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相关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肿瘤科导管防缠绕装置。
背景技术:2.肿瘤科是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分为肿瘤内科、肿瘤放射治疗科和肿瘤外科等,肿瘤内科主要从事各种良、恶性肿瘤的内科治疗;肿瘤放射治疗科主要从事肿瘤的放射线治疗;肿瘤外科提供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导管分类较多,根据使用的功能大体可以分为:输液导管、血透导管、手术用引流管等等;防缠绕装置指的是避免医用导管在使用时出现杂乱现象和缠绕现象的机械装置。
3.现有的导管防缠绕装置难以够根据导管的长度进行调整,从而使患者或者护理人员不便进行移动和护理工作,也不便于对导管进行固定,从而难以满足多组导管之间防止出现缠绕的情况,而且现有装置使用过程中较为不便;同时现有装置缺少对导管等部件的保护部件,容易导致导管使用过程中积攒灰尘等杂质。
技术实现要素:4.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用于肿瘤科导管防缠绕装置。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用于肿瘤科导管防缠绕装置,该装置包括底板、移动轮、气动弹簧杆、调节杆、固定筒、转动板、放置板、导管、防缠绕机构、电线、控制器和伺服电机,所述底板底部四周均与移动轮螺栓连接,所述底板顶部中侧与气动弹簧杆螺栓连接,所述气动弹簧杆后端与调节杆转动连接,所述气动弹簧杆活塞杆顶部与固定筒螺栓连接,所述固定筒顶部与转动板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板顶部与放置板螺栓连接,所述放置板和转动板右端通孔均与导管滑动连接,所述放置板左端与电线固定连接,所述电线左端与控制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筒内部与伺服电机螺栓连接,所述伺服电机轴动端与转动板同轴转动,所述电线和伺服电机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防缠绕机构设于放置板内部,所述防缠绕机构包括第一导轨、第一滑块、加速度传感器、螺纹杆、导向轮、活动窗、摩擦块、导向机构、固定板、保护机构和可编程控制器,所述放置板内腔底部与第一导轨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导轨内轨与第一滑块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后端与速度传感器螺栓连接,所述第一滑块右端与螺纹杆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与放置板右端螺纹口螺纹连接,所述速度传感器内侧孔与导向轮轮轴固定连接,所述导向轮轮向内侧与导管相接触,所述放置板顶部右侧设有活动窗,所述活动窗左右两侧内壁与导向轮相接触,所述活动窗右端壁与摩擦块螺栓连接,所述放置板内部设有导向机构,所述放置板顶部左侧与固定板螺栓连接,所述固定板设有保护机构,所述转动板底部左侧与可编程控制器螺栓连接,所述速度传感器与可编程控制器电信号连接,所述速度传感器和可编程控制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6.优选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第二导轨、第二滑块、电磁弹簧、转动杆和滑槽,所述放置板内腔底部与第二导轨螺栓连接,所述第二导轨内轨与第二滑块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前端与电磁弹簧弹性连接,所述电磁弹簧与放置板内腔壁弹性连接,所述第二滑块顶中
部与转动杆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外部与导管滑动连接,所述转动杆与滑槽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电磁弹簧与可编程控制器电信号连接,所述电磁弹簧与控制器电连接。
7.优选的,所述保护机构包括固定卡槽、转轴、防尘盖板和卡接座,所述固定板内侧设有固定卡槽,所述固定卡槽通槽壁与导管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顶部与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与防尘盖板底部连杆固定连接,所述防尘盖板底部和右端均与卡接座阶梯面相接触,所述卡接座底部与放置板顶部右侧螺栓连接。
8.优选的,所述导向轮的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一导轨、第一滑块和加速度传感器,且两组加速度传感器呈对称分布。
9.优选的,所述摩擦块与导向轮的右侧面呈相切关系,且活动窗的长度与导向轮三分之二直径长度相同。
10.优选的,所述放置板内部共设有五组导向机构,且五组导向机构以导管为中线呈现对称且等距分布。
