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医疗 专利正文
一种可视化腹部术后智能型医用腹带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可视化腹部术后智能型医用腹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地,涉及腹带。


背景技术:

2.在腹部术后,尤其是纵切口术后,病人常因咳嗽、翻身等因素引起腹内压增加,导致伤口疼痛加剧,甚至引起切口缝线裂开或组织撕裂,致使伤口裂开或部分裂开形成腹壁疝,尤其是肥胖病人,而腹带具有保护伤口、减轻疼痛、固定腹壁等作用,可有效缓解上述问题;然而目前的腹带在设计上,其合理性和功能性较差,多侧重于束腹功能,不利于观察伤口局部,同时,缺少固定引流管、悬挂引流袋、可视化功能、局部加压等功能,且在外科术后,病人伤口的敷料常发生渗血、渗液,直至外渗至病服或床单才被发现,影响了病人的术后恢复状况。
3.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视化腹部术后智能型医用腹带,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6.一种可视化腹部术后智能型医用腹带,包括腹带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腹带本体包括第一片状体、第二片状体、第三片状体、第四片状体,所述第一片状体设置在所述第二片状体一侧,所述第二片状体与所述第三片状体之间通过第一弹力带相连,所述第三片状体与所述第四片状体之间通过第二弹力带相连;
7.所述第四片状体上设有至少三个呈等间距排布的第一挂钩,所述第一片状体上设有与至少三个所述第一挂钩相匹配的挂环;
8.所述第二片状体的中部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处设有网纱,所述网纱的下部设有用于穿过引流管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处设有第一拉链;
9.所述第二片状体的下部设有第二挂钩。
10.所述第一弹力带为三个,三个所述第一弹力带的两侧部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二片状体与所述第三片状体上;所述第二弹力带为三个,三个所述第二弹力带的两侧部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三片状体与所述第四片状体上。
11.所述第一片状体上设有至少三组呈并排排布的挂环组,所述挂环组包括至少三个呈等间距排布的所述挂环。
12.所述网纱包括外层网纱、内层网纱,所述外层网纱设置在所述内层网纱的外侧,所述内层网纱的外侧部固定到所述第二片状体上,所述外层网纱的上侧部与所述外层网纱的下侧部均固定到所述第二片状体上,所述外层网纱的左侧部通过第二拉链与所述第二片状体相连,所述外层网纱的右侧部通过第三拉链与所述第二片状体相连。
13.所述外层网纱与所述内层网纱之间设有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连接信号处
理模块,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连接报警器。
14.所述第三片状体上设有呈块状的减压垫,所述减压垫的厚度由两侧向中间逐渐增加。所述减压垫的后侧面通过魔术贴固定到所述第三片状体的内侧面上。
15.本实用新型通过此设计,提供了一种可视化腹部术后智能型医用腹带,结构简单、使用便捷,通过设置网纱结构,以网纱处作为观察视窗,便于对病人伤口处恢复状况的观察,还具备较佳的透气效果;同时,网纱上设有用于穿过引流管的第二开口,并可将引流袋悬挂至第二挂钩上,方便固定引流管与悬挂引流袋,增加了腹带的功能性,提高了腹带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说明。
19.如图1~2所示,一种可视化腹部术后智能型医用腹带,包括腹带本体,腹带本体包括第一片状体1、第二片状体2、第三片状体3、第四片状体4,第一片状体设置在第二片状体一侧,第二片状体与第三片状体之间通过第一弹力带5相连,第三片状体与第四片状体之间通过第二弹力带6相连;第四片状体上设有至少三个呈等间距排布的第一挂钩7,第一片状体上设有与至少三个第一挂钩相匹配的挂环8;第二片状体的中部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处设有网纱,网纱的下部设有用于穿过引流管的第二开口9,第二开口处设有第一拉链10;第二片状体的下部设有第二挂钩11。本实用新型通过此设计,提供了一种可视化腹部术后智能型医用腹带,结构简单、使用便捷,通过设置网纱结构,以网纱处作为观察视窗,便于对病人伤口处恢复状况的观察,还具备较佳的透气效果;同时,网纱上设有用于穿过引流管的第二开口,并可将引流袋悬挂至第二挂钩上,方便固定引流管与悬挂引流袋,增加了腹带的功能性,提高了腹带的使用效果。
20.此设计在使用时,通过将第一挂钩固定到挂环上,使得腹带固定于病人躯干上,并使得第二片状体位于病人腹部、第三片状体位于病人腰部、网纱位于病人伤口的敷料处;引流管可从第二开口处穿过,并可将连接引流管的引流袋悬挂在第二挂钩上,为了便于调整引流管的排布,或适应不同大小的引流管,可通过下拉第一拉链的拉链头进行调整。
21.为了保证腹带的束腹效果,第一弹力带为三个,三个第一弹力带呈并排排布,三个第一弹力带的两侧部分别固定在第二片状体与第三片状体上;第二弹力带为三个,三个第二弹力带呈并排排布,三个第二弹力带的两侧部分别固定在第三片状体与第四片状体上。第一弹力带与第二弹力带均采用乳胶制成的弹力带。
22.第一片状体上设有至少三组呈并排排布的挂环组,挂环组包括至少三个呈等间距排布的挂环。以便于将第一挂钩固定至不同位置的挂环上,调整腹带的松紧程度。
23.网纱包括外层网纱12、内层网纱15,外层网纱设置在内层网纱的外侧,内层网纱的外侧部固定到第二片状体上,外层网纱的上侧部与外层网纱的下侧部均固定到第二片状体上,外层网纱的左侧部通过第二拉链13与第二片状体相连,外层网纱的右侧部通过第三拉
链14与第二片状体相连。外层网纱的两侧可通过第二拉链或第三拉链开启,便于在外层网纱与内层网纱之间放入沙袋或芒硝等物品,用于伤口压迫止血或中药外敷缓解腹胀。
24.外层网纱与内层网纱之间设有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连接信号处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连接报警器。湿度传感器与信号处理模块通过导线相连。信号处理模块与报警器均设置在壳体内,壳体内设有蓄电池,蓄电池连接信号处理模块。第二片状体的外表面上设有用于存放壳体的存储袋。当病人伤口的敷料发生渗血或渗液影响网纱处,即可通过报警器鸣声报警,以便于提醒医护人员及时处理。
25.第三片状体上设有呈块状的减压垫16,减压垫的厚度由两侧向中间逐渐增加。减压垫可采用海绵垫。减压垫的后侧面通过魔术贴固定到第三片状体的内侧面上,魔术贴包括刺毛面、圆毛面,刺毛面设置在减压垫的后侧面上,圆毛面设置在第三片状体的内侧面上。第三片状体上设有至少八个呈半圆状的气垫,至少八个气垫呈环状排布在减压垫的外侧。减压垫和气垫的设计,用于骨突处和肌肉的加压,可缓解术后卧床时的腰酸疼痛。
2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