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医疗 专利正文
膝关节力线矫正系统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膝关节力线矫正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关节治疗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膝关节力线矫正系统。


背景技术:

2.由于先天性不足、后期不良生活习惯,或者因意外事故导致关节畸形,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等问题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头疼的问题,由于关节畸形、肿痛直接影响了日程的正常生活,因此不好患者会对其进行治疗。
3.现有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治疗和采样外部矫正装置进行辅助治疗,但是通过手术治疗风险较大,且需要很长的手术康复期,这期间很影响到工作、学习和生活。不少人会选择采用外部矫正装置进行辅助治疗,但是现有的矫正装置一般需要根据患者的腿型定制,通用性不强,造价高,效果弱。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膝关节力线矫正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膝关节力线矫正系统效果弱,适配性差,通用性不强,造价高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一技术方案是一种膝关节力线矫正系统,用于穿戴在人体膝关节及上下的大腿和小腿位置,包括上支架组件、下支架组件、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和第一调节机构,所述上支架组件、下支架组件、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和第一调节机构围合成闭环结构;
6.其中,所述第一调节机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机构的第二端与所述上支架组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上支架组件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组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下支架组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下支架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第二端连接,调节所述第一调节机构,控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朝所述第二连接组件方向靠近,以形成向所述第二连接组件方向上的力,在所述上支架组件和下支架组件的支撑下,形成三点力作用在人体的腿部以人体腿部进行矫正力线。
7.可选的,还包括第二调节机构,其中所述第二调节机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调节机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下支架组件,分别调节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以控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朝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的方向收紧,从而调整所述第一连接组件、所述上支架组件和下支架组件三点上作用在人体的腿部的力。
8.可选的,还包括第一铰链结构,所述第一铰链结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铰链结构的第二端与所述上支架组件连接。
9.可选的,还包括第二铰链结构,所述第二铰链结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调节机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铰链结构的第二端与所述下支架组件连接。
10.可选的,所述上支架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弹性件,以减轻所述上支架组件上的力,所述下支架组件上设置有第二弹性件,以减轻所述下支架组件上的力。
11.可选的,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蜗轮安装座、蜗杆安装座、蜗轮、铰链组件和蜗杆组件,所述蜗轮安装座与所述蜗杆安装座通过所述铰链组件连接,所述蜗轮设置在所述铰链组件上,所述蜗杆组件与所述蜗轮啮合设置,以使调节所述蜗杆组件被外力控制转动时,带动所述蜗轮转动,从而控制与所述蜗轮连接的蜗轮安装座与所述铰链组件为轴相对旋转。
12.可选的,所述蜗杆组件包括蜗杆本体、蜗杆调节轴和蜗杆支撑轴,所述蜗杆本体与所述蜗轮啮合设置,所述蜗杆安装座上设置有容置所述蜗杆本体的第一容置腔体,所述蜗杆支撑轴固定在所述第一容置腔体内,所述第一容置腔体的至少一侧面设置有通孔,所述蜗杆本体通过所述蜗杆支撑轴容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体内,所述蜗杆调节轴一端与所述蜗杆本体过盈配合,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以便于外部调节工件对所述蜗杆调节轴进行调节,从而带动所述蜗杆本体转动。
