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医疗 专利正文
一种儿童重症监护用气管插管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儿童重症监护用气管插管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儿童重症监护用气管插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气管插管是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通过口腔或鼻腔,经声门置入气管或支气管内的方法,为呼吸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等提供最佳条件,是抢救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重要措施,在icu病房中的重症病病人经常会使用到。
3.目前,临床上对病人插入气管后,一般放置牙垫,以保护气管,防止病人咬坏管子,之后使用胶带贴在病人的脸部以将牙垫和气管固定,但这样的操作对病人来说非常不舒服,而且有的病人对胶带上的胶过敏,而且被胶带贴住的部位容易流汗,导致胶带不粘,久而久之容易出现气管拔出,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
4.对此,现有技术多采用头戴式插管固定装置,避免了胶带的使用,如专利号为201910658366.0的专利提出了一种气管插管固定装置,该装置主要由固定面颊垫和可调式头套组成,通过套在病人头部,起到固定作用的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口腔及周围皮肤的完整性,预防了压疮的形成。但该装置需要在插管步骤完成后,再对患者头部进行操作,相对步骤繁琐。设计一种能在插管作业过程中即参与进来的固定装置,成了一个有必要解决的问题。
5.进一步地,在儿童重症监护方面,由于患儿年龄小,心智不够成熟,在护理后期,当患儿意识清醒时,容易对插管固定装置产生恐惧心理,由此带来的挣脱与抵触行为,容易对自身造成伤害,也会对医护人员带来额外的工作量。为此,设计一种允许患儿在有限范围内活动头颈的插管固定装置,也是一个有必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儿童重症监护用气管插管固定装置,包括移动式支架、升降装置、托举装置、夹持装置;移动式支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一底板、压板、第一支座、第一导杆、齿条、齿轮;第一底板两侧各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一支座;两个第一支座之间有两个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底板上的压板;齿轮铰接在第一底板上;第一底板第一侧的第一支座和两个压板之间的空间内滑动装配有一个齿条;第一底板第二侧的第一支座和两个压板之间的空间内滑动装配有另一个齿条;两个齿条分别与齿轮啮合;每个第一支座内均滑动安装有一个第一导杆;第一底板第一侧的第一导杆与第一底板第二侧的齿条均固定安装在一个第一支架上;第一底板第二侧的第一导杆与第一底板第一侧的齿条均固定安装在另一个第一支架上;升降装置包括主动油缸、主动活塞杆、三通油缸、从动油缸、从动活塞杆;主动油缸和两个从动油缸分别固定安装在三通油缸上;主动油缸内的空腔为主动油腔,主动油腔内滑动装配有一个主动活塞杆;从动油缸内的空腔为从动油腔,每个从动油腔内滑动装配有一个从动活塞杆;三通油缸内的空腔为三通油腔,三通油腔的
一个出口与主动油腔联通,三通油腔的另外两个出口分别与一个从动油腔联通;主动油腔、三通油腔和从动油腔内注满了液压油;每个第一支架上通过一个主动油缸固定安装有一个升降装置;托举装置包括第一四脚支座、第三导杆、第二弹簧、第三支架、第一挡圈、第三弹簧、第四导杆、固定架、第四支架;第三支架有两个,每个第三支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三导杆;每个第三支架的中部固定安装有一个第四支架;每个第四支架的两端各滑动安装有一个第四导杆;每个第四导杆的第一端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一挡圈;每个第四导杆的第二端固定安装有一个固定架;每个第四导杆上套设有一个第三弹簧;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四支架和第一挡圈接触配合;第一四脚支座有四个支脚,每个支脚内滑动安装有一个第三导杆;每个第三导杆上套设有一个第二弹簧,每个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