绵层3和肩带31,肩带31向外拉出的同时,将转轴81转动带动反向扭簧82伸长,如果两端的肩带31太长可以通过连接扣9进行缩短,肩带31不再卷绕在转轴81上时,转轴停止转动,可以对担架进行肩扛,转运完毕后,肩带31在反向扭簧82的回复力作用下自动缩回,卷绕在转轴81上,从而进行收纳,使整体更整洁。
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1.一种新型软担架,包括平行的横杆(1),所述横杆(1)的两端上都固接把手(4),所述横杆(1)之间通过缝制的担架布(2)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布(2)上开设多个相互平行的条形孔(21),平行的横杆(1)上对应条形孔(21)的两端处分别设置有穿孔(6),一侧的所述横杆(1)下方固接主连接带(52)的一端,另一侧的所述横杆(1)的下方固接次连接带(5)的一端,所述主连接带(52)和次连接带(5)通过连接头(51)活动连接;所述横杆(1)内部活动开设腔室(7),且腔室(7)内设有肩带(31)和肩带卷绕结构(8),所述肩带(31)一部分通过穿孔(6)穿出并放置在条形孔(2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软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结构(8)包括腔室(7)内部固定安装的多对相互平行的三角支撑架(80),每个穿孔(6)附近设置一对相互平行的三角支撑架(80),每对三角支撑架(80)的顶部贯穿设有一个转轴(81),所述转轴(81)的外圈与三角支撑架(80)的内壁之间活动安装反向扭簧(82);所述转轴(81)的中部固接肩带(31)的一端,所述肩带(31)另一端贯穿出穿孔(6),同一条形孔(21)两端相对的所述肩带(31)通过连接扣(9)连接,且两端的肩带(31)连接处设置有海绵层(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软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肩带(31)贯穿海绵层(3),海绵层(3)与肩带(31)活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软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布(2)的上中下三个部位均设置有成对的主连接带(52)和次连接带(5)。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软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扣(9)为日字扣。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软担架,包括平行的横杆,横杆的两端上都固接把手,横杆之间通过缝制的担架布活动连接;担架布上开设多个相互平行的条形孔,平行的横杆上对应条形孔的两端处分别设置有穿孔,一侧的所述横杆下方固接主连接带的一端,另一侧的横杆的下方固接次连接带的一端;横杆内部活动开设腔室,且腔室内设有肩带和肩带卷绕结构,肩带一部分通过穿孔穿出并放置在条形孔内。本实用新型在平行的横杆上通过担架布进行覆盖,并且通过平行的横杆下方的主连接带和次连接带对患者进行稳固,通过横杆内部腔室中的卷绕结构对肩带进行收放,人工将肩带抽出,将海绵层放置在肩膀上,以此将手抬替换成肩扛,使担架的移动更省力。使担架的移动更省力。使担架的移动更省力。
技术研发人员:张莉红 张柳 梁玉莲 黄显龙 黄江 黄小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9.09
技术公布日:202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