13.可选的,所述蜗杆本体上设置有内孔,所述蜗杆支撑轴的端部与所述蜗杆本体上的内孔间隙配合,以使所述蜗杆本体在所述蜗杆支撑轴上做旋转运动。
14.可选的,所述蜗杆本体与所述蜗杆支撑轴之间还设置有减小相对摩擦的垫片。
15.可选的,所述铰链组件包括铰链旋转轴和锁紧顶丝,所述铰链旋转轴分别穿过所述蜗杆安装座的第一安装孔、蜗轮上的通孔和所述蜗杆安装座的第二安装孔,所述锁紧顶丝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孔或第二安装孔的端部,以对所述铰链旋转轴进行轴向固定。
16.可选的,所述蜗轮安装座上设置有容置蜗轮的安装件,所述安装件上设置有与所述蜗轮适配的凸起,所述蜗轮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适配的凹槽,蜗轮的凹槽与安装件的凸起适配以锁定蜗轮与蜗轮安装座。
1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膝关节力线矫正系统,通过设计合理的满足自锁要求的蜗轮蜗杆结构,确定好其安装中心距、蜗轮蜗杆啮合的方式连接,通过调节工具旋转蜗杆调节轴,带动蜗杆本体进行旋转运动,蜗杆本体与蜗轮啮合,蜗杆带动蜗轮做垂直于蜗杆轴向的方向进行转动,蜗轮与蜗轮安装座通过配合特征连接,从而实现蜗轮安装座相对于蜗杆安装座以铰链旋转轴轴向做旋转运动,该结构简单;且通过调节第一调节机构,使支架形成三点力作用在人腿上,达到矫正力线的作用,且该力线矫正系统适用性强,作用效果明显,整个框架系统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采用弹性结构作为连接件,使调节更为便利,通用性强,造价低。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膝关节力线矫正系统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组合图示意图;
21.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剖面图;
22.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爆炸图;
23.图5为本技术蜗轮与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膝内翻情形示意图;
25.图7为本技术矫正前膝关节大腿骨和小腿骨的力线示意图;
26.图8为本技术矫正后膝关节大腿骨和小腿骨的力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2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29.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1.在本技术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或“实施例”意味着在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组合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
3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膝关节力线矫正系统,该设备可帮助膝关节力线矫正患者进行膝关节矫正,且具有良好的自锁性,在调节时满足自由度的同时也兼顾对膝关节的支撑性。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便于方位参照描述,下文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是以图片展示时的上、下、左、右为基准方位,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33.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膝关节力线矫正系统,用于穿戴在人体膝关节及上下的大腿和小腿位置,包括上支架组件300、下支架组件400、第一连接组件210、第二连接组件220和第一调节机构100a,所述上支架组件 300、下支架组件400、第一连接组件210、第二连接组件220和第一调节机构 100a围合成闭环结构;以供患者穿戴,其中第一连接组件210和第二连接组件 220夹持住患者的膝关节,以对膝关节进行力线矫正。
3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机构100a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210 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机构100a的第二端与所述上支架组件30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上支架组件300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组件22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组件220的第二端与所述下支架组件40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下支架组件40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210的第二端连接,调节所述第一调节机构100a,控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210朝所述第二连接组件