三支架和第一四脚支座接触配合;第一个升降装置内的两个从动活塞杆分别与第一个第三支架的上部固定连接;第二个升降装置内的两个从动活塞杆分别与第二个第三支架的上部固定连接;夹持装置包括第二四脚支座、固定块、第一推杆、三脚支架、第一管夹、第二管夹、第四弹簧、拉杆、第二推杆;第二四脚支座有四个支脚;第二四脚支座第一侧的两个支脚上各铰接有一个第一推杆;第二四脚支座第二侧的两个支脚上各铰接有一个第二推杆;每个第一推杆的第一端固定安装有一个固定块;每个第二推杆的第一端固定安装有一个固定块;三脚支架有三个支脚;三脚支架的第一个支脚与第二四脚支架固定连接;三脚支架的第二个支脚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管夹;三脚支架的第三个支脚上滑动安装有一个拉杆;第二管夹固定安装在拉杆的第一端;拉杆上套设有一个第四弹簧,第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三脚支架的第三个支脚和第二管夹接触配合;夹持装置通过固定块固定安装在托举装置的固定架上,每个固定架内装配有一个固定块。
7.进一步地,移动式支架还包括第一把手、第一弹簧、压杆、控制器、卡销、球形轮、限位槽、限位孔;每个第一支架上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一把手;每个第一支架上设有一个限位槽;每个限位槽内铰接有一个压杆;每个第一支架上的压杆的第一端和第一把手通过一个第一弹簧弹性连接;每个压杆的第二端固定安装有一个卡销;第一底板的两端设有数量相同的限位孔;限位孔用于与卡销滑动配合;每个第一支架底部转动安装有多个球形轮;控制器固定安装在一个第一支架上。
8.进一步地,第一底板第一端或第二端的每两个相邻的限位孔之间的距离相同。
9.进一步地,升降装置还包括第二支座、驱动梁、第二导杆、丝杠、第一滑块、第二支架、电机、限位板;第二支座固定安装在主动油缸上;驱动梁的第一端固定安装在主动活塞杆上;第二支架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从动油缸上;电机固定安装在第二支架上;丝杠的第一端固定安装在电机的输出轴上;丝杠的第二端铰接在第二支座上;第二导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二支座和第二支架上;第一滑块上设置有一个光孔和一个螺孔;第一滑块上的光孔与第二导杆滑动配合;第一滑块上的螺孔与丝杠配合;驱动梁的第二端与第一滑块固定连接;限位板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从动油缸上;每个从动活塞杆与限位板之间滑动配合。
10.进一步地,托举装置还包括颈托;颈托固定安装在第一四脚支座上。
11.进一步地,颈托表面为内凹的弧面;颈托表面涂覆有一层医用硅胶。
12.进一步地,第四导杆的横截面为矩形。
13.进一步地,夹持装置还包括第三推杆、第五弹簧、推力球、第二挡圈、第六弹簧、第
五支架、第四推杆、第二滑块、第三滑块、第六支架、第二把手;第六支架固定安装在第二四脚支座上;第五支架和第二把手分别固定安装在第六支架上;每个第一推杆的第二端上滑动安装有一个第三滑块;每个第二推杆的第二端上滑动安装有一个第二滑块;位于第六支架第一端的第二滑块和第三滑块相互铰接;位于第六支架第二端的第二滑块和第三滑块相互铰接;第六支架的两端各滑动安装有一个第三推杆;每个第三推杆的第一端固定安装有一个推力球;每个第三推杆上套设有一个第五弹簧,第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推力球和第六支架接触配合;位于第六支架第一端的第二滑块和第三推杆的第二端相互铰接;位于第六支架第二端的第二滑块和第三推杆的第二端相互铰接;第四推杆滑动安装在第五支架上;第四推杆的第一端固定安装有一个推力球;第四推杆的第二端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二挡圈;第四推杆上套设有第六弹簧;第六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五支架和第二挡圈接触配合;每个推力球均与另外两个推力球同时接触配合。
14.进一步地,固定架上设置有水滴形的固定孔。
15.进一步地,固定块的外形为水滴形,且固定块可插入并穿过固定架上的固定孔。