11.优选的,所述电磁弹簧的最大延伸长度为8cm,且第二导轨的长度与滑槽槽长相同。
12.优选的,所述防尘盖板底部和右部以及卡接座阶梯面均设有摩擦系数较高的尼龙层,且防尘盖板厚度与卡接座阶梯高度相同。
13.优选的,所述螺纹杆材质为材料钢。
14.优选的,所述摩擦块材质为石墨。
15.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用于肿瘤科导管防缠绕装置,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
16.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肿瘤科导管防缠绕装置,通过设置了防缠绕机构在放置板内部,设置第一导轨和第一滑块,有利于提高调节导向轮的水平位置,设置加速度传感器和螺纹杆,有利于提高对导向轮的转动长度的检测效果,提高对第一滑块的限位效果,设置导向轮和摩擦块,有利于提高对导线的导向和固定效果。
17.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肿瘤科导管防缠绕装置,通过设置了导向机构在放置板内部,设置第二滑块和电磁弹簧,有利于提高对转动杆带动导管的调节效果,设置转动杆和滑槽,有利于提高对导管的导向和对转动杆的限位效果。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防缠绕机构以及放置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防缠绕机构俯视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机构结构示意图。
23.其中:底板-1、移动轮-2、气动弹簧杆-3、调节杆-4、固定筒-5、转动板-6、放置板-7、导管-8、防缠绕机构-9、电线-10、控制器-11、伺服电机-12、第一导轨-91、第一滑块-92、加速度传感器-93、螺纹杆-94、导向轮-95、活动窗-96、摩擦块-97、导向机构-98、固定板-99、保护机构-910、可编程控制器-911、第二导轨-981、第二滑块-982、电磁弹簧-983、转动杆-984、滑槽-985、固定卡槽-9101、转轴-9102、防尘盖板-9103、卡接座-9104。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肿瘤科导管防缠绕装置,包括底板1、移动轮2、气动弹簧杆3、调节杆4、固定筒5、转动板6、放置板7、导管8、防缠绕机构9、电线10、控制器11和伺服电机12,底板1底部四周均与移动轮2螺栓连接,底板1顶部中侧与气动弹簧杆3螺栓连接,气动弹簧杆3后端与调节杆4转动连接,气动弹簧杆3活塞杆顶部与固定筒5螺栓连接,固定筒5顶部与转动板6转动连接,转动板6顶部与放置板7螺栓连接,放置板7和转动板6右端通孔均与导管8滑动连接,放置板7左端与电线10固定连接,电线10左端与控制器11固定连接,固定筒5内部与伺服电机12螺栓连接,伺服电机12轴动端与转动板6同轴转动,电线10和伺服电机12均与控制器11电连接。
26.请参阅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肿瘤科导管防缠绕装置,防缠绕机构9设于放置板7内部,提高防缠绕效果,防缠绕机构9包括第一导轨91、第一滑块92、加速度传感器93、螺纹杆94、导向轮95、活动窗96、摩擦块97、导向机构98、固定板99、保护机构910和可编程控制器911,放置板7内腔底部与第一导轨91螺栓连接,提高第一导轨91的固定效果,第一导轨91内轨与第一滑块92滑动连接,提高第一滑块92的移动效果,第一滑块92后端与速度传感器93螺栓连接,提高速度传感器93的固定效果,第一滑块92右端与螺纹杆94转动连接,提高螺纹杆94的固定效果,螺纹杆94与放置板7右端螺纹口螺纹连接,提高螺纹杆94的调节效果,速度传感器93内侧孔与导向轮95轮轴固定连接,提高速度传感器93的监测效果,导向轮95轮向内侧与导管8相接触,提高导向轮95的导向效果,放置板7顶部右侧设有活动窗96,为导向轮95的移动提供位置,活动窗96左右两侧内壁与导向轮95相接触,提高导向轮95的移动效果,活动窗96右端壁与摩擦块97螺栓连接,提高摩擦块97的固定效果,放置板7内部设有导向机构98,提高导向效果,放置板7顶部左侧与固定板99螺栓连接,提高固定板99的固定效果,固定板99设有保护机构910,提高保护效果,转动板6底部左侧与可编程控制器911螺栓连接,提高可编程控制器911的固定效果,速度传感器93与可编程控制器911电信号连接,提高可编程控制器911的控制效果,速度传感器93和可编程控制器911均与控制器11电连接,保护机构910包括固定卡槽9101、转轴9102、防尘盖板9103和卡接座9104,固定板99内侧设有固定卡槽9101,提高对固定卡槽9101的限位效果,固定卡槽9101通槽壁与导管8固定连接,提高对导管8的限位效果,固定板99顶部与转轴9102转动连接,提高转轴9102的转动效果,转轴9102与防尘盖板9103底部连杆固定连接,提高转轴9102的带动效果,防尘盖板9103底部和右端均与卡接座9104阶梯面相接触,提高防尘盖板9103的保护效果,卡接座9104底部与放置板7顶部右侧螺栓连接,提高卡接座9104的固定效果,导向轮95的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一导轨91、第一滑块92和加速度传感器93,且两组加速度传感器93呈对称分布,提高加速度传感器93的监测效果,摩擦块97与导向轮95的右侧面呈相切关系,且活动窗96的长度与导向轮95的三分之二直径长度相同,提高摩擦块97对导向轮95的限位效果,放置板7内部共设有五组导向机构98,且五组导向机构98以导管8为中线呈现对称且等距分布,提高对导管8的导向效果,防尘盖板9103底部和右部以及卡接座9104阶梯面均设有摩擦系