220方向靠近,以形成向所述第二连接组件220方向上的力,在所述上支架组件300和下支架组件400的支撑下,形成三点力作用在人体的腿部以人体腿部进行矫正力线。
35.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调节机构100a为可以调节第一连接组件210和上支架组件300的相对位置的机构,由于整个力线矫正系统穿戴在人体的大腿和小腿位置,因此当调节第一调节机构100a时,会影响到与之连接的第一连接组件210和上支架组件300的相对位置,使其产生一定的形变,由于其为一个闭环结构,因此与上支架组件300连接的第二连接组件220和与第一连接组件210连接的下支架组件400也会随之发生形变,从而影响到整个力线矫正系统穿戴在患者大腿和小腿以及膝关节的相对位置和松紧程度,从而达到对患者穿戴舒适度的调整。
36.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调节机构100b,其中所述第二调节机构100b 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组件210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调节机构100b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下支架组件400,分别调节所述第一调节机构100a和第二调节机构100b,以控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210朝所述第二连接组件220的方向收紧,从而调整所述第一连接组件210、所述上支架组件300和下支架组件400三点上作用在人体的腿部的力。
37.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铰链结构24a,所述第一铰链结构24a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100a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铰链结构24b的第二端与所述上支架组件300连接。采用铰链的结构连接第一调节机构100a和上支架组件300,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上支架组件300与第一调节机构100a之间的扭转和形变。
38.在另一实施例中,当有第二调节机构100b时,还包括第二铰链结构24b,所述第二铰链结构24b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调节机构100b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铰链结构100b的第二端与所述下支架组件400连接。所述上支架组件 300上设置有第一弹性件320,以减轻所述上支架组件300上的力,所述下支架组件400上设置有第二弹性件420,以减轻所述下支架组件400上的力。在一实施例中,在调节侧设置可旋转的铰链结构,在调节侧的对侧设置弹性件,二者一起,使这两处结构发生旋转或变形时,可大大减弱整个框架的扭转形变力,起到保护整个框架结构的稳定性的作用,且采用这种方式使整个框架结构易于调节。
39.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320和第二弹性件420为弹簧钢结构,其通过紧固件500分别固定在上支架组件300和下支架组件400上,第一弹性件320 将上支架组件300又分成第一支架310和第一支撑杆330,第二弹性件420将下支架组件400又分成第二支架410和第二支撑杆430,其中第一支架310的第一端连接第一铰链结构24a,第一支架310的第二端通过紧固件500连接第一弹性件320的一端,第一弹性件320的第二端通过紧固件500连接第一支撑杆330的第一端,第一支撑杆330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连接组件220的第一端,在一实施例中,紧固件500为铆钉。
40.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420将下支架组件400分成第二支架410和第二支撑杆430,其中,第二支撑杆430的第一端连接第二连接组件220,第二支撑杆430的第二端通过紧固件500连接第二弹性件420的第一端,第二弹性件 420的第二端通过紧固件500连接第二支架410的第一端,第二支架410的第二端连接第二铰链结构24b的第一端,第二铰链结构24b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调节机构100b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调节机构100b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组件 210的第二端。
41.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调节机构100a和第二调节机构100b的结构相同,以第一调节机
构100a为例介绍该调节结构内部的具体结构。