16.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1)与现有的头戴式设备不同,本发明通过脖颈与下巴相结合的插管固定方案,不会对患儿面部和头部造成任何压力,提高了舒适感;(2)本发明的固定装置,在插管作业前,即需要投入使用,插管完成时,固定插管的操作简单高效;(3)本发明的托举装置用于托举患儿的颈部,充当枕头的功能;(4)本发明的升降装置,可调节托举装置的高度,以适应不同患儿的体型,以最佳睡姿,保护颈椎,并提高舒适度;(5)本发明的升降装置,可辅助插管操作;(6)宽度可调的移动式支架,可适应不同年龄、不同体型的患儿头颈;(7)本发明的固定方案,保证了插管固定的同时,允许患儿头颈在有限的幅度内活动,可防止患儿苏醒后挣脱插管;(8)结构简单,加工制造容易。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的主视角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的仰视角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移动式支架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托举装置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发明夹持装置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移动式支架;2-升降装置;3-托举装置;4-夹持装置;101-第一支架;102-第一把手;103-第一弹簧;104-压杆;105-控制器;106-第一底板;107-压板;108-第一支座;109-第一导杆;110-齿条;111-齿轮;112-卡销;113-球形轮;10101-限位槽;10601-限位孔;201-主动油缸;202-第二支座;203-主动活塞杆;204-驱动梁;205-第二导杆;206-丝杠;207-第一滑块;208-第二支架;209-电机;210-三通油缸;211-从动油缸;212-限位板;213-从动活塞杆;20101-主动油腔;21001-三通油腔;21101-从动油腔;301-第一四脚支座;302-第三导杆;303-第二弹簧;304-第三支架;305-颈托;306-第一挡圈;307-第三弹簧;308-第四导杆;309-固定架;310-第四支架;30901-固定孔;401-第二四脚支座;402-固定块;403-第一推杆;404-三脚支架;405-第一管夹;406-第二管夹;407-第四弹簧;408-拉杆;409-第二推杆;410-第三推杆;411-第五弹簧;412-推力球;413-第二挡圈;414-第六弹簧;415-第
五支架;416-第四推杆;417-第二滑块;418-第三滑块;419-第六支架;420-第二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25.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26.图1~图6给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图6所示,移动式支架1包括第一支架101、第一底板106、压板107、第一支座108、第一导杆109、齿条110、齿轮111;第一底板106两侧各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一支座108;两个第一支座108之间有两个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底板106上的压板107;齿轮111铰接在第一底板106上;第一底板106第一侧的第一支座108和两个压板107之间的空间内滑动装配有一个齿条110;第一底板106第二侧的第一支座108和两个压板107之间的空间内滑动装配有另一个齿条110;两个齿条110分别与齿轮111啮合;每个第一支座108内均滑动安装有一个第一导杆109;第一底板106第一侧的第一导杆109与第一底板106第二侧的齿条110均固定安装在一个第一支架101上;第一底板106第二侧的第一导杆109与第一底板106第一侧的齿条110均固定安装在另一个第一支架101上。
27.进一步地,升降装置2包括主动油缸201、主动活塞杆203、三通油缸210、从动油缸211、从动活塞杆213;主动油缸201和两个从动油缸211分别固定安装在三通油缸210上;主动油缸201内的空腔为主动油腔20101,主动油腔20101内滑动装配有一个主动活塞杆203;从动油缸211内的空腔为从动油腔21101,每个从动油腔21101内滑动装配有一个从动活塞杆213;三通油缸210内的空腔为三通油腔21001,三通油腔21001的一个出口与主动油腔20101联通,三通油腔21001的另外两个出口分别与一个从动油腔21101联通;主动油腔20101、三通油腔21001和从动油腔21101内注满了液压油。
28.进一步地,每个第一支架101上通过一个主动油缸201固定安装有一个升降装置2。
