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医疗 专利正文
一种外科缝合皮肤对准器械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2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外科缝合皮肤对准器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外科缝合皮肤对准器械。


背景技术:

2.在医学领域中,伤口缝合是一项非常常见的操作,通常通过医护人员手动对患者的伤口进行缝合,但是人工缝合的好坏十分取决于医护人员的缝合技巧和集中程度。根据当前市场了解和医院临床医生的反馈信息,一般性的皮肤缝合器,都需要两个医生配合使用,具体为:一个医生负责用镊子把切口对齐,然后再用镊子把皮肤夹起,形成皮肤隆条状,另一个医生负责用皮肤缝合器进行缝合。
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或问题:
4.在大部分医院中,外科皮肤缝合伤口或者手术刀口,医护人员往往采用的都是针线缝合方法,在操作过程中,一个医生负责用镊子把切口对齐,然后再用镊子把皮肤夹起,形成皮肤隆条状,另一个医生负责用皮肤缝合器进行缝合,操作不便,且缝合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外科缝合皮肤对准器械,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传统皮肤缝合方法缝合速度较慢,操作不便和缝合效率较低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外科缝合皮肤对准器械,包括第一拉紧件和第二拉紧件,所述第二拉紧件的下端设置有粘接部,所述第一拉紧件的一侧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表面连接有塑料齿条,所述第一拉紧件的另一侧设置有固定块,所述第一拉紧件的表面开设有针孔,所述针孔的一侧开设有线槽,所述第一拉紧件的正面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一侧设置有定位件,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内部设置有固定齿块。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拉紧件与第二拉紧件结构相同,且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拉紧件上的线槽数量与第二拉紧件上的线槽数量相同,所述第一拉紧件上的线槽与第二拉紧件上的线槽一一对应,且位于同一直线上。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拉紧件上的定位件数量与第二拉紧件上的定位孔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拉紧件上的定位孔数量与第二拉紧件上的定位件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定位孔的内部尺寸与定位件的尺寸相匹配,所述定位件与定位孔插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塑料齿条分为两组,所述第一拉紧件通过塑料齿条与第二拉紧件固定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开口的内部尺寸与塑料齿条的尺寸相匹配,所述塑料齿条通过固定齿块与固定块固定连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科缝合皮肤对准器械,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该一种外科缝合皮肤对准器械,通过设置第一拉紧件、第二拉紧件、粘接部、塑料齿条开口和固定齿块,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将粘接部固定在皮肤开口的两侧,通过拉动两组塑料齿条,使两组拉紧件带着皮肤相互靠近,能够实现对皮肤的拉合作用,不需要人为进行推动皮肤,节省人力,使用效果较好,操作方便且提高了医护人员对伤口的缝合效率;
15.2、该一种外科缝合皮肤对准器械,通过设置定位件、定位孔、针孔和线槽,在对伤口两侧皮肤进行拉紧贴合过程中,将定位件插进定位孔的内部,在对伤口进行缝合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对准作用,能够避免两侧皮肤形成错位,同时通过缝针从针孔进出作用,能够提高伤口缝合的整齐性,有利于缝合后伤口的恢复。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对准器械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对准器械的固定块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对准器械使用时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第一拉紧件;2、第二拉紧件;3、粘接部;4、连接块;5、塑料齿条;6、固定块;7、针孔;8、线槽;9、定位件;10、定位孔;11、开口;12、固定齿块。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3,本实施方案中:一种外科缝合皮肤对准器械,包括第一拉紧件1和第二拉紧件2,第二拉紧件2的下端设置有粘接部3,用于贴紧伤口两侧的皮肤,第一拉紧件1的一侧连接有连接块4,连接块4的表面连接有塑料齿条5,第一拉紧件1的另一侧设置有固定块6,用于连接和拉紧第一拉紧件1和第二拉紧件2,第一拉紧件1的表面开设有针孔7,针孔7的一侧开设有线槽8,用于缝合伤口时存放缝合线,第一拉紧件1的正面开设有定位孔10,定位孔10的一侧设置有定位件9,固定块6的内部开设有开口11,起到一定的对准作用,开口11的内部设置有固定齿块12,用于调节伤口两侧皮肤的开合度。