42.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图1,继续参考图2-图5,第一调节机构100a为一种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包括蜗轮安装座10、蜗杆安装座20、蜗轮30、铰链组件40和蜗杆组件50,所述蜗轮安装座10与所述蜗杆安装座20通过所述铰链组件40连接,所述蜗轮30设置在所述铰链组件40上,所述蜗杆组件50与所述蜗轮30啮合设置,以使调节所述蜗杆组件50被外力控制转动时,带动所述蜗轮30转动,从而控制与所述蜗轮30连接的蜗轮安装座10与所述铰链组件 40为轴相对旋转。
43.进一步请参阅图3-图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蜗杆组件50包括蜗杆本体 51、蜗杆调节轴53和蜗杆支撑轴52,所述蜗杆安装座20上设置有容置所述蜗杆本体51的第一容置腔体23,所述蜗杆支撑轴52固定在所述第一容置腔体23 内,所述第一容置腔体23的至少一侧面设置有通孔231,当只有一侧设置有通孔231时,所述蜗杆支撑轴52直接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容置腔体23内,另一端自由端与蜗杆调节轴53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有两个通孔231时,两个通孔对称设置,该蜗杆支撑轴52的一端从其中一通孔出穿过,成为自由端,并容置在第一容置腔23内,另一端与该通孔过盈配合固定住。所述蜗杆本体51通过所述蜗杆支撑轴52容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体23内,所述蜗杆调节轴53一端与所述蜗杆本体51过盈配合,另一端带有内六角结构的一端穿过剩下的通孔 231,以便于外部调节工件对所述蜗杆调节轴53进行调节,从而带动所述蜗杆本体51转动。
44.在一实施例中,在蜗轮30的外围一圈设置有齿状锯齿,在蜗杆本体51的外周也设置有齿状锯齿,所述蜗轮30与所述蜗杆本体51的齿状锯齿之间相互啮合。具体的,请参阅图3,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蜗轮30的轴向方向与所述蜗杆本体51的轴向方向相互垂直,但是其外表面相互啮合设置。
45.在本技术中,通过设计满足自锁要求的蜗轮蜗杆结构,确定好其安装中心距、蜗轮蜗杆啮合的方式连接,通过调节工具旋转蜗杆调节轴53,带动蜗杆本体51进行旋转运动,蜗杆本体51与蜗轮30啮合,蜗杆本体51带动蜗轮20 做垂直于蜗杆本体51轴向的方向进行转动,蜗轮30与蜗轮安装座10通过配合特征连接,从而实现蜗轮安装座10相对于蜗杆安装座20以铰链旋转轴40轴向做旋转运动,该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且采用该方式可以从外部在穿戴上膝关节力线矫正系统后还可以进行角度调节,调节方式简单方便。
4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蜗杆本体51上设置有内孔,所述蜗杆支撑轴52的端部与所述蜗杆本体51上的内孔间隙配合,以使所述蜗杆本体51在所述蜗杆支撑轴52上做旋转运动。由于蜗杆本体51可在第一容置腔23内做旋转,蜗杆本体51的外壁可能接触第一容置腔23的内壁和蜗杆支撑轴52,为了减小旋转运动时的摩擦以及保护蜗杆本体51,在所述蜗杆本体51与所述蜗杆支撑轴52之间还设置有减小相对摩擦的垫片54,所述垫片54属于润滑垫片,大大降低了摩擦的力度。
4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铰链组件40包括铰链旋转轴41和锁紧顶丝42,所述铰链旋转轴41分别穿过所述蜗杆安装座20的第一安装孔21、蜗轮上的通孔31 和所述蜗杆安装座20的第二安装孔22,所述锁紧顶丝42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孔21或第二安装孔22的端部,以对所述铰链旋转轴40进行轴向固定。
48.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21和第二安装孔22中有一个为贯穿的通孔,另一个为不贯通的通孔,不贯通的通孔以抵接铰链旋转轴41,另一个贯通的通孔用于插入所述铰链
旋转轴41,由于插入后,容易在使用时连接旋转轴向外掉落,因此通过将锁紧顶丝42在贯通的通孔上进行锁紧,以达到锁紧铰链旋转轴 41的目的。
49.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所述蜗轮30以铰链旋转轴41为轴旋转,铰链旋转轴41穿过蜗轮30上的通孔,蜗轮30旋转时能同时同步地带动蜗轮安装座10一起以铰链旋转轴41为轴旋转,在蜗轮安装座10上容置蜗轮30的安装件13位置,设置有凸起131,在蜗轮30与安装件13接触的位置设置有与凸起 131适配的凹槽31,由于蜗轮30有两个对称面分别与安装件13连接,因此在安装件13上有两个凸起131,蜗轮30的对应位置也设置有两个凹槽31,蜗轮 30的凹槽31与安装件13的凸起适配以锁定蜗轮30与蜗轮安装座10。在一实施例中,蜗轮30通过滑动的方式让蜗轮30的凹槽31与安装件13上的凸起131 适配安装。
50.该安装件13上还设置有供铰链旋转轴41通过的通孔,在铰链旋转轴41 穿过蜗杆安装座20上贯通的通孔21后,再依次穿过安装件13上的第一个通孔132,蜗轮30上的通孔,安装件13上的第二个通孔133,最后插入蜗杆安装座 20上的不贯通的通孔22进行抵接。当蜗轮30与安装件13适配,蜗轮30与蜗轮安装座10锁定,共同以铰链旋转轴41为轴旋转。
51.另一方面,请参阅图6-图8,本技术公开的膝关节力线矫正系统,至少第一调节机构100a和第二调节机构100b的其中一个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00,通过调节所述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的所述蜗杆组件时,带动所述蜗轮转动,从而控制与所述蜗轮连接的蜗轮安装座以所述铰链组件为轴相对旋转,以对所述矫正装置本体进行角度调节。