29.进一步地,托举装置3包括第一四脚支座301、第三导杆302、第二弹簧303、第三支架304、第一挡圈306、第三弹簧307、第四导杆308、固定架309、第四支架310;第三支架304有两个,每个第三支架30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三导杆302;每个第三支架304的中部固定安装有一个第四支架310;每个第四支架310的两端各滑动安装有一个第四导杆308;每个第四导杆308的第一端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一挡圈306;每个第四导杆308的第二端固定安装有一个固定架309;每个第四导杆308上套设有一个第三弹簧307;第三弹簧307的两端分别与第四支架310和第一挡圈306接触配合;第一四脚支座301有四个支脚,每个支脚内滑动安装有一个第三导杆302;每个第三导杆302上套设有一个第二弹簧303,每个第二弹簧303的两端分别与第三支架304和第一四脚支座301接触配合。
30.进一步地,第一个升降装置2内的两个从动活塞杆213分别与第一个第三支架304的上部固定连接;第二个升降装置2内的两个从动活塞杆213分别与第二个第三支架304的上部固定连接。
31.进一步地,夹持装置4包括第二四脚支座401、固定块402、第一推杆403、三脚支架
404、第一管夹405、第二管夹406、第四弹簧407、拉杆408、第二推杆409;第二四脚支座401有四个支脚;第二四脚支座401第一侧的两个支脚上各铰接有一个第一推杆403;第二四脚支座401第二侧的两个支脚上各铰接有一个第二推杆409;每个第一推杆403的第一端固定安装有一个固定块402;每个第二推杆409的第一端固定安装有一个固定块402;三脚支架404有三个支脚;三脚支架404的第一个支脚与第二四脚支架固定连接;三脚支架404的第二个支脚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管夹405;三脚支架404的第三个支脚上滑动安装有一个拉杆408;第二管夹406固定安装在拉杆408的第一端;拉杆408上套设有一个第四弹簧407,第四弹簧407的两端分别与三脚支架404的第三个支脚和第二管夹406接触配合。
32.进一步地,夹持装置4通过固定块402固定安装在托举装置3的固定架309上,每个固定架309内装配有一个固定块402。
33.如图3所示,移动式支架1还包括第一把手102、第一弹簧103、压杆104、控制器105、卡销112、球形轮113、限位槽10101、限位孔10601;每个第一支架101上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一把手102;每个第一支架101上设有一个限位槽10101;每个限位槽10101内铰接有一个压杆104;每个第一支架101上的压杆104的第一端和第一把手102通过一个第一弹簧103弹性连接;每个压杆104的第二端固定安装有一个卡销112;第一底板106的两端设有数量相同的限位孔10601;限位孔10601用于与卡销112滑动配合;每个第一支架101底部转动安装有多个球形轮113;控制器105固定安装在一个第一支架101上。
34.进一步地,第一底板106第一端或第二端的每两个相邻的限位孔10601之间的距离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每两个相邻的限位孔10601之间的距离为5mm。
35.如图4所示,升降装置2还包括第二支座202、驱动梁204、第二导杆205、丝杠206、第一滑块207、第二支架208、电机209、限位板212;第二支座202固定安装在主动油缸201上;驱动梁204的第一端固定安装在主动活塞杆203上;第二支架208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从动油缸211上;电机209固定安装在第二支架208上;丝杠206的第一端固定安装在电机209的输出轴上;丝杠206的第二端铰接在第二支座202上;第二导杆205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二支座202和第二支架208上;第一滑块207上设置有一个光孔和一个螺孔;第一滑块207上的光孔与第二导杆205滑动配合;第一滑块207上的螺孔与丝杠206配合;驱动梁204的第二端与第一滑块207固定连接;限位板212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从动油缸211上;每个从动活塞杆213与限位板212之间滑动配合。
36.如图5所示,托举装置3还包括颈托305;颈托305固定安装在第一四脚支座301上;颈托305表面为内凹的弧面;颈托305表面涂覆有一层医用硅胶。
37.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导杆308的横截面为正方形。
