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医疗 专利正文
一种放射治疗患者皮肤水肿分析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放射治疗患者皮肤水肿分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医学信号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放射治疗患者皮肤水肿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2.放射治疗患者在放疗过程中其皮肤会出现红斑、水肿等临床表现,为了分析放疗剂量与皮肤水肿的关联性,过去只能依赖医生凭经验判断,导致放疗剂量难以准确控制。而随着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这一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电阻抗断层成像(公知为缩写词eit(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是已知技术,该技术包括在给定区域上设置与病人皮肤接触的多个电极,并执行一系列步骤,包括在一对电极的电极之间注入电流,测量剩余电极的电位,以及针对整个电极组的全部电极重复该步骤。测量值被发送至数据处理设备发送并受到处理,并显示出给定区域内的电阻抗的图像,根据图像获取相关的生理和病理信息。eit具有无创、无害,廉价、安全、操作简单和功能信息丰富等特点,医生和病人易于接受。但将现有成熟的eit设备直接应用于皮肤水肿分析上还存在一定缺陷,以公开号为cn102256542b的中国发明专利为例,该专利公开的是用于透皮传导电信号的电极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其目的是提供结合低成本和对病人易应用的电极系统。其包括柔韧的支撑结构及在支撑结构上设置的导电部,使用时支撑结构机械附接在患者皮肤上。但由于其支撑结构为整体连续式结构,只适用于平整皮肤,若患者皮肤出现水肿症状,其皮肤并不平整,存在局部凸起或塌陷,整体连续式的支撑结构无法很好的与皮肤贴合,导致部分导电部无法正常运转,影响检测结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适用于不平整皮肤使用的放射治疗患者皮肤水肿分析装置。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放射治疗患者皮肤水肿分析装置,包括:
5.检测组件,由多个检测单元沿水平方向相互间隔构成;及
6.供电组件,连接多个检测单元并为每个检测单元单独供电;
7.其中,每个检测单元包括柔韧绝缘支撑片、柔韧导电片和凝胶层,所述柔韧导电片和所述凝胶层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柔韧绝缘支撑片的第一端面;
8.所述供电组件包括恒压电源及与恒压电源电连接的多个供电回路,每个所述供电回路单独与一个检测单元的柔韧导电片电连接,每个所述供电回路包括电极和导电线,所述电极设置在所述柔韧绝缘支撑片的第二端面,电极穿过柔韧绝缘支撑片与柔韧导电片电连接,电极还与导电线电连接,连接相邻两个检测单元的导电线的长度大于该相邻两个检测单元的间隔距离,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为所述柔韧绝缘支撑片的两个相背对端面。
9.进一步,所述供电组件还包括:
10.多个绝缘连接头,所述绝缘连接头为阶梯管状结构,每个绝缘连接头套设在一个所述电极外并与柔韧绝缘支撑片固定连接,所述导电线与电极连接的一端伸入所述绝缘连接头的内部。
11.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绝缘连接头的作用,进一步隔离电极与柔韧绝缘支撑片,并保护电极。
12.进一步,所述绝缘连接头的内部还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填充固定在绝缘连接头的内壁与所述电极的侧端面之间的空间内。
13.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固定块可进一步保护电极,避免电极折断。
14.进一步,所述供电组件还包括:
15.多个套管,套设在所述导电线的外部,所述套管与所述绝缘连接头活动连接。
16.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套管将导电线归纳整理,使导电线不暴露在外,更美观也能避免导电线相互缠绕影响使用。
17.进一步,所述凝胶层包括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上的两块凝胶区域;所述柔韧导电片设置在该两块凝胶区域之间。