22.本实施例中,第一拉紧件1与第二拉紧件2结构相同,且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保持结构的对称性,结构简单且合理;第一拉紧件1上的线槽8数量与第二拉紧件2上的线槽8数量相同,第一拉紧件1上的线槽8与第二拉紧件2上的线槽8一一对应,且位于同一直线上,在对伤口缝合过程中,线槽8能够对缝合后的线起到一定的存放作用;第一拉紧件1上的定位件9数量与第二拉紧件2上的定位孔10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第一拉紧件1上的定位孔10数量与第二拉紧件2上的定位件9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提高对准过程中的稳固性;定位孔10的内部尺寸与定位件9的尺寸相匹配,定位件10与定位孔9插接,在缝合过程中,起到一定的
对准作用,能够避免皮肤之间出现错位的情况;塑料齿条5分为两组,第一拉紧件1通过塑料齿条5与第二拉紧件2固定连接,通过拉动塑料齿条5可以实现伤口两侧皮肤的拉紧作用,结构合理且操作简单;开口11的内部尺寸与塑料齿条5的尺寸相匹配,塑料齿条5通过固定齿块12与固定块6固定连接,起到一定的固定连接作用,避免缝合过程中出现伤口崩裂的情况。
2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过程中,将第一拉紧件1和第二拉紧件2底部的粘接部3粘结在伤口两侧的皮肤上,通过拉动两侧的塑料齿条5,第一拉紧件1和第二拉紧件2会相互靠近,当移动一定的距离时,将定位件9对准定位孔10,继续拉动,使定位件9插进定位孔10的内部,当拉动至合适的位置时,医护人员将穿有缝合线的缝合针动第一拉紧件1的针孔7穿入,从第二拉紧件2的针孔7穿入,再将缝合线的两端进行固定,再进行下一组缝合操作直到缝合结束,医护人员直接整体撕下即可。
2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外科缝合皮肤对准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拉紧件(1)和第二拉紧件(2),所述第二拉紧件(2)的下端设置有粘接部(3),所述第一拉紧件(1)的一侧连接有连接块(4),所述连接块(4)的表面连接有塑料齿条(5),所述第一拉紧件(1)的另一侧设置有固定块(6),所述第一拉紧件(1)的表面开设有针孔(7),所述针孔(7)的一侧开设有线槽(8),所述第一拉紧件(1)的正面开设有定位孔(10),所述定位孔(10)的一侧设置有定位件(9),所述固定块(6)的内部开设有开口(11),所述开口(11)的内部设置有固定齿块(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科缝合皮肤对准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紧件(1)与第二拉紧件(2)结构相同,且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科缝合皮肤对准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紧件(1)上的线槽(8)数量与第二拉紧件(2)上的线槽(8)数量相同,所述第一拉紧件(1)上的线槽(8)与第二拉紧件(2)上的线槽(8)一一对应,且位于同一直线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科缝合皮肤对准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紧件(1)上的定位件(9)数量与第二拉紧件(2)上的定位孔(10)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拉紧件(1)上的定位孔(10)数量与第二拉紧件(2)上的定位件(9)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科缝合皮肤对准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10)的内部尺寸与定位件(9)的尺寸相匹配,所述定位件(10)与定位孔(9)插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科缝合皮肤对准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齿条(5)分为两组,所述第一拉紧件(1)通过塑料齿条(5)与第二拉紧件(2)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科缝合皮肤对准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11)的内部尺寸与塑料齿条(5)的尺寸相匹配,所述塑料齿条(5)通过固定齿块(12)与固定块(6)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科缝合皮肤对准器械,包括第一拉紧件和第二拉紧件,第二拉紧件的下端设置有粘接部,第一拉紧件的一侧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的表面连接有塑料齿条,第一拉紧件的另一侧设置有固定块,第一拉紧件的表面开设有针孔,针孔的一侧开设有线槽。该一种外科缝合皮肤对准器械通过设置粘接部、塑料齿条开口、固定齿块、定位件、定位孔、针孔和线槽,实现对皮肤的拉合作用,不需要人为进行推动皮肤,节省人力,使用效果较好,操作方便且提高了医护人员对伤口的缝合效率,同时伤口进行缝合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对准作用,能够避免两侧皮肤形成错位,能够提高伤口缝合的整齐性,有利于缝合后伤口的恢复。利于缝合后伤口的恢复。利于缝合后伤口的恢复。


技术研发人员:王子善 王维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市第一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6.29
技术公布日:2022/1/21