38.如图6所示,夹持装置4还包括第三推杆410、第五弹簧411、推力球412、第二挡圈413、第六弹簧414、第五支架415、第四推杆416、第二滑块417、第三滑块418、第六支架419、第二把手420;第六支架419固定安装在第二四脚支座401上;第五支架415和第二把手420分别固定安装在第六支架419上;每个第一推杆403的第二端上滑动安装有一个第三滑块418;每个第二推杆409的第二端上滑动安装有一个第二滑块417;位于第六支架419第一端的第二滑块417和第三滑块418相互铰接;位于第六支架419第二端的第二滑块417和第三滑块418相互铰接;第六支架419的两端各滑动安装有一个第三推杆410;每个第三推杆410的第一端固定安装有一个推力球412;每个第三推杆410上套设有一个第五弹簧411,第五弹簧
411的两端分别与推力球412和第六支架419接触配合;位于第六支架419第一端的第二滑块417和第三推杆410的第二端相互铰接;位于第六支架419第二端的第二滑块417和第三推杆410的第二端相互铰接;第四推杆416滑动安装在第五支架415上;第四推杆416的第一端固定安装有一个推力球412;第四推杆416的第二端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二挡圈413;第四推杆416上套设有第六弹簧414;第六弹簧414的两端分别与第五支架415和第二挡圈413接触配合;每个推力球412均与另外两个推力球412同时接触配合。
39.如图5和图6所示,固定架309上设置有水滴形的固定孔30901;固定块402的外形为水滴形,且固定块402可插入并穿过固定架309上的固定孔30901。
40.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块402截面的两端分别为直径5mm和3mm的圆,且两圆的圆心距为5mm;在图6所示的状态下,夹持装置4可卡死在托举装置3上,此时,前述两圆圆心的连线与第二四脚支座401的两条中轴线的夹角分别为30
°
和60
°

41.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本发明使用时,需要先调整移动式支架1的宽度,首先,医生的两只手分别作用在两侧的第一支架101上,四只手指托住第一把手102,大拇指按下压杆104,使卡销112与限位孔10601脱离配合,接着两只手向外拉或向内挤,此时在齿轮111和两个齿条110的作用下,第一底板106的中轴线位置可保持不变(即时刻保持两个第一支架101相对于第一底板106左右对称),以向外拉为例,第二弹簧303和第三弹簧307可确保颈托305和加持装置的中轴线位置保持不变,当调整好两个第一支架101的位置后,松开压杆104,使得卡销112与限位孔10601重新配合,由于限位孔10601等间距分布,在本实施例中,间距为5mm,故而移动式支架1的宽度只能以1cm为最小单位进行调整。
42.球形轮113的设置,通过滚动摩擦,有利于减轻医生调整移动式支架1宽度时整体装置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
43.调整好移动式支架1的宽度后,医生单手的四指插入第六支架419和第二把手420之间,同时拇指按压第二挡圈413,通过第四推杆416,驱动第四推杆416上的推力球412将另外两个推力球412向外侧顶出,即带动两个第三推杆410向外侧顶出,在两个第三推杆410的驱动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推杆403和第二推杆409带动固定块402旋转30
°
,此时固定块402与固定孔30901在水平面内的投影没有交叠,故而,可将夹持装置4从托举装置3中拔出,接着,将其余的装置放置在病床的枕头前,然后将儿童抱在病床上,使儿童的后脑勺置于枕头上、后脖颈置于颈托305上。
44.与此同时,可将手持的夹持装置4放在枕头一侧,拇指松开第二挡圈413,在第五弹簧411和第六弹簧414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通过前述的夹持装置4内的传动路线,反向作用,使四个固定块402归位。
45.接着,通过操纵控制器105,驱动电机209转动,电机209通过驱动丝杠206,带动驱动梁204向内移动,驱动梁204进一步带动主动活塞杆203向内移动,利用液压原理,通过主动油腔20101、三通油腔21001和从动油腔21101内充满的液压油,带动从动活塞杆213向上运动,进而通过第三支架304,抬起颈托305,通过颈托305的抬升,使得患儿头后仰,使口腔、咽喉及气管处于同一纵轴方向,此时可进行插管操作。
46.插管完毕后,控制颈托305下移至适合患儿自身情况的高度,有利于保护其颈椎,并提高休养品质。
47.最后,以右手为例,右手持前述的枕头一侧的夹持装置4,按照前述操作手法,拇指
按下第二挡圈413,然后将夹持装置4放入托举装置3,松开拇指,夹持装置4自动锁紧在托举装置3上,在这个过程中,左手需拉开拉杆408,在加持装置锁紧后,松开拉杆408,在第四弹簧407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将插管夹持在第一管夹405和第二管夹406之间。
48.本发明不局限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