数较高的尼龙层,且防尘盖板9103厚度与卡接座9104阶梯高度相同,提高防尘盖板9103和卡接座9104固定效果。
27.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肿瘤科导管防缠绕装置,导向机构98包括第二导轨981、第二滑块982、电磁弹簧983、转动杆984和滑槽985,放置板7内腔底部与第二导轨981螺栓连接,提高第二导轨981的固定效果,第二导轨981内轨与第二滑块982滑动连接,提高第二滑块982的移动效果,第二滑块982前端与电磁弹簧983弹性连接,提高电磁弹簧983的带动效果,电磁弹簧983与放置板7内腔壁弹性连接,提高电磁弹簧983的固定效果,第二滑块982顶中部与转动杆984转动连接,提高转动杆984的转动效果,转动杆984外部与导管8滑动连接,提高转动杆984对导管8的导向效果,转动杆984与滑槽985内壁滑动连接,提高对转动杆984的移动限位效果,电磁弹簧983与可编程控制器911电信号连接,电磁弹簧983与控制器11电连接,电磁弹簧983的最大延伸长度为8cm,且第二导轨981的长度与滑槽985槽长相同,提高电磁弹簧983的带动效果。
28.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用于肿瘤科导管防缠绕装置,其工作原理如下;
29.第一,使用本设备时,首先将本设备放置在工作区域中,然后将装置与外部电源相连接,即可为本设备提供工作所需的电源,再然后工作人员通过外部计算机对可编程控制器911进行编程工作;
30.第二,工作人员先将导管8与外部机器进行连接,然后将导管8先后穿过转动板6和放置板7内部通孔,并将导管8导入在导向轮95内侧,然后通过拉动导管8在放置板7顶部的转动杆984前后两侧,然后将导管8拉动通过固定卡槽9101内侧壁,并使固定卡槽9101夹紧导管8,然后导管8即可对患者进行使用,当导管8的长度过长时,通过控制器11控制可编程控制器911执行拉长工序,可编程控制器911控制放置板7内部的五组电磁弹簧983同时进行通电,此时的电流均呈由弱至强的平稳增强,从而使电磁弹簧983进行延伸带动第二滑块982在第二导轨981内轨进行前后移动,当第二滑块982移动时,第二滑块982带动转动杆984在滑槽985内槽进行前后移动动作,从而使转动杆984带动导管8形成蛇形收缩;
31.第三,由于导管8一端被固定卡槽9101所固定,此时导管8右端受到拉动动作,从而使导向轮95跟随转动,并通过加速度传感器93对导向轮95转动的长度进行监测,当导管8移动限定长度后,加速度传感器93通过可编程控制器911控制电磁弹簧983保持稳定电流,从而使导管8能盘在放置板7顶部,有利于提高对导管8的收纳效果,避免导管8过长互相进行缠绕现象,当工作人员调整导管8收纳工作完成后,通过转动螺纹杆94带动第一滑块92在第一导轨91内轨上向右进行移动,从而使第一滑块92带动加速度传感器93和导向轮95向右移动,并使导向轮95与摩擦块97端面相接触,从而使导向轮95受到摩擦块97的限位进行固定动作,此时导管8受到导向轮95和摩擦块97的摩擦接触效果,从而使导管8固定在放置板7顶部,然后停止对电磁弹簧983进行通电,通过导管8和转动杆984对电磁弹簧983的收缩力进行抵消,从而使电磁弹簧983处于蓄能状态;
32.第四,然后通过转动防尘盖板9103和转轴9102在固定板99顶部,从而使防尘盖板9103右端与卡接座9104进行固定,从而使防尘盖板9103将多根导管8进行覆盖,有利于提高对导管8的保护效果,在不需要使用导管8时,工作人员将导管8从患者身上拆除后,然后通过转动螺纹杆94带动第一滑块92和导向轮95向右侧移动出摩擦块97端面,从而使电磁弹簧983带动转动杆984和第二滑块982进行收缩动作,然后工作人员将导管8从固定卡槽9101内
槽抽出,有利于提高导管8的安装和拆除效果。
33.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用于肿瘤科导管防缠绕装置,设置第一导轨91和第一滑块92,有利于提高调节导向轮95的水平位置,设置加速度传感器93和螺纹杆94,有利于提高对导向轮95的转动长度的检测效果,提高对第一滑块92的限位效果,设置导向轮95和摩擦块97,有利于提高对导线8的导向和固定效果,设置第二滑块982和电磁弹簧983,有利于提高对转动杆984带动导管8的调节效果,设置转动杆984和滑槽985,有利于提高对导管8的导向和对转动杆984的限位效果。
3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并且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35.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