52.为了更好地进行调节,在一实施例中,将第一调节机构100a和第二调节机构100b都设置为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第一调节机构100a和第二调节机构 100b位于膝关节力线矫正系统的同一侧,以达到对膝关节力线矫正系统进行上下两端的分别调节。
53.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组件210和第二连接组件220的结构相同,都包括前后相对设置的安装片240和转轴230,且每片安装片240上都设置有供转轴230通过的通孔。在第一连接组件210中,两片安装片240夹持在第一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00a的蜗轮安装座10a的自由端与第二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00b 的蜗轮安装座10b的自由端之间,请参阅图4,在蜗轮安装座10的自由端设置有供转轴230通过的通孔11以及齿状结构12,由于第一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00a 上的蜗轮安装座10a与第二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00b的蜗轮安装座10b是上下对称设置的,因此蜗轮安装座10a上的齿状结构与蜗轮安装座10b上的齿状结构可以相互啮合传动,在一实施例中,二者的传动比为1:1,其齿形旋转中心在上下转轴处。
54.在第二连接组件220中,两片安装片240夹持在上支撑杆330和下支撑杆 430之间,上支撑杆330和下支撑杆430上也设置有供转轴230通过的通孔,通过两片安装片240将上支撑杆330和下支撑杆430连接成一体。
55.在本技术中,为实现穿戴,可将第一支架310与第二支架410的弧形开口位置设置成对称位置,以实现腿部穿戴的相互抵接。在一实施例中采用弹簧钢片来连接第一支架310与第一支撑杆330,以及第二支架410与第二支撑杆430,弹簧钢片重量轻,且弹簧钢片具有一定的弹性,其材料的强度要求满足极限工况,且弹簧钢片由于本身的特性,自身变形量较大而不失效,那么在调节时,利用弹簧钢片的形变使第一支架310和第二支架410的形变及应力变小,达到其安全应力的范围内。若采用铝合金一体或者其他的材料,则当调节蜗杆调节轴53时,整个上下架容易产生形变,且原弹簧钢片的位置处应力远大于材料的许用应力,
那么会造成架子的损坏及装置的失效。
56.经上述说明,弹簧钢片可以默认为一个“硬铰链”,它虽然无法提供直接的转动副自由度,但可以依靠自身变形,将第一支架310及第二支架410与第一支撑杆320及第二支撑杆420形成相对位置的转动。当调节第一蜗杆主体时,此时整个装置可以分为五部分:及第一支架310为一部位;第一支撑杆330、第二连接组件220、第二弹性件420和第二支撑杆430成为一部分;第二支架 410为一部分;第一蜗杆安装座为一部分;第一蜗轮安装座、第二蜗轮安装座、第二蜗杆安装座组合为一部分。上述可以认为是一个闭合的五连杆结构,将左侧上下两处弹性件看做是两个运动低副,整个装置具备2个自由度,也就是在用调节工件调节蜗杆主体时,整个装置是不受限的。同理,调节第二蜗杆主体也是一个道理。
57.位于右侧的中间的安装片位置(可认为是第一蜗轮座和第二蜗轮座组合的部分)可实现多方向的运动,依据不同病患的需求,可以调节到相应的位置,不同位置挤压膝关节的力大小也不同,从而实现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
58.综上,请进一步结合图6-图8,以膝关节内翻的情形矫正为例,正常的膝关节的上腿骨a和下腿骨b的上腿骨的力线a和下腿骨的力线b基本处于同一延长线上,当膝关节内翻时,其上腿骨a与下腿骨b的形状如图6膝内翻情形所示,其上腿骨a与下腿骨b的力线(a,b)示意图如图7矫正前力线所示,为了矫正膝关节,让上腿骨的力线a与下腿骨的力线b重新趋于同一延长线,可将上述图1的膝关节力线矫正系统带有调节机构(100a,100b)的一侧穿戴在膝关节外侧,通过外力调节工具调节蜗杆调节轴53后,使与调节机构(100a,100b) 连接的上下部件贴合腿部,让中间部分膝关节内侧张开,从而使大腿力线与小腿力线矫正到正常的合理位置,如图8矫正后力线所示,解决了患者由于生物力线不正常造成的腿部畸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问题。
59.同样原理,当为膝关节外翻时,只需将带有调节机构(100a,100b)一侧位置更换在膝关节内侧位置。
60.本技术的力线矫正系统适用性强,不同患者使用时,只需要在使用之前根据患者膝关节的情况先进行调节即可适配穿戴。本技术的力线矫正系统通过铰链和弹性件的结构,使其在调节时还能具有一定的刚性和较好的支撑效果结构。
61.本技术中,可调节机构采用了蜗轮蜗杆机构来实现,当不调节时,整个系统采用上述结构提供了较好的刚性以及支撑效果,保证在使用该系统装置时,能持续使力线处于正常位置,避免在使用过程中“晃来晃去”或发生形变。当调节时:为了满足调节侧减压控制节向对侧调节,使整个系统在调节时具备两个自由度,在对侧上下支撑位设置两个弹性件,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弹簧钢具有强度高、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塑性、疲劳极限高等特性,将该弹性件选择为弹簧钢,在调节过程中弹簧钢自身特性变形,使上下架相对于支撑杆做旋转运动,满足自由度的同时也兼顾起整个支撑性,大大降低上下架因为调节而引起的变形,保护整个框架结构的稳定,达到更好的使用需求。
62.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