18.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柔韧导电片设置在两块凝胶区域之间,从而可使柔韧导电片更好的与皮肤贴合接触,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
19.进一步,所述凝胶层的厚度等于所述柔韧导电片的厚度。
20.进一步,所述恒压电源还电连接有显示设备。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多个检测单元沿水平方向相互间隔构成的检测组件,使每个检测单元的柔韧导电片可独立的与皮肤贴合,相邻检测单元的柔韧导电片不相互影响,尤其是每个检测单元的柔韧导电片可单独灵活的选定其贴合的区域,非常适用于皮肤不平整的有皮肤水肿症状的患者使用,以利用电阻抗断层成像获取其相应的生理和病理信息。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放射治疗患者皮肤水肿分析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的后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图1中一个检测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图1中分析装置的三个检测单元和两个供电回路贴合在患者皮肤上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剖视结构示意图。
27.图中,检测单元1;柔韧绝缘支撑片1.1、柔韧导电片1.2、凝胶层1.3、恒压电源2、绝缘连接头3、套管4、电极5、导电线6、固定块7、显示设备8、皮肤9。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29.如图1、图2所示的放射治疗患者皮肤水肿分析装置,包括检测组件、供电组件及与供电组件电连接的数据采集系统、信号处理系统、控制系统和显示设备8。其中,数据采集系
统、信号处理系统、控制系统及显示设备8均可采用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的现有技术,比如,公开号为cn101480337b的中国专利文献中提及的技术,本实施例不进行具体限定。
30.如图1、图3所示,检测组件由多个沿水平方向相互间隔的检测单元1构成,本实施例中检测组件包括六个检测单元1,如图3所示的一个检测单元1包括柔韧绝缘支撑片1.1、柔韧导电片1.2和凝胶层1.3,柔韧导电片1.2和凝胶层1.3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柔韧绝缘支撑片1.1的第一端面,该第一端面视为检测单元1的检测端面,检测时正对患者皮肤9。具体的,凝胶层1.3包括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端面上的两块凝胶区域;柔韧导电片1.2设置在该两块凝胶区域之间。凝胶层1.3的厚度等于柔韧导电片1.2的厚度。本实施例中的柔韧导电片1.2的面积为4平方厘米,厚度为1mm以下,优选为铜制备,柔韧绝缘支撑片1.1可以是绝缘布条,也可以是绝缘橡胶片,厚度小于等于1mm。
31.如图2至图5所示,供电组件电连接多个检测单元1并为每个检测单元1单独供电。供电组件包括恒压电源2、多个绝缘连接头3、多个套管4及与恒压电源2电连接的多个供电回路,每个供电回路单独与一个检测单元1的柔韧导电片1.2电连接,每个供电回路包括电极5和导电线6,电极5设置在柔韧绝缘支撑片1.1的第二端面,该第二端面视为检测单元1的非检测端面,检测时该第二端面背对患者皮肤9,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为柔韧绝缘支撑片1.1的两个相背对端面。电极5穿过柔韧绝缘支撑片1.1与柔韧导电片1.2电连接,电极5还与导电线6电连接,连接相邻两个检测单元1的导电线6的长度大于该相邻两个检测单元1的间隔距离,从而相邻的两个检测单元1可相对自由的调节贴合在患者皮肤9上的位置,如图4所示,患者皮肤9不平整时,可调整检测单元1位置,使皮肤9不平整的坡面或凹面位于检测单元1之间。
32.如图5所示,绝缘连接头3为阶梯管状结构,每个绝缘连接头3套设在一个电极5外并与柔韧绝缘支撑片1.1固定连接,导电线6与电极5连接的一端伸入绝缘连接头3的内部。绝缘连接头3的内部还设置有固定块7,固定块7填充固定在绝缘连接头3的内壁与电极5的侧端面之间的空间内。结合图2所示,套管4套设在导电线6的外部,套管4与绝缘连接头3活动连接,比如,套管4与绝缘连接头3可相对转动。本实施例中,套管4的周侧端面设置有开口,用于绝缘连接头3伸入套管4内,套管4可相对绝缘连接头3转动,便于调整检测单元1的位置。
3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同样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